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四组栽植处理,大田定植600株“豫杂一号”泡桐苗,按随机法计算第二大田季节的生长情况。处理分留植育林和移植育林(包括栽植地上10cm、栽植地平、栽植地下30cm。以原根颈土痕为基点)。本文着重报道栽植处理与泡桐高、径生长、丛枝病发病率、根系分布等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稀土对泡桐苗木生长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业上应用稀土已取得显著效益。为准确地肯定稀土对林业苗木的增产效用,并摸索关键技术,1987年至1989年,在温室和田间进行泡桐实生苗水培和埋根苗应用试验。水培试验部分地采用了植物稳态营养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运用数量遗传学的原理和方法,分别剖析了白花泡桐接干强度与树高、胸经和材积生长的关系,接干后分枝强度与整个树冠结构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计算了通径系数。在此基础上估测了原因性状的决定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泡桐接干能力对林木生长和树冠结构都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运用数量遗传学的原理和方法,分别剖析了白花泡桐接干强度与树高、胸经和材积生长的关系,接干后分枝强度与整个树冠结构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计算了通径系数。在此基础上估测了原因性状的决定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泡桐接干能力对林木生长和树冠结构都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泡桐丛枝病对泡桐立木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泡桐丛枝病在我国是一种分布广,为害严重的病害。它是由类菌质体(MLO)引起的病害。由于泡桐发展速度很快,丛枝病有发展的趋势,七十年代初发病率约10—20%,近几年有的地区10年生泡桐发病率达70%以上。丛枝病对泡桐生长影响程度如何,似乎看法不完全一致,不少同志认为丛枝病影响生长比较严重;也有认为有些影响但不严重;还有认为对泡桐生长没有什么影响,因此对丛枝病大可不必过虑。为了弄清丛枝病发病率对泡桐树高、胸径、材积生长的影响,对进一步解决丛枝病  相似文献   

6.
分别以浓度为0.05%和0.1%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一串红植株3d和6d,研究秋水仙素处理对一串红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浓度为0.05%秋水仙素处理一串红生长点6d,一串红植株变异率较高,而且保持稳定,同时处理后植株死亡率低;发生变异的植株花色红艳,呈大球型.  相似文献   

7.
泡桐患丛枝病后,呼吸作用旺盛,能量消耗提高,光合作用显著下降,同化产生的物质转运也随之恶化,使生长明显受到影响,甚至枯死.笔者,对泡桐在患丛枝病时,会产生多大的生长减退,调查了平茬的3年生泡桐和移植分根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为获得桃金娘(Rhodomyrtus tomentosa)新种质,设置不同秋水仙素浓度(0、0.5、1、3、5和10 mg/mL)和浸泡时间(12、24、36和48 h)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桃金娘种子发芽率、幼苗移栽成活率及变异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1 mg/mL浓度浸泡24 h,种子发芽率最高(82.33%),幼苗移栽成活率和变异率也较高;浓度为1 mg/mL时,4个浸泡时间处理的幼苗移栽成活率均在90%以上,与其他处理均差异显著,其中浸泡36 h的成活率最高(96.06%);有16个处理产生变异,共获得112株表型变异株,其中浓度为1 mg/mL、浸泡时间为48 h处理的变异率最高(8.50%)。本研究获得大量表型变异株,可为创制桃金娘新种质提供有效途径,同时获得了一种提高桃金娘种子萌发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 为了研究泡桐速生丰产 N、P_2O_5、K_2O的协调范围和最佳配比施肥方案,我们于1985年开始进行不同配比施肥对泡桐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现将研究结果初报如下:一、试验地概况试验地设在禹县曹徐村于1983年营造的泡桐速生丰产林中。该地土质属黄沙壤土,供试林地土壤养份状况见表1。供试品种为  相似文献   

10.
我县现有桐树约三十万株,桐木蓄积二万立方米。桐粮间作三万亩,泡桐丰产林800亩。为总结栽培经验,提高营林水平,今年八月份,县林业局组织了一部分同志,调查了泡桐生长情况。全县共调查了十个公社的“四旁”植树和小片林。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为摸索本地白花泡桐和兰考泡桐的适生环境及其生长规律,我们进行了一些调查及树干解析分析。共调查450株,解析9株。解析木系从较集中的同令林中经每木栓尺后各地取一株。现将调杏及解析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2.
如何发挥泡桐速生丰产的优势,提高经济效益,这是目前泡桐生产中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当然,在一个区域内,影响泡桐速生丰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营养供给则是适生条件下的首要问题。为此笔者从1982年至1985年连续在泾川县荔堡乡西关村,高平乡原边林场,县城党校院内和县林业局院内进行了多点试验,现就主要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南宁市示范林场,于1978年3月2日,挖取日本泡桐(paulownia tomentosa)的侧根进行育苗,4月6日定植,当时苗高4 厘米,林地为山坡中部,黄泥土,挖穴种植,每穴放草皮灰35斤和猪粪20斤作基肥,栽后各月测定生长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豫东地区样地调查资料和土样分析结果,以样地中平均木第8年胸径作为指标,探讨土壤质地、土壤养分和土体构型对泡桐生长的影响,找出不同质地泡桐生长的限制因子,影响泡桐生长的关键养分因子、泡桐生长的最佳土体构型,对当地的林业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 为探讨泡桐树开花、结实等生殖生长对其营养生长有无影响和影响程度如何等问题,我们于1980年10月,用3年生兰考泡桐和毛泡桐做试验材料,分四组进行剪除花蕾与对照(即保存花蕾)的对比试验研究。1981年12月再次进行树木生长实测。据1981年4月的物候期观察记载,一般泡桐树(包括对照树)于四月中下旬大量开花,消耗了大量养分,仅有少量叶芽发芽、展叶,到了开花后期才大量展叶,成叶于5月中旬。而剪除花蕾的树,则由于集中了一定量的养分用于枝叶生长,所以提前了12天展叶,成叶时间提前了17天。剪除花蕾不仅可以促进枝叶生  相似文献   

16.
以洋紫荆(Bauhinia variegata)成熟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质量浓度为0.5、1.0、1.5、2.0 mg/mL的秋水仙素溶液分别处理12、24、36和48 h,并以蒸馏水浸泡种子作为对照,观察测定其种子萌发特性及幼苗生长指标.结果表明,随着秋水仙素质量浓度的增加,种子发芽率逐渐降低,2.0 mg/mL溶液使大部分种子致死,0.5、1.0 mg/mL质量浓度秋水仙素处理24 h有利于种子萌发;种子胚根的伸长随着秋水仙素质量浓度的增加也受到不同程度地抑制;秋水仙素对发芽种子胚芽的发育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不同质量浓度秋水仙素处理后第7个月,各处理间苗高与地径差异均极显著(P<0.01),质量浓度为1.0 mg/mL,处理36 h时,苗高和地径都最大;当秋水仙素质量浓度为2.0 mg/mL时,对叶片平均分裂角度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对12个泡桐无性系苗期性状测定分析表明,苗高、地径、叶面积和材积指数的遗传力分别为73.5%、86.2%、83.4%和80.4%;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5.43%、11.3%、12.2%和26.2%。地径、叶面积和材积指数三个性状间的遗传相关、环境相关和表型相关显著。据此,确定以地径或材积指数作为苗期选择性状,初选出2个较优良的的无性系供中试验证。  相似文献   

18.
泡桐自然接干性状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野外观察、田间试验和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泡桐自然接干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结果表明;1)自然接干性状在无性系水平上存在着广泛和明显的遗传变异;2)8个自然接干性状(接干高、全干高、主干材积、接干材积、全干材积、主干平均削度、通直度和丛枝病等级)属于高度变异型性状,其变异系数(CV)≥30,CV变幅为30.159-52.620;3)接干高性状在影响和决定其他自然接干性状的总体表现和最终状况上起着重要作用,而通直度性状在泡桐自然接干性状的遗传改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初步提出划分泡桐自然接干类型的"三分法"标准并证明了连续接干类型是最好的自然接干形式;5)除通直度性状没有达到显著性差异外,其他自然接干性状都达到极显著差异;6)自然接干性状在无性系间存在极显著差异;7)很多具有胸径生长杂种优势的杂交无性系的自然接干性却很差,而有些杂交无性系既有强大的胸径速生性又有特别优良的自然接干性;8)接干材积因子、主干材积因子和主干平均削度分别为第一、第二和第三主成分.一三者的累积贡献率达75.91%;9)"9501"、"9502"和"8508-2"是呈连续自然接干且自然接干性状表现最好的3个速生优质抗病优良无性系;10)简单估算了一些重要遗传参数.  相似文献   

19.
泡桐种源抗丛枝病性状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泡桐丛枝病是影响泡桐生长的一种主要病害,种源试验表明在毛泡桐种源中,除甘肃平凉未见发病以外,其它种源均有病害发生。江苏南京、湖北十堰、黄冈、陕西商县和辽宁大连5个种源发病较重,病情指数超过30%;白花泡桐丛枝病发病率较低,自然分布区南部的种源很少见到丛枝病发生,分布区北部与毛泡桐分布区有重叠的种源,丛枝病发病相对较重。毛泡桐起源靠西的种源发病较轻,随着经度的增加,丛枝病发病有增大趋势;白花泡桐发病与种源经度无关,而与纬度相关明显,呈现出纬度越高,发病率越低,病情指数越小的趋势。泡桐品种间丛枝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差异明显,通过品种选择可以获得抗病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20.
在湖北省太子山林场10 a生白花泡桐人工林中设置临时标准样地,并选取标准木进行树干解析和测定,对其生长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树高、胸径、材积快速生长期均出现在1~4 a生的幼龄阶段。树高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在2 a生和4 a生各出现1次高峰,但峰值出现在2 a生,两者生长曲线在2.5 a、3.5 a、4.5 a时出现3次相交;胸径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2.5 a达到最大值,两者生长曲线在3 a生时出现相交;材积连年生长量4 a生时达到最大值,8 a生后处于缓慢下降状态,平均生长量一直处于上升状态,尚未达到最大值,两者生长曲线亦未相交;树高、胸径、材积连年生长率最大值分别出现在第2 a、2.5 a和4 a;形数随树龄增加而降低,符合林木生长正常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