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对6种不同复种方式的生产力、能量效益、经济效益和综合效益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复种方式生产力和效益不同.灰色关联分析显示,多花黑麦草-水稻复种方式的综合效益最好,是值得推广的高效农牧结合型复种方式;其次为小麦-水稻复种方式,花黑麦草-杂交狼尾草复种方式的综合效益较小麦-水稻复种方式的稍差,但提供了大量的优质冷季型和暖季型牧草,是适合牧区畜牧业发展的"草-草"型复种方式;小麦-杂交狼尾草、黑麦-杂交狼尾草和黑麦-水稻3种复种方式的综合效益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2.
对多花黑麦草-杂交狼尾草、黑麦-杂交狼尾草、小麦-杂交狼尾草、多花黑麦草-水稻、黑麦-水稻和小麦-水稻6种不同复种方式生态效益进行比较研究后结果表明:与种植粮食作物相比.在我国南方冬季种植牧草可降低土壤pH值,增加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冬季种植多花黑麦草和黑麦明显增加了土壤有机质、  相似文献   

3.
不同粮草复种方式生态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多花黑麦草—杂交狼尾草、黑麦—杂交狼尾草、小麦—杂交狼尾草、多花黑麦草—水稻、黑麦—水稻和小麦—水稻6种不同复种方式生态效益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种植粮食作物相比,在我国南方冬季种植牧草可降低土壤pH值,增加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冬季种植多花黑麦草和黑麦明显增加了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  相似文献   

4.
李平 《农家致富》2007,(21):40-41
水旱轮作地区 适宜秋播冷季型越年生牧草或牧草绿肥兼用草品种,改稻-麦复种为稻-草或稻-草(肥)复种。其当家草种有多花黑麦草、冬牧70黑麦、紫云英、金花菜等。也可采用饲料作物与牧草轮作的方式,改稻-麦为饲-草、草-饲或草-草复种。其当家草种有春播的饲用玉米、杂交狼尾草、苏丹草、苦荬菜、籽粒苋。秋播的有多花黑麦草、冬牧70黑麦、饲用甘蓝、芜菁、胡萝卜等。  相似文献   

5.
1、种草养鱼可以选用多花黑麦草、白三叶、红三叶、苏丹草、杂交狼尾草,以一年生草为主,多年生草为辅,一般选择2~3种牧草,每亩鱼塘配0.5亩草地。2、种草养牛可以在秋播时种植多花黑麦草、黑麦,夏季种植苏丹草、杂交狼尾草、墨西哥玉米,搭配种植多年生牧草如白三叶、红三叶、紫花苜蓿。3、种草养兔可以选用多花黑麦草、紫花苜蓿、白三叶等草种。4、种草养鹅全年养鹅的,秋天种多花黑麦草、菊苣,搭配种植白三叶、红三叶、紫花苜蓿,还可以适当种些莴苣、小白菜等供雏鹅前期食用。4~5月份播种苦荬菜、杂交狼尾草、空心菜等。种草养畜的适宜草种…  相似文献   

6.
以圆锥小麦、一粒小麦以及B染色体组可能的供体种(拟斯卑尔脱山羊草、沙融山羊草、西尔斯山羊草、两角山羊草和高大山羊草)作母本,与黑麦属的五个种杂交。结果表明,圆小麦与森林黑麦杂交不成功,与栽培黑麦和山地黑麦杂交一般只产生无胚乳的种子,与非洲黑麦和瓦维洛夫黑麦杂交则结出正常的种子。这种可杂交性特点是B染色体组提供的,在所有可能的B染色体组的供体种中,只有拟斯卑尔脱山羊草和沙融山羊草具有上述可杂交性特点,表明这两个种是B染色体组的供体种。  相似文献   

7.
粮经饲三元种植模式 水旱轮作地区。适宜秋播冷季型越年生牧草或牧草绿肥兼用品种,变稻——麦为稻——草(肥)复种。可用品种为黑麦草、冬牧70黑麦、紫云英、苕子、金花菜、箭舌豌豆等。也可采用饲料作物与牧草轮作的方式,变稻——麦为饲——麦、草——饲或草——草复种。可用品种有春播的饲用玉米、狼尾草、苏丹草、苦荚菜、籽粒苋。  相似文献   

8.
【目的】长期以来,小麦单倍体植株染色体加倍主要采用移栽前秋水仙素溶液通气浸泡分蘖节方法,该方法存在操作复杂、污染环境等问题,而且秋水仙素毒性较强、用量较大、价格较高。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小麦单倍体植株简便、安全、高效的加倍方法,寻找可以替代秋水仙素用于小麦单倍体植株加倍的化学试剂。【方法】通过小麦品系Fielder花药培养,小麦品种科农199、新春9号和小麦品系CB037、中国春(CS)与玉米自交系郑58杂交获得小麦单倍体植株,小麦品系中国春与甘肃黑麦杂交获得小麦-黑麦双单倍体植株,利用0、5、10和20 mmol·L-1秋水仙素溶液分别采取分蘖节加注、叶片涂抹和培养基表面添加方式对不同来源小麦单倍体植株进行加倍,并采用培养基表面添加0、30、60和120 μmol·L-1甲基胺草磷、炔苯酰草胺和氟乐灵溶液对小麦单倍体植株及小麦-黑麦双单倍体植株加倍,比较不同加倍方法和3种除草剂的加倍效果,确定各个加倍试剂的适宜浓度。【结果】不同浓度秋水仙素溶液(0、5、10和20 mmol·L-1)加注小麦与玉米杂交单倍体植株分蘖节部位对小麦单倍体植株不具有加倍效果,不宜在小麦单倍体植株加倍中采用。10 mmol·L-1秋水仙素溶液涂抹拔节期小麦单倍体植株叶片的加倍率为7.7%,其他3个秋水仙素溶液浓度没有加倍成功,也不适合小麦单倍体植株加倍。培养基表面添加4个浓度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小麦花药培养单倍体植株的加倍率分别为26.7%、42.9%、73.3%和85.7%。表明培养基表面添加秋水仙素溶液对小麦单倍体植株的加倍效果最好,适宜浓度至少为20 mmol·L-1。培养基表面添加0、30、60和120 μmol·L-1炔苯酰草胺溶液处理小麦与玉米杂交单倍体植株的加倍率分别为0、0-57.1%、28.6%-75.0%和0-100%,其他2种除草剂处理小麦与玉米杂交单倍体植株没有成功;培养基表面添加120 μmol·L-1炔苯酰草胺溶液处理小麦与黑麦杂交双单倍体植株的加倍率为9.0%,添加其他3个浓度炔苯酰草胺溶液和其他3种加倍试剂均没有结实。【结论】60-120 μmol·L-1浓度炔苯酰草胺溶液对小麦单倍体植株加倍具有较好效果,培养基表面添加适宜浓度秋水仙素和炔苯酰草胺溶液对小麦单倍体植株加倍有效,而且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9.
不同畜禽食用的牧草品种牛羊喜食禾本科牧草和高秆类植物,其次为豆科牧草。适宜饲喂牛羊的牧草品种有杂交狼尾草、苏丹草、紫花苜蓿、串叶松香草、冬牧-70黑麦、菊苣和芜菁甘蓝等。兔鹅喜食豆科牧草,其次为禾本科牧草。适宜饲喂  相似文献   

10.
1.不同畜禽食用的牧草品种(1)牛羊。喜食禾本科牧草和高秆类植物,其次为豆科牧草。适宜饲喂牛羊的牧草品种有杂交狼尾草、苏丹草、紫花苜蓿、串叶松香草、冬牧-70黑麦、菊苣和芜菁甘蓝等。(2)兔鹅。喜食豆科牧草,其次为禾本科牧草。适宜饲喂兔鹅的牧草品种有麦草、冬牧-70黑麦、苦荬菜、白  相似文献   

1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肥水平黑麦草-水稻和小麦-水稻两种种植模式的水稻产量、经济效益和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种植模式中水稻的产量差异不明显;在施氮0、75kg/hm^2情况下,黑麦草-水稻的经济效益分别比小麦-水稻低23.91%、10.12%,而在施氮150、225kg/hm^2情况下,黑麦草-水稻经济效益分别比小麦-水稻高2.54%、15.28%;黑麦草-水稻种植模式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比小麦-水稻模式高,速效磷、速效钾则相反。  相似文献   

12.
河北中南部平原棉薯套作种植模式的综合效益初步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河北中南部平原棉花单作生产模式因光温资源利用效率低而导致经济效益低,造成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的现状,同时考虑本地区水资源严重超采与青壮年劳动力不足的实际问题,对目前正在试验研究和小面积示范的棉薯套作漫灌、棉薯套作滴灌、马铃薯-玉米复种3种新型种植模式开展了综合评价。以传统的小麦-玉米复种和棉花单作为对照,利用试验获得的数据,采用AHP法,从经济、生态和社会3个方面对5种种植模式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棉薯套作模式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特别是棉薯套作滴灌模式,经济效益表现最好,生态效益仅次于马铃薯-玉米复种模式,但是,社会效益在5种模式中却是最低的,指标值仅为0.068;马铃薯-玉米复种模式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均表现最好,而经济效益指标值仅达到棉薯套作模式的35.4%。就综合效益而言,3种节水高效种植模式的综合效益均高于棉花单作和小麦-玉米复种模式,棉薯套作滴灌模式综合效益最高,比棉花单作模式综合效益指标值提高了1倍,马铃薯-玉米复种模式次之。在适当提高棉薯套作机械化水平,减少人工投入后,棉薯套作滴灌种植模式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可以在当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针对南方丘陵区季节性干旱状况和稻作发展的基本特点,以节水稻作模式为研究对象,借鉴层次分析法(AHP)的基本原理,遵循科学、实用及简明的原则,构建南方丘陵区节水稻作模式综合效益评价模型,提出以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3方面综合效益评价的16项评价指标.并以国家"863"项目推广示范的节水灌溉双季稻模式、水旱轮作双季稻模式、稻油轮作模式3种节水稻作模式和当地常规双季稻模式为例.利用所建模型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3种节水稻作模式的综合效益均优于该区常规稻作模式,以稻油轮作模式综合效益最高.因此,在南方丘陵季节性干旱双季稻区适当发展稻油轮作节水稻作模式具有良好的前景.该评价结果可为南方丘陵季节性干旱区水资源高效利用和稻作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黄土高原典型地区种植模式产量效应模拟与效益评价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军  邵明安  王立祥 《中国农业科学》2003,36(12):1599-1603
 利用作物生长模型软件包DSSAT3 ,模拟研究了黄土高原典型地区主要种植模式的产量效应与年际变异情况 ,并采用耗水系数、耗氮系数和经济收益值 ,综合评价了各种植模式的资源利用效率与经济效益 ,选择出了关中平原区、渭北高原区资源利用效益高、经济效益好的最优种植模式 ,分别为冬小麦 夏玉米、春玉米。研究为种植模式的效益评价探索出了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与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5.
稻田耕作系统的效益由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综合而成,对它的正确评价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生产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建立评价因素指标体系,对稻田不同冬种复种模式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12年各冬种复种模式的综合效益指数大小依次为处理C(油菜/花生-稻)、处理E(蔬菜/花生‖玉米-稻)、处理B(绿肥-稻-稻)、处理D(马铃薯/玉米‖大豆-稻)、处理A(冬闲-稻-稻);2013年则综合效益指数大小依次表现为处理D(蔬菜/花生‖玉米-稻)处理B(油菜/花生-稻)处理E(绿肥-稻-稻)处理C(马铃薯/玉米‖大豆-稻)处理A(冬闲-稻-稻)。综合两年的结果来看,"油菜/花生-晚稻"和"蔬菜/花生‖玉米-稻"是综合效益较好的两个模式。虽然"蔬菜/花生‖玉米-稻"经济效益较好,但需要较多的劳动力,蔬菜种植又需要肥沃的土壤,因此此种模式适合在土壤肥沃、劳动力充足的地区推广应用;"油菜/花生-晚稻"模式中,油菜秸秆中富含氮、磷、钾等成分,其秸秆就地还田,有利于改善土壤和农田系统,提高后茬作物的产量;早稻改种花生,花生比水稻更具价格优势,能够增加农民收入;花生后种植水稻在兼顾经济收益的前提下保证农民的粮食需求,该模式兼顾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值得推广的模式,但需要注意的是为保证晚稻生长时长,花生品种应尽量选择早熟品种。  相似文献   

16.
[目的]针对干旱灌区传统生产模式的资源利用率和产投比低等问题,研究小麦间作玉米集成麦后复种绿肥的光能利用率、灌溉水生产力及经济效益表现,结合试区常规种植模式,评价不同种植模式的可持续性,对于干旱灌区农业生产的节本增收有重要指导意义.[方法]2018-2020年,在河西绿洲灌区设置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模式(春小麦...  相似文献   

17.
辽西北地区麦棉菜套复种高效栽培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广义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007-1008
[目的]提高小麦(粮食)产量,利用棉花及麦茬作物提高经济效益。[方法]试验设麦棉套种麦茬复种白菜、小麦清种麦茬复种白菜、棉花清种3个处理,研究各作物的生育进程及表现。[结果]最佳麦棉套种模式:设2.6m一带,麦畦宽1.6m,种10行;棉垄1.0m,种双行;麦茬根据市场需求复种适宜夏种秋收的蔬菜。[结论]这种栽培模式既增加了麦、棉的纯面积产量,又提高了单位土地面积的经济效益,是一种较好的高产高效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8.
基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分析南方水网烟区复种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南方水网烟区常见复种模式的特点,基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从土地利用与养护、作物生长安全、劳动力投入、收购制度、年综合比较效益等方面对其进行综合分析。认为绿肥—烤烟—晚稻是该类地区最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复种模式,并指出了此种模式尚需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19.
为了充分利用宾川干热河谷区丰富的光、热、水、土资源,提高柑橘园建园初期(1~3年)的综合效益和复种指数,促进果农增收,采用"乔(灌)+农经作物"的建园方法,建立柑橘园套种模式,提出典型模式建设关键技术,并进行效益分析。结果表明:柑橘园前3年幼树期进行作物套种,能以短养长,使柑橘园每年平均增收32 340元/hm2,套种经济作物每年最高增收达55 200元/hm2;能改善柑橘园小气候,培肥土壤;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抑制杂草,减少虫害,保持果园生态系统平衡,保护人类健康;提高柑橘园的资源利用率,节本增效,社会效益得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20.
稻麦周年均衡增产配套丰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阔礼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2):34-37,40
[目的]研究稻麦周年均衡增产配套丰产高效栽培技术。[方法]以水稻品种"徽两优630"和小麦品种"苏麦18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水稻和小麦在不同处理下的生长动态、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生产成本及经济效益;并对稻麦周年均衡增产配套丰产高效栽培技术进行分析。[结果]稻(1)麦(3)配套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稻(2)麦(1)配套、稻(2)麦(2)配套的肥料成本最低,最符合绿色生产的要求。在产量不降低的前提下,适当降低肥料的使用量、提高肥料的利用率,通过比较选择得出稻(2)麦(3)配套是最佳的解决方案。[结论]该研究为提高综合效益,实现稻麦周年的均衡增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