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的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森林生态的资源功能、产品,提出生态公益林补偿理由,反对谁受益、谁补偿,支持国家补偿和谁污染、谁治理,生态公益林补偿应与我国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并考虑地区间差异。必须建立公益林补偿机制制度。  相似文献   

2.
贵州省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在贵州进行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具有必要性,贵州建立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必须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付费,谁受益、谁付费,突出重点、先易后难,政府主导、市场推进、社会参与"的原则。对贵州省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是有效控制水土流失、保护水质和流域内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重要举措。近几年来,陕西省石泉县在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过程中采取围绕水源保护突出溯源治污,注重系统发力做好过程防控,深化治理内涵强化和谐发展,积极创新探索破解运管短板等措施,累计治理点、面源污染面积约25 km2,为"十三五"末建成宜居、宜游、宜业"三宜石泉"提供了有力支撑,但还存在生态清洁治理投资资金短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推广利用难、流域生态指标监测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对探索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新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对推动汉江流域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高校校园地表灰尘重金属污染关系到师生健康,探究其地表灰尘重金属环境风险,可为高校校园管理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集开封市某高校校园内外地表灰尘52个样品,测定样品中重金属镉(Cd)、铬(Cr)、铜(Cu)、镍(Ni)、铅(Pb)和锌(Zn)的含量,使用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分析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结果】高校地表灰尘重金属Cd、Cr、Cu、Ni、Pb和Zn平均含量分别为1.05、88.36、47.04、29.76、68.72和328.87 mg kg-1,其中Cd和Zn含量分别为当地灰尘背景值的3.49倍和4.26倍。地积累指数分析表明,地表灰尘重金属污染指数平均值由高到低依次为Zn> Cd> Pb> Cu> Cr> Ni,其中Zn与Cd处于偏中度污染,Pb,Cu和Cr处于轻度污染,Ni处于无污染状态。潜在生态风险评价表明,高校地表灰尘中6种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为144.53,属于“轻微”生态风险等级,其中Cd是该高校地表灰尘中最主要的生态风险影响因子。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法(PMF)表明,Cr和Ni主要来...  相似文献   

5.
<正>“三农”即农业、农村、农民,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场所,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这三个方面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作为培养未来社会中坚力量的重要场所,对如何引导学生关注农村地区以及解决“三农”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思政课是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课程,对于培育学生的“三农”情怀具有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课作为高校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有责任和使命去培养学生的“三农”情怀。由于各种原因,很多学生对农村地区和“三农”问题的认识和关注度较低,需要高校思政课尝试寻找一条路径来培育学生的“三农”情怀。需教师在日常授课中,潜移默化地将“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与责任”传授给学生。基于农业强国建设的时代诉求,  相似文献   

6.
正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根据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的《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要求,着力解决养殖业污染和有效防控种植业污染是其中两项重要任务。为更好地宣传报道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相关的研究成果,助力农业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乡村,本刊特策划  相似文献   

7.
保护和恢复历史河湖水系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北京水务由"工程水利"向"生态水利"转变的关键时期,针对北京郊区河流存在的行洪标准低、污染严重、常年无水、景观协调性差等问题,提出了生态河流的恢复思路与关键技术,并进行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8.
正2月22日,省长林武主持召开省政府第101次常务会议,研究"五湖"生态保护修复、塑料污染治理等事项。会议通过我省"五湖"生态保护与修复总体规划和5个专项规划,决定提交省委审定。会议指出,实施晋阳湖、漳泽湖、云竹湖、盐湖、伍姓湖"五湖"生态保护与修复,是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建设美丽山西的重大举措。要以规划为引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9.
生态农业是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的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农业养殖园是生态农业的重要模式之一。规模化、集约化畜禽养殖产生的污染已经成为我国农村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以位于重庆市南川区的鑫宜居生态农业特种养殖园为例,分析其废水、废气及固体废物污染排放情况,针对这些污染,提出"合理的污水处理工艺和配套储存设施,粪便堆肥处置要点,大气污染防治对策,环境风险对策,政策措施建议"等环境保护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城市公园不仅是人们游憩的空间,也是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一个重要场所。基于此,以城市公园生态景设计策略为研究对象,对当前城市发展快速而导致的气候变暖等现实状况展开生态景观设计策略探讨,具体从城市生态景观划分、城市生态状况评估、景观设计中"绿色生态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公园生态景观设计生态策略。以减缓气候暖化的速度,美化城市环境,改善城市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1.
主体功能区生态补偿模型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将我国四大主体功能区分为开发型区域与保护型区域两大类,在分析生态补偿的生态环境价值论、外部性理论和公共产品理论三大经典基础理论的基础上,依据"谁保护谁受益,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考虑开发型区域的支付意愿与支付能力,保护型区域贡献的生态效益及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开发型区域的效用影响范围,提出结合生态足迹法与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引力模型构建主体功能区生态补偿模型。通过"补偿标准估算—补偿基金设立—分配方案确定—补偿实施"4个步骤,由开发型区域通过政府间财政转移向保护型区域支付生态补偿金,形成主体功能区生态补偿机制。最后从资金筹集多源化、形式多样化、参与对象多元化等方面提出生态补偿实施的政策建议。通过主体功能区生态补偿模型的实施可激励生态保护行为,减少破坏行为,为区域均衡与差异化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战略要求,"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农业污染防治迫在眉睫。基于此,分析了农药化肥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秸秆焚烧污染的现状,并提出提升农业人的使命感、完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和防控农业面源污染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教育和科学研究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各类实验室的需求越来越多,各种功能的实验室层出不穷。从实验室的分布情况来看,主要集中在学校、科研机构、检测机构和企业中的检验研究部门。企业内的实验室的污染问题一般属于企业的环保问题,易于被各级部门重视,企业在处理自身环保问题的同时,污染问题也得到相应的解决。而高校的各类实验室相对独立、分散,情况复杂,容易被忽视。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党和国家对生态问题逐渐重视,推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一项紧迫任务。推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对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引领作用,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但在推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中仍面临一些棘手问题,即农民生态意识淡薄、农业污染加剧及农村环境保护制度不完善。因此,加强对乡村生态文明建设路径的探索,主要从生态文明教育、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及环保制度的完善角度解决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问题,为推进"美丽乡村"和"美丽中国"建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铜、镉、砷单一及其复合污染对浮萍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实验室水培试验研究不同浓度处理水平下Cu、Cd、As单一及其复合污染对紫背浮萍叶绿素和丙二醛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浓度处理水平下,单一重金属污染对浮萍叶绿素的生态毒性效应为Cd>Cu>As,对丙二醛的生态毒性效应为Cd≈As>Cu。与单一污染相比,As Cd和Cu Cd复合污染对浮萍叶绿素毒性增强,表现为协同作用,加强了对浮萍叶细胞的伤害;而As Cu和As Cu Cd复合污染对叶绿素联合毒性作用趋向于毒性减少的拮抗作用。复合污染对浮萍丙二醛的生态毒性效应情况则较复杂,除As Cd外其余3种复合污染组合对浮萍细胞膜均有一定增透作用。  相似文献   

16.
稻田综合种养使水稻和水生动物之间共生互利,大大降低了水稻病虫草害,少用甚至不用化肥和农药,大大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做到了"一水多用、一田多收、粮渔双赢、生态高效",是一种生态种养模式。从选好养鱼稻田、选用合适的水稻品种、浸种消毒、适时早播,培育壮秧、合理密植、合理施肥、科学管水、科学防治病虫害和水稻收获等方面介绍了成都地区稻渔共生模式下的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新技术。  相似文献   

17.
沟渠在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面源污染日益严重,其中的N、P是造成农田附近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成因。沟渠是农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重要的水文功能和生态功能。将沟渠改建为生态沟渠,发挥它的截留沉淀、植物吸收、沉积物吸附和微生物降解作用,对去除农业面源污染中的N、P具有重要意义。沟渠可以单独的沟渠形式或与水塘等其它处理方式组成复合系统,实现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生态敏感区养殖污染治理成效和公众参与度,本文以福建省南平市西芹水厂水源地周边地区的养猪污染治理为例,从社会生态的角度探讨治理新思路。应用Mitchell评分法对利益相关者进行识别和分类,建立理论分析框架并探讨利益相关者生态经济需求差异及"养殖户-公众-村委"关系网络对污染治理的影响,进而以13个村委和111个农户的问卷调查和驻村观察数据为基础,比较各利益相关者态度和行为差异,应用Tobit回归分析显著影响态度的因素,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参与行为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利益相关者的社会、经济、生态利益需求和"上下游公众-养殖户-上下游村委"社会网络是水源地周边地区养殖污染治理决策的重要出发点。利益相关者对养猪污染治理的态度组间差异较大:养殖户、上游公众及村委倾向于经济发展,下游公众及村委热衷于环境保护,村委支持养猪污染治理的态度得分明显高于养殖户与公众。性别、利益需求类型、教育程度和年龄对个体支持养猪污染治理的态度具有显著影响,女性较男性更支持污染治理,利益需求越弱、受教育程度越高和年龄越大的个体更支持养猪污染治理。利益需求类型和关系程度对个体参与治理行为具有显著影响,利益需求越强、与养殖户关系越密切的社会个体参与治理的可能性越低,而态度对行为并无显著影响。利益需求未能得到重视和当地社会关系网的阻碍使得积极参与治理的公众较少,影响了治理效果。充分考虑各利益相关者的生态、经济、社会利益需求及当地社会关系网络的影响,协调不同主体的关键利益需求矛盾,分析利用乡土社会关系网络,由政府主导治理转向多元利益主体网络治理是促进生态敏感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通过现场调查,分析了重庆市重要水源地在污水、垃圾、沟渠、农业面源污染、水土流失、人居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了重庆市生态清洁小流域(重要水源地)建设理念与思路。研究表明,根据地形地势及人类活动情况,因地制宜、因害设防从山顶到水源区周边依次建设"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水源保护三道防线进行清洁小流域(重要水源地)治理措施布设,可为重庆市后续生态清洁小流域(重要水源地)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农村生态环境的治理中,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是重要的内容之一,而氮、磷的过量排放是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原因。氮、磷生态拦截沟渠技术因其环境友好和简单高效而日益受到重视。基于此,通过生态拦截沟渠技术在北仑连片农田氮磷流失治理中的应用实例,介绍了氮磷生态拦截沟渠工程的设计和实际应用效果,并探讨了该项技术在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方面的作用和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