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对黄河三角洲盐渍土上所育的2 a生白蜡(Fraxinnus chinensis Roxb)、白榆(Ulmus pumila Linn.)、五角枫(Acer truncatum Bunge)、美国竹柳(Salix americana Linn.)和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 Swingle)5个树种苗木根系的长度、连接数量、表面积、体积、分形维数及序级等根系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5个树种苗木根系在其连接数量、长度、表面积和分形维数4个结构指标上均表现为白蜡 > 白榆 > 五角枫 > 美国竹柳 > 臭椿;在根系连接数量、长度两个结构指标上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即细根(d≤5 mm)数量、长度占据各自总根系的主体,细根是这5个树种吸收养分的主体;5个树种苗木根系的第1~3序级根系长度之和与1~4序级根系的连接数之和均分别占据各序级根系总长度与总连接数的70%以上和80%以上。白蜡和白榆0~4序级、五角枫0~3序级、美国竹柳和臭椿0~2序级是根系的主体。臭椿、美国竹柳两个树种的根系粗壮,特别是大径级(>5 mm)根系的表面积和体积占其本身的主体。综合根系的结构指标及序级分析结果,5个树种的根系发达程度和分生能力由强到弱的排序为:白蜡 > 白榆 > 五角枫 > 美国竹柳 > 臭椿;白蜡和白榆两个树种的苗木根系数量多且有相对较高的根系序级,其侧根发达,表现出相对较强的根系分枝能力,能更好地吸收和利用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竹柳的区域性引种栽培观察表明,1年生竹柳的生长时期大致划分为生长前期(包括生根期、幼苗期和缓慢生长期)、速生期、生长后期(衰退期和苗木硬化期)等3个阶段;在重庆市涪陵区不同海拔高度定植后的2年生竹柳地径、胸径、株高均高于对照树种,竹柳适合作为速生树种在涪陵区有规划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长江三峡库区消落带中山杉耐淹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14年3月,通过对长江三峡库区消落带中山杉的保存率与生长状况进行调查,研究中山杉的耐淹性。结果表明:1)中山杉在163~174 m高程范围内的平均保存率为98.1%,消落带坡度对水淹后中山杉的保存率具有显著影响,消落带原土地利用类型对其保存率影响不显著;2)中山杉在各高程上的平均树高均超过3.5 m,平均胸径均超过4 cm,水淹深度对中山杉的高生长没有显著影响,对其胸径生长有显著影响;3)消落带坡度对中山杉树高和胸径生长存在显著影响,但消落带原土地利用类型对其树高和胸径生长没有显著影响。中山杉极强的耐淹性为生物治理长江三峡库区消落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正>响河流域金华林示范点位于甘肃省定西市区以北15km处,总流域面积79.4km~2,总耕地面积907.7hm~2。示范点项目共实施退耕造林333hm~2,荒山造林400hm~2,栽植优质侧柏4 4万株,山毛竹、臭椿、刺槐等80万株,点播柠条137万丛,造林保存率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乔木在三江并流区水库消落带的生态适应性,为该区生态修复优势造林树种的筛选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选取中山杉(Taxodium hybrid)、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竹柳(Salix americana)、池杉(Taxodium ascendens)4种苗木在澜沧江黄登水库消落带进行小区造林试验,观测成活率、基本生长情况,并于移栽2 a后观测树冠形态结构,树梢及枝条特征,测取生物量。 [结果] 移栽初期,中山杉、枫杨、池杉3个树种随消落带淹水落干次数增加成活率下降明显。移栽2 a后,4种乔木成活率表现为:竹柳(100%)>池杉(48.78%)>枫杨(40.19%)>中山杉(32.86%)竹柳的生长情况极显著优于其余3个树种。枫杨和中山杉两种植物因出现枯梢、枯枝致使树高和冠幅出现降低现象。竹柳的总生物量及各组成器官的生物量均极显著高于另外3个树种,且其各组成器官占总生物量的比重较为均衡。其余3个树种各器官在总生物量的占比以树干为主。中山杉的叶片及枝条占总生物量的比重均最小。 [结论] 4种乔木在澜沧江黄登水库消落带的适生性依次为:竹柳>池杉>枫杨>中山杉;移栽2 a后,竹柳存活率达100%,是三江并流区水库消落植被恢复的优势树种,可在该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2013年从福建省洋口林场引进杉木无性系洋林020号、洋林061号,并在桂北地区龙胜各族自治县瓢里镇瓢里村开展引种栽培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洋林020、061号无性系在该区域适应性和速生性较强,三年生林分的保存率达95.1%,平均树高达4.4 m,平均胸径达5.9 cm,林分高生长量指标比广西杉木速生丰产用材林标准高出25.7%,胸径生长量指标与广西五年生林分杉木速生丰产用材林标准相当,建议可进一步在桂北600 m海拔以下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7.
为了筛选出适宜杨树伐根嫁接更新的优良品种,以小美旱杨为砧木,选择038杨、中林46杨、107杨、108杨、埃瑞达诺110杨、中林2001杨、中林2025杨、84K杨和转基因杨9个杨树品种作接穗进行伐根嫁接,调查比较伐桩与不同品种接穗的成活率、保存率以及不同品种杨树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平均蓄积量。结果表明:1)以小美旱杨为伐桩,84k杨成活率和保存率均最低,其余8种新品种接穗成活率和保存率分别在80%和90%以上;2)84k杨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以及平均蓄积量均最低;3)中林2001杨、107杨、108杨、埃瑞达诺110杨以及中林2025杨平均胸径均较大,且之间无显著差异,埃瑞达诺110杨、107杨、108杨以及中林2001杨平均树高均较高,且差异不显著,埃瑞达诺110杨、107杨、108杨以及中林2025杨之间平均蓄积量均较大,且差异不显著。综合分析可知,埃瑞达诺110杨、107杨和108杨是适宜杨树伐根嫁接造林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不同水分条件下〔土壤体积含水量分别为10%~15%(W1),15%~20%(W2),20%~25%(W3),25%~30%(W4)4种水分处理〕臭椿的树干液流和树干径向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为深入了解臭椿水分利用策略和科学制定臭椿水分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热扩散式探针法(TDP)对臭椿树干液流进行连续观测,使用树干径向变化记录仪持续监测臭椿树干直径变化,并同步监测相关环境因子的变化。[结果] 在W3W4土壤水分处理下,臭椿液流量基本相同,且树干直径的增长量和变化幅度也相近;在W1W3范围内,臭椿液流量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大,但夜间液流占日总液流量的比例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减小,分别为:W1(12.3%)>W2(11.9%)>W3(6.0%)。日尺度下臭椿树干直径的变化幅度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减少,但生长量随之增加;随着土壤含水量的不断增加,白天树干液流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呈增大趋势,夜间呈降低趋势;树干液流和树干直径的变化都滞后于太阳辐射,提前于饱和水气压差,且二者与饱和水汽压差之间的时滞均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减小,但二者与太阳辐射之间的时滞受土壤含水量变化的影响很小。日尺度下臭椿树干液流与树干直径的变化呈反向变化规律,且液流的变化总是提前于树干直径的变化。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时滞缩短。[结论] 臭椿树干液流与树干直径变化对土壤水分变化的响应存在紧密联系。在W3水平,土壤含水量达到了臭椿可以充分利用的阈值,因此W3土壤水分处理为臭椿最适宜的灌溉标准。  相似文献   

9.
对辽宁本溪和陕西黄龙引进的2个白桦种源栽培8 a后的林木保存率、生长量、抗逆性及林分状况等方面进行了引种适应性的初步分析评价,结果表明:(1)陕西黄龙种源2个家系的林木保存率都达到85%以上,其中陕西黄龙种源的S_2保存率高达92.5%,而辽宁本溪种源的林木保存率最低,仅有40%,不适合在本地栽植。(2)通过2个白桦种源引种生长8 a的树高、胸径和冠径的生长量比较,辽宁本溪白桦种源的生长量远不及陕西黄龙白桦种源,而陕西黄龙的白桦种源中又以S_2生长最好;从2个白桦种源在引种地的年均胸径生长量上看,辽宁本溪白桦种源低于原种源地,陕西黄龙白桦种源与原种地相当。(3)辽宁本溪白桦种源的林木抗逆能力差,而陕西黄龙白桦种源的林木表现出较强的抗逆性,以S_2表现更突出。(4)引种的2个白桦种源在栽培地的生态适应性综合评价显示:陕西黄龙的白桦种源远远高于辽宁本溪,尤其以陕西黄龙种源的S_2适应性强,表现良好,与种源地的表现一致,可作为当地引种白桦的首选种源。此研究结果为白桦在山东的引种成功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研究适合大叶栎天然更新异龄林优树选择的标准和方法。按约0.5%的入选率在林分中选择最优单株作为优树候选木,测定候选木的树高、胸径和形质指标。用生长锥在胸高位置钻取过髓心的木芯,作为测定优树候选木年龄和木材品质性状的试样。优树候选木胸径年平均生长量达到1.2cm、树高年平均生长量达到1.2m即入选为初选优树。根据胸径和树高的年平均生长量、木材基本密度、纤维长度和纤维长宽比5个性状对初选优树进行综合评分复选,综合评分值≥80分为Ⅰ级优树,综合评分值70~79分为Ⅱ级优树,综合评分值60-69分为Ⅲ级优树,综合评分值〈60的初选优树被淘汰。共选出Ⅰ级优树10株,Ⅱ级优树47株,Ⅲ级优树55株。  相似文献   

11.
A comparative-ecological approach for studying the general regularities of soil ecology on the basis of geoinformation systems is suggested. It has been applied to analyze the distribution of Al-Fe-humus horizons. The quantitative climatic parameters of soils with Al-Fe-humus horizons have been estimated, an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m have been established. The applicability of this approach for assessing the general regularities of soil ecology is shown.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IPV6产生的社会原因,阐述了国外发达国家下一代Internet的发展状况和中国下一代Internet的发展状况及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损害图书的各种自然因素,阐明优化书库环境、加强图书保护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The analysis in this paper is directed at comparing the relative effectiveness of meeting the objectives outlined in the recently passed Clean Air Act Amendments of 1990 through taxation and through regulation. The analytical vehicle used in the analysis consists of a 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composed of 12 producing sectors, 13 consuming sectors, 6 household categories classified by income, a foreign sector and a government. We find first that, irrespective of what type of strategy is followed, both output and consumption decline. Hence, there is an identifiable and quantifiable tradeoff between economic activity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quality of the environment. Beyond this, the aggregate loss in production and economic welfare (measured by consumption expenditures and utility) is less under a policy which stresses reliance on alternative fuels than through one that requires the installation of pollution abatement devices.  相似文献   

15.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对教育改革起了很大的推进作用。本文通过在学生中对多媒体课件教学效果的调查,从多媒体教学课件在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制作的过程以及使用者的出发点等方面,对影响到多媒体教学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农业工程学报》跟踪农业工程学科发展的成功经验,详细分析了未来《农业工程学报》跟踪学科各个专业的报道方向。指出随着学科的发展及时调整学术期刊的报道方向是科技学术期刊的任务和职责,是使期刊保证及时反映相关学科的发展,保持在学科发展中应有的促进作用,在众多期刊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保证。在充分分析中国学术期刊面临的形势和问题、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学术期刊如何规避不利因素等应对策略,为中国科技学术期刊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生物钟在动物植物生理调节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对于其调节机制的了解仍然十分有限。在植物中存在白昼和夜晚的振荡器,这些振荡器包含了拟南芥中已经发现的一些相关的生物钟基因。目前的模型认为白昼振荡器相关基因  相似文献   

18.
The composition of the organic matter of the forest Phaeozem soil of Kostroma oblast, which is unusual in its genesis, was investigated by the method of physical fractionation. The Phaeozems were formed in an automorphic position on loamy sediments of Triasic age. The carbon distribution in fractions of organic substance (OS) is the evidence of the hydromorphic nature of the OS origin. A hypothesis about the cause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modern organic profile of the soil during evolution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9.
物联网是一个集信息通信、数据交换、传感器技术与软件工程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探讨和分析了物联网的结构体系与发展中遇到的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对图书馆的持续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图书馆利用互联网扩大了服务范围,图书馆以往简单阅读、快速阅读的作用在减弱。因此,图书馆需要针对读者群的特点进行差异化定位,聚焦读者严肃阅读的需求,成为更专业、可靠和高效的信息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