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获得对辣椒疫病具有实际防效的生防放线菌菌株,在盆栽条件下检验了108株辣椒疫霉拮抗放线菌对辣椒疫病的防病和促生作用,并对拮抗菌接种后土壤和辣椒根系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无菌土纸钵初筛和未灭菌自然土盆栽复筛试验,从108株辣椒疫霉拮抗放线菌中筛选出2株防效最佳的拮抗放线菌0108和0110。在盆栽条件下,接种0108和0110拮抗放线菌14 d后相对防效分别达到75%和81%,21 d后相对防效分别达到65%和56%,且2株拮抗放线菌都能通过影响辣椒根系微生物数量控制辣椒疫霉菌的生长繁殖,降低辣椒疫霉对根系的侵染,并对辣椒根系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安徽省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的游动孢子囊产量与对辣椒致病力的关系。[方法]采用液体培养的方法对采自安徽的56个辣椒疫霉进行游动孢子囊产量测定,分析游动孢子囊产量与致病力的相关性。[结果]安徽省不同地区的辣椒疫霉菌株在10%V8培养液中的游动孢子囊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辣椒疫霉的致病力与游动孢子囊产量呈正相关,但相关性较小(r=0.165,R2=0.027 2)。[结论]辣椒疫霉产孢性能较稳定,游动孢子囊产量与辣椒疫霉菌致病力的强弱相关性很小,认为不相关。  相似文献   

3.
采用农抗万隆霉素对黄瓜疫病菌游动孢子囊和游动孢子的形成、萌发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万隆霉素对黄瓜疫病菌游动孢子囊的形成、游动孢子产生、休眠孢子的萌发均有抑制作用;万隆霉素处理的菌丝产生的膨大菌丝体、游动孢子囊产生的数量均相对较少,游动孢子囊多数破裂,形状不规则。万隆霉素对黄瓜疫病菌孢子形成量抑制的EC50为2.5955μg/mL,对孢子萌发抑制的EC50为1.5624μg/mL。  相似文献   

4.
辣椒疫霉菌孢子诱导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将辣椒疫霉菌在马铃薯、胡萝卜、玉米粉、燕麦、大豆配制的5种固体培养基上繁殖并进行连续光照培养、连续暗培养、低温4℃、高温40℃和间断光照5种不同处理诱导孢子囊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辣椒疫霉在CA培养基上暗培养,经间歇光照处理,仅培养了9 d孢子囊产量就高达11.05个/视野。持续暗培养的菌丝体未产生孢子囊,持续光培养的菌丝体上孢子囊数量随光照时间的延长而增多。培养基种类影响辣椒疫霉菌菌落形态、生长速度;气生菌丝较发达的培养基上菌丝体产孢量明显大于气生菌丝细弱的培养基;菌丝体生长速度与产孢量之间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2株塔里木盆地土壤放线菌发酵产物抑菌作用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离体和活体法测定了土壤放线菌Y3和Y5菌株对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和室内药效.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结果表明菌株Y3发酵液对20种病原真菌中的13种有一定抑制作用,其中对油菜菌核病菌菌丝生长抑制效果最佳,抑制率为95.6%;组织法测定结果表明发酵液对油菜菌核相对防效为93.4%.菌株Y5发酵液对20种病原真菌中的19种茵丝生长有抑制作用,其中对10种茵丝生长抑制率均大于60%,对辣椒疫霉病茵抑制效果最佳,菌丝生长抑制率和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98.7%和90.3%.对这株菌的盆栽法测定表明发酵液对辣椒疫病具有一定的保护和治疗效果,相对防效分别为57.4%和50.3%.说明菌株Y3和Y5有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开发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柑橘内生放线菌CR20的鉴定与拮抗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不同橘园取不同柑橘品种的根部,共分离获得42株内生放线菌,经抑菌试验,筛选到1株对柑橘绿霉病菌和青霉病菌具有较高拮抗活性的放线菌菌株,将其编号为CR20。通过对菌株形态学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的观察,并结合对其16S rDNA的序列分析,将菌株CR20初步鉴定为弗吉尼亚链霉菌。  相似文献   

7.
辣椒内生放线菌的分离·鉴定和拮抗作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从健康辣椒体中分离得到3株植物内生放线菌。利用插片法和埋片法对其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并且通过对3株植物内生放线菌的对峙培养和抗菌谱测定得到具有生防潜力的菌株Lj20,对其进一步采用明胶液化、牛奶凝固和胨化、淀粉水解和产纤维素酶能力等方法进行鉴定。结果表明:Lj20及其发酵液对11种病原菌均有明显的拮抗作用,其中Lj20的发酵液对向日葵菌核病的菌丝生长抑制率高达88.2%;初步鉴定Lj20属于金色链霉菌抗异亮氨酸变种(S.aureusvar.antiisoleucicusWangetal.)。  相似文献   

8.
辣椒疫病菌接种鉴定技术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通过辣椒疫病菌接种苗龄,接种体浓度,接种体体积,接种温度对辣椒抗疫病能力的影响等的研究,提出了一个筛选抗疫产现材料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辣椒疫病株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系统调查和资料计算,采用6种聚集指标和Iwao,Taylor法测定,结果表明,辣椒疫病株在田间以个体群呈聚集分布,个体群内部的分布是随机的,空间分布型属负二项分布。明确了构成聚集的原因,既包括病菌本身的特性,也包含着它对环境条件差异的反应结果。通过对五种抽样方法的比较,认为田间调查时,采用对角线取样方法为好,省时,省力,误差较小,其抽样数量由田间发病程度决定,发病越轻,抽样量越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筛选出对辣椒疫病防效较好的新型杀菌剂。[方法]采用室内抑菌效果测定和网室生测,对50%氟吗啉锰锌等12种杀菌剂的抑菌效果进行测定。[结果]68%精甲霜灵.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6、5%代森锰锌.二氰蒽醌可湿性粉剂、50%氟吗啉锰锌可湿性粉剂和687.5g/L氟吡菌胺.霜霉威盐酸盐悬浮剂等药剂对辣椒疫霉有较好的抑制作用,EC50分别为4.822 0、4.814 0、0.475 9和2.502 6 mg/L,250 g/L嘧菌酯悬浮剂和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能使菌落变稀。在网室生测试验中,50%氟吗啉锰锌对辣椒疫霉的防效最好,2.0、2.4和2.8 g/L的防效分别为85.14%、89.39%和92.45%。[结论]50%氟吗啉锰锌对辣椒疫病有良好的防效,可用于辣椒疫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氨基寡糖素田间防治辣椒疫病和体外对辣椒疫霉(Phytophthoracapsici)的抑菌作用,为其在生产上的应用提供依据。田间喷雾使用氨基寡糖素对辣椒疫病有一定的防效,40mg/L氨基寡糖素对辣椒疫病的防效高达73.2%。采用生长速率法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上研究了氨基寡糖素体外对辣椒疫霉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氨基寡糖素可以抑制辣椒疫霉的菌丝生长,有效中浓度EC50为100mg/L。在无菌水中氨基寡糖素可以抑制辣椒疫霉新生菌丝上孢子囊的形成以及静止孢的萌发,有效中浓度EC50分别为0.64mg/L和41.84mg/L。  相似文献   

12.
从番茄植物组织内分离到一株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有拮抗作用的放线菌株No.37,此菌株产生的抗菌物质能显著抑制番茄灰霉病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对盆栽番茄幼苗的预防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分别达到89.7%和80.3%,10倍稀释液的田间防治效果达到84.1%。  相似文献   

13.
辣椒疫病防治剂的室内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菌丝生长抑制法和孢子囊萌发抑制法分别测定了烯酰吗啉、氢氧化铜、王铜、甲霜灵、福美双、三乙膦酸铝、氨基寡糖素、霜霉威、百菌清、代森锰锌等10种杀菌剂对辣椒疫霉菌的毒力。结果表明,烯酰吗啉对辣椒疫霉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最好,EC50为1.06 μg/mL;氢氧化铜对孢子囊萌发的抑制效果最好,EC50为1.68 μg/mL;代森锰锌对菌丝生长和孢子囊萌发也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霜霉威对辣椒疫霉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囊萌发几乎都没有抑制作用。对辣椒疫霉菌产孢子囊培养基的筛选结果为米糠琼脂培养基为最佳培养基,产孢子囊量最多且个体较大、均匀一致。  相似文献   

14.
云南辣椒疫病菌种的鉴定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近几年,一种新的辣椒病害在云南普遍发生。作者分离、接种表明系辣椒疫病,对此病的症状作了描述。病原菌不易产生厚垣孢子;孢子囊形态变化很大:有卵形、近球形、长椭圆形或不规则形,长宽比1.5—1.9,乳突明显,没有层出现象,会脱落,带有长柄;有性生殖为异宗配合,藏卵器穿雄生;病菌能在35℃下生长,对浓度为1:8×106的孔雀绿不敏感,寄主范围广泛。对照有关疫霉分类资料,鉴定为Phytophthora capsici。此外,还对P. capcici利用淀粉能力及菌体的可溶性蛋白聚丙烯胺凝胶电泳作为分类特征的可行性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从56份辣椒连作土壤中分离微生物782株,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出5株对辣椒疫病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的菌株,其中ASD菌株平板对峙试验结果表现最好,抑菌带宽11.7 mm,盆栽防效为75.12%,优于化学药剂代森锰锌和烯酰吗啉,有较好的应用开发前景.ASD菌株分生孢子头初为辐射形,后期为柱形;产孢结构双层,有明显的瓶梗及多育现象;分生孢子球形或近球形、壁滑,未见壳细胞;其rDNA- ITS序列与GenBank中已知序列比对,相似度97%,确定该菌株为黄柄曲霉(Aspergillus flavipes).  相似文献   

16.
菜粕生物熏蒸防控辣椒疫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菜粕生物熏蒸(biofumigation)对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生长的抑制作用以及对保护地辣椒疫病(Phytophthora blight of chilli pepper)的防控效果。【方法】采用室内平板培养和模拟土壤熏蒸的方法,研究2种产地不同的菜粕(RSM1和RSM2)分解产物对辣椒疫霉菌丝和游动孢子的生长抑制效果;通过菜粕对土壤进行生物熏蒸,研究其对辣椒疫病的盆栽和田间防控效果。【结果】RSM1和RSM2挥发性和非挥发性分解产物对辣椒疫霉菌丝和游动孢子都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其中,RSM2的菜粕抑制效果好于RSM1。2种菜粕挥发性分解产物对孢子抑制强于对菌丝的抑制,而非挥发性分解产物对菌丝的抑制作用强于对孢子的抑制。同一种菜粕挥发性和非挥发性分解产物对辣椒疫霉菌丝的抑制作用差别不大,但对辣椒疫霉孢子的抑制作用有显著差别。室内模拟土壤熏蒸试验表明RSM2用量为0.2%(W/W)时,其挥发性分解产物可以完全杀死辣椒疫霉菌丝。盆栽试验中,采用定量PCR技术测定辣椒疫霉的数量,RSM2用量为0.2%时,虽然没有完全杀灭病原菌,但对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可达到100%,取得与化学熏蒸相同的效果;生物熏蒸显著增加了土壤中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并增加了土壤中微生物总体数量和多样性。连续两茬田间试验表明,生物熏蒸对辣椒疫病的平均防治效果为82%,并使辣椒增产16.4%,应用效果明显好于化学熏蒸处理。【结论】RSM2菜粕对辣椒疫霉有较强的生长抑制效果,以菜粕为生物熏蒸材料进行土壤处理可以有效防控辣椒疫病并增加辣椒产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离和筛选苜蓿内生放线菌,为进一步筛选拮抗菌株打下基础。[方法]从健康苜蓿组织中分离得到3株内生放线菌,对其进行初步鉴定、皿内对峙培养。[结果]MX2及其发酵滤液对11种靶标菌均有一定的拮抗作用,特别对番茄灰霉、西瓜枯萎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MX3的发酵滤液对小麦纹枯病的抑菌作用较强,但是平板对峙培养中MX3没有此作用。[结论]MX2是一株具有生防潜力的菌株。  相似文献   

18.
木霉菌(Trichoderma spp.)是自然界广泛分布的一类重要生防真菌资源。生防菌在宿主根际及其组织中定殖能力的强弱是评价其生防潜力的重要指标。选择钩状木霉(Trichoderma hamatum)真菌、辣椒及其重要土传病害菌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三者互作体系,通过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钩状木霉菌株灌根接种辣椒植株,通过平板拮抗试验和温室盆栽试验,检测钩状木霉菌在辣椒植株及根际的定殖情况,及其对辣椒疫病的生物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钩状木霉菌在辣椒根、茎和叶等组织中和辣椒根际土壤中均能够定殖。在辣椒根际土壤中,钩状木霉菌呈动态变化的定殖过程。灌根接种1~25 d,钩状木霉菌定殖量呈缓慢增长,在第33 d,达到最高值(700×107 conidia·g-1),然后逐渐下降,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动态变化过程。钩状木霉菌在辣椒根际和植株的定殖过程中,对辣椒疫病具有生物防治作用,防治效果达到5333%。综上,钩状木霉菌能够成为辣椒根际微生态中的有益微生物,可以有效预防辣椒疫病的发生,研究为辣椒疫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采用室内模拟土壤淹水的方法,研究不同麦秸用量、不同淹水时间对辣椒连作土壤理化性状和辣椒疫霉病菌数量的影响以及田间麦秸淹水处理对辣椒生长和辣椒疫病防控效果的影响。通过常规分析和定量PCR分别测定了不同淹水处理期间多种土壤理化指标和辣椒疫霉病菌的数量,调查了麦秸淹水处理后大棚辣椒的长势、产量和辣椒疫病发生率。研究结果表明:与土壤保湿处理相比,不同麦秸用量和不同淹水时间处理均能降低土壤氧化还原电位,提高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有机酸和总酚酸的含量。常规淹水和麦秸淹水处理均能降低土壤中辣椒疫霉病菌数量,在10 d和14 d两个淹水时间下,秸秆用量为0.25%时抑制效果最强,继续增加秸秆用量对辣椒疫霉病菌的抑制作用降低。辣椒生产大棚的田间淹水试验表明,添加麦秸淹水处理20d可提高土壤中铵态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降低硝态氮的含量,并可以有效防控辣椒疫病,促进辣椒植株的生长并使产量增加12%。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青椒疫病病原菌(Phytophthoracapsici)的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得出:P.capsici在改良的PDA培养基上生长状况优于在普通PDA培养基上的生长状况;菌丝生长最适温度范围是25~30℃,致死温度为45℃(10mim)或48℃(10min).光照是促进P.capsici游动孢子囊产生的必要条件。游动孢子囊萌发的最适温度范围在25~30℃之间,25℃下,24h时,萌发率达到最高,最适pH范围为6~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