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内报刊花生文摘(一)夏花生施用氮肥对根瘤中固氮酶和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李向东(山东农业大学农学系)吴爱荣,张高英∥山东农业大学学报.-1995,26(4).-496~502采用高产大花生品种海花1号,于1989~1991年进行大田和盆栽试验。...  相似文献   

2.
麦套、麦茬夏花生覆膜栽培对土壤肥力及花生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麦套、麦茬夏花生覆膜栽培对土壤肥力及花生产量的影响/张宜茂(江苏省赣榆县农技推广中心),刘彩云,刘长远…/江苏农业科学.-1993,(5).-39~41试验设:(1)麦套播覆膜;(2)麦套播露地(免耕平作);(3)麦茬直播覆膜;(4)麦茬直播露地(耕...  相似文献   

3.
覆膜高肥较覆膜低肥处理显著地提高了花生土著根瘤茵菌数密度,前者每克土壤菌数达10~4—10~6个,而后者仅为10~2-10~4个.覆膜与裸地相比,前者显著提高了土壤根瘤菌的侵染结瘤能力和乙炔还原能力,单株累计根瘤数覆膜达到71个,根瘤干副68mg,而裸地处理相应仅分别为30个和36mg;此外覆膜处理还显著地促进了根瘤的生长发育和植株对土壤氮素的吸收力,在花生不同生育期,其单株含氮量均显著高于相应的裸地处理,这些构成了覆膜较裸地高产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4.
在辽宁锦州分别采用根瘤菌株S_(4-32)、S_(6-31)、S_(16-4)、S_(13-31)、NC43.3进行覆膜和不覆膜的花生接种栽培试验。花生生长60天不覆膜处理花生结瘤数为16—35个,株平均根瘤干重为18—58mg,而覆膜处理的平均单株根瘤数为70—132个,根瘤干重为119—180mg,覆膜处理的花生植株苗期含氮百分率降低,而总氮积累明显提高,在海花1号品种上,覆膜处理,菌株S_(4-32)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生长60天的平均单株根瘤数、根瘤干重、植株干重和总氮分别达到101个,180.3mg、11.0g,和332.7mg,不覆膜不接菌仅为16.8个,18.7mg、7.3和274mg,前者的荚果产量4224.4公斤/公倾,对照为2955.9公斤/公倾,增产率达42%以上。  相似文献   

5.
1990-1993年在即墨市石门乡对夏直播花生覆膜栽培技术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与探讨,总结出一套成功的夏直播花生高产栽培技术措施。4年累计试验、示范面积达20多公顷,平均单产花生英颗4495.5kg/hm^2,比夏直播不覆膜每分顷增产荚果1380kg,增产44%。  相似文献   

6.
夏花生简易育苗覆膜移栽高产技术鲍林岐(山东省即墨市第一职业中专266200)我市夏花生面积有0.67万公顷。由于地处沿海,温度低,每年于6月25日前后播种,且经常受到干旱和阴雨的影响使播期推迟。平均单产不足2250kg。为了提高夏播花生产量,1993...  相似文献   

7.
花生、大豆是我国重要的油料和经济作物,因易受黄曲霉毒素污染,严重威胁食品安全,制约产业发展,因此,黄曲霉毒素防控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难题。本团队首次提出将黄曲霉毒素绿色阻控与促进根瘤固氮耦合的研究思路,研发了生物菌剂ARC-BBBE,本文报道生物菌剂ARC-BBBE对黄曲霉毒素及其产毒菌阻控的大田应用效果,调查其对花生生物学性状及经济性状的影响,探索ARC-BBBE对花生、大豆根系结瘤及根瘤固氮的影响,为从田间源头阻控黄曲霉毒素及促进根瘤固氮、实现减肥减药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连续2年在我国花生主产省开展田间防控试验,将绿色阻控生物菌剂ARC-BBBE于花生播种期以30 kg/hm2用量与基肥一起撒施于土壤中。同时开展室内花生、大豆盆栽试验。使用涂布法调查土壤中黄曲霉毒素产毒菌丰度,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花生样品中黄曲霉毒素,使用乙炔还原法测定根瘤固氮活性,采用5点取样法调查统计根瘤数、根瘤重。结果表明,应用ARC-BBBE显著降低了土壤中黄曲霉毒素产毒菌的丰度(平均降低66.5%)和花生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平均降低83.5%)。应用ARC-BBBE后,花生根系普遍出现超级结瘤现象,实验验证表明其根瘤具有固氮活性,平均结瘤数增加10倍以上(土壤贫瘠地区50倍以上),瘤重增加8.8倍,每克根瘤固氮酶活性提高5倍以上。饱果率、产量均明显提高,叶色浓绿。花生室内盆栽结果表明,ARC-BBBE处理组根系结瘤数是对照组的2.2倍,固氮酶活性是对照组的4倍,叶绿素含量较对照组增加21.3%。大豆室内盆栽苗期实验结果表明,ARC-BBBE同样可诱发大豆结瘤及固氮效应:播种后第26天,处理组瘤数增加13.5倍、瘤重增加19.8倍;而且处理组有固氮活性,而对照组无固氮活性;苗期处理组的根长、根重、鲜重、叶绿素等生物学指标显著提升。ARC-BBBE对花生黄曲霉毒素及其产毒菌污染阻控效果极为明显,既可从生产源头有效阻控花生黄曲霉毒素产毒菌,降低黄曲霉毒素污染风险,同时大幅增加了花生根瘤数量和固氮酶活性,具有显著的促生长、增产量、控病害、保安全作用,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对未来减施农药、化肥,保护农田生态,推动花生、大豆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花生、大豆等豆科作物生产中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8.
麦套夏花生的生育特点分析李向东(山东农业大学),万勇善,张高英…作物杂志.-1995,(2).-31麦套夏花生的生育特点为:生育进程快,全生育期比春花生少25d,花针期较春花生少6d;营养体生长迅速,播后60d主茎高度基本长足,播后78d叶面积系数达...  相似文献   

9.
冬小麦—夏花生轮作磷肥合理分配的研究/陈学留(山东省农科院原子能应用研究所),余美炎∥核农学通报。-1994,15(4).-165~168以黄泛平原种植的冬小麦—夏花生一年两熟制为基础,用32P示踪技术研究磷肥的利用效果及其在茬口间的合理分配。结果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花生根瘤的形成以及花生固氮机制进行了综述,探索了不结瘤花生品系在实际生产中的利用问题。指出花生接种根瘤菌是一项提高产量的经济有效措施,但必须注意研究根瘤菌的专化性、有效性和竞争性,真正发挥根瘤固氮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1.
结瘤起始因子NIN(nodule inception)是最早发现的与植物结瘤相关的转录因子,是根瘤固氮遗传通路中重要组成成分,在结瘤早期发挥重要调节作用。为了研究花生NIN基因的功能,我们对栽培种花生中的NIN基因进行了鉴定,并利用生物信息学对该基因家族理化性质、进化关系、基因结构、表达模式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栽培种花生中共有33个NIN基因,按亲缘关系可以分为4类;同一类的基因具有相同的基因结构和保守结构域;花生NIN基因在各个组织中表达量均较低,Arahy.I65W25和Arahy.V4BGUX在根和根瘤特异表达;在单作花生和花生//玉米间作条件下,部分NIN基因对氮肥的响应模式不同。本研究为深入研究花生NIN基因在根瘤形成和固氮遗传通路中的作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氮用量对花生结瘤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3个花生品种为供试材料,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氮用量对花生结瘤、氮素积累、根瘤固氮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并比较了3个品种间的差异。结果表明,花生根瘤数随生育期推进而增多,施氮量越低根瘤形成越早,且数量增加较快。同一生育时期,不同施氮水平间单株根瘤数和根瘤干重达差异显著水平,随着施氮量增加根瘤数和根瘤干重逐渐减少。增施氮肥有利于花生氮素的吸收积累,花生的氮素吸收总量和氮肥利用率在一定范围内均随氮用量增加而增加,但氮用量达到一定水平时反而下降。花生根瘤固氮量及其占植株总吸氮量比例随着氮用量提高而逐渐降低。相同施氮水平和生育时期,远杂9102结瘤数和根瘤干重高于白沙1016和鲁花12,且随生育期延长差异越来越大,生育后期差异达显著水平;氮素吸收总量和根瘤固氮量以远杂9102最高,白沙1016次之,鲁花12最低。  相似文献   

13.
以我国22个省590份主要栽培大豆品种为材料,评价春、夏、秋大豆遗传资源结瘤固氮性状,并配制杂交组合进行初步遗传分析,结果显示,1)春夏秋大豆类型间、品种间结瘤固氮性状差异极显著。同类型不同产区的大豆品种共生固氮性状差异显著,以长江流域及其以南产区,尤以湖北、江苏省品种最佳。2)与共生固氮性状密切相关的10项参数变异范围以夏大豆最大,并鉴定出单株结瘤数达238.8个,根瘤重达0.59g、固氮量达1  相似文献   

14.
春花生大面积果播覆膜借墒早播增产技术①姚广宪(山东省临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76700)果播覆膜是春花生借墒早播保全苗,抗旱增产的有效措施。临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从1987年开始试验、示范,1992~1993年承担了临沂地区下达的6667hm2花生...  相似文献   

15.
用果胶细菌处理油菜幼根,使花生根瘤菌侵入油菜根部并结瘤。试验结果表明:根瘤菌侵入油菜根细胞,形成含根瘤菌的根瘤,结瘤率为31.25%。从这些根瘤中分离出的菌株能回接到原寄主。血清学方法测定,油菜根瘤分离物与原接种的根瘤菌起凝集反应。根瘤石蜡包埋切片观察,根瘤细胞内充满了细菌。根瘤固氮酶活性为0.17—3.43nMC_2H_4/株小时,酰脲丰度为0.10%—3.58%。  相似文献   

16.
一、菌株分离和筛选 1972年以来我们进行了大豆根瘤菌新菌种选育及其应用的研究。从栽培的大豆根瘤中能分离出在大豆上结瘤的根瘤菌,已被实践证实,据陈华癸(1965)等报导,从其他豆科植物根瘤中分离出的根瘤菌,也能在大豆上结瘤。1972—73年,我们在云南、湖北等地,先后采集栽培的大豆、花生和野生的豆科植物根瘤(选择健壮植株,着生主根的红色根瘤),在别列索娃培养基上,分离获得526个菌株。经水培法植物结瘤鉴定,从24种野生豆科植物根瘤中分离171个菌株,其中有19种植物157个菌株能在大豆上结瘤  相似文献   

17.
晚播小麦-夏花生一膜两用栽培.可使小麦田和花生田地温分别提高1.77℃和2.19℃,土壤含水量增加2.05%和1.08%。能促进晚播小麦与夏播花生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地膜利用率提高97%,每公顷节约地膜成本367元。一膜两用最适宜的地膜厚度为0.006mm。小麦播种覆膜期和揭膜期分别以10月底至11月初和2月底3月初。  相似文献   

18.
河北大名沙改试验区夏花生田水分供需特征/徐祝龄(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和环境学院),曾宪竞,曾席全∥中国农业气象.—1995,16(3).—16~181992~1993年以徐州4号为试材进行夏花生田水分供需研究。1992年和1993年夏花生全生育期需水...  相似文献   

19.
研究不同果型花生品种及其种植方式对花生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和生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小果型品种出苗整齐,出叶速度较快,荚果发育较早;大果型品种的苗壮,分枝数、果针数、荚果数和干物质积累多,产量较高,小果型品种产量较低。覆膜栽培比露地栽培的植株发育快,长势旺。覆膜花生的株高、分枝数、果针数、结荚数、荚果重、植株重、根瘤数以及叶面积等均明显高于露地花生,且覆膜栽培的花生产量也显著高于露地栽培,其中大果型品种增产幅度较大,达44.0%,小果型品种增产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20.
覆膜花生氮磷钾施用效果及最佳用量试验初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了研究覆膜花生施用氮磷钾效果,并为培创覆膜花生高产田提供经济有效的科学依据,于1996年在所内进行了覆膜花生氮磷钾施用效果最佳用量试验。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处理本试验在每公顷施优质圈肥7.5万公斤的基础上设置了5个处理:①N0K0P0(CK);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