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东北地区落叶松枯梢病[Botryosphaerislaricina(Sawada)Snang]的寄主抗病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在抗病良种筛选研究中得出:(1)落叶松枯梢病多发生于6~25年生幼林和成林,不同品种、品系、种源的抗病性不同、同一品种、品系、种源的不同年龄、不同立地条件发病不同;(2)东北地区落叶松品种、品系抗病序列为日5、日5×兴12、日5×兴9、兴12×日5、兴6×兴9、日12、兴9×日76-2、长78-5、长78-15、兴13×兴9。长白落叶松种源抗病序列为小北湖、白刀山、白河、大石头、和龙、汪清、天桥岭、黄泥河;(3)综合抗性、生长量、形质三项指标.筛选出日×兴、兴×日、日×长、日5×兴12、兴12×日55个品系为抗病优良品系,小北湖长白落叶松为抗病良种种源。在抗病机制研究中确定了当年枝梢钾、锰含量低时则抗病,健康落叶松品种、品系的过氧化物同工酶(POD)与抗病性关系不明确,但患病后POD则发生一系列变化。  相似文献   

2.
落叶松枯梢病是落叶松上发生的一种侵染性的重要病害,根据其发生规律对该病进行防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不同防治方法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落叶松落叶病和枯梢病是落叶松重要病害之一,本文对这两种病的危害、发病情况及防治方法进行阐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落叶松枯梢病的发生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波  何生龙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6):117-117,155
根据落叶松树枯梢病发生的情况,介绍了落叶松枯梢病的症状交发病规律,并提出具体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落叶松枯梢病短期测报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6~1991年在黑龙江省勃利县通天一林场设立固定标准地,通过孢子扑促和病情调查,搞清了勃利县落叶松枯梢病流行规律与气象因子的关系。根据落叶松枯梢病流行规律,利用前1年6、7、8三个月的平均温度(X2)和平均降雨量(X3)为自变因子,采用回归测报方法多元线性回指数。又采用了灰色理论中的灰色预测模型。两种方法对模型内外的实际病情检验,证明预测模型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6.
落叶松枯梢病,是一种危险性传染病,为害极大,多发生于长白山落叶松和海林落叶松。近年来,随着生态林建设林分逐步进入幼林期,在山西国有林区人工华北落叶松纯林中,出现落叶松枯梢病害,在一些地区的局部区域发病较为严重。本文根据落叶松枯梢病的发病规律与症状特点,简要分析了其防治技术措施,在国有林区基层林场具有一定的借鉴、指导性。  相似文献   

7.
经分离培养、人工接种试验和林内定点观察研究结果证明Botryosphaerialaricina(Sawada)Shang(落叶松葡萄座腔菌)是山西省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内落叶松枯梢病的病原菌。病原菌以子囊座和分生孢子器在枯梢和残留叶片上越冬,7月初开始发病,分生孢子在生长季节中可进行多次重复侵染。对落叶松枯梢病与生理性枯梢作了诊断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8.
经对吉林省敦化市额穆地区的落叶松人工林进行病害调查,了解其主要病害落叶松落叶病和枯梢病的发生规律。调查结果显示落叶松落叶病和枯梢病7月份开始发生,8,9月份为其发生高峰期;两种病害在树林下层的发病率高于上层。  相似文献   

9.
对湿地松和火炬松枯梢病与立地条件和林分因子的相关性进行研究表明,树种、成土母质、土壤、林龄和雪压与松树枯梢病的发病率显相关,基人偏相关系数依次为树种>成土母质>土壤>林龄>雪压;树种、成土母质、土壤、林龄和造林质量与病害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其偏相关系数依次为树种>成土母质>土壤>林龄>造林质量。各因子与发病率的复相关系数为0.8382098,与病害严重程度的复相关系数为0.8687435。对此病害  相似文献   

10.
从樟子松枯梢病病害的症状、病原菌、病菌生物学特性、寄主范围、侵染规律、流行规律和防治技术等7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樟子松枯梢病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松枯梢病,是危害马尾松主要病害。该病是松壳色单隔孢菌引起。文章介绍了松枯梢病的症状、发病原因,以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樟子松枯梢病测报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黑龙江省尚志市一面坡林场樟于松枯梢病发病区内的固定标准地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5月初孢于开始飞散,随着平均气温、相对湿度和降雨量的增加,孢于的飞散量也逐渐增加。6月中旬和6月下旬为初始发病期,7月下旬至8月中旬为发病高峰,9月中旬为病害的终止期。气温、相对湿度和降雨3个因子对病情的发生和发展影响很大,气温对病害流行始发期和终止期起决定作用。在适宜的气温范围内(20—23℃),病情随时间及相应的气温、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加。同时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预报方程:y=-10.6 1.241Y。 0.288t,入选的自变量有初始病情y。和前月平均气温t两个因子,此方程可以预测当年病情指数(y)。  相似文献   

13.
肉桂枯梢病的病原鉴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描述了肉桂枯梢的症状,鉴定病原菌为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 Pat,该菌在248个分离菌株中,经单孢培养,204株菌落呈灰褐色的称为A菌株,44株菌落呈黑褐色的称为B菌株。对A,B菌株进行了致病性,生长发育,硼素反应,光照强度,色素产生,超氧物歧化酶和蛋白质电泳等测定,都存在差异,我们认为,可能存在2个不同的生理小种。  相似文献   

14.
肉桂枯梢病的发生与防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肉桂枯梢病的发生与木蛾为害害密切相关,土壤含硼量低,枯梢越重。在适宜的温度时,降水,高湿度是孢子产生与飞散的重要条件,使用巴丹,百菌清,硼素和硫酸铜混合根施,结合喷洒溴氰菊酯,百菌清的小区防治试验有良好的防效。  相似文献   

15.
圆柏枯梢病病原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圆柏枯梢病近年来呼和浩特地区一些苗圃的圆柏上发生严重。经病原菌分离培养,形态特征观察及致病性测定表明该病是由松色二孢菌Dipodia piea Kickx危害所致。其潜育期为7-10d,病原菌生长和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2℃,相对湿度在90%以上,在散射光下萌发最好。葡萄糖、蔗糖、麦芽糖为该菌纯培养的适宜碳源。  相似文献   

16.
毛竹林分结构与毛竹枯梢病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据福建省 2 32块毛竹枯梢病 ( Ceratosphaeria phyllostachydis Zhang)林分病情样地调查分析 ,表明病害发生发展与林分结构关系密切 .并由 96块有代表性的样地推导出毛竹枯梢病感病指数与林分结构中的林龄、胸径、整齐度、均匀度、林分组成以及当年新竹占各度竹比例等因子的数学模型为 :Y=43.5 2 64- 1 6.3338C11- 1 1 .6346C12 - 8.1 5 4 6C2 1- 3.8438C2 2 - 8.40 96C3 1-3.7837C3 2 - 5 .5 81 5 C41- 3.774C42 - 0 .1 1 1 1 C51+ 1 .432 8C52 - 2 .1 5 1 9C61- 2 .6970 C62 ,其偏相关系数为 :0 .75 97、 0 .4668、 0 .5 4 78、 0 .2 780、 0 .1 5 2 9、 0 .2 2 4 2 ,复相关系数为 0 .91 66.用此模型对福建省 1 989~ 1 997年设置的 5 6块样地的应用判别准确率为 70 .3% .提出该病害林分病情辅助测报技术和以改善林分结构为主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7.
樟子松枯梢病流行因素及季节流行动态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通过樟子松桔梢病调查和病害流行相关性分析的结果,明确了樟子松桔梢病的发生与寄主和环境条件的关系,确定了病害发生的主要影响因子:即寄主感病性、林龄、造林密度、坡向、坡位及林位。结果表明:樟子松易感病,林龄大发病重,阳坡比阴坡发病重,密度大的比密度小的发病重,上坡、中坡、下坡发病程度由重到轻。林缘比林内重。随着平均温度、相对湿度和降雨量的增加,孢子飞散量增加。种子不带菌,该病的传播与种子无关。将2000年和2002年生长季节樟子松桔梢病病情逐月调查的数据,分别进行指数、韦布尔和理查德3种曲线的非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病情随时间的进展曲线以韦布尔曲线为最优。同时,也说明了樟子松枯梢病属于多循环的复利病害,因此,在病害预测和防治上也应采取相应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雪松枯梢病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雪松枯梢病的病原菌是聚生小穴壳菌Dothiorella gregaria Sacc.;病菌生长最适温度为25-30℃;单糖、双糖、多糖均可作为良好碳源被病菌吸收利用;人工室内接菌条件下,该病还可侵染毛白杨、核桃和沙兰杨枝条,在河南每年3月中下旬开始发病,7月中下旬达到发病高峰。  相似文献   

19.
20.
根据黑龙江省22个市县病害调查的结果,选择与病害密切相关的9项气象因子为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将黑龙江省樟子松枯梢病危险等级划分为重发区、常发区、偶发区和安全区4级。经证实,等级的划分与病害调查的实际情况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