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许剑勇  高展 《北京农业》2014,(30):232-233
本文对2013年6月6日至7日安徽省黄山景区出现的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总结与分析,得出这次大暴雨天气过程中的垂直运动条件、水汽条件及不稳定条件的上下位置及时间基本上保持一致,并与发生强降水的三个典型条件相符合,进而为今后预报及分析暴雨过程提供了清晰的思路模式:①受西南暖湿气流、中低层低涡、高空低槽及切变线等因素的共同影响而形成此次大暴雨天气过程,这一过程具有明显的江淮气旋的特点,雨区主要发生在低空切变线及西南急流之间的区域。②垂直运动条件:在6月7日3:00~8:00,黄山景区水汽辐合上升运动较为强烈。③水汽条件:此次暴雨过程深厚湿层的湿度高于90%,西南急流输送水汽的最高速度达到26 m/s,位于水汽通量散度场-16大值之内,并且聚集有大量的水汽。④不稳定条件及热力:K通常位于36~40,最大值能够达到40。假相对位温通常要大于34.0,最大为35.5,对云滴碰撞及合并起到有利的促进作用,使其能够增大从而形成强降水。⑤降水的特点:此次暴雨过程持续的时间较短,但强度较大且相对集中,时空分布不够均衡。⑥预报差异:与预报时间相比,降雨的开始时间提前了七小时左右,也提前了十几个小时结束,与预报的级别相比,实际降雨的级别要偏大。  相似文献   

2.
利用常规天气图资料、观测资料和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2013年5月25~27日鲁西南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强降水发生在高空急流轴右后方低空急流轴的左前方以及江淮气旋顶端;充沛的水汽条件、相对湿度从地面到300 h Pa均达到饱和,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导致强烈的上升运动触发了强降水;高低空急流的耦合和地面气旋配合较好;大气散度、涡度和垂直速度中心与暴雨落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此次暴雨主要是由层状混合性云系造成的。  相似文献   

3.
受高空低槽、中层切变及副高影响,6月24-30日彭泽连绵阴雨,其中大部分地区大雨,局部暴雨甚至大暴雨。基于此,着重利用MICAPS、欧洲中心数值预报等数据从高低层环流形势、卫星云图、雷达回波及物理量场的变化对2014年6月24-30日发生在江西彭泽及附近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过程分析。结果表明:在槽前脊后的有利降水条件下,由于北方的冷空气与从南方过来的暖湿气流交汇,形成了有利的暴雨形势;同时,西北气流对水汽源源不断的输送和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上升运动为高层水汽的积聚起到了促进作用,上层干冷下层暖湿的层结状态为此次降水提供了层结不稳定条件,所有利于本次的降水的条件共同促成了本次的暴雨。  相似文献   

4.
5.
以彭泽县2010年5月17~18日暴雨天气过程为例,对该次暴雨的天气形势、水汽条件、动力条件及热力条件进行了诊断分析,初步总结出本次暴雨过程的动力学特征为当地典型。通过分析得到了本地暴雨预报的基本诊断模型,该诊断模型对于今后当地的暴雨过程预报具有很好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6.
金希  陈光宇  廖振杨  王琴 《北京农业》2013,(33):209-210
利用NECP、T639再分析资料,并结合环流形势对浙江省2012年6月17日-6月18日连续性大到暴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大暴雨过程是由东北冷涡低槽引导弱冷空气和副高外围西南暖湿气流交汇而形成的。低空西南急流与低涡为大暴雨提供了有利的水汽输送条件,暴雨落区出现在低空急流前方和低涡右前方。暴雨来源于低层与中层共同的水汽辐合,2层水汽辐合对暴雨的产生有"势均力敌"的贡献。暴雨出现在湿度相对较大值区内。低层辐合、高层幅散的环流结构引发了大范围强烈的上升运动。暴雨产生在强的上升运动中心区内。  相似文献   

7.
况太和 《农业与技术》2012,(7):121-122,127
本文针对江西省永修县2011年6月13日~15日出现的典型暴雨天气过程,利用大气环流形势图、卫星云图资料、中尺度数值预报产品及单站气象资料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2012年6月22-24日江西省遂川县暴雨天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帅川  李进 《北京农业》2013,(9):160-161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及加密站资料、雷达回波和T213数值预报产品,对2012年6月22-24日江西省遂川县大范围暴雨天气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分析了产生暴雨的天气系统特征,产生暴雨的水汽条件和动力触发机制[1]。研究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天气是受高空低槽、中低层切变线和西南急流的共同影响。低层强盛的西南气流建立起水汽通道,把水汽源源不断地向暴雨区输送;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形势,必然会引起强上升运动;再加上不稳定的大气状态,造成了这次的暴雨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针对6月22-25日连续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一次分析,此次暴雨过程主要受高空低槽、中低层切变线和西南急流的共同影响。通过物理量、雷达、中尺度诊断分析得出,(1)高空地槽东移及中低层切变线形成配合物理量特征促发了暴雨区垂直环流发展;(2)强盛的西南急流给暴雨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水汽;(3)长波槽缓慢东移与中低层切变的稳定维持,为降水的持续提供了充足的时间。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2014年6月19日-20日出现在湖南娄底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简要介绍了暴雨出现的500 hPa环流背景,并从水汽条件、动力条件、热力条件等方面重点分析了暴雨产生的原因。指出:本次过程的高空影响系统为中纬度西安到重庆的低槽;暴雨出现前的一天低空已出现西南急流,且暴雨发生时低空水汽辐合中心与暴雨对应较好;强的垂直上升运动和热力不稳定是促使降雨加强并形成暴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祁慧 《北京农业》2016,(5):123-124
利用地面自动气象站资料、常规探空资料等对2013年7月2日青海省海西州一些牧区草场午后出现的短暂强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得出:高空偏北低涡扩散南下冷空气、东北高压脊稳定发展,华北气旋加强并东移及副热带高压的持续维持是此次突发性强降水天气发生发展的有利天气形势;低空急流源源不断地为暴雨区输送大量水汽,降水区域上空具备深厚的湿区,强而深厚的上升运动成为暴雨发生的有利的动力条件;低层位势不稳定建立,高能舌顶部强而宽,是暴雨产生的热力条件。  相似文献   

13.
利用地面、高空等常规观测资料及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4年6月6-8日赤峰出现大-暴雨天气过程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欧亚大陆的中高纬地区为西高东低的环流形势,乌拉尔山高压脊和西西伯利亚高空冷涡稳定维持,冷空气沿着脊前涡后的西北气流东南下,伴随冷空气东南下的短波槽受到鄂霍次克海阻塞高压阻挡,槽在华北北部加深闭合,生成切断低涡,其稳定少动,造成京津冀、内蒙古东部地区大-暴雨天气。  相似文献   

14.
利用地面及高空等常规观测资料及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4年6月6—8日赤峰出现的暴雨天气过程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欧亚大陆的中高纬地区为西高东低的环流形势,乌拉尔山高压脊和西西伯利亚高空冷涡稳定维持,冷空气沿着脊前涡后的西北气流东南下,伴随冷空气东南下的短波槽受到鄂霍次克海阻塞高压阻挡,槽在华北北部加深闭合,生成切断低涡,其稳定少动,造成京津冀及内蒙古东部地区暴雨天气。  相似文献   

15.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1°×1°一日4个时次的美国环境预报中心的FNL再分析资料、0.25°×0.25°的TRMM卫星逐3 h降水再分析资料,从大尺度环流形势、水汽条件、动力条件以及对流不稳定层结等方面,诊断分析“7.18”山东暴雨过程。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具有时间短、强度大、范围广的特征,降水雨带自北向南运动。影响此次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是东北冷涡、西风槽、西南低涡、低空急流和副热带高压。暴雨过程中湿度条件非常充足,水汽的强烈辐合为此次暴雨提供了直接的水汽条件;对流层低层的强烈辐合、中高层辐散的环流配置形势有利于产生强烈的垂直上升运动,对暴雨的形成提供动力条件;暴雨开始前山东地区上空存在较强的对流不稳定层结,有利于强暴雨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利用欧洲中心ERA-5再分析资料和国家站探空资料对阿拉善盟2022年6月20—21日大范围降水天气过程的动力条件、水汽条件、不稳定条件以及降水过程中的中尺度对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充足的水汽条件和700 hPa暖湿切变线的长时间维持是导致本次降水过程的主要原因,对流层中高层相对湿度达到饱和或过饱和有利于降水云系形成;在大气低层前期温度偏高、能量积累条件下,上层干冷空气的侵入是触发对流不稳定的关键因素;地面中小尺度辐合产生的上升运动对强降水及对流产生有一定的触发作用。  相似文献   

17.
应用MICAPS实况资料对2013年6月19-22日山西省忻州市1次暴雨过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和物理量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主要是由副高西升北抬而引起的,随着南支槽以及中低层切变线的东移过程降雨量由西北向东南呈递增关系。700 hpa的西南低空急流为此次过程提供了充足的水汽、能量以及动量,整个大气层结湿层深厚,忻州市中南部地区处于气旋式辐合区内。过程期间,500 hpa和400hpa分别存在一个强的辐合、辅散中心,物理量场表现出较强的水汽输送、辐合能力,能量供应充足。此次过程是由副高西升北抬及中低空切变线共同影响产生的1次典型的暴雨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18.
基于NCEP分析资料和CMORPH降水产品融合的逐时降水资料,对2016年6月1日发生在重庆地区的暴雨过程进行了动力、水汽条件、水汽螺旋度和水汽散度通量的诊断分析。结果显示,短波槽东南移动和西南涡东北移动是造成这次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正涡度平流在槽前和脊后引起上升运动。700 hPa上西南涡提供了水汽,促进和维护对流的强烈发展;较高水汽螺旋度和较低水汽散度通量与较高降水面积对应较好,存在时间上的相关性,对降水预报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假相当位温(θse)垂直分布、K指数和A指数表明暴雨发生时存在明显的层结不稳定。  相似文献   

19.
2007年6月7~10日福建南部持续性暴雨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6月7-10日,福建南部的漳州市出现了罕见的持续性暴雨天气过程。利用常规气象资料、NCEP 1°×1°6 h一次、每日4次的分析资料,对此次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持续暴雨过程主要是在低空西南急流、低层切变以及500 hPa西风小槽波动带来的弱冷空气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存在有利于出现持续强降水的物理量场配置。  相似文献   

20.
强秋淋天气降水持续时间长,期间夹杂着暴雨、特大暴雨,易引发中小河流水位暴涨、山洪暴涨、山体滑坡、泥石流、房屋倒塌、城镇内涝、农田淹毁、交通电力水利设施损坏等多种气象灾害。通过对2014年9月的强秋淋天气过程的分析描述,应用天气学原理和方法对本次过程从高低空形势场配置、地面冷空气的原地和扩散路径影响,进一步分析引发暴雨的水汽和动力条件,总结连阴雨中暴雨的成因和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