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东祁连山几种高山杜鹃的种群垂直分布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东祁连山大阴坡几种杜鹃种群在不同海拔高度上的垂直分布对策是各物种生态位重叠与分离的结果:千里香杜鹃和头花杜鹃为海拔3300m以下梯度内的优势种;陇蜀杜鹃在海拔3300m以上更湿冷的范围内开始增加,并占绝对优势;烈香杜鹃在3400m时分盖度最大,在低处与千里香杜鹃和头花杜鹃伴生,在高处与陇蜀杜鹃伴生。  相似文献   

2.
东祁连山杜鹃灌丛草地灌木种群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张德罡  胡自治 《草地学报》2003,11(3):234-239
对东祁连山杜鹃灌丛草地灌木种群分布格局的研究表明:在海拔高度相对较低的主样区(海拔3080m),陇蜀杜鹃在群落中的竞争能力和适应性受到限制,因而呈现出集聚程度较高的斑块状分布;柳属植物、鬼箭锦鸡儿、金露梅、烈香杜鹃、头花杜鹃和百里香杜鹃均为随机分布。随海拔高度上升,陇蜀杜鹃的分布格局由集聚型迅速转变为随机型,其余灌木则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波动,但分布格局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以分布于祁连山东段的头花杜鹃(Rhododendron.Capitatum)、千里香杜鹃(R.thymifolium)、烈香杜鹃(R.anthopogonoides)和陇蜀杜鹃(R.przewalskii)为对象,研究了其株丛特征与海拔梯度间的关系。随着海拔升高,头花杜鹃、千里香杜鹃和烈香杜鹃的冠基呈降低趋势。随着海拔升高,头花杜鹃与千里香杜鹃的重要值增加,并显著大于其他物种。在海拔3 100m处,杜鹃灌丛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均处于较高水平。随着海拔升高,杜鹃灌丛总盖度逐渐降低。千里香杜鹃的分盖度在海拔3050m较小。头花杜鹃的分盖度在各海拔梯度上均较大。头花杜鹃和千里香杜鹃的植株高度随着海拔升高而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4.
青海省海北州境内的杜鹃花科杜鹃花属植物有4种,即青海杜鹃、烈香杜鹃、头花杜鹃、百里香杜鹃。介绍了杜鹃花属植物的形态特征、药理性能、功效、产销情况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蜡烛果(Aegiceras corniculatum(Linn.)Bianco.)属紫金牛科(Myrsinaceae),为灌木或小乔木,高1.5~4米;小枝无毛,褐黑色。叶互生(但于枝条顶端近对生),叶片革质,倒卵形、椭圆形或广倒卵形,顶端圆或微凹,基部楔形,长3~10厘米,宽2~4.5厘米,全缘,边缘反卷,叶面无毛,中脉平整,背面密被微柔毛,中  相似文献   

6.
百里香(Thymus mongolicus)是一种兼具香化、绿化、美化功能的芳香草本植物,为探究百里香叶片挥发性物质释放种类和释放量与物候期变化间的关系,以期为百里香挥发性物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数据支撑与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结合外标法,检测百里香叶片在不同物候期释放的挥发性物质,分析挥发性物质的成分与含量,探索百里香挥发性物质的释放节律。结果表明:4个物候期的百里香叶片中共检测出69种挥发性物质,分属于烯烃类、醇类、酯类、芳香烃类、酮类和其他类化合物,不同物候期百里香叶片释放的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和含量表现出差异性。挥发性物种种类表现为生长旺盛期(53种)>开花期(50种)>结果期(43种)>衰败期(28种)。挥发性物质含量表现为开花期(163.90μg·g-1)>结果期(157.21μg·g-1)>生长旺盛期(104.47μg·g-1)>衰败期(75.42μg·g-1),总体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不...  相似文献   

7.
一、玫瑰Rosarugosa Thunb 别名:刺梅花。蔷薇科植物。形态特征:直立落叶灌木。茎丛生直立,高1~2米,密生皮刺和刺毛。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5~9枚,叶片椭圆形,边缘具细锯齿,叶面深绿色,托叶大部分附于叶柄上。花单生或2~6朵聚生,花紫红色至白色,有芳香气味,直径6~8厘米。瘦果肉质,红色。  相似文献   

8.
以青藏高原东北缘高寒灌丛优势种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高山柳(Salix cupularis)和头花杜鹃(Rhododendron capitatum)为对象,通过对其数量性状(株高、冠幅直径、分枝数、单株重、个体分枝重)与年龄结构及自疏特征分析,构建3种灌木株丛生物量估测模型,明确其年龄结构模式,确定3种灌木分枝数和分枝重之间是否存在自疏特征。结果表明:1)植物种群数量性状对其地上部分单株重影响为金露梅高山柳头花杜鹃;2)冠幅直径可作为3种灌木单株重估测模型适宜指标,基于冠幅直径(CD,cm)构建的灌木单株重(PW, kg)估测模型PW_(金露梅)=–0.310+0.014CD,PW_(高山柳)=–1.688+0.033CD和PW_(头花杜鹃)=–0.203+0.013CD;3)头花杜鹃和高山柳属于增长型种群,具一定稳定性,金露梅属于稳定型种群;4)头花杜鹃株丛分枝数和分枝重之间存在明显自疏特征。研究认为,3种灌木的数量性状、年龄结构和自疏特征存在分异特征,是其对高寒生境的长期适应性结果。  相似文献   

9.
正交试验方法在铺地百里香扦插繁殖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正交试验方法,对园林芳香草坪新种--铺地百里香Thymus serpyllum进行了扦插繁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扦插基质是影响铺地百里香扦插繁殖的主要因素,其次为插穗、NAA浓度、插穗在NAA中的浸泡时间;四因素的最佳水平组合为A2B2C2D2,即剪取上部枝条4~5 cm,去顶芽后,用珍珠岩做扦插基质,在浓度为100 mg/L的NAA中浸泡5 min,铺地百里香的扦插效果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10.
鸭脚木又叫鹅掌柴、公母树、八叶五加,属五加科。鸭脚木种类多,分布广,花朵数多,花期较长,抗逆性强,泌蜜丰富,为冬季主要蜜源植物之一。形态特征:常绿乔木或灌木,高2~15米。掌状复叶,小叶6~9片,革质或纸质,椭圆形、长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7~17厘米,宽3~6厘米,全缘微向背面反卷,  相似文献   

11.
盐胁迫对芨芨草苗期生长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芨芨草(Achnatherum splendens)为试验材料,分别用浓度为0、100、200、300、400、500mmol/L的NaCl和Na2SO4对其苗期进行胁迫,通过对芨芨草的根长、株高、相对生长率(RGR)、根冠比(R/T)和脯氨酸含量(Pro)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NaCl和Na2SO4的胁迫下,根长比株高受到的抑制较大,RGR显著低于对照(P0.05),R/T高于对照;随着浓度的增加,芨芨草叶片与根系的Pro含量呈上升趋势,芨芨草植株叶片的Pro含量显著高于根系(P0.05)。与NaCl相比,在Na2SO4的胁迫下,芨芨草植株的相对生长率及根冠比受到的影响较小,Pro含量的积累较多,可见NaC1对芨芨草的伤害程度大于Na2SO4。  相似文献   

12.
刘辉  滕爱娣  王琳  邓波  高凯 《草地学报》2016,24(4):915-918
本文通过对营养期和现蕾期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 L.)进行去叶处理,探讨去叶对菊芋株高、生长速率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营养期去除1/3叶片菊芋地下生物量达到最高值;现蕾期去叶,地上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均以去除偶数叶最高;相同叶片去除方式下,不同时期去叶株高均随去叶数量的增加而降低;不同时期各处理菊芋生长速率均随测定时间的延迟而降低。  相似文献   

13.
西辽河平原不同生境草芦种群分株生长的可塑性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田迅  杨允菲 《草地学报》2004,12(1):17-20,30
对西辽河平原天然草地两个生境草芦种群分株的高度、分株生物量、叶生物量、叶鞘生物量、茎生物量5个数量性状调查统计结果表明,不同生境间存在着极显著差异,分株在增高和增重上呈异速生长规律,且分株高度较高的草芦种群随高度的增加以茎增重为主,分株增重与各器官增重之间也呈较为稳定的异速生长规律;两个生境分株生物量分配均以叶的比重最大,在42.98%~50.47%之间.分株的高度与生物量之间非等比例增长的相关性规律是草芦种群适应环境的一种生长可塑性反应.  相似文献   

14.
In the skull of the Korean native goat, the parietal region was classified into four types by the degree of the fusion of the bones, the os interparietale, the os parietale and the squama occipitalis of the os occipitale, and the structural variations of these fusions. The fusion appeared first in the sutura inter-parietoparietalis and that of the sutura sagittalis of both ossa parietalia was followed. There was no fusion between the os parietale and the squama occipitalis of the os occipitale.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os interparietale developed independently but fused to the os parietale after birth, and the os parietale were developed as paired bones in prenatal life and then fused together according to age.  相似文献   

15.
孔海明  李开源  高双红  孙娈姿 《草地学报》2021,29(12):2763-2768
为研究根瘤菌对紫花苜蓿修复镉污染土壤的作用,本试验在低氮素(1 mmol·L-1)和高氮素(4 mmol·L-1)水平下对接种和不接种根瘤菌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进行镉(CdCl2)胁迫处理,测定处理后的株高、生物量、地上部和地下部镉含量、氮含量、叶片叶绿素和丙二醛含量。结果表明:在Cd胁迫下,提高氮素水平可显著增加植物株高和生物量、叶片叶绿素含量和Cd含量(P<0.05);接种根瘤菌可提高紫花苜蓿氮素含量,增加植物的株高、生物量、叶片叶绿素含量和Cd含量,降低丙二醛含量(P<0.05)。综上所述,根瘤通过增加氮素含量缓解重金属Cd的毒害,并促进紫花苜蓿对Cd的吸收,表明根瘤菌在Cd污染土壤的修复中具有较大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高丹草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明确对高丹草产量影响较大的关键农艺性状,挖掘其高产潜力,为品种选育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以12份高丹草材料为研究对象,对高丹草各性状进行测量,利用随机区组试验对高丹草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干重进行相关性、主成分和通径分析。[结果] 各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为11.61%~54.67%,表明各供试材料主要农艺性状存在丰富变异;各性状与单株干重相关性为株高>茎粗>叶片数>叶长>叶宽,单株干重与株高相关系数最大(0.746),与叶宽的相关系数最小(0.349);主成分分析共获得3个主成分,分别是株高因子、分蘖因子和叶宽因子,主成分分析中前3个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45.855%、12.924%、11.594%,累计贡献率高达70.373%,主成分1中各性状特征向量值均为正值,单株干重、株高、茎粗、叶片数和叶长的载荷量较高,表明植株高大、主茎粗、叶片数多且植株叶片较长时,高丹草产量较高;通径分析中对植株产量直接影响的大小为株高(0.444)>茎粗(0.258)>叶片数(0.201)>叶宽(0.136)。[结论] 株高和茎粗是直接影响高丹草单株产量的重要性状。  相似文献   

17.
普那菊苣不同刈割利用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该试验对普那菊苣不同留茬高度与其产草量和再生速度的关系和不同刈割高度对产草量和茎叶比的影响进 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普那菊苣留茬高度以4-6 cm为适中,株高40 cm时刈割利用,其产草量和茎叶比均较好。  相似文献   

18.
为寻找粒重提高的新途径,挖掘增产潜力,对粒重形成时植物光合器官的贡献进行了研究。2011和2012年选用19个不同类型的冬小麦品种(系),进行剪叶或遮光21种处理,研究了叶片和非叶器官(穗、茎秆、叶鞘)对粒重的贡献。结果表明,顶部四片叶对粒重的贡献率为17.8%,其中旗叶、倒二叶、倒三叶和倒四叶对粒重的贡献率分别为10.60%,2.80%,0.05%和1.60%,而穗、叶鞘和茎秆对粒重的贡献率分别为41.0%,11.0%和5.7%,不同品种叶及非叶器官对粒重的贡献存在较大差异。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旗叶和倒二叶对粒重的贡献与株高、穗下节和相对应叶的叶面积均呈负相关;倒三叶和倒四叶对粒重的贡献与株高和穗下节均呈负相关,而与相对应叶的叶面积呈正相关;穗对粒重的贡献与株高和穗下节均呈负相关,与总叶面积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旗叶面积呈显著负相关;茎秆和叶鞘对粒重的贡献与株高和穗下节均呈正相关。生产上选用叶及非叶器官对粒重贡献率高的品种,有利于获得理想的产量。  相似文献   

19.
为评定芦竹(Arundo donax)作为牧草的营养价值,本试验对高0.5 m芦竹的茎、叶、全株及高1 m,1.2 m,1.4 m,1.6 m,1.8 m全株芦竹的营养成分分别进行测定,并收获高1.4 m的全株芦竹进行青贮实验。结果表明:芦竹叶的饲用价值优于茎;高度为1.2~1.4 m的全株芦竹具有较高的营养成分含量;青贮过程中,随着青贮天数的延长,青贮料pH值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粗蛋白(Crude protein,CP)含量上升,干物质(Dry matter,DM)、粗灰分(Crude ash,Ash)、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含量下降,氨态氮(Ammonia nitrogen,NH3-N)在青贮时间为30 d时含量最高,水溶性碳水化合物(Water soluble carbohydrate,WSC)含量逐渐下降,综合来看,1.4 m全株芦竹在青贮30 d时效果最佳。本研究结果表明芦竹是一种极具饲料开发潜力的牧草。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丁酸钠对断奶羔羊胃肠道发育的影响。选取24只42日龄的断奶羔羊,随机分成4组,每组6个重复。空白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抗生素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50 mg/kg黄霉素的饲粮,丁酸钠A组和丁酸钠B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和3 g/kg包膜丁酸钠的饲粮。各组分别在试验第14天、第28天选取3只羔羊屠宰取样。结果表明:试验第14天时,各组断奶羔羊的瘤胃相对质量和相对容积以及各胃肠道形态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第28天时,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丁酸钠B组瘤胃背囊的肌层厚度,瘤胃腹囊的肌层厚度、乳头高度,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绒毛高度,空肠绒毛表面积以及空肠和回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增加(P<0.05)。由此可见,在饲粮中添加3 g/kg包膜丁酸钠并持续饲喂28 d可以促进断奶羔羊瘤胃乳头和肌层以及肠道绒毛的生长,增加肠道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有利于胃肠道的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