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传统重型自卸车车架采用的主纵梁和内加强梁未贴合的断面结构不能充分满足长轴距自卸车的使用要求,提出采用主副纵梁上下翼面贴合的车架断面结构来增加车架刚度。在对主副纵梁上下翼面贴合的车架断面结构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将内加强梁前伸到前轴中心线以前,以提高车架前部的抗弯能力和抗扭能力,改善车架前部零件的受力状况。并对前管梁易断裂部位增加了加强筋,增大车架第一横梁的连接板。此外,建立相应的三维车架模型,并对车架纵梁的强度和刚度进行校核。结果表明:改进后的主副纵梁上下翼面贴合的车架断面结构可以有效提高车架的强度和刚度,可以满足长轴距车辆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2.
基于ADAMS的农用装载机前车架动态载荷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车架是连接后车架、前车桥和工作装置的机构,是农用装载机的关键部件之一.为此,结合虚拟样机技术,使用Pro/E和ADAMS建立轮式装载机前车架及其工作装置的虚拟样机后,对其进行了多体动力学仿真,得到了前车架承受的动态载荷曲线,为前车架的有限元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某氢燃料电池运输车车架为研究对象,对现有底盘燃料罐的布置方式进行优化,提出了将原来在车架上方的燃料罐布置到车架两侧的方案,采用有限元建立原车架模型和优化后车架模型,对两种车架的典型工况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车架强度既满足设计要求,也不会产生共振,符合该运输车设计要求。这种车架的布置方法不仅可以规避原方案中燃料罐占据较大空间的弊病,还可以扩大载货使用空间。  相似文献   

4.
利用有限元方法对本田节能车车架进行静态强度以及运动学仿真分析,运用三维软件Pro/E建立车架CAD模型,通过工程分析软件ANSYS对其进行静态强度分析,获得车架的变形量和强度载荷,检验车架的结构是否合理,并为其改进提供依据。通过改进,在原有基础上尽量符合轻量化的要求,使车架既能满足使用要求又尽量减轻质量,对提高成绩有很大帮助。根据电脑仿真分析的结果,在施加相应载荷的条件下,车架的变形仅为0.3 mm,最大应力为23 MPa,所选材料完全能满足设计及使用要求。经过优化后的车架变形仅为0.08 mm,最大应力仅为15.7 MPa。  相似文献   

5.
车架(即大梁)是整个汽车的骨架和基础件,驾驶室、发动机、车厢、悬挂及附件都直接安装在车架上。工作中车架承受汽车静载荷和运行中各种工况下的冲击载荷,因此,长期使用后车架会发生弯曲和扭转变形,铆钉松动,产生裂纹甚至断裂。对车架的损伤应给予重视。车架弯曲和扭转变形后,破坏了各总成的相对位置,引起总成的早期损坏:例如,影响前轮定位的准确性;加速轮胎的磨损;改变变速器、传动轴及悬架的位置,加速了机件的磨损;影响汽车行驶稳定性和制动效果。因此,对车架要及时检修。  相似文献   

6.
针对现代农业庄园的道路特点,围绕用于管理员和观光的乘用车辆,设计出一种新型低速电动车车架,并进行轻量化改进设计。在满足车架设计与使用要求的前提下,改进后车架较改进前车架减重19.5%。建立改进后车架限元模型,利用有限元法对车架模型进行模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车架振动频率可以有效地避开路面激励频率和人体各器官振动频率,且与电机激励频率范围仅重合0.4%,不会发生共振现象,车架设计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7.
有限元计算在农用运输车车架强度上的应用省机械科学研究院林洁农用车车架属于边梁式,车箱、驾驶室、发动机、水箱、油箱和蓄电池等都装在车架上,因此,车架作为农用车的主要部件,其强度、刚度对整个汽车的使用寿命。安全和可靠性是很关键的。由于农用车使用工况复杂,...  相似文献   

8.
为了满足车架的某些需求,常在车架上加工出很多工艺孔。然而,在车架使用过程中,孔处位置却时常发生断裂失效,从而给厂家与用户带来了极大的困扰。针对某自卸车车架工艺孔的断裂失效现象,对弯曲工况、扭转工况的车架进行了仿真分析,同时,对车架进行了模态分析,从而得出造成断裂的原因。为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在断裂原因分析基础上提出了改善方法,并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改善措施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满足FSAE(formula student automobile equation)方程式赛车车架强度和刚度的要求,在考虑到车架加工、零部件装配、人员乘坐等情况下,采用钢管桁架结构车架,并利用CATIA完成赛车车架框架布局设计。在此基础上,使用ANSYS对车架框架进行有限元分析,并采用不同管径的钢管保证其有足够扭转刚度的情况下减轻整车质量,并完成赛车在直线加速、8字绕环、高速避障、耐久赛都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相似文献   

10.
农用运输车车架有限元强度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介绍了基于 3D板壳元和约束方程的农用运输车车架有限元计算模型的建立方法 ,用有限元法计算分析了农用运输车车架在弯曲工况和弯扭组合工况下的应力水平和应力分布 ,讨论了车架在车辆正常使用和严重超载时的强度问题 ,并提出了车架的改进设计意见。  相似文献   

11.
对电动汽车底盘后副车架结构设计做了有限元分析和优化.经对后副车架结构设计的参数化,利用NX10.0软件高级仿真模块进行了有限元分析.使用模型选择、材质指派、网格单元建立、约束施加和载荷添加等一系列操作,使所设计的后副车架在强度足够的情况下把轻量化作为优化目标,获取优化结果.结果表明,此后副车架的设计结构以及后期优化均达...  相似文献   

12.
以某公司25 t汽车起重机车架作为研究对象,运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通过分析车架在不同作业工况下的应力及变形情况,对车架进行局部优化。比较优化前后车架应力云图可以发现,每个工况下最大应力值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应力分布更加均匀、结构更加合理。优化后的整机投放市场23台套,经使用无一车架失效的质量反馈。经过优化,车架单台重量减少了180 kg左右,降低材料成本约900元,达到了轻量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利用Pro/ENGINEER Wildfire4.0强大的三维实体造型功能,对轮式装载机副车架建立三维实体模型。同机配置ANSYS-Pro/E接口,将副车架模型导入ANSYS中,形成相应的三维有限元网格模型;并对副车架设置约束条件和施加载荷,计算求解及使用通用后处理器来观察计算结果,得出副车架的位移及应力分布云图,由此为副车架的精确设计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和可行的方法,提高了设计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4.
为了降低工程师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对载货车车架的参数化建模方案进行了研究,用VB开发了一个载货车车架专用参数化建模系统。该系统能避免大量的重复工作,提高建模效率。输入界面简单明了,非专业的有限元分析人员也可以使用该系统进行汽车车架的整体建模。  相似文献   

15.
在机车单线制电路中,搭铁线是构成回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将蓄电池的二个电极与车架、发动机与车架、驾驶室与车架连接起来,使全车各用电设备与电源相连。搭铁线的连接质量直接影响全车用电设备的使用效果,而不少驾驶和维修人员却常忽视对搭铁线的检查维护。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升冬枣辅助采摘车的作业性能,对车架结构做了多目标优化设计。在不改变车架原有设计结构的基础上,选取车架19个主要构件的厚度作为设计变量,通过Pro/E和AWB软件建立了车架有限元模型。为了能够准确得到有限元分析数据,设计了试验验证,并对车架进行了有限元静动力学分分析。为了得到车架各性能参数随设计变量变化的灵敏度,使用了AWB作为计算软件,并结合灵敏度分析结果,选取了对车架动静态性能影响较大的设计变量,建立了数学模型并求解得到5组解。同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所得的5组解进行决策优选,获得了最优设计方案。研究表明: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合理准确;采用层次分析法优化后较优化前车架总质量降低7. 01%,低阶频率提高2. 17%,最大应力降低7. 32%。  相似文献   

17.
<正> 东方红-75的车架前梁过去一直采用灰铸铁,在使用中常发生断裂。特别是履带脱轨时,前梁损坏更严重,给用户造成很大损失。 1977年我厂同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联合对东方红-60推土机车架进行强度试验,结果表明,东方红-60推土机车架的前梁在拐轴孔  相似文献   

18.
新设计一款运动型三轮汽车车架为空间管阵式车架,通过建立汽车车架结构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对车架结构进行数学离散化,进行边界条件和载荷条件的模拟,并建立车架弯曲、扭转工况的分析模型,对车架进行强度和刚度的分析,保证了车架结构、性能、安全等要求,对提高整车性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自卸车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常发生整车振动明显的情况,此时表明整车固有频率可能与路面或发动机激励耦合。车架作为整车的承载体,其振动特性直接关系到整车动态特性的优劣,故本文对重型自卸车车架的动态特性做了分析研究。基于车架的动态特性分析,对其进行优化设计和优化前后的车架进行了有限元模态计算与分析,并进行了道路试验测试。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优化方案可行且结果基本达到预设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水稻收割机车架结构的设计效率,使用MSC.Patran软件对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并在拉格朗日动力学分析过程中引入了二次半定规划模型,提出了解决此问题的增广拉格朗日算法,并通过有限元数值计算,验证了算法的可靠性。在Patran软件中导入了车架的结构模型,利用位移法对车架满载工况进行了简化,在铰接位置设置了扭矩和弯矩载荷,通过迭代计算得到了车架在作业工况时的最大应力,利用特征值提取方法得到了前18阶固有频率,验证了车架的动态特性,提高了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