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病例1:患者,男,69岁.因"头昏,乏力3月"于1999年6月入院.无发热,腹痛,黑便及皮肤出血点.既往无胃病史.查体:贫血貌,浅表淋巴结不大,皮肤巩膜无黄染.腹平软,剑突下无压痛,未扪及包块.肝脾不大.双下肢不肿.实验室检查:血常规:RBC 2.97×1012/L,Hb 54g/L,MCV 68.3fL,MCH 22.2pg,MCHC 270g/L,血清铁487ug/L(760~1580ug/L),总铁结合力4510g/L(2490~3870ug/L),转铁蛋白饱和度11%,血清铁蛋白4.82ug/L(15~200ug/L).骨髓像示:骨髓增生活跃.红系增生明显,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骨髓内铁3%,骨髓外铁(-).诊断:缺铁性贫血.病程中反复3次大便潜血检查阴性.胃镜检查提示:胃窦部可见深大溃疡,表面无出血.病检诊断为胃腺癌.转外科行"胃大部切除术"治疗.术中未见腹腔淋巴结转移.术后患者一般情况可,贫血纠正.  相似文献   

2.
患儿女,12岁,诊断为:(1)大肠息肉病合并直肠脱垂;(2)继发性重度贫血。手术分二期进行。第一期行全 结肠及直肠上段切除。剖开见从回盲部至直肠布满大小不等的息肉,直肠下段粘膜剥除,回肠远端关闭,180°  相似文献   

3.
胃血管球瘤在临床上属罕见肿瘤,现报道1例. 病例:男性,岁.间断剑突下隐痛不适1wk,胃镜检查示胃窦部粘膜下1.5×1.5cm隆起性病变,疑为平滑肌瘤,于2003年7月29日入院.入院查体:生命体征稳定,一般情况好.皮肤巩膜无黄染,全身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心肺听诊正常,腹部平坦,腹肌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弓下未触及,腹部无包块,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化验检查:血常规、血肝肾功能电解质正常,心电图、胸片无异常.经术前准备于2003年8月1日行毕Ⅰ式胃大部切除术.术中见胃窦部前壁隆起,局部可触及一个约1.5cm×1.5cm的包块,质中等,可活动.剖检示:胃窦部粘膜隆起,包块位于胃壁肌层内,有完整包膜,切面灰红色,与周围无侵犯.术后送病理检查报告:胃血管球瘤.术后病人恢复顺利,于2003年8月5日治愈出院.随访无异常.  相似文献   

4.
1病例患儿,男,2岁,因反复发热半月,鼻衄2次,咳嗽1周入院。发病以来体温37~40℃,用退热药体温可下降,但易复升。伴鼻衄2次,经凡士林纱条填压,出血停止。大小便无异常。既往史、个人史及家族史无异常。查体:体温37·2℃,脉搏110次/min,呼吸27次/min,体质量13 kg。面色苍白,颜面及眼睑浮肿,全身可见散在瘀斑,双颈部、腹股沟区可扪及数个直径5~10 mm淋巴结,活动度好,无粘连、无触痛。咽部稍充血,双肺呼吸音粗糙,未闻及罗音,心音有力,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及2~3级收缩期杂音。腹软,肝右肋下3 cm,剑突下2·5 cm触及,质韧,表面光滑,无触痛;脾左肋下3…  相似文献   

5.
1临床资料患者,男,28岁,反复间断性左中下腹疼痛伴反复出现便秘或解稀便2 a,腹痛加重2 d来诊。查体:腹胀,无明显压痛。X线钡灌肠示:钡剂于降结肠近段处通过受阻,加压后钡剂缓慢通过该段肠管,受阻处见一约5.5 cm×3.5 cm类团块状充盈缺损(图1),透亮度高、边缘较光滑、加压时充盈缺损形态有变化,管壁无明显僵硬,排便后显示该段结肠粘膜尚存在,未见明显粘膜破坏(图2)。X线诊断意见:降结肠占位(考虑为降结肠癌可能)。结肠镜检示:降结肠近段(镜距肛门56 cm)见多个葡萄状赘生物占据大部分肠腔,致局部肠腔狭窄,肿物表面光滑,有糜烂出血,质软,病灶…  相似文献   

6.
以紫参薯带芽茎段为材料,采用2%海藻酸钠和0.1mol/L氯化钙凝胶系统制备包埋珠,液氮保存,以茎段细胞活力和包埋珠成活率为指标筛选获得有关参数适宜水平,比较冻后再生苗与常温苗形态及生理指标.结果表明:紫参薯试管苗经4℃锻炼6d后,无菌条件下制备其带芽茎段包埋珠,接种到MS+2 mg/L KT+0.2 mg/L NAA+0.5mol/L蔗糖液体培养基中预培养1d,转入MS+2 mol/L甘油+0.4 mol/L蔗糖溶液中室温下装载40min,在玻璃化保护剂PVS2中脱水40min,更新PVS2后迅即液氮保存,24h后置于37℃水浴中化冻5min,用MS+2mg/L KT+0.2mg/L NAA+0.8mol/L蔗糖溶液洗涤3次(每次10min),然后转入MS+2mg/L KT+0.2mg/L NAA+30g/L蔗糖+1g/L活性炭固体培养基中,暗培养7d后转至光照下培养14d,该包埋珠成活率可达60%.冻后再生苗诸多形态和生理指标与常温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38例克罗恩病的内镜检查和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克罗恩病的内镜检查结果和临床病理特点。方法:38例研究对象行内镜检查,其中36例行结肠镜检查,2例行胃镜检查,所有患者均行病理活检;所有病例均行外科手术治疗.术后行病理检查。结果;36例行结肠镜检查,病变位于回盲部15例,回肠末端8例,回肠末端和回盲部7例,结肠6例。19例的溃疡呈鹅口疮样.17例的溃疡呈线状或沟槽样,其周围粘膜呈铺路石样。2例行胃镜检查.位于胃窦部1例,食管中下段1例,均为底较深溃疡;内镜下活检发现典型的内芽肿组织,中心无干酷样坏死病灶占39.5%。CD患者依临床表现诊断率为23.1%,内镜检查诊断率为41.7%,消化道造影检查诊断率为14.3%。结论:临床诊断克罗因病较困难,需综合各种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几种杀虫剂在二化螟虫龄在1龄左右进行用药,来比较其对枯鞘和活虫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药后10d,5%普尊SC30m L/666.7m2、5%普尊20ml加18%杀虫双300m L/666.7m2、和10%稻腾SC20m L加18%杀虫双300m L/666.7m2对枯鞘的防效达50.31%、52.83%和62.26%,对活虫的防效均达到94.84%以上。  相似文献   

9.
患者 2 2岁 ,孕 1产 1,因足月妊娠于 2 0 0 1年 2月 2日 6 :10PM在家顺产一活婴 ,由接生员接生 ,产后约 0 .5 h未娩出胎盘 ,经用力牵拉脐带及按压宫底后胎盘脱出阴道口 ,与子宫粘连 ,伴阴道大出血 ,剧痛 ,面色苍白 ,四肢冰冷。双肺呼吸音减弱。心率 5 0次 / min,律齐 ,心音减弱。下腹部未触及子宫底。阴道口外见红色球状物 ,部分组织坏死 ,有臭味 ,胎盘已剥离娩出。血常规 :RBC2 .12× 10 1 2 / L,HGB76 g/ L,WBC34 .4× 10 9/L。入院诊断 :(1)急性子宫内翻脱垂 ;(2 )重度失血性休克 ;(3)感染性休克。抢救经过 :入院后立即给予吸氧、…  相似文献   

10.
为缩短白苞蒿的繁殖周期、提高增殖系数,以白苞蒿带芽茎段为外植体,运用组织培养技术,从培养基的配方、生根方法、移栽等环节进行优化,建立周期短、繁殖系数高的2条快速繁殖途径:途径一,在MS+6-BA 2 mg/L+NAA 0.5 mg/L+GA 0.5 mg/L上初代培养20 d,在MS+6-BA 1 mg/L上继代培养10 d,在MS+NAA 1 mg/L或MS+6-BA 1 mg/L+NAA 1 mg/L+GA 0.5 mg/L上生根培养7 d,将生根组培苗移栽到湿沙中在培养箱内培养2 d后,移栽到大田荫棚中7 d的成活率为100%;途径二,继代培养后的茎段用诱导生根的试剂处理,扦插到湿沙中,在培养箱内培养10 d,生根率为90%,移栽到大田中,成活率为100%。2条快繁途径的繁殖周期为1.5~2.0个月,茎段增殖系数为6,成活率为100%。  相似文献   

11.
以矮牵牛的叶片、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结果表明 :叶和茎段可诱导形成愈伤组织。经试验筛选出各培养阶段最适宜的培养基为 :(1)愈伤组织诱导 ,1/ 2ms + 6 -BA 1mg/L +IBA0 .0 2mg/L +琼脂 8g/L  (2 )增殖培养 ,ms+ 6 -BA 1mg/L +IBA 0 .2mg/L +琼脂 8g/L  (3)生根培养 ,1/ 2ms+IBA 0 .5mg/L +琼脂 8g/L。  相似文献   

12.
对野葛种质的超低温保存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野葛带芽茎段超低温保存较佳的技术体系是继代培养60 d的试管苗于4℃低温下锻炼5 d,然后切取1~1.5 cm带芽的幼嫩茎段放入MS 50 g/L二甲基亚砜 50 g/L蔗糖的预培养基中4℃低温下预培养1 d,以100 g/L DMSO 50 g/L甘露醇 50 g/L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作冰冻保护剂,在0℃、-20℃、-80℃下对带芽茎段各处理1 h,最后投入液氮保存,保存24 h后,将材料取出于40℃水浴中快速化冻90 s,化冻后用MS 1.2 mol/L蔗糖的洗涤液洗涤2次,每次10 min,后转入再生培养基(MS BA2 mg/L NAA1 mg/L)上暗处培养7 d后再置于光下培养,成活率可达45%~47%,再生苗与常温苗形态指标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3.
以紫叶矮樱的带芽茎段为外植体进行快繁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外植体消毒采用5%NaClO处理20 min的效果最好,3月下旬到4月中旬为最适取材季节,启动培养以1/2 MS+6-BA 1.5 mg/L+NAA 0.05 mg/L为最佳培养基配方;生根培养最佳培养基组合为1/2 MS+IBA 1.0 mg/L+IAA 1.0 mg/L,其次为1/2 MS+NAA1.5 mg/L。1周时,最佳生根培养基组合1/2 MS+IBA 1.0 mg/L+IAA 1.0 mg/L有根长出,20 d后平均生根数达2.0~5.4条,生根率为48.6%~94.7%。  相似文献   

14.
犬急性溶血性贫血并发肝炎在临床上很少发生,2002年,我院在门诊接诊1例因患急性溶血性贫血来就诊的病犬,因病例特殊,现报告如下。1.病例:白京巴,公,7岁。据畜主介绍,3d前突然出现全身可视粘膜黄染、尿血、精神差、极度衰竭等症状。2.临床检查:T39℃,心跳快,呼吸频数浅表。病犬眼结膜、口腔粘膜极度黄染,全身皮肤发黄,肛门周围因黄色粪便污染毛发也呈黄色,食欲废绝、精神差,不愿运动。3.实验室检查:红细胞(RBC)1.97×1012/L,白细胞(WBC)24.85×109/L。血象检查表明,病犬极度贫血,红细胞数仅为正常值的1/3~1/4。尿液检查为尿蛋白+++,…  相似文献   

15.
1 临床资料患者,男,50岁,因“尿黄3个月,发热、双下肢浮肿1周”入院。入院体检:T.37.6℃,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无皮疹,浅表淋巴结未扪及。双侧眼睑无浮肿。心、肺无异常。腹平软,肝、脾肋下未扪及,右侧肋脊点压痛(±),右侧肾区轻叩痛。双下肢膝关节以下呈凹陷性水肿。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实验室检查:尿常规:潜血3+,蛋白2+。尿液镜检未见红、白细胞,可见颗粒管型2~3个/HP.24h尿蛋白总量7.2g。血清总蛋白39.2g/L,白蛋白27.6g/L。血BUN12.3mmol/L,肌酐231.4μmol/L。血胆固醇、甘油三脂正常。血沉12mm/h,抗链球菌溶血素“O”测定正…  相似文献   

16.
胃平滑肌肉瘤在临床上较少见,我科遇2例。例1,女,61岁。因“反复剑突下隐痛7年.间歇性呕血与黑便3d”入院。病期胃纳差,消瘦明显,伴反酸与嗳气,头晕,心悸,偶有胸骨后灼痛感。无畏寒,发热。直体:急性病害,重度贫血貌。神清,皮肤、粘膜苍白,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到突下轻医痛,无反跳痛,全购未触及包块,肝、脾的下未触及,腹水征明性,肠鸣音较弱,实验室检查:Hb75g/L,RBC3.2X10~12/L,OB(删)。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行内科保守治疗无效,于当天下午行急诊手术。术中见日前…  相似文献   

17.
用叶片和茎段为外植体诱导获得的圆叶椒草芽苗,进行其增殖及生长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适于圆叶椒草芽苗增殖和生长的培养条件为:MS+2mg/L 6-BA+0.5mg/L IBA+3%蔗糖+5g/L琼脂+(20±1)℃;适于芽苗生根的培养基为:White+2 mg/L IBA+3%蔗糖+5 g/L琼脂;1/10 Hoagland营养液适于试管苗的液体培养。  相似文献   

18.
不同钾素水平对马铃薯养分吸收及酶活性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明不同钾素水平对马铃薯养分吸收及酶活性与产量的影响,为其生产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为试材,采用砂培试验方法,研究0 mmol/L(K0)、1 mmol/L(K1)、3 mmol/L(K2)、5 mmol/L(K3)、7 mmol/L(K4)和9 mmol/L(K5)6个钾素水平对马铃薯养分吸收及酶活性与产量的影响。【结果】随着施钾量的增加,不同处理马铃薯产量、地上部生物量和地下部生物量均呈先升后降趋势,各处理分别为52.10~156.70 g/株、11.97~20.58 g/株和12.71~28.98 g/株,K4产量较其余处理提高5.8%~200.7%;不同处理地上部和地下部氮素、磷素和钾素含量分别为24.25~32.34 g/kg、1.50~2.46 g/kg、7.00~55.73 g/kg和19.10~22.65 g/kg、2.51~3.70 g/kg、23.40~38.37 g/kg;钾素吸收利用率、生理利用率和农学效率均呈先升后降趋势,均在K2时达最大,分别为55.5%、59.6 kg/kg和41.8 kg/kg,偏生产力(PFP)呈逐渐下降趋势,K1最大,为98.2 kg/kg;不同处理粗蛋白含量呈降-升-降的变化趋势,K0最高,为14.06%,淀粉、还原糖和维生素C含量均呈先升后降趋势,分别在K4、K2和K4最高,分别为14.06%、18.20%和36.89 mg/100g,干物质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K0最高,为24.00%;不同处理马铃薯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呈先升后降趋势,分别在K3、K3和K2最高,分别为216.99 U/mg、5.60 U/mg和653.01 U/mg。【结论】施钾可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养分吸收以及酶活性,钾素施用量过高,马铃薯产质量呈下降趋势,且抗逆酶活性降低;不考虑土壤供钾条件下,马铃薯钾肥施用量以3 mmol/L为宜。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霍霍巴茎段初代培养、继代培养和生根培养 3个技术环节的激素配比。结果表明 :以改良MS为基本培养基 ,初代培养的激素配比以 6-BA 2mg/L +GA30 .5mg/L +IBA0 .0 5mg/L为宜 ,诱芽率 1 0 0 %,增殖系数 4.9;在继代培养中 ,若用单激素 6-BA ,1mg/L时即可维持较高的增殖系数 ( 7.8) ;如用 2mg/L 6-BA和 0 .5mg/LGA3,增殖系数达 8.3,可见低浓度GA3和 6-BA组合可以促进霍霍巴多芽的分化 ;使用 6-BA的浓度不宜超过 3mg/L ,因为较高的细胞分裂素明显增加了组培苗超度含水态的比率 ;以改良 1 / 2MS为基本培养基 ,生根培养的激素配比为 3mg/LNAA + 1 .5mg/LIBA + 0 .5mg/LIAA ,培养 2 0d时的生根率达 83%。  相似文献   

20.
对黄独叶片和茎段愈伤组织形成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黄独叶片和茎段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KT 2 mg/L+2,4-D 2 mg/L;黄独叶片和茎段愈伤组织形成过程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SOD活性整体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诱导的第15天和第18天分别出现一个高峰;黄独叶片和茎段愈伤组织形成过程中POD活性也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诱导的第18天和第21天分别出现高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