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平菇金针菇子实体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少先  林晓民 《食用菌》1998,20(5):9-10
子实体的解剖学性状,是现代伞菌分类中的重要鉴别特征,但目前有关这方面的资料还比较缺乏、其研究方法也很少报道。为了解食用伞菌子食体的解剖结构,并探索伞菌子食体解剖学研究中的技术方法,我们以平菇和金针菇为材料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金针菇子实体多糖成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初步探讨了金针菇子实体多糖成分的分离与纯化。采用热水抽提、三氯乙酸法脱蛋白、乙醇沉淀获得金针菇子实体粗多糖,然后经DEAE—Cellulose阴离子交换柱(B2O7^4-型)进行分离纯化。结果表明,金针菇粗多糖是一个以葡聚糖为主、由数个多糖组分构成的混合多糖。  相似文献   

3.
金针菇子实体多糖提取最佳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金针菇实体多糖的提取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金针菇子实体多糖的理想提取法是碱法,最佳方法为酶法。  相似文献   

4.
利用正相硅胶、凝胶等分离材料结合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技术对平菇子实体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光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平菇子实体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为(1)麦角甾醇、(2)麦角甾醇过氧化物、(3)22E,24R-5α,6α-环氧麦角甾-8(14),22-二烯-3β,7α-二醇、(4)烟酸、(5)腺苷、(6)D-甘露醇、(7)尿苷、(8)烟酰胺。其中化合物3和5为首次从该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金针菇杂合菌株子实体颜色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蚁瑞荣  曹晖  潘迎捷 《食用菌学报》2007,14(4):19-24,F0003
将可以单核出菇的黄色单核体与不同白色单核体配对杂交获得双核体,通过控制栽培条件和环境,观察不同组合杂交菌株在相同环境中的子实体的颜色,同时测量双核子实体菌柄基部深色部分占整个菌柄的比例,结果发现不同的黄色单核和同样白色单核组成的双核子实体颜色表达中存在着差异,且不同的白色核对颜色表达的贡献不同,证实了白色金针菇单核体中也存在着不同的等位基因,金针菇双核子实体的颜色受到两个亲本核的共同调控。  相似文献   

6.
我们用棉子壳、稻草、玉米芯和杂木屑四种原料为主料栽培金针菇,观测产量,并对其子实体进行营养成分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一)供试材料 菌株为三明一号金针菇。采用熟  相似文献   

7.
光质对金针菇子实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作者以金针菇Flammulinavelutipes的黄色品系为材料,对即将出菇的栽培装分别进行红、橙、黄、绿、青、蓝、紫色照光处理,另分设黑暗和室内散射光照射为对照处理。结果表明:不同光质的照先处理(50Lx)均可诱导金针菇子实体原基的提早形成,缩短生产周期,增加产量,增产幅度为46.41%~70.24%,其中以黄光,绿光、紫光、青光照射增产效果最佳。散射光照射不利于金针菇产量与品质的提高;完全黑暗环境子实体现营迟,生长不整齐,且产量大幅度下降。从产量与品质的综合因素考虑,以黄色、红色光处理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用乙酸乙酯对赤芝(Ganoderma lucidum)子实体进行提取,并采用多种柱层析方法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经质谱和核磁共振方法鉴定这10个化合物分别为拱状灵芝素A(1)、拱状灵芝素B(2)、对苯二甲酸正丁异丁二醇酯(3)、对苯二甲酸二丁酯(4)、α-羟基-24-烷酸(5)、棕榈酸(6)、硬脂酸(7)、N-苯乙基-苯甲酰胺(8)、原儿茶酸(9)和琥珀酸(10),其中化合物3、4、8、9和10是首次从赤芝子实体中分离得到的.  相似文献   

9.
利用原生质体单核化技术从8个金针菇栽培菌株中获得13种不同的黄色单核体菌株和3种白色单核体菌株;单核体出菇实验结果表明,5种黄色单核体和2种白色单核体可以形成单核子实体,其中,黄色单核子实体间在菌柄、菌盖颜色方面差异较大,而且部分单核子实体本身的菌盖和菌柄的颜色也具有明显的差异,说明控制子实体黄颜色的因子存在复等位因子。  相似文献   

10.
研究壳聚糖、2,4-二氯苯氧乙酸及三十烷醇对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的原基分化时间、子实体产量以及部分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浓度内3种诱导物均可显著缩短原基分化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处理浓度为1、2mg/kg的壳聚糖使原基分化时间缩短3d。除0.5mg/kg壳聚糖、1mg/kg 2,4-二氯苯氧乙酸和0.5mg/kg三十烷醇外,其余浓度的3种诱导物均可显著增加金针菇子实体产量。其中2,4-二氯苯氧乙酸的浓度为0.05 mg/kg时,金针菇子实体产量达到最大值(57.15±1.72)g。壳聚糖浓度为0.05mg/kg时,子实体的蛋白质含量最高,为(39.73±0.05)mg/g;当壳聚糖浓度为0.5mg/kg时,子实体的总黄酮、总多酚和花色苷含量最高,分别为(50.55±0.02)、(2.15±0.01)mg/g和(51.34±0.29)μg/g。三种诱导物中,1mg/kg壳聚糖显著增加金针菇甘露醇含量,为(57.20±0.02)mg/g。0.5mg/kg的2,4-二氯苯氧乙酸处理的金针菇子实体总多糖含量达到最高(12.43±0.05)μg/g。  相似文献   

11.
12.
张平  张志光 《食用菌》1998,20(2):17-17
金针菇的有性生殖属四极性异宗配合.担孢子萌发成单核菌丝后.一般要经过配合成双核菌丝才能出菇.但有一部分担孢子萌发成的单核菌丝不经配合就能出菇.这些具有结实能力的单核菌株不仅可用于杂交育种,且可根据其子实体性状深入探讨金针菇的遗传规律.笔者以金针菇的一个纯白色突变株和一个粉红色变株为材料,先分离得到它们的单核菌株,然后研究这些单核菌株的结实能力及单核子实体的性状.  相似文献   

13.
14.
以白色金针菇(Flammulina filiformis)F0012和黄色金针菇F0027为供试菌株,采用相同培养基(78%棉籽壳、20%麸皮、1%石膏和1%葡萄糖)培养,获得白色金针菇子实体样品WFS和黄色金针菇子实体样品YFS.采用国家标准法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 space sol...  相似文献   

15.
赵士杰  李树林 《食用菌》1995,17(1):16-17
金针菇子实体的氨基酸含量,特别是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含量直接影响其营养价值,所以不同培养料对金针菇子实体氨基酸含量有无影响及金针菇不同菌株的子实体氨基酸含量是否相同,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我们于1988年结合金针菇培养料筛选试验和品种评比试验进行了此项研究。结果证明金针菇不同品种子实体氨基酸含量不同,不同培养料对金针菇子实体氨基酸含量的影响也不同。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徐树权 《食用菌》1989,(3):15-16
众所周知,金针菇子实体的形成、生长和发育除受遗传因素影响外,还依赖于各种环境因素.要提高金针菇的产量和质量,除应加强菌种选育、复壮更新外,合理控制外界环境是十分重要的。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于1984~1987年通过温度、光照、通气、湿度等外界条件的控制,系统地观察了对金针菇子实体生育所产生的影响,从而提出了金针菇子实体生育期栽培措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和方法供试菌种是三明一号金针菇,用常规瓶栽法,接种后按试验要求在不同室温、通气、光照条件下(?)养出菇。于84、85、87年三年重复试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7.
18.
通过检测金针菇(Flammulina filiformis)子实体多糖FVPB1对小鼠B细胞的体外增殖、激活、分泌免疫球蛋白和白细胞介素-10(IL-10),以及调节IL-10相关信号通路的作用,评价FVPB1的免疫调节活性.结果 表明:FVPB1可激活B细胞并促使其增殖、分泌免疫球蛋白IgG、IgM和产生IL-10,...  相似文献   

19.
针对近年来金针菇主要栽培原料棉籽壳价格不断上涨且紧缺的问题,用酱香型白酒糟部分替代棉籽壳,设计以酱香型白酒糟添加量在20%~70%,依次递减的6个栽培配方,以棉籽壳为主要栽培料配方为对照(CK),进行金针菇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处理D(40%酱香型白酒糟)虽然菌丝生长速度、产量与对照CK相比差异不明显,但酱香型白酒糟的添加可以显著降低原材料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运用改良石蜡切片法制备了金针菇(Flammulina filiformis)子实体不同发育时期的切片,观察其菌褶和菌柄的细胞结构。结果表明,以柠檬烯为透明剂,金针菇子实体组织结构清晰、完整、无皱缩。观察不同发育时期的金针菇子实体组织切片发现,金针菇原基内部有呈菌丝无规则扭结状态的菌盖结构,随着子实体不断发育,菌盖下端有菌褶结构分化,随后菌柄结构随菌盖发育而进一步分化,菌柄组织细胞状纵向紧密排列,横切面有维管束状细胞呈外紧密内疏松状排列且其间有孔洞出现,菌褶菌髓部呈菌丝与球泡状细胞共同存在的异型分布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