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2.
根据朱希刚(1993)的农业科研成果经济效益计算方法,对皖麦27 号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测算,结果表明:皖麦27 号在全省已推广面积150 066hm 2,已获经济效益14 215.80 万元,还能产生纯经济效益1 372.11 元,科研投资均纯收益率11.89。  相似文献   

3.
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皖9926的选育与利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皖 992 6系安徽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合作 ,从矮败小麦进行轮回选择群体中选得的可育穗再经离子注入引变选育而成的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弱春性 ,一般单产 5 2 5 0~ 675 0kg/hm2 ,适于安徽、江苏沿淮及淮南地区、河南南部及湖北中上等肥力水平的地块种植 ;株高 80~ 85cm ,长芒、白壳、白粒、半角质 ,千粒重 40g左右 ,熟期转色好 ,不早衰 ,抗赤霉病、条锈病 ,品质优 ;适宜播种期为 10月中下旬至 11月初 ,基本苗可掌握在 180万~ 2 40万 /hm2 左右。  相似文献   

4.
皖麦39(原代号涡88-56)是安徽省涡阳县农业科学研究所于1988年用西矮8号为母本,皖麦16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稳产、优质小麦新品种.1999年8月经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  相似文献   

5.
6.
苏种 《农家致富》2013,(18):23-23
审定编号:苏审麦201207。来源与类型:原名“淮核0615”,由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从太谷核不育基因组建的冬春性小麦轮回群体中选择.于2008年育成。属半冬性中熟小麦品种。适宜江苏省淮北麦区种植。  相似文献   

7.
抗病小麦新品种川麦32(原名SW8188),是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与墨西哥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合作,引进国际优质、高产及具不同条锈病抗源的优良小麦种质,采用国际最新冬春杂交模式和穿梭育种等技术方法选育而成的优质抗病高产小麦新品种.于2001年4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8.
龙麦32(龙01-1162)黑龙江省农科院作物育种所小麦研究室1995年以龙94-4081为母本、克88F2165-3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2008年1月作为  相似文献   

9.
10.
该品种原品系号为安农8792-10,亲本组合为中作8131-1/安农8326(安农2号/百农3217),1997年8月经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相似文献   

11.
皖麦45是涡阳县棉麦原种场苗春风、孙立学配合小麦育种专家方绩熙同志,以鲁麦1号×西安矮特早的F2代为母本,宿1029作父本,1990年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2001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特征特性1.1产量表现1997年参加省淮北片半冬性组区试,平均667平方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介绍了皖麦54的特征特性,同时总结出该品种获得高产的主要栽培技术,为该品种的进一步大面积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小麦新品种皖麦52高产攻关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爱国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7):116-116,111
本文针对小麦新品种皖麦52特征特性,提出了产量达9000kg/hm2攻关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皖垦麦0622是宿州市农业科学院、皖垦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育成的小麦新品种,2017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2017017。2018年先后通过河南、江苏二省备案。  相似文献   

15.
小麦新品种皖麦19选育报告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皖麦19(皖宿8802)系安徽宿县地区农科所选育的小麦新品种。半冬性,亩产350~450kg,适宜安徽淮北和黄淮南片麦区中等或偏上肥力水平地块种植。株高85cm左右,长芒、白壳、白粒,千粒重38~44克,容重800克/升,粗蛋白含量13%左右。高抗条锈,中抗叶锈和白粉病,抗干热风,熟期特色好。适应播种期10月10~24日,基本苗8~12万。  相似文献   

16.
安徽农业大学育成的小麦新品种皖麦18号,1992年通过长江中下游麦区和黄淮麦区大区区试,同年通过省级审定.1995年3月被认定为饼干、蛋糕用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17.
高产抗赤霉病迟播早熟小麦新品种淮麦30的选育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介绍了淮麦30的特征特性及选育过程,总结了该品种的栽培技术要点:适期晚播(不宜早于10月20日),注意防治纹枯病、白粉病.  相似文献   

18.
小麦新品种皖麦44的选育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皖麦44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郑州891为母本,郑州831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定向选择,选育而成的弱春性小麦新品种.其突出优点是高产、稳产、矮秆、早熟、优质,适合制作优质馒头.适宜安徽省淮北、沿淮麦区中高肥力地块,中晚茬种植.高产栽培的关键在于调控合理的群体和防治后期的病虫害.  相似文献   

19.
皖麦13是1980年采用有性杂交,经5代选育而成。经省淮南、淮北两片区试、生产试验,表现高产、稳产,较对照扬麦5号、博爱7442分别增产5.4%~8.0和5.7%~8.7%。该品种春性,中早熟,产量结构协调,综合抗性和品质较好,适于我省亩产300~450kg中高产水平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0.
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生抗 2号”(原名“宁 94316 2”)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遗传生理研究所育成。1 选育经过  1991年配置杂交组合“Alondra”/“繁 6 0 0 96” ,获得杂种F0 种子 ,当年秋播获F1植株。 1992年对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 ,获得一批单倍体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