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试验对7只莎能、16只莎能×四川铜羊(F_1)和6只莎能×(莎能×四川铜羊)(F_2)母羊产后13—145小时实行隔离,观察其鸣叫类型、开始鸣叫时间、鸣叫持续期、鸣叫次数及其母羊繁殖性状和鸣叫期内产奶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母羊恋羔鸣叫的类型是不同的。恋羔鸣叫开始时间与鸣叫持续期内的日产奶量呈显著正相关(r=0.44,P<0.05),鸣叫持续期的长短与产羔季节有关,冬季产羔母羊鸣叫期长于春季(116.6小时对44小时),鸣叫持续期与鸣叫持续期内的总产奶量呈极显著相关(r=0.9,P<0.001)。鸣叫次数与鸣叫持续期内的总产奶量呈极显著相关(r=0.57,P<0.01)。  相似文献   

2.
高文玉  马巍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0):2914-2915,3087
采用生物统计的方法对黑白花奶牛乳房各项指标与头胎泌乳量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乳房细致度对第一胎泌乳量影响不显著,但细致型乳房好于粗糙型;乳房质地对第一胎305天泌乳量有着显著的影响,腺体乳房好于肉质乳房.乳房附着形状以盆形乳房最佳,碗形乳房次之,球形乳房最差.盆形乳房与球形乳房泌乳性能差异显著,与碗形乳房差异不显著;碗形乳房与球形乳房差异不显著.乳房宽与头胎泌乳量单相关关系极显著;过四乳头围与头胎产乳量相关显著.通过复相关分析,乳房围、过四乳头围、乳房高三项指标与头胎305天产奶量复相关不显著;乳房宽、过四乳头围、乳房高三项指标与头胎305天产奶量复相关关系显著.  相似文献   

3.
西北农学院养育的纯种莎能奶山羊,原自加拿大输入,先养在河北省定县,1937年秋引入我院。因饲料不足,管理粗放,羊品质退化。至1948年,成年母羊体重仅40~45公斤,平均每只母羊每个泌乳期产奶量仅417.5公斤。解放后,由于饲养管理条件的不断改进,育种水平的逐步提高,1959年以来,成年母羊体重平均在65公斤左右。至七十年代,第一胎母羊平均产奶量已达800公斤以上。  相似文献   

4.
孙廷馥 《农技服务》2014,(11):147-147
<正>奶山羊的乳房是奶山羊泌乳的重要器官,奶山羊产奶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乳房的发育状况,因此,对奶山羊进行科学的饲养和管理,促使乳房发育,对提高产奶量至关重要。这要在选择优良品种的基础上抓好各个阶段母羊的培育,搞好疫病防治工作。一、饲养优良品种优良品种是养羊获得高效益的重中之重。应选养体质健壮、繁殖率高、乳房发育好且乳头孔垂直匀称、产奶量高的良种羊。为了增加母羊的产奶量,在为山羊选种选配时一般选择国外优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影响产奶量较大的十二个体尺和外形性状的研究分析,应用逐步引入统计法,建立最一性回归方程,确定了奶牛体重和乳房评分是影响奶牛产奶量的主要因素,从而为选择和外貌评分提供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6.
奶牛的品种及个体不同,产奶量差异很大。同一个体不同年龄与胎次产奶量也不相同.一般以5~6胎产奶量最高.以后随着年龄增长,产奶量逐渐下降。因此要选择高产品种优秀个体。体型外貌要求.头躯清秀.皮薄骨细.皮下血管显而易见.全身肌肉紧实而发育中等,脂肪贮积不多.胸腹宽深,后躯和乳房部发达,体形略显楔形。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莎能(Saanen)山羊是世界著名的奶山羊品种之一。分布广,适应性强,改良土种山羊效果显著,在我国奶畜生产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西北农学院饲养奶山羊的历史较长,经验较丰富,但对母羊繁殖生理尚未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国内外虽对绵羊和猪通过对不同营养水平下的妊娠期增重和分娩失重的研究报导颇多,但由于存在种间差异,不能直接引用。本试验旨在通过对莎能母羊的妊娠期、妊娠体重变化、繁殖率、  相似文献   

8.
品种及个体不同,产奶量差异很大。同一个体不同年龄与胎次产奶量也不相同,一般以5—6胎产奶量最高,以后随着年龄增长,产奶量逐渐下降。因此,要选择高产品种优秀个体:体型外貌要求:头躯清秀,皮薄骨细,皮下血管显而易见,全身肌肉紧实而发育中等,脂肪贮积不多,胸腹宽深,后躯和乳房部发达,体形略显楔形。  相似文献   

9.
奶牛体型外貌评分与产奶量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西安市第二奶牛场选取的健康、泌乳正常的第3泌乳期奶牛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50头奶牛,测定其305d产奶量及15个体型外貌评分性状,采用相关分析方法确定整体评分及15个性状与305d产奶量之间的关系,以整体评分及15个性状为自变量,305d产奶量为依变量,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经统计检验后,保留作用大的自变量,建立了"最优"回归方程。结果表明,整体评分与305d产奶量之间存在弱正相关,差异不显著;15个评分性状中,后房高度、后房宽度与305d产奶量呈极显著相关;乳房中隔和乳房深度与305d产奶量呈显著相关;利用这4个评分性状建立了估计305d产奶量的"最优"回归方程,通过对生产中30头牛的估测,并与实际测定值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t-检验),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该回归方程准确可靠;后房高度、后房宽度、乳房中隔和乳房深度是影响305d产奶量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一、初产母羊催乳法初产母羊少乳是泌乳系统发育不充分或日粮营养水平低所致。应在产前2周及产后泌乳期,每日人工按摩乳房1—2次,加强乳腺的运动功能,激活乳房产乳和排乳的新陈代谢过程,促进乳房发育和泌乳。同时,每日喂100克泡黄豆,既能助长羊体及乳房发育,又可提高产奶量0.5公斤以上。二、肥母羊催乳法母羊过肥  相似文献   

11.
以西农萨能山羊鲜奶为原料,采用Colby羊奶干酪加工工艺,研究了羔羊皱胃酶、微生物凝乳酶和猪胃蛋白酶对羊奶干酪成熟期中蛋白质降解和感官品质的影响。蛋白质降解测定结果表明,在干酪成熟过程中残留微生物凝乳酶对酪蛋白分解能力最强,猪胃蛋白酶最低,羔羊皱胃酶居中。感官品质评定三种酶处理在滋气味和组织状态上存在明显差异,以羔羊皱胃酶处理组打分最高,猪胃蛋白酶处理组打分最低。在纹理图案、外形、色泽三方面三种酶间无显著差异。综合评定认为羔羊皱胃酶对干酪蛋白质分解速度适中,容易控制成熟,产品感官品质良好,在三种酶中应用效果最佳,可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2.
选取年龄、体重、胎次、泌乳期和泌乳量基本一致的荷斯坦黑白花奶牛12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4头,第1组为添加胡麻组,胡麻的添加量为750g/d、头:第2组为添加棉籽组,棉籽的添加量为1000g/a、头;第3组为对照组,不添加任何油料,进行了日粮中添加油料籽实对奶牛产奶量及乳成分的影响研究,试验期共50d,其中预试期为15d,正试期为35d。研究结果表明,添加胡麻籽与棉籽分别提高4%FCM产奶量3.7%和3.5%,但两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添加胡麻籽与棉籽均不同程度的提高乳脂率,胡麻组提高6.4%,棉籽组提高1.7%,但两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胡麻组与棉籽组的乳蛋白率与对照组相比分别下降了1.9%和6.4%,但差异不显著(P〉0.05)。乳糖率两个试验组均比对照组下降了0.8%,差异不显著(P〉0.05)。乳中干物质胡麻组高于对照组,棉籽组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水牛奶理化性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对中国水牛奶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作了较为系统的测定和分析,同时对中国水牛奶,摩拉水牛奶和中国荷斯坦牛奶的理化性状作了对比。结果表明:中国水牛奶的总干物质,脂肪,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摩拉水牛奶和荷斯坦牛奶;中国水牛奶水分含量比荷斯坦奶低,非脂固形物和钙的含量较荷斯坦牛奶高,其它成分含量和物理性状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采用比色法和放射性免疫法测定了西农莎能奶山羊乳中RNA,S-HT,CAMP,CGMP和血清中LDH,AKP的含量为:0.432,0.408,0.405,0.473,0.194,0.405。其产奶量(300天)、产脂量、乳蛋白量、乳脂率、乳蛋白率的遗传力分别为0.297,0.323,0.313,0.387,0.401;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分析表明生化性状与泌乳性能关系密切;通径分析表明RNA,S-HT,CAMP,CGMP之间对泌乳是正向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海伦县奶山羊是由本地土种山羊与莎能及吐根堡奶山羊杂交形成的品群,已有50多年的饲养历史。全县拥有21800只左右。它们适应于寒冷的气候条件和粗放的饲养管理。调查192只羊的结果,划分出白色的141只(占73.44%),黑色及黑花羊29只(占15.1%),灰色12只(6.3%)及褐或黄色的10只(5.2%)。同时查明无角羊约占60.87%,而有角羊占39.13%。测定9只公羊和190只母羊,并用表格按性别和年龄列出了初生重、体重、体长、体高和胸围等数据。对110只母羊估测的一个泌乳期的产奶量平均为435公斤,其范围在284—792公斤。产羔率平均为226%,其中有2%的间性个体。  相似文献   

16.
黑白花奶牛血糖、血清清蛋白,乳cAMP,cGMP、α-乳清蛋白和Fe含量与日产奶量及305d产奶量呈正相关;而血清异柠檬酸脱氢酶(NADP-ICDH)和乳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含量与日产奶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不同水平DDGS对奶牛乳产量和乳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18头荷斯坦奶牛,设置3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奶牛。分别在饲料中添加15%(Ⅰ组)、25%(Ⅱ组)和35%(Ⅲ组)的DDGS,研究不同添加水平的DDGS对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①试验Ⅱ组平均产奶量为10.99kg·d^-1,比Ⅰ组提高了4.67%,差异不显著(P〉0.05);比Ⅲ组提高了9.03%,差异显著(P〈0.05);②不同处理间的乳脂率差异不显著(P〉0.05);对于乳糖和乳蛋白含量,Ⅱ组与Ⅰ组和Ⅲ组差异不显著(P〉0.05);对于乳干物质,试验第15天时,Ⅱ组比Ⅰ组提高了4.39%(P〈0.05),比Ⅲ组提高了1.19%(P〉0.05)。根据上述生产性能指标综合评定,建议奶牛配合饲料中DDGS适宜添加量为25%。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从都尔伯特半荒漠草原牧区牧民家庭采集62份样品中分离到34株乳杆菌对其中27株进行了种的鉴定。结果:干酪乳杆菌植物亚种(L.casei subsp.Plantarum)13株,格氏乳杆菌(L.gasseri)1株,植物乳杆菌(L.plantarum)10株,棒状乳杆菌棒状亚种(L.coryniformis subsp.coryniformis)1株,面包乳杆菌(L.panis)1株,弯曲乳杆菌(L.curvatus)1株。其中高温菌1株。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按L9(34)正交设计。进行了奶牛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高、中、低)的Zn,Se,Cu饲喂试验。结果表明,补饲牛的健康良好,换毛提早,受孕率增高,日平均产奶量明显提高,乳品的乳蛋白。乳糖含量、乳脂率等乳品质量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血清铜氧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补饲牛比对照牛高,补饲后比补饲前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