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灌区用水者协会是由灌区受益农民自愿参加所组成的灌管理组织,该管理模式我国正在推广应用。在用水者协会的组建中,其规模的大小对今后的运行管理影响较大。通过分析用水者协会规模的影响因素、协会组织的效益与费用,建立了用水者协会的效益与费用函数,提出了用水者协会合理规模的理论与确定方法,并对用水者协会的划分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抓改革 促发展 实现灌区体制机制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0年在漳河灌区衽的“按田配水、计量收费”灌溉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开始了湖北省理顺灌区管理体制的工作。目前,全省已建立了130余个农民用水者协会,并正在积极探讨和酝酿建立“公司+协会”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农民用水者协会监测评价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农民用水者协会的发展来说明对农民用水者协会进行监测评价的目的和意义。并通过陕西省关中9大灌区农民用水者协会的监测数据和调研资料,论证了农民用水者协会是灌区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与主要模式,分析了协会的主要成效,探讨了影响协会发展的原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太湖分灌区用水者协会概况及管理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用水者协会作为一种新的用水管理模式,在花凉亭灌区太湖分灌区通过试点,效益明显,反响良好,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水管部门调查认为,农民用水者协会的管理模式在花凉亭灌区及中小型灌区和提灌灌区均可参照推行。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农民用水者协会在漳河灌区发展推广的实践过程,总结了水管单位支持协会发展采取的一些措施。针对农民用水者协会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近年采国家政府对农民用水者协会有关政策的学习,展望了农民用水者协会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建立灌区农民用水者协会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农民用水者协会(WUA),国家将支、分渠系灌溉工程的使用与管理权移交给农民,这符合我国政府关于水利工程分级管理的方针政策,对促进灌区工程体制改革,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要求,实现灌区自我维护,自我发展,经济自立,均具有较大的实践意义。1995年4月,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33号文同意在湖北省世行贷款项目区内开展经济自立灌溉区试点工作,并将漳河水库三干渠三分干灌区首批列入试点,在省世行贷款水利项目办公室和荆门市人民政府领导和支持下,通过一年的试点工作实践,先后组建了11个农民用水者协会,并开始试运行。作者就组建农民用水者协会过程中涉及的有关问题从理论上进行了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7.
漳河灌区农民用水者协会现状调查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对漳河灌区农民用水者协会运行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初步分析。总结了组建农民用水者协会以后所取得的成效,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健全农民用水者协会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分析研究了陕西关中灌区股份合作社(JSC)和农民用水者协会(WUA)两种支斗渠灌溉管理体制改制模式的成效和优缺点,提出在管理站一级建立股份合作社,而在斗渠一级建立用水者协会,即股份合作社和农民用水者协会相结合“JSC十WUA”的改制模式,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山东禹城市用水协会的实践与问题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禹城市自2001年开始在小型灌区成立用水者协会,正处于实践的初期,从运行效果来看,用水者协会(WUA)不但解决了小型灌区的管理维护、农民用水问题,同时还为推行农业节水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以禹城市用水者协会的发展过程为例,分析它的初步效益、潜在效益、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以期为农村小型灌区的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农民参与灌溉管理和在灌区成立农民用水协会是当今国际上倡导的水利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宁夏引黄灌区为了加强灌区管理,充分体现农户的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和管理权,在政府的引导下成立了灌区农民用水协会。协会在农业用水管理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使宁夏的灌区逐步走向科学、规范的管理模式。本文在对宁夏引黄灌区农民用水协会的运行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宁夏农民用水协会管理运行的经验教训,提出相关建议和意见,为灌区理顺农业供水管理体制,建立良性运行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对2000~2005年连续6年所获原始调查资料进行分析、比较、评价,从灌区工程状况、农户投资与收益、改革发展进程等方面,对灌区现行的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制、农民用水者协会及未改制等各种管理模式进行分析评价,筛选出符合关中灌区实际的斗渠管理模式——农民用水者协会,增强受益农民对灌溉管理的参与权和知情权,使农民从中受益,使灌区灌溉系统的管理、运行、管护达到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长丰县灌区农民用水户协会的调查,分析了长丰县灌区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4个方面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今后该县灌区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发展的意见与建议,对于新时期农村水利建设管理具有积极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灌溉管理与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   总被引:28,自引:12,他引:28  
我国灌溉管理在行政上由各级政府的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大多数大中型灌区是实行专业管理机构与农民集体管理相结合。1978年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为了发展民主管理,激发农民参与管理,中国探索了灌溉管理体制改革并试验了四种管理模式,如用水者协会,承包责任制,租赁和股份合作制。详细介绍了参与管理的实践和经验。目前,试点工作已涉及到80多个灌区并建立了1000多个用水者协会,作者提出灌溉管理机制转换的指导思想是:结合中国国情,吸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创造有中国特色的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最后讨论了参与管理的有关问题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宁夏引黄灌区为了加强灌区管理,充分体现农户的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和管理权,在政府的引导下成立了灌区农民用水者协会。农民参与灌溉管理改革的效果越来越明显。协会在农业用水管理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使宁夏的灌区逐步走向科学、规范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5.
宁夏引黄灌区为了加强灌区管理,充分体现农户的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和管理权,在政府的引导下成立了灌区农民用水者协会.农民参与灌溉管理改革的效果越来越明显.协会在农业用水管理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使宁夏的灌区逐步走向科学、规范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6.
建立灌区用水者协会的水权制度,对明晰用水者协会的产权制度的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对水权、区域水权、初试水权论述的基础上,对灌区用水者协会的水权进行了探讨。用水者协会的水权是农业水权中的灌溉水权,是由其所辖灌溉工程决定的、灌区管理单位(或供水公司)移交(或转移)的灌溉水的权利,包括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和收益权。用水者协会的水权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水的所有权为国家所有,其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和收益权为用水者协会集体所有,协会水权经灌溉工程产权移交后产生,并具有初试水权的特性。灌区用水者协会的水权量一般用水量、水权面积表示。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基于投影寻踪分类模型的灌区农民用水户协会绩效评价的方法,将多维数据评价指标转化到低维子空间上,通过基于实数编码的加速遗传算法优化最优投影方向来计算投影函数值,继而运用最优分割法进行聚类分析.以湖北省漳河灌区42个农民用水户协会为例进行综合绩效评价,根据投影寻踪分类模型及投影函数值的大小确定各个协会的绩效水平,并利用最优分割聚类分析将有序样本客观地分为"优"、"良"、"中"、"差"、"劣"五大类,同时根据最佳投影方向信息分析了各个评价指标对灌区农民用水户协会绩效评价的影响水平.评价结果表明:50%的农民用水户协会处于"良"以上的级别,75%以上的协会处于"中"以上级别,可见漳河灌区农民用水户协会运行绩效总体偏好.  相似文献   

18.
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是我国改革灌溉管理体制和机制的一种有效探索。用水户参与管理的前提是成立用水者协会,用水者协会具有法人地位。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对我国的灌溉管理和灌区运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主要为四个方面:一是灌溉水利用率得到有效提高;二是田间工程建设与管理可真正得到实现;三是灌区良性运行机制的建立有了基础;四是用水户的主人翁意识大大增强。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参与式灌溉管理改革:自主管理灌排区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基于"参与式灌溉管理"(简称PIM)这一概念所进行的灌溉管理改革正在世界各国进行.在中国,基于PIM这一概念的农民用水者协会对灌区进行管理的改革得到了中国水利部的大力支持.自主管理灌排区(SIDD)的前称为经济自立灌排区,是在中国开发的一种参与式灌溉管理的综合形式,并在许多世行项目区得到了发展.SIDD包含了整个灌区,是由农民用水者协会[WUA负责管理灌区末级渠道(给用户放水)]和供水公司(管理骨干系统)组成.自1995年以来,中国水利部一直支持SIDD/WUA在世行项目区的发展,已在6个世行项目中实施.  相似文献   

20.
农民用水户协会在明晰农村水利设施所有权,建立现代高效农业管理体制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贵州省通过10个年度的农民用水户协会发展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本文在分析其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基础上,阐述了在拓宽协会经费渠道、探索不同协会发展模式、加强协会自身能力建设以及提高灌区建设标准方面的体会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