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该文对密云水库北京集水区油松水源保护林主要养分元素循环的研究结果表明:29年生油松水源保护林的生物量为92.627 kg/hm2,油松林5种养分元素N、P、K、Ca和Mg的储存量为695.17 kg/hm2,各器官中5种养分元素储存量排序是针叶>枝>干>根。油松林每年从土壤中吸收的5种养分元素量为85.37 kg/hm2,吸收量占0~30 cm土层中5种养分元素总量的0.34%、有效养分量的3.30%;年吸收量中存留量为35.91 kg/hm2,凋落物归还量为49.46 kg/hm2,降水输入的养分元素量为26.04 kg/hm2。5种养分元素的吸收系数排序为N>P>K>Ca>Mg,利用系数排序为Mg>K>P>N>Ca,循环系数排序为Ca>N>P>K>Mg,周转期排序是Mg>K>P>N>Ca。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氮、磷、钾、镁、锌、硼肥对木薯养分吸收及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试验,设最佳施肥处理OPT(N+P+K+Mg+Zn+B)、减氮施肥OPT-N、减磷施肥OPT-P、减钾施肥OPT-K、减镁施肥OPT-Mg、减锌施肥OPT-Zn、减硼施肥OPT-B处理和不施肥处理,测定各处理木薯产量以及块根、茎、叶养分吸收量和养分吸收强度。【结果】OPT处理木薯所吸收的N、P、K、Zn养分主要累积在茎部,Ca、Mg养分主要累积在叶片和茎部,B养分主要累积在叶片部位中。木薯对N、P、K养分的吸收强度呈抛物线状,在块根膨大期前呈逐渐提高,块根膨大后,木薯对N、P、K养分的吸收强度逐渐下降。增施N、P、K、Mg肥,木薯产量分别提高38.01%、13.09%、23.14%和8.99%;增施1 kg N、P2O5、K2O、MgO木薯产量分别增加101、54、22和49 kg;OPT处理产值最高(13217元/ha)。【结论】施肥均可提高木薯的养分吸收量,但K、Za、B肥会抑制Mg的吸收。不同施肥条件对木薯产量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氮、磷、钾、镁、锌、硼肥对木薯养分吸收及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试验,设最佳施肥处理OPT(N+P+K+Mg+Zn+B)、减氮施肥OPT-N、减磷施肥OPT-P、减钾施肥OPT-K、减镁施肥OPT-Mg、减锌施肥OPT-Zn、减硼施肥OPT-B处理和不施肥处理,测定各处理木薯产量以及块根、茎、叶养分吸收量和养分吸收强度.[结果]OPT处理木薯所吸收的N、P、K、Zn养分主要累积在茎部,Ca、Mg养分主要累积在叶片和茎部,B养分主要累积在叶片部位中.木薯对N、P、K养分的吸收强度呈抛物线状,在块根膨大期前呈逐渐提高,块根膨大后,木薯对N、P、K养分的吸收强度逐渐下降.增施N、P、K、Mg肥,木薯产量分别提高38.01%、13.09%、23.14%和8.99%;增施1 kgN、P2O5、K2O、MgO木薯产量分别增加101、54、22和49 kg; OPT处理产值最高(13217元/ha).[结论]施肥均可提高木薯的养分吸收量,但K、Za、B肥会抑制Mg的吸收.不同施肥条件对木薯产量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不同叶龄期氮磷钾缺失对棉花生长及养分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利用不同叶龄期棉花营养供应的中断,探寻不同时期棉花缺素症状及其养分的吸收积累状况.[方法]设计缺N、缺P、缺K和对照处理的水培试验,分析测定棉花株高、叶面积、营养元素含量和干物质积累量等指标,研究了N、P、K素缺失对棉株生长性状及N、P、K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缺素对棉株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缺氮、缺磷、缺钾处理的棉株株高和倒四叶叶面积平均较正常棉株分别降低了37.4;、20.8;、27.6;和33.3;、32.5;、20.3;.同时,缺素严重影响了棉株对N、P、K养分的吸收积累,缺氮处理的棉株在四叶期、八叶期和十二叶期的N吸收积累量分别比正常棉株的降低了53.3;、37.8;和27.5;;缺磷处理的棉株在四叶期、八叶期和十二叶期的P吸收积累量分别比正常棉株的降低了75.2;、73.1;和74.1;;缺钾处理的棉株在四叶期、八叶期和十二叶期的K吸收积累量分别比正常棉株降低了44.9;、38.3;和37.4;.氮磷钾的缺失均会显著降低棉花整株干物质的积累量,分别比正常棉株下降了24.1;、13.4;和24.0;.[结论]大量元素的缺失显著影响棉花生长发育和光合产物的积累,在生育前期(八叶期以前)氮磷钾缺失显著延缓棉花生长和减少养分吸收,后期(十二叶期以后)氮磷钾缺失显著降低棉花干物质积累.因此,依叶龄合理施肥能及时供给棉花养分需求,提高养分利用效率,为棉花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保护地黄瓜养分积累特点及氮钾营养对其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保护地条件下黄瓜对养分的吸收量是K>N>Ca>Mg>P。养分最大吸收量出现在盛瓜期。各种矿质元素在不同器官的分配有所不同,根为K>N>Ca>P>Mg,茎为K>Ca>N>Mg>P,叶为Ca>N>K>Mg>P,瓜为K>N>Ca>Mg>P。氮钾合理配合能提高黄瓜产量、光合作用、品质及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6.
研究黄花菜(Hemerocallis fulva)的养分吸收规律及其与高产形成的关系,可为黄花菜高产栽培中的科学施肥,以及专用肥料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以黄花菜普通品种实心和高产品种207为研究对象,于2020年3—11月,对不同生育期的黄花菜取样,测定其干物质积累动态,以及氮(N)、磷(P)、钾(K)、硫(S)、钙(Ca)、镁(Mg)、锌(Zn)、硼(B)、钼(Mo)、锰(Mn)含量。结果显示,2个品种总的干物质积累均在萌蕾开花期达到最大,在展叶期到抽薹期干物质积累速度最快。普通品种的根干重在抽薹期最大,而高产品种的根干重在萌蕾开花期最大。高产品种对N、P、K、S、Ca、Mg、Zn、B、Mn、Mo的需求量均显著(P<0.05)大于普通品种实心。高产品种对N、K、P的养分需求主要在萌蕾开花期之前,而普通品种在萌芽期到展叶期对N、K的吸收量最大,P的吸收量在抽薹期最大;普通品种在萌芽期,对S和Ca的吸收量最大,Mg在展叶期的吸收量最大,而高产品种对S、Ca、Mg的吸收主要在萌蕾开花期之前;普通品种对Zn、B、Mo、Mn的吸收集中在抽薹期之前,而高产品种对Zn、B、Mo、Mn的吸收一直持续到抽薹期,且以抽薹期吸收量最大。整个生育期,高产品种对N、P、K的需求比例为1.0∶0.25∶2.3,而普通品种为1.0∶0.24∶1.7;高产品种207对S、Ca、Mg的需求比例为1.0∶11.5∶1.8;而普通品种为1.0∶5.5∶1.0。综上,高产品种具有更长的根系发育时间和较高的干物质积累量。在黄花菜,特别是高产黄花菜专用肥料的配制中,尤应保证钾元素和中、微量元素的供应,以满足黄花菜生长发育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水溶硅肥在蔬菜上的应用效果及其施用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硅是作物生长的有益元素,既可增强植株抗性,又可促进作物对N、P、K、Ca、Mg等营养元素的吸收.许多作物均吸收硅素养分,其吸收量以水稻为最高,其次是大麦、番茄.1992年起,我们在蔬菜上进行了根外喷施水溶多效硅肥的试验、示范研究工作,探索硅肥在蔬菜上的应用效果及其施用技术.  相似文献   

8.
以‘津春2号'、‘中农5号'、‘新泰密刺'为试材,对大棚黄瓜各生育期养分积累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棚黄瓜不同器官养分含量存在明显的差异,根系中各元素含量N>K>P>Ca>Mg;茎中K>N>Ca>Mg>P;叶中N>K>Ca>Mg>P;果中K>N>Ca>P>Mg。根、茎、叶和果实中养分含量随生育期有所变化,结果后期各器官中养分含量显著降低。大棚黄瓜全生育期养分吸收量K>N>Ca>Mg>P,幼苗期养分吸收量小,N的吸收比例最高;开花坐果期,养分吸收量增加,P、K的吸收比例提高;盛果期养分吸收达到高峰,K的吸收比例最高。大棚黄瓜养分向果实分配比例随生育期而增加,结果初期以向营养器官分配为主,盛果期兼顾茎叶与果实,结果后期以向果实分配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解干热河谷草本植物叶片养分含量和养分再吸收规律。【方法】本研究选取了6种干热河谷的典型草本植物,研究了多种水分和养分条件下植物新鲜叶片、凋落叶中N、P、K、Ca、Mg含量以及养分再吸收效率。【结果】橘草(Cymbopogon goeringii)和孔颖草(Bothriochloa pertusa)的新鲜叶片中养分含量较高,裂桴草(Schizachyrium brevifolium)整体养分含量最低。物种是叶片和凋落叶养分含量、养分再吸收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水分和养分无显著影响。凋落叶N、P、K含量分别较叶片低43.41%、52.82%、36.25%,表现出强烈的养分再吸收现象;Ca、Mg含量则分别高出叶片57.81%和44.06%,表现出积累现象。植物叶片中的N、Ca、Mg含量与凋落叶中的N、Ca、Mg含量显著正相关。【结论】植物所有养分再吸收效率与叶片养分中的含量显著正相关,表明养分含量较高的物种在相同条件下可以回收更多的养分。  相似文献   

10.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生物耕作(接种蚯蚓)对芋艿N、P、K、Ca、Mg吸收及在体内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方式下,芋艿植株不同器官对N、P、K、Ca、Mg等元素的吸收和分配规律是一致的。与传统机械耕作(CK)相比,生物耕作(T2)可以大幅促进N、P、K、Ca、Mg等元素在芋艿体内的积累(P0.05),幼苗期以及发棵期(出苗后60 d)的N、P、K分配均为叶柄叶片根,Ca、Mg分配为叶片叶柄根;发棵期(出苗90 d)以及球茎膨大期的N、P、K主要分配在球茎中,子芋和孙芋中N、P、K含量最高,Ca素和Mg素则主要分布在子芋和叶片内,其他器官较少。在传统的农业生态系统中,培育土壤有益动物(生物耕作)可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对实现芋艿产业可持续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利用蕃茄苗期接种叶霉菌从而筛选出抗叶霉病的蕃茄品种 ,主要研究了蕃茄的苗龄、接种后培养的温度、接种体浓度、病菌培养的时间对接种叶霉菌的影响。结果表明 ,蕃茄叶霉病苗期接种鉴定的适宜条件是苗龄 6片真叶 ;叶霉菌培养的时间 2 0 d;接种体浓度 10 7;接种后幼苗管理的温度 2 2℃  相似文献   

12.
利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测定了番茄植株在不同生育期若干营养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在幼苗、营养生长、生殖生长3个生育期的同期比较中,4种微量元素Fe,Zn,Cu,Mn在其根部含量高于茎部和叶部的含量。幼苗期Fe的加权平均深度远高于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期。Zn和Cu表现出营养生长期的加权平均浓度较高,而该时期Mn则最低。4种宏量元素Mg,Ca,K,Na则是,在3个生育期中,叶部的Ca含量高于茎部和根部的,而  相似文献   

13.
硼对芝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经两年的土培试验初步确定芝麻生长的土壤有效硼诊断指标为:小于0.2 mg/kg为严重缺乏,0.2—0.4 mg/kg为轻度缺乏,0.4—0.8 mg/kg为适宜浓度范围,超过1.0—1.5mg/kg为硼过量。缺硼使芝麻茎顶端生长点的生长分化缓慢或停止,严重时生长点坏死,而侧芽增生形成多头状。叶片小并呈齿状的新月形,同时叶片变薄变脆,茎基易腐烂倒伏。缺硼和硼过量均降低芝麻的产量。田间试验结果,单施硼肥增产不显著,而在适量氮肥和磷肥的基础上配合施用硼肥能显著地增加芝麻的产量。  相似文献   

14.
甘蓝型油菜不同硼效率品种对缺硼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采用土培方法,研究了2个甘蓝型油菜硼低效品种和4个甘蓝型油菜硼高效品种对缺硼反应的差异。结果表明:高效品种叶色浅,生育期短,抽苔早,低效品种叶色深,生育期长,抽苔晚,生育期和抽苔日数与硼效率系精简是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可作为早期筛选甘蓝型油菜不同品种硼效率高低的参考指标;在轻度缺硼条件下,低效品种苗期长势较弱,硼含量较高,经济系数小,则高效品种长势较好,经济系数大,轻度缺硼时,不同硼效率品种茎  相似文献   

15.
PreliminaryStudyonPhysiologicalRaceDifferentiationinTomatoLeafMoldinThreeNortheasternProvincesofChinaLiGuiying;LiJingfu;LiYon...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Na+和Cl-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栽培番茄品种辽园多丽为试材,分析了等渗的NaCl(50mmol/L)、Cl-盐和Na+盐胁迫对番茄光合特性及叶片中糖代谢的影响。结果显示,等渗的NaCl、Cl-盐和Na+盐胁迫均导致番茄叶片净光合速率下降,胁迫7d后分别较对照(hoag-land营养液)降低15.18%、6.23%和10.11%;3个胁迫处理均降低了番茄叶片的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并降低了番茄叶片中叶绿素a和b的含量,以上光合参数的变化都是Na+盐处理的影响大于Cl-盐处理。在等渗的NaCl、Cl-盐和Na+盐胁迫下,番茄叶片中的果糖和葡萄糖含量较对照显著增加,Na+盐胁迫增加的幅度大于Cl-盐胁迫,而蔗糖和淀粉含量较对照有所降低;等渗的NaCl、Cl-盐和Na+盐胁迫增加了番茄叶片中的蔗糖转化酶活性,其中NaCl处理增加的最多,Na+盐胁迫次之。表明NaCl、Cl-盐和Na+盐胁迫均破坏了番茄叶片的光合机能,降低了光合作用效率,Na+的影响大于Cl-;NaCl、Cl-盐和Na+盐胁迫改变了番茄叶片中的糖代谢方向,显著促进了淀粉和蔗糖的分解,提高了叶片中的果糖和葡萄糖含量,Na+对番茄叶片中糖代谢的影响显著大于Cl-。  相似文献   

17.
油菜基施持力硼与叶面喷施速乐硼相结合,对油菜生长、干物质累积和结实率提高有明显促进作用,能大幅度提高油菜产量。施硼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苗期地上部和地下部干重分别增加了56.8%、34.7%;蕾薹期薹高、叶片数、最大叶长和叶宽分别增加了42.7%、16.4%、38.0%和46.9%;收获期整株角果鲜重、干重和油菜子增产率分别增加了82.6%、83.9%和35.2%。在缺硼土壤上,油菜施硼效应与土壤有效硼含量呈显著线性相关,而过量施用硼肥会导致油菜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18.
钾营养对番茄光合作用和产量形成的效应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盆栽试验研究钾营养对番茄光合作用和产量形成的效应,结果表明适量施钾明显增大叶面积,且叶的维管束较发达,净光合率提高并可缓和“午休”现象,光合产物增多.净光合率的提高与气孔导度及水势的提高有一致趋势.电镜观察表明适当施钾的叶绿体呈扁圆形,基粒较多,而缺钾叶绿体则较小而圆,基粒较少,在叶绿体旁有较多线粒体及过氧化体;钾过多的处理在前期光合及生长均受抑制,电镜观察其叶绿体发现其中少量有片层结构失常的情况,积累大量淀粉粒.基粒结构不明显,但开花结实后抑制作用渐消失.施钾使植株上、中、下层叶片在结实期都保持较高叶绿素含量;单果重及单株果数均增高,产量明显增加,果实维生素C及红色素含量提高,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诱捕器颜色、悬挂高度、悬挂位置对诱蛾效果的影响,为针对番茄潜叶蛾的绿色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以专一性引诱剂为材料,采用行为生态学技术方法,在有机蔬菜生产温棚,对比研究性信息素诱捕器(平面式)颜色、诱捕器悬挂高度和诱捕器悬挂位置对番茄潜叶蛾诱捕效果。【结果】蓝色、绿色、黄色和白色4种颜色性信息素诱捕器均可诱捕到一定数量的番茄潜叶蛾,4种颜色诱捕器41 d平均日诱蛾量从高至低依次为蓝色65.4头、绿色59.7头、白色47.4头、黄色30.9头,逐日诱蛾量中,蓝色诱捕器最高,依次为蓝色和绿色>白色>黄色诱捕器,差异显著。不同颜色诱捕器逐日诱蛾量占比中,4种颜色的诱捕器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依次为蓝色>绿色>白色>黄色。3种悬挂高度性信息素诱捕器39 d平均日诱蛾量依次为40~60 cm为125.1头、90~110 cm为96.1头、140~160 cm为65.1头,逐日诱蛾量中,40~60 cm最高,依次为40~60 cm>90~110 cm>140~160 cm,差异明显。不同悬挂高度诱捕器诱蛾量占比中,40~60 cm显著高于其他2种悬挂高度,依次为40~60 cm>90~110 cm>140~160 cm,差异明显。3种悬挂位置性信息素诱捕器35 d平均日诱蛾量依次为悬挂于通风口处为103.0头、出入口处为66.6头、远离通风口处为71.4头/诱捕器,逐日诱蛾量中,通风口处诱蛾量最高,依次为通风口>远离通风口>出入口,差异明显。不同悬挂位置诱捕器诱蛾量占比中,悬挂于通风口处的诱捕器诱蛾量显著高于其他2种悬挂位置,依次为通风口>出入口和远离通风口,差异明显。通风口>远离通风口>出入口。【结论】在设施蔬菜生产中,将蓝色性信息素诱捕器(平面式)于40~60 cm放置通风口处,对番茄潜叶蛾的诱捕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缺硼对向日葵叶组织及花粉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长在缺硼环境中向日葵的组织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叶表细胞排列紊乱,气孔组织严重变形,腺毛塌陷萎缩,难以行使对叶的保护功能。缺硼使叶片增厚,叶肉组织变大,同时叶肉细胞中的颗粒状叶绿体呈分散状态。缺硼导致叶柄和叶脉的维管束受到很大破坏,维管束内的细胞变形,排列混乱,韧皮部细胞组织变形严重且无规律排列,木质部导管小,导管周围的细胞或是变形或是有大量的淀积物存在,由于输导组织的破坏和变形必然引起物质转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