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氨基酸水产饵料诱食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产饵料诱食剂是基于水产动物对食物有选择性的摄食行为,根据水产动物的特别嗜好(或口癖),通过利用其视觉、嗅觉、味觉等感觉器官本能的“气味印记”(遗传、认识后记忆),把这种嗜好的“偏嗜指数”,运用到配合饵料中引诱水产动物迅速摄食、缩短摄食时间、增加摄食量、减少饵料损失、提高饵料利用率和生长率,进而达到诱食之目的。  相似文献   

2.
母猪产后“三联症”引起的不食 临床症状 母猪分娩后机体的免疫力下降,外界病原微生物乘机而入,致使母猪患“三联症”(子宫炎、阴道炎、乳房炎)。该类型多发生于产后2~5天,病猪两后腿岔开,作排尿姿势,排出少量尿液或无尿液排出,有时阴道内排出污浊的红褐色黏性分泌物;病猪体温升高40.5~41.5℃左右,少食或不食;泌乳减少,如治疗不及时可引起败血症。  相似文献   

3.
许多动物利用保护色来逃避猎捕,包括利用斑纹降低被天敌发现的风险(伪装),向天敌暗示自己有毒或不可食用(警告色),或者装扮成其它动物或物体(“拟态”和“伪装”)。除此以外,很多小动物例如蝴蝶、蛾子和鱼类拥有两对甚至多对“眼点”(eye spot)。许多眼点能吓跑掠食者,可以十分有效地防止天敌的攻击。在过去长达150年里,人们都认定这是因为眼点模仿了掠食者自己的天敌的眼睛的缘故。但是,由剑桥大学的动物学家Martin Stevens、Chloe Hardman和Claire Stubbins等人进行的最近研究表明,这一流行观点没有任何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张泉鑫 《农业考古》2001,(1):281-282
蟾蜍 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又称癞蛤蟆。属两栖纲,无尾目,蟾蜍科。从蟾蜍耳后腺取出的白色浆称“蟾酥”,是一味常用贵重中药,有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主治痈肿疮毒、风虫牙痛等,是咽喉症良药──六神丸的主要成分。据报道,蟾酥还可用来治疗皮肤癌和急性粒细胞白血病。蟾酥在兽医上应用也较广泛,如用蟾酥给猪卡耳,给牛吊黄,是传统的针灸疗法之一。蟾蜍去除内脏的干燥体称“蟾蜍皮”(或干蟾),也是一味很有用的中药。同时,去皮后的蟾蜍肉可食,味道鲜美。蟾蛛还是一种常用的实验动物。因此人…  相似文献   

5.
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一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钼是动、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广泛存在于土壤、水、空气、植物及动物组织中。1938年,英国学者首次报道牧草中钼(Mo)的含量过高,可使放牧羊产生以剧烈腹泻和被毛褪色为特征症状的铝中毒症,称之为“Teart”病。从此人们一直认为钼是有毒物质而长期致力于动物钥中毒防治方面的研究。直到1953年Richet等研究证明钼是醛氧化酶的组成成分,并与此酶治性密切相关,才确定钢是动物体内不可缺少的必需微量元素。此后的许多研究结果表明,钼在动物体内的作用十分广泛,主要是通过含钼酶(黄嘌呤氧化酶、醛氧化酶…  相似文献   

6.
硼肥系列新品种———高效硼镁肥谭慧琴杨帆马常宝(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北京100026)孙笑梅(河南省土壤肥料站)80年代后期,我国部分地区出现油菜“花而不实”、棉花“蕾而不花”、小麦“不稔症”、果树“缩果症”等病症。经许多试验和研究表明:这些生...  相似文献   

7.
许毅  雷晓薇 《饲料博览》2002,(12):27-29
肉鸡腹水综合症(AscilesSyndrome,AS)简称腹水症,又名“心衰竭综合症”、“高海拔病”,此病首次报道于1958年。腹水聚集是该症区别于其它相关症状(如“猝死症”)的重要临床症状。本病多发于快速生长的肉仔鸡,70%左右为雄性,最早在3日龄发病,死亡高峰期多在5~7周龄,严重者死亡率可达60%。腹水症、猝死症、腿病被并称为肉鸡养殖业的三大世界性新病。近年来我国肉鸡产业不断发展,肉鸡腹水症的发生率呈急剧上升态势,给养禽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就引起腹水症的原因加以综述。1环境因素1.1海拔海拔和腹…  相似文献   

8.
李明 《现代农业科技》2006,(1S):104-104
动物、动物产品出售或调运离开产地前必须经过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实施检疫,才能运输或上市。这种检疫即为产地检疫。切实抓好产地检疫,才能确保“放心肉”进市入户。  相似文献   

9.
“猝死综合征”也(Sudden Death syndrome,SDS)又叫“猝死症;或“暴死症”。一般是指动物在临床上不出现明显的症状而突然发生死亡的病症。这种病症即使经剖检后,也很难查明病因而作出诊断。目前,有关猝死症的病因各地报道不一。下面所列的病症是“猝死综合征”发生时可能的致死原因,据国外资料记载,下列病症主要发生于牛,特别是肥育场的肉牛或在牧场与母畜生活在一起的小牛犊,但在其它种类动物中“猝死综合征”时有发生[1]。而国内有关资料报道,“猝死综合征”主要发生于耕牛、羊、马、驴、猪、狗等动物,但在某一地区可能以某一种家畜为主[6.7.9.11.27]。  相似文献   

10.
信阳地区家畜“猝死症”调查魏明奎董冰赵聘(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信阳464000)杨文明郭运哲邹复俊(信阳地区畜牧局)1流行情况1989年以来,家畜“猝死症”在信阳地区呈散发流行,特别是近几年来有不断蔓延之势。1994~1996年信阳地区的牛、猪、羊...  相似文献   

11.
动物有嘴,植物也有“嘴”,它们的“嘴”是根系。靠根系吸收土壤中的“食物”(营养元素和有益元素)。  相似文献   

12.
生长因子是促进养殖动物整体和内脏器官生长发育的重要活性物质。有的饲料或饲料添加剂中含有生长因子,可直接发挥作用;有的饲料添加剂不含有生长因子,但进入动物体后可诱使动物体或动物体内的有益微生物产生生长因子,间接发挥生长因子的作用,这称为“间接生长因子”,本文着重介绍含“间接生长因子”的饲料添加剂。  相似文献   

13.
卢广忠 《饲料博览》1996,8(2):22-22
畜禽锌缺乏症卢广忠(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系150030)1869年Raulin首先发现,锌与动物的生长发育有关。近年来生物学界和医学界的研究发现,锌具有多方面的生理功能,是动物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元素。猪、牛、羊、禽和毛皮动物都能因锌缺乏而致病。我国许...  相似文献   

14.
畜产品出口面临新壁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动物福利”标准过低或缺乏,动物从出生到被宰杀过着“悲惨的生活”为借口,导致的出口被拒,业内称这为“道德壁垒”。欧盟规定:从今年开始,市场出售的鸡蛋必须在标签上注明是“自由放养的母鸡所生”还是“笼养的母鸡所生”。这意味着除了商品的质量、价格外,“生产过程”也成为交易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一、症状黄鳝“疯狂病”也称“痉挛症”、“神经紊乱症”等,有人认为是较轻度的“发烧”后遗症,也有人认为是体内寄生线虫所致。该病症状为:病鳝一般不开口吃料,常有病鳝在池内或网箱中呈箭状快速游动,或缠绕在水草上,口张开,全身发抖;水清时可见病鳝呈“S”状或“O”状旋转挣扎:捉起病鳝,在手中可明显感到其身体僵硬,体表黏液少或没有黏液,无明显外伤或溃烂:发病初期,敲打网箱或鳝池水草可见黄鳝在水草中惊窜。该病曾经被认为是不治之症,在多年的养鳝实践中,对黄鳝的威胁较大。  相似文献   

16.
河西走廊的农业是以种植业(植物)和养殖业(动物)为主的“两元结构”农业忽视了对菌业(微生物)的开发和利用,农业生产中因产品过剩而出现的“卖难”问题,实际上是种植结构不合理造成的“结构性过剩”,而成本高、效益低、毁林种粮、毁草种菜、垦荒种粮等问题,则是种植结构不合理的必然结果。要从根本上扭转这一被动局面,需要反微生物(菌业)引入到农业生态系统中来,把目前农业的“两元结构”体系调整为植物、动物、微生物“三元结构”体系,让三者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秋收季节,农民常会发生一种瘙痒性皮肤病,民间俗称“谷痒”或“谷疮”,医学上叫做“螨虫皮炎”,也称“谷痒症”。谷痒症是由一种寄生在谷物、棉花及其他农作物上的土黄色和乳白色的螨类小虫引起的。主要症状是剧痒,夜间更甚,影响睡眠。重者还可出现发热、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如搔破后可出现疥肿,形成脓疱疮、淋巴结或淋巴管炎,甚至引起败血症。应采取以下五点预防谷痒症的发生:一是不要将农作物秸秆、果实等堆放在居室里或小孩、老人易接触的地方。二是搬运谷物、棉花后要立即用温热水洗澡,换掉干活时穿的衣服。三是将可能被污…  相似文献   

18.
菊花“秋露”缺镁症研究初探夏宜平(浙江农业大学园艺系,杭州310029,China)APreliminaryStudyonMg-dencyinChrysanthemum(cv,“QiuLu”)XiaYiping(Dept.ofHorticulture...  相似文献   

19.
《农家致富》2009,(22):21-21
饲养动物与生产静物不同 不少养猪业主之所以对“饲养成本”的理解存在严重误区。很重要的原因是混淆了“饲养动物”与“生产静物”的成本概念。生产工业产品(静物,如配合饲料)的成本概念相对简单明了,投入与成本是直线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对正常分娩的新生仔猪、仔兔、犊牛、雏鸡和妊娠不同日龄猪胚、兔胚、鼠胚和鸡胚的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的内容物或粘膜分泌物及体外羊水(部分动物的生殖管道),分别取样,分离培养,革兰氏(Gram's)染色、镜检、照相,并对部分初筛菌落分离纯化培养,加以生化试验,首次发现这些新生动物及胚体内与外界是相通的天然管状器官,以及健康动物的子宫和体内泌尿生殖管道普遍存在着与一般健康动物正常菌群相似的类群,有G+、G-大小不等的球菌(Coccus)、链球菌(Streptococcus)、杆菌(Bacterium)和G+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等“原藉菌”,在国内外的微生物学和微生态学研究领域均属新发现。初步探讨了有关新生动物和胚体内外细菌的来源、性质及其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