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1987年在威宁县采用地膜覆盖玉米栽培技术,结果表明。地膜玉米比露地玉米增产显著,增产率最高达185.9%,杂交种平均增产95.5%;经济性状表现较好,植株增高,变粗.全生育期提早,杂交种缩短40~47天,农家种缩短46天,覆膜后提高了地温和积温,杂交种积温平均增加350℃,农家种增加387℃。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使半凉山地区种植杂交玉米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辽宁西部朝阳地区玉米生产中存在的农业气象问题,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合理安排农业生产,通过2011-2014年玉米分期播种试验,运用最小二乘法和气候诊断分析方法,分析热量条件变化对玉米出苗速度、出苗至抽雄、抽雄至成熟以及生长期、全生育期发育速度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分基本满足的条件下,热量条件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影响显著。当气温升高、积温增加时,玉米播种至出苗期生长速度加快,出苗至抽雄期、抽雄至成熟期则生长速度减慢。朝阳地区最佳播种期在4月20~30日,而≥10℃积温每变化100℃·d,玉米产量增产或减产约455kg/hm2。因此,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应增加喜温作物比例,适当引入较长生育期的玉米品种,以提高单产。研究成果可为农业结构调整、玉米种植区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根据都安县国家基准气候站提供的平均气温、降雨量、日照等气象资料,及春玉米全生育期观测资料,分析了春玉米生长发育期播种期、苗期、抽雄吐丝期、灌浆成熟期气象条件对春玉米的影响,结果表明:2019年春玉米全生育期内积温(≥0℃)为3617.0℃,接近常年;降雨量为1010.6毫米,接近常年;日照时数371.0h,比常年同期偏少140.2h。春玉米生长生育期内,大部时段光热适宜、墒情良好。幼苗期平均气温13.7℃对“蹲苗”有利,出苗至拔节期间降雨量偏多,土壤墒情较好,春玉米长势良好。拔节至抽雄期,降雨量明显偏少,对春玉米生长和产量形成不利。成熟期降雨日数和雨量偏多,日照偏少,不利于春玉米成熟收获。总体来看,2019年都安瑶族自治县春玉米全生育期气象条件利多于弊,气候年景为平年。  相似文献   

4.
中夏玉4号是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与中国农业大学国家玉米改良中心合作选育的早熟青贮玉米品种。其植株高大,叶片宽大,持绿性好,生物产量高,一般生物产量在69 000~76 000 kg/hm2。在宁夏冬小麦后复种全生育期90 d,宁南山区春播全生育期122 d,与中原单32的种植区域一致。通过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加强田间管理和适时收获可取得最佳产量与营养成分。  相似文献   

5.
环县年无霜期123~157 d,≥10 ℃积温2 487.3~3 047.2℃,年降水量350~500 mm,且63%的降水量集中在7-9月份,雨热同季.县内南北气候差异较大,在县中南部冬油菜、冬小麦收获后尚有100 d左右的无霜期和≥10℃的积温1672~1984 ℃,主要复种作物糜子和荞麦的产量低、效益差.为了充分利用夏作物收获后的雨、热资源,提高复种指数,促进粮油增产,近年来我们在环城镇十八里村有喷灌条件的地块先后进行了膜侧沟播冬油菜、冬小麦收获后复(套)种玉米、油葵的试验示范,取得了前茬作物较对照增产30%~40%、复种作物较对照(糜子、荞麦)增收1 500元/hm2以上的良好结果,现将该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6.
采用覆膜技术种植超强筋春小麦品种津强1号,复种生育期较长的玉米品种沈单10号,可充分利用本地光热资源,缓解夏玉米连作冬小麦争时矛盾,经济效益比传统的冬小麦京冬8号复种夏玉米郑单958号提高39.1%,  相似文献   

7.
糜子是陇东黄土高原地区的传统农作物 ,栽培历史悠久 ,有生育期长的正茬中、晚熟糜子 ,也有生育期短 ,适宜于复种的小日月糜子。历年播种面积约 5.5—8.0万hm2,平均产量 12 0 0 - 2 2 50kg/hm2。因此 ,分析其气象条件 ,并做出适生种植区划 ,这对充分利用气候资源 ,调整作物布局 ,提高复种指数 ,具有重要的意义。陇东黄土高原正茬糜子于 5月下旬播种 ,6月上旬出苗 ,7月上中旬拔节抽穗 ,7月下旬至 8月上旬开花结实 ,9月中下旬成熟收获 ,全生育期 12 0—130天。回茬糜子于 6月下旬、7月上旬播种 ,7月上中旬出苗 ,7月下旬拔节 ,8月上中旬抽穗、开花 ,9月中下旬成熟收获 ,全生育期 80—10 0天。因此 ,可将 5月至 9月 (简写为 5—9月 ,下同 )视为糜子的全生育期。这里对其降水、气温、日照时数和≥ 10℃的积温进行分析。一、糜子全生育期降水量分析糜子叶面积小 ,蒸腾量少 ,是一种抗旱性强、水分利用率较高的作物 ,它在不同生育阶段对水分的需求不同 ,前期较少 ,中期较多 ,后期适中。陇东黄土高原糜子全生育期降水量为 34 7.7— 4 97.1mm ,最小值在...  相似文献   

8.
以天泰33为试验材料,在施氮总量360 kg/hm2条件下,于玉米拔节期(7叶展)、大喇叭口期(12叶展)和抽雄期分别施用氮肥,设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期施氮量比例3:7:0、4:6:0、5:5:0、4:5:1和3:6:1共5个处理,以玉米全生育期不施肥为对照,研究了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对粮饲兼用玉米鲜、干物质积累特性以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玉米生长期合理调节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和抽雄期的氮肥追施比例,适当增施花粒肥,有利于构建较为合理的群体结构,提高玉米穗粒数和千粒重,从而提高籽粒产量;显著改善群体质量,延缓叶片衰老,增加群体鲜物质和干物质积累量;增加植株粗蛋白含量,维持较高含水量,降低植株中性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提高玉米秸秆的青贮品质。在总施氮量360 kg/hm2条件下,最优的氮肥运筹方式是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期施氮量比例为3:6:1,其次为4:5:1。  相似文献   

9.
石河子垦区麦田复种玉米潜力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石河子垦区农业自然条件和不同年份粮食、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的变化进行了详细分析,阐明了垦区利用早熟冬麦成熟收获后尚有的≥10℃的活动积温2000-2200℃,无霜期95-100d,≥15℃的持续日数80-85d进行麦后复种特早熟玉米和套种早熟玉米的生产是可行的以及麦田复种玉米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银北地区历年6~9月光、温、水条件,通过田间试验复种青饲玉米,确定合适的播期,为银北灌区发展畜牧业提供青饲种植的技术依据,并提出了在该区发展青饲青贮玉米推广种植的策略方针。结果表明,成熟度5成以上所需积温≥2260.0℃·d,气候保证率在80%,延长灌浆期5d会使熟度提高1~2成。随着播期的推迟,其温度、降水的保证率明显下降。复种青饲玉米最适播期在7月10日前,适宜在6月下旬收获的蔬菜、粗杂粮田块复种,在水肥保证条件下成熟度可达4成以上,产草量和青贮营养能同时提高。早熟马铃薯、单种小麦在7月上旬之前收获后复种,成熟度难以保证,但产草量仍较高。麦套玉米不适宜复种麦带青饲玉米,热量明显不足,产草量、养分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1.
临洮县八里铺镇位于临洮县城北5km处,海拔1880m,年均气温ZIO℃,年降雨量561.50mm,〉10℃积温2402.10℃。当地群众在实践中总结出的冬小麦间作菠菜收后复种玉米套种大白菜种植模式,在不影响冬小麦、夏玉米产量的情况下,使单位面积收益大幅提高到5.67万元hm^2。其中:冬小麦产量为5500kg/hm^2,0,89万元/hm^2;菠菜产量16500kg/hm^2,132万元/hm^2;大白菜产量67500kg/hm^2,2,02万元/hm^2,经济效益显著,有推广价值,现总结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2.
陕南中高山地膜玉米覆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示范中,人们对中高山地膜玉米覆盖有个误区,即误认为地膜覆盖玉米播种用工多,投资大,增产不增收,无经济效益.实践证明,使用地膜覆盖玉米可提高经济效益.据试验:4月11日播种的郧单1号到8月31日收获,生育期143天,经地膜覆盖的活动积温3401.70℃.而同露地的3069.90℃相比,前者增加积温331.80℃,在初盖膜10天内盖膜地要比露地温度增高2.3℃.所以,中高山地用地膜覆盖玉米可适时早播.经调查,地膜玉米相比露地玉米早抽雄15~1 8天.地膜玉米平均百株高度为161.9厘米,茎粗7.2厘米,根系七层65条,总长1431.5厘米,早熟20~25天,穗大、粒多、千粒重高;露地玉米平均百株高度111.1厘米,茎粗6厘米,根系6层51条,总长1145.5厘米,两者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3.
栽培秋玉米的过程是多元化的熟制实现重要途径,秋玉米生长发育的特点是单株的生产能力很低、营养个体比较小并且生长发育期相较于春玉米来说要短20天,相较于夏玉米来说要短7天。但是秋玉米在前期生长发育的时候速度很快,到抽雄之后其生长成熟的速度又逐渐慢下来。想要栽培出高产的秋玉米,一定要注意选取抗病强的优良品种,在7月的15日之前播种下去,保证其能够在9月的10日之前就抽雄,采用合适的施肥方法对病虫进行及时防治,将收获的时间推迟。  相似文献   

14.
北疆冬小麦复种油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昌吉、呼图壁、玛纳斯、沙湾、精河和乌苏等天山北坡平原区冬小麦收获后仍有约≥ 10℃的有效积温 190 0℃可利用 ,基本上符合新葵杂 5号等复种油葵秋季的生长需要。复种油葵植株灌浆期经受 - 3℃和 - 2 .6℃的霜冻后 ,仍能正常灌浆成熟。复种油葵的耐低温生物学特性在时间、地区和品种上具有重演性 ,这种对不同气候年型的生态适应性是稳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不同播期冬小麦抗寒力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4 ̄1995年度在气温稳定通过0℃以后,用冷冻返青法对北京地区冬小麦主栽品种京-411的5个播期的植株进行抗寒力鉴定,结果是10月14日播种、冬前积温436.1度日,3.9个叶龄的小麦植株抗寒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6.
旱塬地膜冬小麦增产机理研究初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不同年型地膜冬小麦增产内在机制的研究表明,旱地冬小麦全生育期覆膜穴播具有:(1)明显的抗旱、保水及增效果,将旱年及旱年最大增产率分别达157.65%和62.85%,WUE提高47.5%-137.8%和36.2%-60.4%;(2)植株个体、1群体发育良好,蒸腾速率增大,光合速率显著提高,合成源扩大;(3)有利于提高地温,全生育期0-5cm土层≥0℃地温较露地(2056.1℃)提高10.4%,1m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18个极早熟玉米新品种大田筛选研究试验,旨在为宁夏南部山区旱地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自抽雄开始,每隔5 d记载不同品种抽雄时间直到籽粒成熟,探究不同品种抽雄早晚与成熟时期、株高、穗位、穗部性状和产量之间关系。[结果]研究表明抽雄早晚对品种的株高、叶片数、穗位高没有明显影响,但对品种产量有一定影响,由回归模拟曲线可知7月25日是宁南山区旱地品种抽雄的最适宜时期,过早或过晚会对品种产量产生明显影响。[结论]抽雄早晚对玉米品种选育有一定参考价值,但还要考虑品种本身基因型、气象因子、土壤环境、人工管理措施等。  相似文献   

18.
东北三省玉米生育热量指标与品种熟型分布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采用东北三省73个气象站1971~1995年4月上旬至10月下旬的旬平均气温与9~10月逐日最低气温以及玉米分期播种 资料,分析和验证了玉米各发育期的热量指标。种子萌发的生物学下限温度为8℃,萌发至出苗期需≥8℃·d有效积温约 100℃·d,出苗至抽雄所需的≥10℃有效积温与品种的叶片数(熟型)有关;抽雄至成熟期的热量指标以订正后的标准抽雄日至 成熟所需≥10℃活动积温来表示,成熟期用成熟度达到1的日期来表示。本研究以某一品种80%年份正常成熟的标准来确定该 品种的栽培界线。  相似文献   

19.
水分处理及覆膜历时对春玉米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不同水分处理模式及不同覆膜历时对春玉米光合特性与根系活力的影响,为春玉米节水高产栽培提供参考。【方法】在移动式遮雨棚下,以"隆玉58"为供试材料,采用子母桶栽土培法和一般桶栽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全生育期充分灌水和分生育期调亏灌水2种水分处理模式,以及覆膜到拔节期、覆膜到抽雄期和全生育期覆膜3种覆膜历时对春玉米苗期、拔节期和抽雄期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以及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调亏灌水期间的土壤水分亏缺降低了春玉米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抽雄期恢复充分灌水后,两者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相对于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对土壤水分亏缺更为敏感。与充分灌水相比,调亏灌水有利于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充分灌水下根系活力大于调亏灌水,抽雄期复水后,除覆膜到抽雄期处理外,其余2个处理均与充分灌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叶片蒸腾速率对土壤水分状况较净光合速率更为敏感,水分亏缺可提高叶片的水分利用效率,覆膜到抽雄期可获得较高的净光合速率和叶片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0.
火龙神牌液肥(玉米专用)对玉米具有促进生育进程的效果,玉米早抽雄2天、早吐丝2天、早成熟3天。增产效果显著。处理1比处理2、处理3分别亩增产36.7kg 40.9kg,增产率分别为增产5.6%、6.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