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绥宁县林科所经过两年多的试验研究,摸索出一种马尾松嫁接新方法——无针叶芽接,成活率达百分之百。一、试验经过马尾松不发生萌芽条,无性繁殖力弱,松脂多,嫁接难度大。1977年春,县林科所在天然松林中,选择地径3—4厘米的4—5年生幼树,留底盘枝,采用劈  相似文献   

2.
马尾松嫩枝切接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言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是我国南方主要造林先锋树种。它早期生长发育较慢,用实生苗繁育良种需要较长的时间。为了加速发展林木良种事业,采用无性系嫁接方法建立马尾松种子园,既能保持母树的优良性状,提早开花结实,又可矮化树冠,便于采种,这是实现马尾松造林良种化的重要手段。马尾松采用无性繁殖是比较困难的。过去,广东韶关地区林科所与国营英德林场,用老枝嫁接成活率低,一般在20—30%。为了提高嫁接成活率,我们从1978年开始研究,经过4年的试验,取得马尾松嫩枝切接技术科研成果。马尾松嫩枝嫁接1045株,平均成活率  相似文献   

3.
应用嫁接技术建立无性系种子园,是马尾松良种繁育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十多年来的摸索和实践,利用嫩枝接穗嫁接不论是小范围试验还是大面积生产,均表现出质量高、效果好的优良特点。广东韶关地区林科所应用嫩枝嫁接,平均成活率达84.1%以上,比老枝嫁接高2~3倍。广西贵县覃塘林场连续4年分别不同季节进行嫁接对比试验,嫩枝嫁接成活率达84.5%~100%,而老枝嫁接仅有10%~21.4%。浙江省淳安县姥山林场与开化  相似文献   

4.
马尾松为广西最主要的造林树种,既往均是用一年生苗造林。在桂南地区一般成活率不高。广西僮族自治区林科所及七坡林场等试验单位于1958年开始共同协作进行马尾松秋播春植造林试验(9—10月份育苗;12—次年3月份造林)。根据多点试验及七坡林场大面积造林(共造44,770亩)结果,并经过1961年底区林业厅鉴定证明此法可在桂南一带推广。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马尾松种子园嫁接成活率和建园质量,在苗圃地培育马尾松砧木并在苗圃地采用套袋嫁接技术嫁接接穗,成活后,将接株移栽到马尾松种子园定植。笔者主要从砧木的培育、穗条的采集、套袋嫁接方式及嫁接苗处理等方面阐述马尾松苗圃地套袋嫁接技术。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林科院亚林科所牵头,台州地区林科所、鄞县林业技术推广站、开化县林科所、庆元县林业站等单位参加的浙江省马尾松种源试验研究课题,经过七、八年的观测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们用黑松和马尾松二种松树的树桩作砧木,采用多头嫩枝嫁接的方法进行扩大繁殖。试验结果表明,这样可以缩短盆景制作时间。因为采用五针松实生苗制作盆景要经过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培植高档次的盆景,而采用这二种松树桩作砧木进行嫁接制作五针松盆景只需3—5年就可以了。并且还因为用这二种松树桩作砧木,它们的树皮比五针松的树皮苍劲古朴得多,增强了盆景的欣赏效果,可成倍地提高盆景的销售价格。  砧木的选择。嫁接五针松的砧木宜选黑松或马尾松树龄较高的树桩。原因是所选的树桩树龄越高,越历尽风霜,树姿越优美,制作…  相似文献   

8.
1982年3月,省林科所在省林木种子公司资助下,着手对马尾松球果处理工艺及设备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和试验,在此基础上设计试制了QGJ—1型马尾松球果脱粒设备,于1986年春在彭水县保家林业站进行生产试验,试产25天,处理球果42100公斤,处理回收球果6495公斤,获净种932.25公斤。  相似文献   

9.
《林业实用技术》2021,(10):15-18
以湿地松(Pinus elliottii)为砧木进行异砧嫁接是目前生产实践中常用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嫁接苗培育方法。本文以马尾松组培苗、扦插苗、实生苗砧木为研究对象,湿地松实生苗砧木为参照,通过接穗复幼处理和嫁接时间优化,研究马尾松本砧嫁接成活率和接穗生长量变化,以期建立高效的马尾松本砧嫁接育苗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砧木类型影响马尾松嫁接效果,其中以马尾松实生苗为砧木的嫁接成活率最低仅为35%,而以马尾松组培苗、扦插苗为砧木时的嫁接成活率和接穗长量均与以湿地松实生苗为砧木时无明显差异,且砧木培育时间约缩短了一半。接穗木质化程度与马尾松嫁接苗成活率密切相关,利用截顶修枝及外源喷施500 mg/L GA_3和1%尿素重复处理接穗3次以上,接穗木质化程度降低,以马尾松实生苗为砧木嫁接成活率提高到81%以上。嫁接时间影响嫁接成效,其中3月嫁接效果最好,以马尾松组培苗为砧木的嫁接成活率和接穗生长量分别为97%和31 cm。因此,今后在马尾松良种基地和种子园营建过程中,可选用马尾松组培苗和扦插苗代替湿地松实生苗培育砧木,通过接穗复幼与时间优化进行嫁接,以达到提高嫁接成效和克服异砧嫁接不亲和问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我省马尾松地理种源试验协作会议于八月三十一日至九月三日在贵阳省林业厅召开。会议由林业厅委托省林科所主持。参加会议有全省马尾松地理种源试验协作单位代表,杉木子代测定有关单位代表,省林业厅三站代表,省林科所负责同志和专业人员以及贵州农学院林学系遗传育种教研室和省林校遗传教研组的同志,共计代表34人。会议内容:传达南方十四省(区)马尾松地理种源试验协作组成都会议精神,布置任务,落实今年采种和八三年试验点,总结一九七七年以来我省马尾松地理种源试验的工作,讨论马尾松地理种源试验总结报告  相似文献   

11.
南宁地区林科所马尾松初级嫁接种子园始建于1997年,1981年开始定砧嫁接工作,1984年列为部省联营项目,是广西区内的一个重点马尾松良种基地。建园多年来的实践证明,种子园所生产的良种造林增益显著,达到和超过林业部门颁发的技术规程标准。但与国内同类基地普遍遇到的问题一样,该园存在种子产量低的问题,它成为阻碍基地自身发展,发挥更大社会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摸索提高种子园产量的方法,在有关主管部门和科研单位的支持和指导下,种子园对照建园技术规程,认真加强生产管理和实施多渠道的丰产技术研究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综合…  相似文献   

12.
湖南省林科所与汨罗县林科所经过3年多的定点、定株、定期观察,探明该省的国外松枯梢病发病原因有二:一为松色二孢菌(Diplddid Pinea)侵染引起,一为立地条件贫瘠所致。由病原菌侵染的湿地松和火炬松发病规律一致。发病期4—7月,高峰期5—6月。该  相似文献   

13.
马尾松是我省的主要用材树种之一,也是荒山造林的先锋树种。但长期以来,我省马尾松造林所用种苗良莠不分,见种就采,有苗就栽,严重的影响了马尾松群体的遗传品质,为此,我省自1978年开始进行马尾松选优工作,初选出近千株优树,至1985年已复选出马尾松优树86株,并通过嫁接营建了采穗圃和无性系种子园,以便尽快生产高质量种子,逐步实现马尾松造林良种化。下面就营建采穗圃和种子园必须掌握好的嫁接技术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4.
马尾松无性系基因库营建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广东信宜林科所营建了马尾松优良无性系的基因库,结果表明,采用圃地嫁接上山定植的成活率较上山定砧嫁接的高,且林相整齐,植株生长快,容易管理。文内还简述马尾松无性系基因库建设的目的、意义,介绍营建基因库的技术方法及抚育管理措施,并分析了高脂、用材、外省区优良无性系的生长情况。  相似文献   

15.
我场现有马尾松、华山松、云南松、黑松、湿地松、火炬松等六种松。除马尾松外,其余五种松都是先后从外地引进的。两年来,我们对马尾松、华山松、湿地松、火炬松四个树种间的相互嫁接,作了尝试,其目的是: 1、初步了解这四种松之间的“嫁接亲合性”,以便进一步试验,为引种、建立无性系种子园、采穗圃扩大钻木材料的来源;并探求通过不同种间的嫁接促进嫁接母树开花结实、调节树形、矮化树冠、提高抗性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我园是在1964年规划林地的,当年11月播种育苗,1965年春在林地上栽植首批的湿地松砧木,以后逐年栽植,到1968年为止共栽植湿地松砧木884亩24069株。另于1964年9月移植当地2—4年生马尾松90亩2400株作砧木,于1965年5—8月间进行嫁接。湿  相似文献   

17.
种子园马尾松嫁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所从1985年营建马尾松初级种子园以来,每年都要嫁接几千株马尾松,通过试验和多年的工作实践,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嫁接方法。一、嫁接技术及经验 1.砧木选择一般选用本地2—3年马尾松实生壮苗或一年生湿地松壮苗,砧木生长  相似文献   

18.
马尾松枫香混交林产量高质量好湖北省林科所通过10年对马尾松枫香混交林试验研究,表明营造松枫混交林产量高质量好:(1)16、26、36年生松枫混交林立木蓄积量均高于同龄马尾松纯林和枫香纯林。在16年生松枫混交林中,马尾松中径级林木占41-70%,而同龄...  相似文献   

19.
马尾松嫩枝嫁接若干基本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马尾松嫩枝外部形态、解剖结构、营养成分、嫁接方法、愈合过程的研究分析,以用针叶芽态枝与鞘叶态枝作嫩枝嫁接接穗,是马尾松嫁接接穗的最佳选择,不仅嫁接成活率高,而且当年穗梢生长量大。  相似文献   

20.
嫁接繁殖是当前成立马尾松无性系种子园和采穗圃的主要手段。但嫁接成活仅仅是建立园圃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嫁接成活后接穗生长发育的速度和今后开花结实的效果。前几年,我们在马尾松嫁接技术上进行了一些探索,并取得了初步的经验和成效。但近年来在建园建圃过程的实践中,某些嫁接成活的植株生长缓慢,发育不良,少数植株接穗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