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是制约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群众收入是黄土高原地区乃至全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为了改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2000年,以中国西部为重点,国家  相似文献   

2.
黄土高原因严重的水土流失而闻名于世,除地形、土壤、降水因素外,植被破坏也是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人类对森林,特别是对山区森林的砍伐及其大量的坡地耕作,破坏了原有坡地的相对稳定性,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土壤侵蚀模数超过50t/hm2·a。植被建设是防治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也是黄土高原沟壑区固沟保土的重要举措。国家在黄土高原地区相继实施的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草)等生态植被恢复工程,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科技支撑步伐相对缓慢。  相似文献   

3.
我国西北沙荒、黄土高原地区幅员辽阔,具有十分广阔的土地资源,发展农林牧业生产潜力很大。这一地区的自然特征是:气候干旱,林木稀少,森林复被率很低,沙荒和黄土分布辽阔,沙漠戈壁和沙质草原东西长4000多公里,南北宽800公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达6亿亩,这些自然特征,造成这一地区风沙活动频繁,水土流失严重,危害农牧业生产和工矿、交通及居民点。  相似文献   

4.
陇东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现状以及防治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陇东黄土高原位于甘肃省东部,是中国黄土自然地理最典型的地区,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大的水土区,同时也是黄河泥沙的主要输入区之一。从陇东区内水土流失现状入手,针对陇东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短缺等实际的特点,概述了水土流失产生的自然和人类活动的主要因素,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和防治对策,对治理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5.
文摘     
据《科学报》报道;中国科学院已成立黄土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将对黄土高原地区进行大规模的综合研究和考察。这支考察队由二百多人组成。他们将围绕黄土高原地区国土整治有关的八个专题开展工作,其中包括水土流失规律和综合治理前途,土地合理利用及农林牧业的综合发展问题等。考察队的队长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工作过四年的水资源专家张有实。  相似文献   

6.
白水县位于黄土高原沟壑区南缘,是渭南市唯一的山区县,林草覆盖度较低,水土流失严重,是国家黄河中上游138个水土流失重点县之一。 1999年以来,白水县委、县政府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契机,全面实施山川秀美工程,在全县相继实施了重点防护林和生态  相似文献   

7.
朱总理针对1998年我国水土流失加剧而致使洪灾造成2251亿元人民币巨大损失的现实,于1999年8月提出了“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个体承包、以粮代赈”的措施,为根治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和良化我国的生态环境指明了方向。文章在上述背景下分析了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坡耕地引起水土流换、肥力低下、水源缺乏、灾害频繁的四大问题,根据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脆弱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以下几条对策:①提高思想认识;②保证人均  相似文献   

8.
我国黄土高原位于京广线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长城以南及秦岭以北的狭长地域,全区面积达63.2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6.6%。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很大,共约432万平方公里,其中严重的约28万平方公里。 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不仅使高原肥力降低,而且使黄土高原支离破碎,耕地越种越薄,产量越来  相似文献   

9.
浅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与沙棘生态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勇 《沙棘》2005,18(3):33-35
黄土高原是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总面积64km2,水土流失面积45.4km2(水蚀面积33.7km2,风蚀面积11.7km2),占总面积的70.9%,其中侵蚀模数大于5000t/km2·a的强度水蚀面积14.65km2,占全国同类面积的38.3%,多沙粗沙区面积7.86万km2。境内沟壑纵横,植被稀少,水土流失极为严重,年均输入黄河泥沙16亿t。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破坏了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加剧了干旱、荒漠化等自然灾害的发生,而且造成了黄土高原地区贫困,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大量泥沙淤积在黄河下游河道,使河床不断抬高,成为地上悬河,是黄河危害的主要根源。加…  相似文献   

10.
吕梁市地处黄土高原、黄河中游,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生态治理任务非常艰巨。介绍了该市林业生态建设和生态扶贫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黄土高原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近几十年来,由于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坡地耕种,造成了大量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等生态危机,严重影响着人民生产生活。为改善西部地区恶化的生态环境,我国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先后营造以刺槐、油松、侧柏、落叶松等乡土树种为  相似文献   

12.
我县位于甘肃省南部,地处黄土高原,山七川三,水土流失比较严重。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我们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本着以土为首,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原则,在植树造林运动中,以70%的林业用工从事挖山改土工作,把原来挖坑栽树、随栽随挖普遍改为反坡梯田整地造林。实践证明,反坡梯田具有控制水土流失,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有利于树木的成活和生长,便于林粮间作和抚育管理等优点,是干旱、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区造林整地的一种好方式。  相似文献   

13.
怎样实现退耕还林还草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山仑 《林业科学》2000,36(5):2-4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 ,也是西部大开发中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实施区域之一。1 999年朱基总理视察陕北时提出的“退耕还林 (草 ) ,封山绿化 ,个体承包 ,以粮代赈”1 6字政策措施切中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要害问题 ,也是这一地区实现山川秀美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但如何使这一政策措施得到全面贯彻 ?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在建国初期 ,通过数年大规模科学考察就曾经提出 ,滥垦滥牧是造成黄土高原严重水土流失和人民生活贫困的主要原因 ,应将实现“土地合理利用”作为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核心问题。 1 980年 ,中央领…  相似文献   

14.
黄土高原地区生态脆弱,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加快黄土高原地区生态建设步伐,是保护和修复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系统的迫切要求。黄土高原地区综合治理林业示范建设以改善生态、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小流域治理为单元,以森林植被保护和建设为主要措施,大力开展营造林,为黄土高原综合治理创建新模式。文章阐述了陕西省黄土高原综合治理林业示范项目建设的现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清水河县地处黄土高原北部边缘,属浅山丘陵沟壑区.过去由于历史的原因和人为的破坏.致使全县境内山光岭秃、植被稀疏,土质瘠薄,水土流失和风蚀沙化十分严重.解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清水河县被列为“三北”防护林建设重  相似文献   

16.
张勇  王鸿博 《沙棘》2006,19(1):39-41
陕西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极为严重,成为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在长期与水土流失斗争的实践中,黄土高原地区人民通过不断探索选择,推出了生态经济复合型树种——沙棘。经过十多年的示范推广,沙棘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还存在规划不统一、管护不力、投资不足等问题。搞好沙棘生态建设的措施是提高认识,理清思路;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抓好示范推广和技术服务;落实管护责任,搞好开发利用等。  相似文献   

17.
一、水土流失状况 呼和浩特市地处西北黄土高原的北部边缘,是黄河流域中上游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的地区之一。全市水土流失面积11375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的66%。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9775平方公里,内陆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1600平方公里。生态环境极其恶劣,水土流失非常严重,洪、涝、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给全市人民生活、生产带来不便。社会经济发展受到制约。  相似文献   

18.
选取近30年的黄土高原地区58个气象站点的降水数据,分析了黄土高原年降水以及降水集中度(PCD)和集中期(PCP)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黄土高原地区年均降水量在50~900 mm,空间分布上东南高西北低。降水高值区分布在三门峡站与武功站附近以及五台山站,年均降水量为900 mm;低值区位于临河站附近,年均降水量为50 mm;(2)黄土高原地区的降水集中度分布于0.43~0.76,自东南向西北递增;而降水集中期的变化则不太明显,多集中于夏季的7-8月份。因此在降水集中的7-8月份,水土流失会比较加重,应加强水土流失防治工程,在降水量大的月份做好灾害防护,为工农业生产提供预警,减少工农业生产损失与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9.
黄家二岔小流域地处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黄土丘陵沟壑区,自1983年以来,该小流域作为小流域治理和农业发展技术的试验示范基地,开展了一系列小流域治理和农业综合发展技术的试验研究工作.本文主要介绍了黄家二岔小流域不同治理阶段所存在的问题、目标、研究思路、内容、技术措施、成果和经验,以期对处在不同发展时期的我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流域治理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世界环境问题最突出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风沙危害十分严重,特别是黄土高原上的贫困山区,生态条件差,加之人为破坏,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利用沙棘在这些地区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治理环境,发展经济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也是扶贫攻坚、脱贫致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