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3年,我区牛品种改良工作进展很快,全年杂交配种母牛46.53万头,同比增长130.96%,完成全年50万头配种任务的93.06%;其中,人工授精配种37.37万头,优良种公牛自然配种9.16万头。全年产杂种牛仔9.09万头,其中,人工授精杂交产仔5.82万头(水牛2.63万头,黄牛3.20万头)。优良种公  相似文献   

2.
利木赞牛与雷南牛杂交一代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3月,广东省徐闻县畜牧局开始利用南德文公牛与雷州黄母牛人工授精配种,几年来,产下了大批雷南牛。2000年6月,又利用利木赞公牛与雷南母牛人工授精配种,至2004年7月底止,总共受配4378头,受胎2656头,总受胎率60.7%,出生仔牛1158头。我们对利木赞公牛与雷南母牛杂交一代在本  相似文献   

3.
陕西省畜牧兽医总站1974年与原西北农学院、武功农林学校、原陕西省扶风农牧良种场等单位有关专家深入秦川牛中心产区评选出特级公牛10头,充实关中重点冷冻精液站和配种站,对迅速提高秦川牛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现时隔10余年,1974年选出的10头特级公牛业已全部淘汰。为了摸清产区公  相似文献   

4.
秦川牛是我国著名地方良种黄牛 ,我县从 2 0世纪 5 0年代开始引进秦川种公牛改良当地黄牛 ,2 0世纪 70年代末推广牛的冷配技术 ,引进秦川种公牛冷冻精液颗粒、细管 ,坚持本交与人工授精相结合。全县累计引进秦川牛 670 0多头 ,改良配种 9.0 1万头 ,产改良牛 6.5 8万头。秦川牛的引进 ,丰富了我县黄牛遗传基因库 ,优化了牛群整体结构 ,改良效果明显 ,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5.
1985年春,我省的周至、兰田和秦都区等地已开始引进丹麦红公牛精液对当地的黄牛(包括秦川牛)进行杂交改良.为了全面鉴定杂交改良效果,于1987年5—11月份在咸阳市秦都区畜改站测定了杂种公牛的生长发育、体型变化规律、采食行为及饲料利用能力以及产肉性能、肉的品质等(详见本刊以后各期).同时还进行了饲料日粮的消化试验.其目的在于比较丹秦杂种牛与秦川牛在饲料主要营养成份消化率方面的差别,并为制定杂种牛及秦川牛肥育期的营养标准提  相似文献   

6.
合浦牛杂交改良工作起步较早。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就先后引进摩拉和尼里/拉菲公牛和冷冻精液,采用本交和人工授精相结合的办法改良本地牛,有较好的品改基础。水牛是本地牛改良的重点。到上世纪末,全县有良种公牛12头,人工授精配种点6个。三十多年来共杂交配种水牛26356头。配种受胎率45.1l%。  相似文献   

7.
人工授精是采用假阴道人工采集种公牛的精液,通过质量检查和稀释后,再把精液通过器械注入母牛生殖道内,以代替公牛、母牛自然交配的配种方法. 采用人工授精技术,可提高优良公牛的配种效率,特别是在使用冷冻精液技术的情况下,1头种公牛1年可配母牛达万头以上,并实现远距离异地配种,减少生殖道疾病的传播.对推动牛的杂交、改良和提高繁殖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 近几年来,我省先后引进良种公牛改良本地黄牛,为选择合适的杂交组合,为我省制订耕牛杂交改良方案提供依据。1980年曾在太和县家畜改良站对海福特杂种一代牛与本地黄牛进行了60天的短期强度肥育对比试验,令年在原省种公牛站再对夏洛来杂种一代牛与本地黄牛进行短期强度肥育对比试  相似文献   

9.
在今后两年中,陕西省将有35万头秦川母牛嫁给“洋丈夫”———英国安格斯公牛,以杂交优势繁育高产优质肉牛品种,提高秦川牛生产的商品率和经济效益。主持研究这一项目的杨凌金坤公司,已与周至、眉县、澄城、蒲城、大荔、洛南、杨凌、商州等八县(市、区)人民政府及白水、大荔县两个配种站签订了“格斯牛×秦川牛”杂交牛开发协议,在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后已全面付诸实施。英国安格斯肉牛是目前世界上广为推崇的优质肉用牛良种,以安格斯肉牛的公牛与秦川牛的母牛进行简单二元经济杂交,所产生的杂交一代的优势是生产发育快,…  相似文献   

10.
<正> 榆林地区地处陕西省北郊,全区现有黄牛8万多头,多属蒙古牛,体格较小,役用性能差。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全地区各县相继引进秦川牛与本地牛进行杂交。现在全区有秦川种公牛187头,杂种牛6140头,绥德县杂种牛和秦川牛已占总牛数的40%左右。据对神木县永兴、城关公社;绥德县石家湾、辛店公社37个大队的本地牛、改良牛进行的调查,其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 奉节县黄牛杂交改良起步较早,1957年—1978年间,先后从省外引进秦川牛、晋南牛、黑白花奶牛良种公牛58头与本地黄母牛杂交改良,据桂花乡调查5岁秦杂一代牛,未显示出杂种优势。1979年—1983年又用西门塔尔牛杂交改良本地黄牛,配种7898头,存栏西杂牛3015头,出栏西杂牛(1.5岁体重250公斤)130头,仅占存栏西杂牛总数8.87%。更为突出的是云务、三桥、含瑞等5个乡4年配种552头,现无一头西杂牛犁田,在群众中造成了不好影响。 回顾黄牛改良实践,时间长,花钱多,费事大,效果差。其主要原因是杂种犊牛断奶后饲养管理粗放,没有很好进行培育。为了证实这个问题,于  相似文献   

12.
我县双石铺地区1985年应用秦川牛、西门塔尔奶牛冻精人工授精改良山地牛,累计290头,受胎率由1984年的76%提高到84%。为了探讨冻精配种中影响母牛受胎率的因素,笔者在县站配种点进行了试验记载和观察了解,现将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3.
赵成宝 《畜牧与兽医》2012,44(12):107-108
<正>1黄牛改良工作现状1.1养牛及牛群结构全县牛存栏1.78万头,其中黄牛及杂种肉牛1.25万头,当地品种牦牛1 600头,奶牛4 300头;牛出栏2 500头,其中肉牛2 300头,牦牛200头。现有基础母牛8 600头,其中黄牛及杂种牛4 400头,奶牛3 800头,牦牛460头;秦川牛、牦牛等种公牛存栏30头,本交适龄母牛2 000头,本交占总配种  相似文献   

14.
在农牧渔业部和省农牧厅科教处的领导下,由西北农学院主持的《秦川牛引入外血杂交改良试验研究》课题,于1982年9月至1983年2月在陕西省周至县楼观台种牛场,用乳肉兼用短角公牛配秦川母牛,1983年7月至12月出生乳肉兼用短秦杂种一代牛20头(其中公犊8头,母犊12头)。杂种一代犊牛平均初生重26.1公斤,其中公犊26.8公斤,母犊25.6公斤,公犊的最大个体重32公  相似文献   

15.
<正> 我省黄牛改良工作自1976年开展冷冻精液人工授精以来,全省共配种三万余头,已生各种杂种小牛一万余头.杂种牛一般都比本地牛生长快,不同杂交组合的杂种牛,生长发育似乎也有差异.为了选出较好的牛的杂交组合找出在我省现有自然条件下比较合适的肉牛肥育方法,充分利用草山、草坡的天然牧草,补饲少量精料,要求杂种牛生后只过一个冬达到出栏体重,从而加快牛群周转,降低饲料成本,增加出口,巩固我省肉牛杂交改良成  相似文献   

16.
前言人们的想象,秦川处大牛的受胎率应该很高,其实不然,秦川处女牛配种受胎率却很低,根据我们1984—1986年在咸阳市的长武、彬县、旬邑、淳化、乾县、秦都六县(区)国营配种站的调查,处女牛受配1129头,受胎509头,受胎率45.1%,而经产牛受配3,751头,受胎2,633头,受胎率70.2  相似文献   

17.
连县畜牧科学研究所(又称耕牛改良工作站),在县畜牧水产局领导下,一九七四年开始水牛人工授精业务,同年少量试用冷冻精液配种,但受率很低。自一九七六年较好地掌握了触摸滤泡发育和直肠把握子宫深部输精。受胎率有明显提高。至七七年已达到农林部指标情期受眙率45%,总受胎率65%的要求,成为我省受胎率较高的县级配种站。几年来的配种及受胎率见表1: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索秦川牛的发展方向,在保留其优良特性的前提下,改进其体型外貌方面的主要缺点,提高乳、肉性能和商品率,从1982年9月开始,西北农大同我场协作,在邱怀教授主持下,引用兼用型短角牛与秦川牛进行杂交改良试验。四年多来,我们在西北农业大学畜牧系老师们的精心指导和帮助下,用兼用型短角公牛配秦川母牛74头,出生杂种一代犊牛58  相似文献   

19.
<正> 通城是一个山区县,历来耕作靠耕牛,牛成了农民的宝贝。可是从1971—1982年连续10年下降,1971年年末存栏21686头,到1982年年末仅17927头,下降了17.3%。 据调查,耕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公牛奇缺,母牛配种难,适繁母牛繁殖率低,空怀牛多。这种状况的形成,主要是农村实现生产责任制后,耕牛作价到户,都不愿养种公牛,由于种公牛不好管理和使役,畜主得不到实惠,种公牛大批的淘汰,后备公牛无人留,种公牛越来越少,母牛发情找不到公牛,配种越来越难。 耕牛的大幅度下降,影响到农业生产,为了解决公牛奇缺,母牛配种难,繁殖低的问题,据此通城县  相似文献   

20.
在邱怀教授主持下,1983年西北农业大学通过农牧渔业部畜牧局从丹麦引进乳肉兼用的丹麦红牛种公牛2头,种母牛7头,用于改进秦川牛的产肉、产乳性能。现杂种一代牛已降生,并且杂种一代母牛开始产奶。发现改良效果显著,经济效益巨大,深受农民欢迎。为进一步开展丹麦红牛杂交改良工作,借鉴亚州其它国家引进丹麦红牛的经验和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