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BR处理对小麦萌发生长及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郭秀璞  卢超 《麦类作物》1998,18(5):38-39
研究了不同小麦品种间萌发速率与α-淀粉酶活性的关系和同一品种用植物激素-油菜素内酯浸种后,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与α-淀粉酶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不同品种间种子的发芽速率与α-淀粉酶活性呈正相关;用BR浸种处理后,小麦种子的发芽率有所提高,小麦种子的萌发速率和萌发期幼苗生长与α-淀粉酶活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对冬小麦品种穗发芽抗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1995年用室内保湿法对1500份小麦材料进行穗发芽抗性鉴定,从小麦穗长发芽与收获后的种子发芽的比较把小麦收获前穗发芽分为低,中,高3种敏感型,白粒品种穗发芽抗性低于红粒品种;数量遗传分析表明,小麦穗发芽率的广义遗传力高于60%。  相似文献   

3.
白皮小麦抗穗发芽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本文从影响穗发芽的因素、抗性机理、遗传特性及抗性品种选育等方面综述了当前我国白皮小麦抗穗发芽的研究进展。认为抗穗发芽与种皮色级、穗部性状、吸水速率、α-淀粉酶活性及ABA等激素有关;低α-淀粉活性是抗穗发芽的主要机理;抗穗发芽的遗传主要是由数量性状控制,抗性的显隐性因子组合的不同在而不同,而且有明显的倾母遗传特点,仅有少数组合表现出主效基因的作用;对于抗穗发芽白皮小麦的选育,主要是利用种子休眠性来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长江中下游麦区当前推广小麦品种抗穗发芽的特性,采用整穗发芽法、整粒发芽法和半粒发芽法鉴定了20个小麦品种的穗发芽抗性。结果表明,品种间穗发芽抗性存在显著差异,扬麦16、扬麦18、扬麦20、扬麦22、扬辐麦4号、宁麦16等13个品种穗发芽抗性较好,宁麦17、宁麦19、镇麦6号、镇麦8号、镇麦9号、扬麦13和扬麦14等6个品种穗发芽抗性中等,郑麦9023易穗发芽;20个品种的整穗发芽率和取穗当天整粒发芽率差异不显著,且两种方法的发芽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整穗发芽法和整粒发芽法都可用于穗发芽抗性鉴定;整粒发芽法中取穗当天与取穗10d后籽粒发芽率较为一致,且极显著正相关,说明这一时段内都可进行抗穗发芽鉴定;取穗30d后所有红粒品种的发芽率都极显著提高,说明此时种子休眠开始解除。18个红粒小麦品种的半粒发芽率极显著高于整粒发芽率,说明种皮对穗发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白粒品种郑麦9023收获30d后发芽率与收获当天穗上发芽率、籽粒发芽率,整粒法与半粒法发芽率差异均不显著,说明该品种几乎无休眠特性,且其种皮对穗发芽的抑制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5.
盐胁迫对不同小麦品种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不同浓度NCl胁迫对不同小麦品种种子萌发过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盐胁迫下了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种内α-淀粉酶活性下降;胚芽渗透势降低;种子内储藏物质转化速度变慢。这些反应均随盐胁迫强度的提高而增强。α-淀粉酶活性与种子萌发活力指数、处子内储藏物质的转化速度等元旦呈显著正相关。不同品种对盐胁迫反应不同,对盐品种不可维持较高的α-淀粉酶活性。种子内储藏物质速度快,具有罗高水平的萌发活力。  相似文献   

6.
人工老化对大麦种子发芽特性及淀粉分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大麦(Hordeum vulgare L.)老化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淀粉代谢的劣变机制,采用高温高湿(40℃、80%相对湿度)的人工老化处理方法,模拟大麦种子自然老化过程,研究老化处理对大麦(甘啤4号、垦啤7号、P12-8和9810)种子发芽特性及其萌发早期(0~72h)籽粒淀粉含量和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4个大麦品种的发芽特性指标均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2)随着萌发时间的延长,4个大麦品种籽粒内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的含量均逐渐降低,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性逐渐升高。相同萌发时间段随着老化程度的加深,籽粒内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的含量均呈现波动式增加;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性均呈现降低的趋势;与对照相比,不同老化处理大麦籽粒的淀粉酶活性差异显著。(3)未萌发籽粒中检测不到α-淀粉酶活性,却检测到活性很小的β-淀粉酶。(4)萌发48~72h时,各大麦品种不同活力水平的籽粒内,淀粉含量和种子发芽特性指标均呈极显著负相关,淀粉酶活性和种子发芽特性指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不同小麦品种间萌发速率与 α-淀粉酶活性的关系和同一品种用植物激素——油菜素内酯 (BR)浸种后 ,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与 α-淀粉酶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 ,小麦不同品种间种子的发芽速率与 α-淀粉酶活性呈正相关 ;用 BR浸种处理后 ,小麦种子的发芽率有所提高 ,小麦种子的萌发速率和萌发期幼苗生长与 α-淀粉酶活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种子颜色目测法和色差计法对小麦穗发芽抗性的鉴定效果,利用这两种方法对1 018份小麦材料种子颜色进行测定,并分析了色差计量指标L~*、a~*、b~*及a~*/b~*、b~*/a~*、a~*/L~*、b~*/L~*值与种子颜色和穗发芽抗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红粒小麦a~*、a~*/b~*和a~*/L~*的均值均显著高于白粒小麦,其他指标均值显著低于白粒小麦;(2)a~*/b~*和b~*/a~*值与种子颜色相关性强,相关系数分别为-0.934和0.941,其线性回归方程可用于判断小麦种子颜色;(3)红粒小麦的穗发芽抗性显著高于白粒小麦,但不同红粒品种之间穗发芽抗性差异很大,变异系数为122.36%;(4)种子颜色及a~*/b~*和b~*/a~*值与穗发芽抗性相关性强,相关系数分别为0.854、-0.831和0.835;其次是a~*/L~*值与穗发芽抗性的相关性,其相关系数为-0.735;(5)目测法获得的种子颜色可解释穗发芽抗性72.9%的变异,色差计参数可解释穗发芽抗性72.5%的变异,但在单独分析时,色差计参数对红粒和白粒小麦穗发芽抗性分别仅能解释11.4%和8.7%的变异。总之,色差计法测量种子颜色,可以作为目测法判别小麦种子颜色的补充方法,用于种子颜色定性和定量比较分析。尽管红粒小麦比白粒小麦抗穗发芽,但鉴于红粒小麦品种(系)间穗发芽抗性差异很大,仍需进行穗发芽抗性鉴定。  相似文献   

9.
研究对不同春小麦新品种、不同收获期、温度、降落值对春小麦穗发芽和籽粒发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克春1号、克旱21号、克丰12号与克旱15号穗发芽率抗性差异较大,收获期对发芽率影响较大,收获越晚发芽越严重。各小麦品种在15℃条件下的籽粒平均发芽率比20℃条件下低,尤其是收获越晚时较高的温度对发芽更适宜。不同小麦品种降落值大小不同,与穗发芽率呈负相关。本研究可为选育抗穗发芽品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更好地选育抗穗发芽小麦新品种,解决小麦生产中的穗发芽损失问题,以18个穗发芽抗性不同的小麦品种(系)为试材,以微喷人工降雨法诱导穗发芽,测定了发芽和未发芽籽粒的多酚氧化酶(PPO)活性、酚含量和吸水率,并分析了他们与穗发芽抗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PPO活性、吸水率均与穗发芽率呈显著正相关,即PPO活性、吸水率越低,穗发芽抗性越强;而酚含量与穗发芽率无相关性。同时,以PPO活性为抗穗发芽能力的筛选指标,从“昌农921×东方红3号”的杂交后代中培育出了高抗穗发芽的小麦新品种秦麦3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