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历史上坑民转化为菇民是渐进式的,明显的界线出现在明代矿山封禁,矿工暴动,官府镇压追剿,坑民大逃亡,导致矿冶湮没、香菇业抬升,从而形成庞大的菇民队伍和独具特色的菇民区。从生活方式、生产工具、语言、信奉、精神特质等多方面阐述坑民和菇民在社会属性方面的共性及其演变。指出龙泉、庆元、景宁、云和四县市的菇民区在唐宋之前正是以火爆法冶炼的矿区,菇民延续了坑民的社会属性和精神特质。  相似文献   

2.
花菇是香菇中之上品,其形成的时日较长,肉厚而脆嫩,食味好,柄短而细,形状、色泽也美。在国外市场售价可比一般统菇高二、三倍,每公斤达15美元;国内市场,如广州国营商店,82年冬花菇收购价已比统菇高一倍左右。但大部省、市、花菇收购价每斤仅比统菇高3~4元,由于价格不合理,菇民不愿意生产优质产品。据1924年龙泉出版的《菇业备要》一书载,1923年,广东花菇每担  相似文献   

3.
1龙庆景为香菇产业的发祥地 浙江省龙泉、庆元、景宁三县、市菇民区的先人们在1800年前的西晋、或在西晋之前,即已在“江南诸山郡中”生产香菇,有张华《博物志》为证。龙庆景三县菇民区地垮1300平方公里,清朝时即有菇民15万人,千百年来在全国10余省、区300多个县、市深山老林里生产香菇。从现有史料看,历史上凡栽培香菇,已被地方志记载的,按其内容分析,  相似文献   

4.
被列入1986年国家“星火”计划的山西省“小平菇地沟栽培及加工技术”项目,由于科学技术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提前两年偿还了国家投资,初步显示了“小平菇”计划短、平、快优势和对经济建设的促进作用。“小平菇地沟栽培及加工技术”是山西省临猗县食用菌技术推广站承担的“星火”项目。该项目具有技术先进适用、产品适销对路、投资见效较快等特点。一年来,小平菇的“星火”已在临猗县形成“燎原”之势,菇农遍及全县20个乡、镇,专业户达250多户,并由此辐射到运城地区的各个县。1986年,仅临猗县就产菇700余吨,其中出  相似文献   

5.
龙泉、庆元、景宁香菇发源地菇民区地理环境恶劣,但仍有大量人口聚集。从南宋《龙泉县志》香蕈185字陆容附注的"葚"字,陆容在《菽园杂记》中所引五金之矿575字,明成化《处州府志》龙泉卷"山川"项载有的《唐书·地理志》,乾隆《龙泉县志》中记载的孝义山烈女故事,以及龙、庆、景、云和菇民区内分布的众多唐宋矿冶遗址,推断香菇砍花法栽培发源地与火爆法开采冶炼五金的矿区重叠,有其重要内在关联:火爆法采矿须持续不断大量砍伐阔叶树,作为火爆的薪炭,而满山伐倒的阔叶树硬木,成为各种木腐菌滋生的场所并自然出菇,后经过人工的不断选择尝试,最终形成了香菇砍花法这一特殊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吴少风 《食用菌》2007,29(2):31-32
大球盖菇是许多欧美国家人工栽培的食用菌之一,我国于1992年引进大球盖菇,目前在福建、江西等省已开始生产。我们于1995年从三明真菌研究所引进菌种,经过几年的栽培试验后,于1999年开始推广。大球盖菇一般以稻草为主要栽培原料,我们在推广实践中逐渐摸索形成了混合料无棚栽培技  相似文献   

7.
3.菇民专用俗语,作为汉文字的一个组成部份,流传至日本,“蕈樼”一词已列入《康熙字典》,而见于陆容的《菽园杂志》,说明其源自《龙泉县志》。这个“樼”字完全为菇民专用,其大意是生菇的树木。有些资料写成“樯”或“榆”。砍花术对菇木伐期的判断用词——“上水”“下水”“停水”这些名词亦在日本出现而流行了。历史上菇民称香菇孢子为“气”,认为有气必有菇;称菌丝为“云”,认为云发得好,菇才会出。使人惊奇的是日本最早亦称香菇的种  相似文献   

8.
<正>以砍花法生产的段木香菇在人们的视线中已消失很久了,人们可见的都是木屑栽培的干鲜菇,这种菇外观不错,也有许多花厚菇,但其与龙庆景菇民千百年来以孢子繁殖的砍花法香菇却有极大的差别。1弘扬历史,回归生态——久别的有机香菇回来了2013年冬,龙泉市兰巨乡大赛罗源原生态香菇场的干、鲜香菇上市了,兰巨乡是河澹的出生地,公元1209年南宋嘉  相似文献   

9.
<正>2018年11月30日,浙江省龙泉香菇博物馆迎来了一位食用菌界最尊贵的客人——澳藉华人学者张树庭教授。张教授是在上海参加一次重要的学术活动后,专程来龙泉的。对于张树庭教授,龙泉、庆元、景宁三县市的菇民更比全国广大菇民熟悉而尊敬。从他1989年3月笫一次踏上庆元的土地开始,至今已是第九次踏上龙庆景这块香菇的福地了。  相似文献   

10.
正确认识、评价,充分发挥浙江菇民作用是发展我国香菇生产的重要关键。本文就这个问题提出一些看法,与香菇生产战线的同志们共同商讨、求教从事香菇研究的专家。浙江菇民是我国传统香菇生产技术的创造者,也是当前全国香菇生产的主要力量,要发展我国香菇生产,就必须重视浙江菇民的作用;要研究我国香菇问题,就必须研究浙江菇民。  相似文献   

11.
关于香菇烂筒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有关乡村菇民的要求 ,景宁县食用菌办公室组织有关技术人员 ,在毛洋、秋炉、大地乡政府的配合下 ,对香菇烂筒严重的秋炉乡第三坑、新塘洋等村近百余户菇民的放菇筒场所进行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调查概况 从调查中发现 ,大部分烂筒症状基本一致 ,而且多发生在室内越夏抗逆性较差的 1 35品种上 ,其他品种均正常。烂筒有规律性 :房屋狭窄、通风不良 ,单面积堆放菇筒量多 ,潮湿、卫生条件差的烂筒就多 ;菇棚过大而通风不良 ,棚中间及靠地面几层烂的就多 ;菇棚与菇棚间隔距离太近的烂筒就多 ;塑料棚新没有破洞 ,或者塑料棚四周下挂…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庆元县是香菇栽培的发明家吴三公的故乡,历来每年秋收后有大批菇民去闽、赣、皖、黔等省种香菇的习惯。县人民政府根据广大菇民的要求,为配合各地外贸、供销部门发展香菇生产,保护菇民利益,于去年10月批准恢复了“庆元县菇民委员会”。委员会由县农委、社企局及有关区杜干部、  相似文献   

13.
应有关乡村菇民的要求,景宁县食用菌办公室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在毛洋、秋炉、大地乡政府的配合下,对香菇烂筒严重的秋炉乡第三坑、新塘洋等村近百余户菇民的放菇筒场所进行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龙泉市新岭村从1994年至2010年十七年中,全村林农利用市内木材加工企业和从外地购入杂木剩余物大力发展菇耳生产,菇耳生产成了该村的主导产业。到2010年收入已占了全村经济总收入78.71%,人均9894.97元,比全市2010年农村人口人均收入6704元超出了3191元,提前步入了小康富裕村。该村在大力发展菇耳生产的同时,还切实保护好承包到户经营的森林资源,用发展菇耳赚来的钱反哺森林。在1994年至2010年17年中,森林资源不但没有造成破坏,反而比原来更好,使发展菇耳与发展保护森林资源和谐共荣,形成了独具特色靠发展菇耳致富模式的小康村。  相似文献   

15.
<正>2015年8月28日~9月1日,具有"中国香菇第一城"之称的浙江省庆元县隆重举办以"寻梦菇乡、养生庆元"为主题的香菇始祖吴三公朝圣活动。来自韩国以及全国各地、海峡两岸的近千菇业人士齐聚庆元,寻根问祖,共同祭拜香菇始祖吴三公。香菇始祖吴三公朝圣活动已被浙江省民  相似文献   

16.
在原木上砍以疤痕,利用自然孢子接种栽培香菇的技术,称为砍花法栽培。砍花法在世界上唯我国和日本有之,日本称为“铊目法”。砍花法源自浙江龙泉、庆元、景宁三县,随着菇民向全国扩散,技术亦随之施用于全国广大菇场,以后经过史料的传播,僧人的交往等原因,使技术远播日本,至今已有800年以上历史。直到二十世纪的七十年代,砍花法仍是我国香菇生产的主要方法。当纯菌种播种栽培香菇技术已历史地取代砍花法之后,我们将其作为民族的农业文化遗产,加以总结,并从理论上加以分析提高,是十分有意义的。从中我们可以从前人创造的光辉文化中,领  相似文献   

17.
香菇菌盖上龟裂成菊花状斑纹,斑纹是呈白色或灰白色,菇民称其为花蕈,统称花菇。花菇并无特殊的营养成份或香味,却被公认为香菇中之上品,主要是其整个形成的时日较长,肉厚而脆嫩,食味好,柄短而细,形状、色泽等外形好。国外市场售价可比一般统菇高二~三倍,成批交易每公斤可  相似文献   

18.
花菇形成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花菇形成因子的研究吴学谦(浙江省庆元县食用菌研究所323800)为了掌握和了解花菇形成规律和形成因子,研究花菇栽培技术,我们在1988~1992年室外自然气候条件下人造菇木栽培花菇研究的基础上(1993年已作文发表),从1992年开始在人工控制条件下...  相似文献   

19.
蕈,是龙庆景菇民对菇的习惯称呼。诺大的中国,唯菇民称香菇为香蕈。惊蕈,是菇民用软木拍击菌丝发育已经成熟,而未出菇的菇木,促其出菇的一种技术,全中国唯龙庆景菇民为之。1796年,佐藤成裕所著《惊蕈录》,是日本早期的最优秀的香菇栽培专著。其参考1562牛黄佐的《广东通志》而作。现证实:《广东通志》对香菇的185个字论述引自陆容(1436——1494年)的《菽园杂志》,而《菽园杂志》又引自1209年何澹的《龙泉县志》。因此,《惊蕈录》实际上是参考《龙泉县志》,也即参考龙庆景的砍花法栽培而作。从龙庆景香菇历史演变图和中、日香菇发展史简记中亦证明,自龙岩村点燃的香菇栽培星火,元、明以来即燃遍中国南方,以后又飘洋过海,影响日本。日本自伊豆开始的(钅宅)目法,从发生渊源,发生经过,史料记载、技术运用、甚至方言术语上推论,其技术无疑来自中国的龙庆景。横跨龙泉——伊豆这条香菇技术的金桥是谁搭成的呢?看来两国僧人的频繁往来作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处在浙江省西南边陲的龙泉、庆元、景宁是传统的菇民之乡,解放前夕,三县从事菇业生产的有15万多人,庆元县当时仅有9万人,而其中从事香菇产业的就有6万之众(陈国钧:《菇民研究》)。香菇产业是这里经济发展的根基。上世纪80年代,中国的地方农村经济在冲破文化大革命割资本主义尾巴的极左路线后,得到迅速发展。庆元县的香菇产业也开始复苏。1982年我大学毕业后在庆元县工作了10余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