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正>附石盆景在盆景家族中是一种受欢迎的形式,受到盆景制作者和观众的喜爱。其中将树干附在石头上的形式,我们称为附干盆景,近几十年制作者不少,在全国盆景展览中经常见到附干盆景,也有些作品获奖,受到了盆景爱好者和观众的关注。同时也有人认为大自然中少有树干附石的现象,制作出来的作品人工味太浓,反感树干附石盆景。笔者认为树干附石盆景是用树干代替树根附在石头上,是一种可以接受的形式,树干附石盆景有制作简单、  相似文献   

2.
作品选用一头多干的雀梅桩材创作成丛林式盆景作品。作品树干布局恰到好处,疏密聚散适宜。右边营造一大斜干,飘逸潇洒、野趣别致,体现出岭南盆景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创作理念。作品通过摘叶处理后,到了新芽萌发,似是大地春回、万物生长之象;而等到叶片翠绿时,又似是阳光普照夏日来临。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中国盆景界炒得最热的一个词莫过于“舍利干”,最新潮的树干修饰技法,莫过于舍利干的制作。盆景创作已经不仅限于对美妙枝法、根法的追求,更将视角扩大到了对树干的修饰上来,追求树干的自然美创造,强化树干的造型章法,进一步突出树干在盆景创作中的中坚地位。  相似文献   

4.
树桩截短     
由于太重带来的搬运不便,不能不说是某件作品的缺陷吧——本篇记录了用崭新的技法来解决常规技术不能解决的问题。去掉生长中的树干中间部分,从而也改善了主干的形状,这样不仅更能挖掘出古木本身具有的沧桑感,而且又使作品显出勃勃生机,可以说既是盆景艺人的得意之作,也展示了一种新的盆景造型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读者茶座     
一景二盆三几架,盆是盆景构成的三要素之一,是盆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为盆景提供了安身立命之所在,关系到植物的生长与存亡,同时,景盆也对作品的构图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不能把盆景作品的配盆简单地视为一个普通环节,而应该将其看作是盆景艺术创作的一个部分。  相似文献   

6.
肖遣 《花木盆景》2007,(2):28-29
2006年5月,位于华盛顿的美国国家盆栽盆景博物馆举办了“杜鹃专题盆景展”,展出的作品虽然不多,但这些作品的造型自然,姿态各异,没有受日本盆景形式的束缚。从作品树干、根盘、花片的分布和外形轮廓上,可以领略到作者精湛的养护和制作水平。  相似文献   

7.
《花木盆景》2008,(11):9-9
“一景二盆三几架”,盆是盆景构成的三要素之一,是盆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为盆景提供了安身立命之所在,关系到植物的生长与存亡,同时,景盆也对作品的构图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不能把盆景作品的配盆简单地视为一个普通环节,而应该将其看作是盆景艺术创作的一个部分。  相似文献   

8.
由于太重带来的搬运不便,不能不说是某件作品缺陷吧——本篇记录了用崭新的技法来解决常规技术不能解决的问题。去掉生长中的树干中间部分,从而也改善了主干的形状,这样不仅更能挖掘出古木栖身具有的沧桑感,而且又使作品显出勃勃生机,可以说既是盆景艺人的得意之作,也展示了一种新的盆景造型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征稿启事     
正中国盆景事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各地盆景协会组织的大力推动。为了更好地反映各地盆景艺术特色、展示各地盆景事业的发展成果,本刊拟新辟《协会之窗》栏目,并诚向各地盆景协会组织约稿。来稿要求文字部分:简要介绍本地盆景协会历史发展过程、协会对当地盆景事业发展所作的贡献及所获得的荣誉,以及当地盆景树种资源优势、造型技法特点等等,1000字以内。图片部分:协会会员优秀盆景作品照片20张左右(同一会员作品不超过两件)。  相似文献   

10.
兑宝峰 《花卉》2019,(17):40-42
树干,又名树身,是指从根颈到第一主枝间的主体部分。树桩盆景的树干造型以数量区分,有单干式、双干式、丛林式(多干式)等形式。单干式这是大自然中树木风景的特写,也是植物盆景的最基本树型,虽然只有一株,但却极富变化,有着直干式、斜干式、悬崖式、临水式、曲干式等多种造型,具有以少胜多,以简胜繁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1.
正厦门柯成昆先生对榕树情有独钟,多年来,经手柯先生的上品榕树盆景不在少数,花木盆景杂志上期封面刊登的柯成昆先生收藏榕树作品——《十八罗汉》,堪称榕树盆景之典范。此期刊登的榕树盆景高115cm,基部直径42cm,也堪称榕树盆景之佳构,殊为难得。榕树以其强健的生命力、舒展的树形、苍古虬曲的根干而备受福建、两广一带盆景人的喜爱,榕树也是中国盆景界最具地域特色的树种之一。本期作品整  相似文献   

12.
简讯     
第六届海峡两岸(福建漳洲)花卉博览会盆景展举行本刊讯由福建省花卉协会盆景分会组织承办的第六届海峡两岸(福建漳州)花卉博览会盆景展于2004年11月28日至12月5日在龙海市百花园隆重举行,来自福建省内各地区和台湾省部分地区的优秀盆景作品参加了这次盆景盛会。这次参展的优秀盆景共314盆,选材丰富,树桩盆景、山水盆景、微型盆景一应俱全,观花、观果、观根、观骨应有尽有,造型多姿多样,或巍峨挺拔,亭亭玉立,或盘根错节,形若游龙,或垂枝纷披,娜娜多姿,或一峰崛起,孤峰独秀,或群山耸翠,逶迤连绵,质量之高数量之多创历届之最,充分体现出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13.
余力 《花卉》2005,(3):38-38
树桩盆景的树干,大多以古、老、病、残的形象,以显示其历尽沧桑、时光久远的“苍劲风骨”,而有些盆景树木的形象却显示出幼、嫩、光、滑的特点。树桩盆景的刻剥技巧,正是根据树干本身的条件,经过人工艺术再造,使树干形象合乎盆景艺术造型的要求,达到丰富树干多种肌理层次变化的目的。现介绍一下刻剥方法的三种技巧。  相似文献   

14.
玉山 《花卉》2014,(8):33-33
《太平盛世》 石榴盆景《太平盛世》由齐胜利制作,规格为89×105厘米。 该盆景的桩材饱受大自然和人力摧残之苦,经作者巧妙构思后,因材制宜,做成一件颇具个性之美的盆景。其树干嶙峋峥嵘,筋骨毕露,虬枝古干,似雄狮,如蛟龙。  相似文献   

15.
徐鹃 《花木盆景》2004,(10):24-27
摒弃任何雕琢虚饰,只留下盆景浓缩的精华部分,这就是人树作品的独特之美。人树作品的世界意境深远,其无穷的魅力是言语所无法表达的。以下就是一些给观留下极其深刻印象的人树代表作品,让我们来分享盆景大师们所感受到的人树的独特之美吧。  相似文献   

16.
刘启华 《花木盆景》2014,(10):70-70
榆树是最为经典与传统的盆景树种,树皮如刀劈斧凿,肌理斑驳苍古,树势多盘根错节,多年来,榆树以其独特的韵味一直有着众多忠实的拥趸。厦门柯成昆先生最好黄杨、真柏、黑松、榕树、罗汉松等热门盆景素材,但其收藏的这件榆树盆景却也有着非凡之姿。该作品树高120cm,石盆长1 20cm,高55cm,根基稳健硕壮又不乏虚实变化:树干肌理鲜活,皮色润泽,整体树势苍古中透着健旺气息。树冠部多干并列,或无主次尊卑之分,虽出常理之外,却也自然多姿。枝干逐节过渡,虬曲多变,可见培育功力,有力透纸背之笔力,拙朴稳健中可循此树非凡之功底。  相似文献   

17.
在制作与培养树桩盆景 ,因病虫害、养护及造型时处理失误常导致下枝枯亡 ,或树桩自身分枝点过高 ,造成上重下轻的失衡感 ,即人们所称的“悬脚”现象。它使桩景下部空虚单调 ,从而大大削弱了作品的艺术欣赏价值。若整形时予以一定的艺术技法处理 ,完全可以将它制作成理想的树桩盆景作品。在盆景制作实践中 ,笔者总结以下几种处理手法 :1 盘干法 多用于茎干韧性强 ,较为柔软的树种 ,如松、柏等 ,在制作中、小型盆景时 ,可将树干于根茎部盘、卷、弯造型 ,以降低树干的分枝高度及丰富桩景下盘的韵致。为避免大幅度弯曲时致使其折断损伤 ,可先…  相似文献   

18.
正附石盆景千百年来一直作为盆景行业中非主流的存在,其发展一直受到石资源或地域限制而落后于主流的树桩盆景,但是,在今天的盆景百花园中,附石盆景在改革创新的大潮中也慢慢苏醒,开始发展壮大,崭露头角,新的作品不断涌现,许多作品新颖奇特,令人耳目一新,尤其是岭南附石盆景。得益于深厚的人文底蕴、丰富的英石资源,岭南盆景的附石盆景从全国乃至全球范围来看发展得最好,其群众基础最雄厚,制作最普及,收藏与销售市场做得最成熟。从英  相似文献   

19.
<正>在附石盆景上,伍宜孙被公认是“有突破性发展”的一位大家。其附石作品注重年功,且讲究石之型格、气势,树根、树干、树枝完全贴附在石缝之中,古拙而有画意,堪称开一代附石之风。伍宜孙2002年出版的《伍宜孙盆景集》一书中关于附石盆景的论述时至今日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特选为本期专辑开篇之作,旧文新读,以期对广大读者有所启发。附石盆栽(日本称为石付)是盆景中别具风格的一类。于石间附以树木或花草,只要配合适当,不仅能充分表现自然美景,且更富诗情画意。其卓著者,跨谷悬崖,盘根峭壁,或突出孤岛、或峰峦丛生、或岭头矗立、或岩石攀依。缩龙成寸,置之庭园厅堂,不独室有山林趣,更使人有坐游山丘岩壑之感。附石盆栽,有赖于树与石之配合,所以比单独盆栽之构造更为复杂,且技术亦较高深,不易造出隽逸作品,因此就屡使初玩盆栽者视为畏途。  相似文献   

20.
跃进 《花卉》2005,(11):32-33
盆景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以花木为主的称为树桩盆景,形式有盆栽、盆景之分;以山石为主的可称为山水盆景,形式有水意式、岸崖式、水岸式之分。不论是何种形式的盆景,它作为一件完整的艺术品,都是由景、盆、几座、题名四个部分组成的,这就是盆景界常说的“盆景四味”。一件优秀盆景作品,应该是盆景“四味”俱全,且相互映衬,妥贴得体,主次分明,浑然一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