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秸秆还田是农作物秸秆资源最有效的归宿,因此秸秆木质素也成为了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微生物能够准确地反映出土壤质量的变化,并且除去秸秆木质素自身结构的改变,由土壤微生物所主导的生物降解成为了秸秆木质素在土壤中周转的主要因素;秸秆木质素在降解过程中也会反作用于土壤微生物.该文归纳并讨论了秸秆木质素的降解方式、速率、影响因素以及其与微生物的关系,为今后探索研究木质素与微生物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氯氰菊酯在苹果园土壤中的降解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价氯氰菊酯在苹果园使用的生态环境行为和效应,采用室内模拟方法,借助气相色谱分析技术,研究了氯氰菊酯在3种苹果园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与土壤理化性质和环境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氯氰菊酯在土壤中的降解行为主要是微生物降解,非生物降解作用较小,降解规律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25℃的降解半衰期为19.8~24.9 d;氯氰菊酯在苹果园土壤中降解的半衰期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pH值高度负相关,常温下相关系数在0.9;综合微生物降解和非生物降解因素,苹果园土壤中甲氰菊酯降解的适宜温度是30~35℃.  相似文献   

3.
不同生物降解膜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选用巴斯夫、金发和鑫富3种不同生物降解地膜进行埋设试验,以探讨生物降解膜降解产物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埋设233 d后,巴斯夫膜降解速度最快,3种膜的降解产物均未引起土壤养分含量降低、生物活性下降和重金属污染,参与不同生物降解膜降解的微生物种类不同。在观测期内,3种降解膜均未对土壤质量造成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了评价甲氰菊酯在苹果园使用后的生态环境行为和效应,采用室内模拟方法,借助气相色谱分析技术,研究了甲氰菊酯在3种苹果园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与土壤理化性质和环境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甲氰菊酯在土壤中的降解主要是微生物降解,非生物降解所占比例较小,降解规律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在25℃时降解半衰期为27.5~30.4d;甲氰菊酯在苹果园土壤中降解的半衰期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pH值呈显著高度负相关,常温下相关系数为0.9;综合微生物降解和非生物降解因素,苹果园土壤中甲氰菊酯降解的适宜温度是30~35℃.  相似文献   

5.
采用盆栽根袋培养法,研究了根际效应在狼尾草降解土壤阿特拉津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盆栽培养28 d后,狼尾草对土壤中阿特拉津有较好的根际强化降解效果,狼尾草根际土壤阿特拉津去除率为52.70%,非根际土壤的阿特拉津去除率为37.60%。土壤自身具有修复阿特拉津的潜能,无狼尾草处理的湛江砖红壤中阿特拉津降解以非生物降解为主,降解率为16.90%,土著微生物对阿特拉津的生物降解效果弱于非生物降解,仅为11.70%。狼尾草通过根际效应显著提高了土壤总微生物数量和活性,增加了土壤可培养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尤其是土壤可培养细菌数量,提升了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丰富度和均匀度,进而间接强化土壤阿特拉津的生物降解。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在控制条件下,PCNB 在土壤中的降解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土壤中PCNB 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关系。土壤中微生物对PCNB 降解过程有强化作用, 使未灭菌土壤中PCNB 降解反应表观活化能降低,反映了生物降解的特点;在4 ℃~30 ℃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对微生物激活作用的增强,从而使PCNB 降解速率加快。  相似文献   

7.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技术,研究了土壤微生物、虱螨脲施用质量分数、土壤温度及含水量对虱螨脲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虱螨脲在土壤中的降解行为主要是微生物降解,非生物降解作用较小;虱螨脲在土壤中的降解速率随着初始质量分数的增大而降低;虱螨脲在土壤中的降解速率与土壤温度呈正相关;在一定的土壤持水量范围内,土壤水分含量越高,虱螨脲降解速度越快。  相似文献   

8.
黄土高原地区土壤石油污染状况及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黄土高原地区土壤石油污染状况及近年来该区油污土壤生物修复的研究进展,分别对微生物、植物及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方法进行综述,强调生物强化技术在生物修复中的突出地位及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方法的应用潜能。由于石油污染物的复杂性,现存技术在实际修复中效果并不明显,提出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酶功能基因、将代谢组研究融入油污土壤的修复、深入探究植物根际分泌物与微生物作用及菌根真菌生物降解机制的建议,旨在对黄土高原地区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探究工作奠定理论基础,对促进黄土高原地区土壤的保护及可持续利用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生物修复对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陕北地区石油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微生物修复法对油污土壤进行了修复处理,对修复过程中不同组分烃浓度的变化、土壤四种酶活(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脱氢酶、脂肪酶)、微生物对不同组分烃的代谢活性等生物因素进行了测定,并利用SPSS软件对不同组分烃的浓度变化及土壤生物性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修复技术可有效去除土壤中不同组分烃,修复进行11周,土壤中烷烃、多环芳烃去除率分别为46.8%和39.9%。修复处理可提高土壤过氧化氢酶、脂肪酶活性,以及土壤微生物对烷烃、多环芳烃的代谢能力,土壤多酚氧化酶和脱氢酶活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烷烃的降解与微生物对烷烃的代谢活性、土壤脱氢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相关,多环芳烃的生物降解与脱氢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相关;微生物修复作用可提高土壤中不同组分烃与微生物活性之间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除草剂阿特拉津微生物降解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特拉津是一种低毒除草剂,但因其长时间大范围使用,造成大面积的土壤、地表水、地下水等环境的污染。目前有关阿特拉津的生物降解是世界上生物降解的研究热点之一,文章综述了阿特拉津及降解产物的分析检测、降解微生物的筛选方法与微生物类群、降解途径与降解酶,并展望了农药降解微生物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生物全降解地膜的降解过程及其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生物全降解地膜可以有效解决白色污染问题,试验研究了生物全降解地膜的降解过程及其对玉米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全降解地膜的降解过程由破孔出现开始,然后逐渐变大并出现裂口,到作物收获时,暴露在地表的地膜大量破碎成小块;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表明:田间降解170 d后,生物全降解降解地膜表面开始出现大小不等的孔洞;生物全降解地膜在玉米生长前期保温、保水的效果显著,到中后期增温作用不明显;覆盖生物全降解地膜具有极显著增产效果,与普通地膜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海南省典型区域土壤石油污染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敏  苏增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043-1045
对海南省主要潜在污染区土壤的石油污染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海南省环岛高速公路西线土壤含油量比东线普遍高,加油站周边土壤含油量超标较严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混播种植方式在提高玉米幼苗光合能力以及油污土壤生物修复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人工模拟石油污染土壤条件下,采用盆栽方法探讨石油胁迫下混播对玉米幼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石油污染对玉米幼苗叶绿素的形成有抑制作用;无论在常规还是在石油污染的备件下,不同品种玉米与大豆混播值均高于相应品种玉米单播值。[结论]混播对土壤石油污染表现出一定的耐受性,在玉米增产和油污土壤植物修复方面能够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技术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石油污染土壤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环境问题,微生物作为土壤中最重要的生物类群,若受到石油污染的影响,其群落结构会发生相应的改变,研究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对于土壤石油污染的生物修复以及评价石油污染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石油污染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进展,系统地综述了目前常用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技术及其在石油污染研究中的应用,并对该研究领域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唐山市赵各庄垃圾场地质环境条件及其现状的基础上,研究了垃圾场周围土壤、土壤水和地下水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点状污染源的污染特征不仅受垃圾场地的地层岩性、地层结构、地下水径流条件和污染时间的影响,还受各污染组分的降解、吸附机理和含量等因素的影响。不论是在土壤和土壤水中,还是在地下水中,大部分污染组分的浓度都呈现出随距垃圾场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少的趋势,污染范围〈20 m;个别污染成分随着距离的增大其浓度由小变大再变小;粘性土的阻滞作用明显大于砂性土。本研究结果这为点状污染源的防治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对防止地下水污染,保护地下水水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宋淑敏  王晓楠  潘静  高宇  刘伟伟  高宝昌  王云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4,(33):11822-11823,11828
[目的]研究能源植物汉麻对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能力,为植物修复技术的推广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浓度石油烃对汉麻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汉麻对不同浓度石油烃的耐受能力和降解能力.[结果]结果表明,汉麻对石油污染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土壤中石油烃浓度为4 000 mg/kg时,石油烃对汉麻生长发育的影响不显著;在土壤石油烃浓度在4 000 ~7 000 mg/kg时,汉麻能够有效促进土壤中石油烃的降解;汉麻对石油烃降解率可达55.68%~65.52%,明显高于空白对照(18.52%~ 23.86%).[结论]汉麻适于修复中低浓度石油(≤7 000 mg/kg)污染土壤.  相似文献   

17.
水分胁迫对互叶白千层产油率和油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土壤水分含量对互叶白千层叶片产油的影响,将1 a生的互叶白千层苗栽培在5个土壤水分务件下,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互叶白千层油的主要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含量对互叶白千层叶片产油率有极显著影响,各处理的产油率大小顺序是土壤含水量75%>60%>50%>30%>渍水.互叶白千油的3种主要成分是1,...  相似文献   

18.
随着对全球变化的深入研究,作为地质灾害的一种类型——土地退化,已成为其中一项重要研究内容.从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壤盐碱化、土地污染等土地退化主要驱动因素,物理退化、化学退化、生物退化等土地退化过程,土地退化动态监测与评价及土地退化的防治措施等方面探讨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寻找适宜的石油污染盐碱土壤的野外生物修复模式。[方法]以实验室前期保存和新筛选的石油降解细菌菌群为基础,制备固体菌肥,首先在室内条件下研究C∶N∶P、菌肥施入量对降解率的影响,并将菌肥施入量、植物种类、土壤翻耕对野外土壤污染修复效果的影响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菌肥的降解特性决定了石油污染物的降解效率,无效的菌肥在室内外试验中都会削减石油污染物的修复效果;在适宜的土壤C∶N∶P条件下,新鲜菌肥的施入量增加,可有效提高石油污染物的降解率。足够的菌肥施入量能够在短期内(10~20 d)发挥高效降解作用。在野外修复模式研究中,翻耕对扰动盐碱土壤的石油污染修复作用有限,土著优势植物碱蓬比苜蓿更适于植物-微生物的联合修复。[结论]在野外条件下,适宜的盐碱土壤石油污染修复模式为碱蓬+10%新鲜菌肥+不翻耕+营养(C∶N∶P=100∶5∶3)。  相似文献   

20.
完全降解(Reverte添加剂)地膜在棉花中的应用与示范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验证Reverte添加剂生物降解地膜在棉田中消除残膜污染和对棉花产量的影响.[方法]试验设置:(1)在相同田间水肥条件下,设置Reverte降解地膜与普通地膜在棉花上的生产对比试验;(2)分四个时间段,观测降解过程,测量Reverte降解地膜在棉田中的破碎情况;(3)把埋土和暴露在阳光下不同时间的8个样品放置老化箱中,测其脆化度.[结果]Reverte降解地膜与普通地膜相比,对棉花生育期和产量无明显影响;Reverte降解地膜在棉田中达到了消除残膜污染的效果.棉花诱导期120 d覆膜129 d时,地膜大面积崩裂并形成不规则小块和碎片,部分土地裸露面在85;左右,达到生物降解第一阶段(崩裂阶段).土壤表面小块残膜和埋于土壤中的残膜经红外线分析测定其羰基系数,进行计算分别为2~3月和3.8~4月进入生物降解第二阶段(生物降解阶段).[结论]Reverte生物降解地膜在棉田中有显著的崩裂,小块残膜脆裂现象.小块残膜最终在自然环境中被完全降解为二氧化碳、水,进一步研究还有待于堆肥模拟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