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GIS的陕西省酿酒葡萄气候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陕西省96个县(区、市)气象站及周边省份临近气象站近30 a(1981—2010年)气象观测资料,辅以经订正后的各县气象哨和水文站观测数据,在对国内外葡萄区划指标分析基础上,确定以≥10℃活动积温为一级指标,酿酒葡萄成熟期8—9月水热系数为二级指标,冬季埋土防寒线、9月降水为辅助指标作为陕西省酿酒葡萄气候区划指标。基于GIS技术,利用小网格推算模型对区划指标空间化后,采用主从叠代方法,制作陕西省酿酒葡萄气候区划图。结果表明,陕西省酿酒葡萄种植可分为4个气候区和12个气候亚区,自兴平以东的关中东部海拔900 m以下地区是陕西省种植酿酒葡萄的最优区;对各区酿酒葡萄生产的气候因子进行了评价,提出了相应的生产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GIS与SPSS的甘肃省县域可持续发展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县(区)为基本研究单元,建立适合甘肃省县域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并借助SPSS软件进行分析,计算出甘肃省87个县(区)在生态、经济、社会3个因子的得分.在GIS空间分析功能的支持下,生成甘肃省环境、经济水平和社会水平区划图.结果表明:甘肃省县域可持续发展水平呈现明显的空间差异性,总体来看环境是东部好,西部差;而经济和社会水平都是西部好,东部差.并依此对甘肃省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3.
基于集对分析的宁夏限制开发生态区经济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集对分析模型(SPA),以2010-2011年数据为基础,构建由敏感性和应对能力组成的指标体系,研究宁夏限制开发生态区8个县(区)的经济脆弱性的空间分异。此外,引入障碍度模型对研究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行评价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发展措施。研究表明:按经济脆弱性程度可将研究区划分为四类地区:高脆弱区(泾源县)、较高脆弱区(海原县、红寺堡区、西吉县)、中脆弱区(隆德县、彭阳县)以及低脆弱区(同心县、盐池县)。整体上看,财政收入偏低、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城镇化率较低、人均粮食产量较少等普遍制约着研究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选取陕西省耀州区3个不同海拔高度(A点1 152 m,B点1 096 m,C点818 m)的葡萄园,对其葡萄与葡萄酒进行了成分分析和感官鉴定.结果表明,各点葡萄浆果含糖量以B点最高,A点最低;含酸量山地高于平地,山地上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加,糖酸比山地小于平地,在山地上随海拔的升高而递减;单宁含量以B点最高,C点最低.葡萄酒酒精发酵进程无明显差异,发酵趋势基本一致,发酵彻底,残糖均在2 g/L以下.葡萄酒的酒精度、总酸含量及单宁含量的变化趋势分别与浆果含糖量、含酸量和单宁含量相一致.山地葡萄酒的感官质量优于平地,在山地上又以海拔较低处优于海拔较高处.  相似文献   

5.
基于GIS的宁夏气候要素推算及农业气候资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GIS技术研究了宁夏气候要素的小网格(250 m×250 m)推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宁夏农业气候资源的状况。结果表明:宁夏太阳辐射资源丰富,太阳辐射年总量为4 955~6 155 MJ/m2,是全国太阳辐射最丰富地区之一;年平均气温5.3~9.9℃,呈北高南低分布,积温的分布空间差异明显;年降水量159.7~594.0 mm,南多北少;年蒸发量1 108.8~1 991.7 mm,分布为中西部大,东南部小;年干燥度在0.4~4.7,中北部大部分地区干燥度在2.0以上。宁夏的干旱性气候特点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西北戈壁荒漠区膜下滴灌对酿酒葡萄生理特性的影响,在甘肃河西走廊戈壁荒漠区进行了田间试验,研究膜下滴灌和常规滴灌处理模式下酿酒葡萄赤霞珠光合特性、叶绿素含量以及产量和灌溉用水效率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滴灌处理条件下的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E)日变化随时间的推移呈下降趋势,气孔导度(Gs)日变化呈“凹”型,膜下滴灌处理的光合能力强于常规滴灌处理;叶绿素含量月均值膜下滴灌高于常规滴灌处理,且覆膜与常规滴灌处理间差异水平为显著;经济产量各要素中覆膜的产量高于常规滴灌处理,膜下滴灌T1(240 mm)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实现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同步提高。  相似文献   

7.
为鉴定引入武威地区的18个酿酒葡萄营养系的抗寒性,文中以其1年生枝条为试验材料,人工模拟低温,设置-14、-18、-22、-26、-30℃5个温度处理,以4℃为对照,对其相对电导率及其生理指标进行测定,根据Logistic方程拟合计算得出LT50,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各营养系的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旨在为该地区葡萄抗寒品种选育及抗寒栽培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引入武威的18个酿酒葡萄营养系LT50在-13.87℃~-19.70℃,其中‘CS-VCR11’、‘CS-VCR19’、‘PN-VCR9’、‘CS-15’的抗寒性较强,一年生枝条能耐-18℃左右低温,‘CF-678’、‘CF-396’、‘CF-215’、‘ML-VCR101’的抗寒性较弱,枝条耐低温在-14℃左右。平均隶属度值与LT50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2者均可作为有效评价葡萄抗寒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基于内蒙古地区87个旗县气象站1961~2008年的逐日降水量、暴雨洪涝灾情普查数据、1:25万数据高程和水系以及相关社会经济等基础资料,利用灾害学原理、风险度指数及GIS等技术方法,分析了内蒙古地区暴雨洪涝灾害形成的主要影响因子,提出了洪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确立了各因子在洪灾风险评估中的重要性-权重系数。在此基础上,利用GIS技术,从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和防灾抗灾能力等方面,综合分析区划及评估了内蒙古地区暴雨洪涝灾害的风险性。结果表明:呼伦贝尔市岭东、兴安盟南部、通辽市南部、鄂尔多斯市东部以及呼和浩特市和包头市城区是发生洪涝灾害风险最大区域;其它地区由于暴雨出现几率低、地形平坦、人口密度低、远离河网水系,发生洪涝灾害的风险性较低。  相似文献   

9.
基于GIS的青南高原自然灾害综合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根据青南高原地形、地貌、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及2002年人口、经济等社会人文要素和1949-2000年自然灾害统计数据与相关文献,运用ARCGIS 9.0及ARCVIEW 3.2软件建立青南高原自然灾害综合区划空间数据库及属性数据库并生成区划基本单元,运用自下而上区域合并的方法得到青南高原自然灾害区划小区,结合自上而下区域划分的方法将青南高原自然灾害划为4个一级灾害区10个二级灾害区,得到青南高原自然灾害综合区划方案。  相似文献   

10.
不同生育期水分亏缺对酿酒葡萄产量及品质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控水滴灌下水分亏缺对酿酒葡萄水分利用效率、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分析品质与产量构成因素间的典型相关性,进行了不同生育期水分调控滴灌试验。结果表明:浆果膨大期轻度水分亏缺减产幅度达60%左右,WUE降幅达38%,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降低7.0%,且不利于葡萄后期的自然降酸,对酿酒葡萄负面影响最大;着色成熟期轻度水分亏缺可使总糖含量提高22.4%,酸含量降低9.3%,并能提高单宁含量。通过典型相关分析得出:单穗粒数与可溶性固形物、花色苷含量呈正相关,单株穗数与单宁含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基于GIS和RS的石羊河流域景观功能分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观功能分区是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科学管理及可持续利用的基础。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生态系统组成要素和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性决定了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景观功能。对其进行科学划分,可为生态恢复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针对目前生态功能区划仅从区域地貌单元、生态要素等方面考虑,而很少涉及景观能量循环运行与景观优化关注单元等景观生态学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基于GIS陇南市生态功能区划及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陇南市的自然、经济和生态条件,运用现代生态学理论,采用叠置法,以主导因素的区划界线为模板,综合分析其它非主导因素的区划界线,以相重合的界限或平均位置作为新区划的界限,最终确定生态功能的区划界线,对其进行了生态功能区划.陇南市辖区划分为2个一级生态区、2个二级生态亚区和11个三级生态功能区,包括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生...  相似文献   

13.
利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的模型,对宁夏1980、1985、1990、1995、1998~2005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在1980~2005年间,除1990~1995年宁夏人均生态足迹有所降低以外,其余期间均处于增长趋势;宁夏人均生态足迹由1980年的0.61 hm2增加到了2005年的2.39 hm2,草地、化石能源和耕地是生态足迹的主要供给部分。人均生态承载力由1980年的1.22 hm2降低到2005年的0.76 hm2,生态承载力一直处于降低趋势,耕地和草地是生态承载力的主要供给部分。1995年是宁夏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状态的转折点,此前宁夏的生态承载力大于生态足迹,此后生态承载力开始小于生态足迹并出现生态赤字,即现在的经济发展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14.
GIS技术支持下的陕西核桃精细化气候适宜性区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陕西96个气象站1981—2010年气象资料和地理信息数据,采用GIS技术对核桃种植进行气候适宜性区划。通过对陕西核桃生长的生态气候适宜性和陕西气候特点分析,选取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年日照时数、极端最低气温多年平均、日平均气温≥38℃日数5个因子作为陕西核桃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建立区划因子的小网格推算模型,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完成其空间化,采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得到陕西核桃精细化气候适宜性区划图,并进行分区评述。研究结果表明: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北起陕北北部的安塞、子长、清涧、吴堡一线,南至陕南汉江河谷,除秦岭、陇山、黄龙山的深山外,陕北沟壑区、渭北塬区、关中平原和秦岭的浅山丘陵地区;渭北旱塬以北和秦岭北麓高海拔适宜区,应选种抗霜冻核桃品种,在避风向阳、半阳坡的坡地栽植;陕南秦巴山区适宜区应选种抗湿性好、抗病性强的核桃品种。  相似文献   

15.
水分胁迫对葡萄幼苗4种主要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欧亚种酿酒葡萄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和黑比诺(Pinot Noir)为试材,盆栽方法测定水分胁迫下葡萄幼苗游离脯氨酸、丙二醛、可溶性蛋白质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水分胁迫条件下,葡萄叶片中游离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增加,并且随着胁迫程度的增加呈明显上升趋势,在整个水分胁迫过程中,赤霞珠脯氨酸的含量相对于对照的增长幅度明显高于黑比诺,丙二醛的增长幅度低于黑比诺;水分胁迫使赤霞珠和黑比诺叶片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16.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宁夏区域生态补偿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二次土地调查和《宁夏统计年鉴2011》中的数据,运用相关公式,计算宁夏不同主体功能区和各县市区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补偿优先级(ECPS)。结果表明:宁夏限制开发生态区泾源、彭阳、隆德、红寺堡等县区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补偿优先级明显高于银川市辖区、石嘴山市辖区等重点开发区,后者应对前者进行生态补偿。  相似文献   

17.
基于GIS技术的马铃薯种植气候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6个气象观测站1971~2000年标准气候统计资料和1∶25万地理信息资料,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建立了兴安盟马铃薯种植气候区划因子与地理信息的推算模型,确定了兴安盟地区马铃薯种植综合气候区划指标,并依托GIS技术划分了马铃薯适宜、次适宜及不适宜种植地区。结果表明,内蒙古兴安盟西北部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湿润度较好,是兴安盟优质马铃薯种薯基地,应逐步扩大种植面积;而兴安盟东南部由于7月份温度过高,降水量偏少,加上昼夜温差相对其它地区小,不利于马铃薯高产优质,应逐步减少马铃薯种植面积;兴安盟中部偏东南地区由于热量资源居中,降水量相对较多,为马铃薯次适宜种植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