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食用油反式脂肪酸傅里叶红外光谱重组检测技术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食用油、反式脂肪酸标样及矿物精油为试验材料,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重组(SR-FTIR)技术检测食用油中反式脂肪酸含量,并与标准红外分析方法(SB-ATR-FTIR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SR-FTIR模型反式脂肪酸含量预测值与实际加入量高度线性相关,斜率为1.02,标准差小于0.05;SR-FTIR模型的灵敏度要比标准方法模型高20余倍.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市场上食品专用油脂的随机取样,分析了其甘三酯分子结构和反式脂肪酸的含量,从而得到食品专用油脂产品中含有的反式脂肪酸的现状和甘油酯分布情况,有利于食品生产企业更好地使用专用油脂,也利于消费者对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以冷榨芝麻饼为原料,以芝麻浓缩蛋白的粗蛋白含量和残油率为主要指标,研究醇洗芝麻浓缩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到冷榨芝麻饼醇洗制备芝麻浓缩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醇浓度70%、浸提温度60℃、浸提时间65min、料液比1:4和萃取次数2次。在最佳条件下得到芝麻浓缩蛋白的粗蛋白含量67.29%和粗脂肪8.73%。  相似文献   

4.
食用油脂的营养与安全关系到人类健康。本文探讨了食用油脂中微量营养物质、油料中有害物、环境污染、溶剂残留、加工助剂、反式脂肪酸、氯丙醇脂肪酸酯、缩水甘油脂肪酸酯等对食用油安全性的影响,以及加工过程中油脂营养物质及不安全因素的变化情况,提出了保留营养物质,降低不安全因素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通过Lipozyme RM IM催化紫苏油与中链甘油三酯(MCT)进行酯交换合成富含α-亚麻酸的中长链甘油三酯(MLCT),研究了酶添加量、底物中MCT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MLCT得率的影响。40%MCT和60%紫苏油在6%的Lipozyme RM IM催化作用下,于60℃进行4 h的酯交换反应,结果表明,在反应平衡后,MLCT得率超过70%。采用两步法除臭工艺纯化酯交换产物,产品中的甘油三酯纯度达到97%,游离脂肪酸含量显著降低,反式脂肪酸质量分数可以控制在1%以内。此外,在纯化产物中存在超过40%的α-亚麻酸,超过85%的长链脂肪酸在甘油三酯中的sn-2位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冷榨菜籽饼为原料,采用混合溶剂浸洗工艺制取菜籽浓缩蛋白,同时脱除菜籽饼中抗营养成分。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到浸洗最佳工艺条件:溶剂比(乙醇:正己烷)7:3,乙醇浓度85%,固液比1:10,浸提温度45℃,浸提时间50min/次,浸提次数5次。在此条件下所得产品的粗蛋白含量为70.45%,残油为0.95%、植酸1.21%、单宁1.35%、硫甙未检出。对混合溶剂萃取液进行静置分层,之后分别对富含油脂的己烷相和富含糖的乙醇相进行蒸发,可以有效回收油脂和溶剂。  相似文献   

7.
应用现有的脱臭技术,采用一种二次换热汽提蒸馏脱臭塔,进行试验。以反式脂肪酸含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得到最佳脱臭工艺参数:脱臭温度238℃、脱臭时间34min、蒸汽用量1%和残压226.65Pa(1.7Torr),最终成品油中反式脂肪酸相对含量仅为0.83%。脱臭过程中总蒸汽用量2%,较传统工艺节约蒸汽能耗20%,脱臭效果也更好,是一种节能、绿色的新型脱臭设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冷冻丙酮法分离杜仲子油中α-亚麻酸的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冷冻温度、V(丙酮)/m(脂肪酸)、冷冻时间为自变量,以α-亚麻酸纯度为响应值,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杜仲子油中α-亚麻酸的含量。结果表明:在冷冻温度-44 ℃,冷冻时间3.3 h,V(丙酮)/m(脂肪酸)=4.2条件下,杜仲子油中α-亚麻酸纯度为28.05 mg/mL,其含量达到80.11%,杜仲子油中α-亚麻酸的含量由60.14%提高到80.11%。   相似文献   

9.
反式脂肪酸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反式脂肪酸的定义、来源以及对人体的危害,介绍了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甲酯化-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反式脂肪酸的检测方法,阐述了氢化技术、油脂脱臭技术和酶法酯交换过程中控制反式脂肪酸产生的措施,展望了开发氢化油脂替代物及基因改良技术等减少反式脂肪酸摄入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乙醇浸出工艺生产米糠蛋白,研究乙醇浓度、浸出温度、浸出时间和固液比等因素对蛋白质凝胶性的影响。对乙醇浸提过程中影响产品中蛋白含量和蛋白质的分散性指数(PDI)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与正交试验,得出最佳工艺参数:乙醇浓度70%、浸提温度50℃、固液比1∶6和浸提时间70min,此条件下米糠蛋白产品的蛋白含量为27.9%,PDI为17.9%,蛋白浓缩率为48.7%,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尿素包合法富集猕猴桃籽油中α-亚麻酸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尿素包合法富集猕猴桃籽油中α-亚麻酸的技术进行了研究。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尿素包合反应中温度、时间、溶剂配比等对产品α-亚麻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脂肪酸与尿素及溶剂的比例、包合温度、包合时间等条件对α-亚麻酸含量有很大影响。当脂肪酸、尿素、95%乙醇质量比为1:3:7,包合温度为-15℃,包合时间为15h时,产品α-亚麻酸含量可达87.2%。  相似文献   

12.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尿素包合富集鱼油中EPA和DHA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尿素包合富集深海鱼油中的EPA和DHA的工艺务件,研究了尿素和脂肪酸的质量比、包合温度、包合时间对EPA和DHA含量的影响。得到的最佳的工艺条件:以95%乙醇作为溶剂、尿素和脂肪酸的质量比为3.8:1、结晶温度-1.0℃和结晶时间为23.2h。在优化工艺条件下进行1次包合后,富集产品中EPA和DHA含量从48.6%提高到了83.1%。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压力、搅拌速率和催化剂用量对氢化速率以及棕榈油软脂的熔点、反式脂肪酸含量和SFC的影响,得出各因素对氢化反应影响均较为显著,其中反应温度150℃、反应压力0.3MPa、搅拌转速800r/min和催化剂用量0.15%的条件下氢化反应速率较快,棕榈油软脂的反式脂肪酸含量最低,熔点最高,SFC曲线最为平滑。  相似文献   

14.
谢莹  林亲录  吴伟 《农业机械》2012,(30):36-39
采用溶剂浸取法提取稻米油,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考察了溶剂种类、浸提温度、料液比和浸提时间等因素对稻米油的出油率及其谷维素含量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高谷维素稻米油浸提的最佳工艺条件是:浸提溶剂异丙醇和六号溶剂等比混合、浸提温度40℃、液料比5mL/g和浸出时间70min。在该条件下,稻米油的提取率为16.20%,谷维素含量为1.3739%。  相似文献   

15.
煎炸条件对玉米油品质裂变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以富含亚油酸的玉米油为原料,探讨煎炸条件对油中反式脂肪酸含量、酸值、过氧化值、p-茴香胺值、氧化脂肪酸、维生素E及羰基值的影响。研究表明:玉米油在170~210℃条件下煎炸食品2~6h,其理化特性及品质均发生显著变化;玉米油在190℃及210℃煎炸6h羰基值由5.4meq/kg分别上升到61.5meq/kg及93.5meq/kg;生成的反式脂肪酸不但有t18:2、t18:3也有t18:1,总反式脂肪酸含量最高达到2.34%,为原样的近1倍;玉米油中维生素E含量由94.55mg/100g下降为190℃37.14mg/100g、210℃22.11mg/100g,煎炸温度越高、时间越长油中维生素E热氧化破坏越大,结果说明:玉米油不易在190℃以上的温度长时间煎炸食品。  相似文献   

16.
近期,国内媒体关于植物黄油、氢化油中的反式脂肪酸对人体造成危害的有关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各种危害的说法已在普通消费者中引起恐慌。为了促进公众对反式脂肪酸和含有反式脂肪酸食品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引导健康消费,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王瑞元会长于2010年11月20日在无锡主持召开了反式脂肪酸安全问题研讨会,江南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武汉工业学院、中国农机院、国家粮食局北京科学研究院、国家粮食储备局无锡科研设计院、国家粮食储备局西安油脂科研设计院等20多位与会专家在综合前期调查、研究工作所获得的信息和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了认真讨论,形成如下共识。  相似文献   

17.
以α-亚麻酸含量为指标,筛选富含α-亚麻酸的植物资源。将23种植物油进行甲酯化,利用气相色谱法对其脂肪酸含量进行分析。在23中植物油中有机紫苏籽油中α-亚麻酸的含量最高,为64.42%;其次是胡麻油,为49.79%。它们各自所对应的植物资源分别是紫苏子和胡麻籽。这两种植物资源均栽培面积大、含油量高。因此,紫苏子和胡麻籽可以作为富含α-亚麻酸的植物资源开发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为得到高品质的核桃油,利用新疆“新新2”品种核桃进行核桃破壳、壳仁分离和低温螺旋冷榨工艺中试试验。对比研究了物料粒度对出油率的影响以及低温螺旋冷榨机压榨的主要工艺参数(出饼口直径和榨轴转速)对核桃油饼粕残油率和压榨效率的影响,得出核桃油冷榨关键技术的最佳工艺条件:核桃仁粒径10 mm、压榨温度35 ℃、入榨水分8%、榨轴转速60 r/min及出饼口直径6 mm,在此工艺条件下核桃油出油率可达40%。将冷榨装置与核桃破壳及壳仁分离生产线进行集成配套,形成低温冷榨核桃油生产线,为冷榨核桃油工业化生产提供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以大豆油和花生油为原料,分别研究了甲酯化温度、时间、试剂用量及浓度对反式脂肪酸酯化效果的影响,同时考察了萃取试剂正己烷、乙醚-石油醚(3:1)萃取效果对测定的影响,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进行分析不同温度植物油中反式脂肪酸结构,得出此反应最佳条件为:氢氧化钾-甲醇试剂浓度0.5mol/L、用量1mL、甲酯化温度40℃、甲酯化时间20min,并且选用乙醚-石油醚(3:1)作为溶油试剂。FT-IR谱说明,在966cm-1处吸收峰强度大,并随温度升高强度不断增强。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对脂肪酸结构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超声波辅助浸提茶鲜叶中茶多酚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当前中国农村劳动力的缺乏,机采茶已逐步成为茶叶采收的主要方式.为了提高机采茶的利用价值、降低其加工成本,本文研究了机采茶鲜叶浸提茶多酚的工艺与方法.本文进行了以机采茶鲜叶为浸提原料,以水做溶剂,采用超声波辅助浸提茶多酚工艺试验,研究了浸提时的超声波功率、茶叶粉碎粒度、浸提温度和茶水比对茶多酚浸提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L9(34)正交试验设计,确定了超声波辅助浸提茶多酚的主次影响因素和最佳工艺参数,即:茶水比为1:20、浸提温度为60℃、超声波功率为350W,茶叶粉碎粒度为1.5mm.在此条件下,茶多酚的浸提得率,可达95.86%.此方法较常规水浴浸提茶多酚含量高、用时短、浸提次数少,与超声波辅助浸提干茶叶的茶多酚浸提得率相当.由此可见,采用超声波辅助浸提机采茶鲜叶中茶多酚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