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壳顶幼虫培育、匍匐幼虫培育、附着基选择及投放、稚贝培育等方面探讨了厚壳贻贝人工育苗中的关键技术,以期为厚壳贻贝的人工育苗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水温为22.0~24.8℃、盐度为31~33、pH为8.10~8.50的条件下,研究了培育密度及饵料种类对大竹蛏Solen grandis幼虫生长、存活及变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培育密度(5、10、20、40、80个/mL)下,幼虫的生长速度、存活率随着密度的增大而降低;40、80个/mL试验组幼虫不能发育至匍匐幼虫,即不能完成变态;5、10、20个/mL试验组幼虫的变态率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各阶段幼虫的发育时间随着培育密度的增大而延长。不同的饵料种类及投喂方式,即单独投喂(小球藻、塔胞藻、新月菱形藻、金藻、海洋红酵母)与混合投喂(金藻+塔胞藻+新月菱形藻)对幼虫的生长速度、存活率、变态率及幼虫各阶段发育时间的影响也不同,前期单独投喂金藻效果较好,以后混合投喂效果比较理想。研究结果表明,在大竹蛏苗种生产过程中,培育密度为10个/mL左右较为合理,且混合投喂比单独投喂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陈贵善 《农家顾问》2006,(11):48-49
蜜蜂常见的疾病有囊状幼虫病、欧洲幼虫腐臭病、孢子虫病等,若防治不及时,会使蜂群造成死亡。1.蜜蜂囊状幼虫病本病在春秋气候多变季节和蜜蜂繁殖期容易发生,以6日龄幼虫易发病死亡,死后挑尸成“囊状”,人们称它为“尖头虫”。防治囊状幼虫病,首先要选择抗病力强的蜂群培育蜂王  相似文献   

4.
2006年6月~2007年1月,对等边浅蛤的人工繁殖、胚胎发育和幼虫培育、变态附着及稚贝培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等边浅蛤胚胎繁殖盛期是每年的7~8月,在盐度20~25,水温24~29℃,pH8.0的条件下,受精卵经过15h发育成D形幼虫。盐度20~25,水温24~29℃时,胚胎的孵化率和D形率最高。温度和盐度对幼虫的生长发育影响明显,浮游幼虫生长最适温度为24~29℃,最适盐度为20~25,34℃试验组,幼虫几乎不能存活,19℃组存活率最高,但生长速度慢于24℃组。幼虫在盐度15~25时存活率最高,但盐度20~25时生长速度最快,在盐度35时,幼虫几乎不能存活。研究发现金藻和角毛藻是等边浅蛤浮游幼虫生长的适宜饵料。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山东地区缢蛏人工繁育过程及盐度对幼虫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山东地区能够顺利培育缢蛏苗种,其受精卵在23℃条件下发育24 h便可进入D形幼虫阶段,浮游期约为8 d,每天生长约15μm,变态后生长速度稳步加快;将幼虫在14、21、28盐度梯度下培育发现,随着盐度的升高,其壳长生长速率显著下降(P<0.05)。该研究结果可为山东地区开展缢蛏人工繁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毛蚶的生物学特性,总结了毛蚶人工育苗的技术要点,包括育苗用水的处理、微藻培养、亲蚶的选择和培育、人工催产与孵化、幼虫培育、附着基的投放和稚贝培育等生产环节,以为毛蚶人工育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2009-2010年,进行了青蚶繁殖习性的观察和人工育苗的初步研究,揭示了青蚶繁殖和胚胎发育的过程。本实验筛选了受精卵孵化、幼虫生长和稚贝附着的适宜环境条件。浙南沿海青蚶的自然繁殖盛期是每年的6-7月,水温为24~28℃。受精卵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4~28℃,盐度为22~26,在适宜条件下经过18 h左右发育至D形幼虫。幼虫生长发育的最适宜温度为24~28℃,最适宜盐度为26;幼虫的前期培育饵料以球等鞭金藻为宜;经10~12 d培育幼虫进入变态附着期。质地坚硬表面粗糙的水泥砖较适合稚贝的附着和生长。  相似文献   

8.
青蚶人工育苗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9-2010年,进行了青蚶繁殖习性的观察和人工育苗的初步研究,揭示了青蚶繁殖和胚胎发育的过程。本实验筛选了受精卵孵化、幼虫生长和稚贝附着的适宜环境条件。浙南沿海青蚶的自然繁殖盛期是每年的6-7月,水温为24~28 ℃。受精卵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4~28 ℃,盐度为22~26,在适宜条件下经过18 h左右发育至D形幼虫。幼虫生长发育的最适宜温度为24~28 ℃,最适宜盐度为26;幼虫的前期培育饵料以球等鞭金藻为宜;经10~12 d培育幼虫进入变态附着期。质地坚硬表面粗糙的水泥砖较适合稚贝的附着和生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织锦巴非蛤幼虫在不同发育时期饲喂单胞藻饵料的合适种类,为织锦巴非蛤的苗种规模化人工繁育提供饵料投喂策略及参考依据。【方法】以从广西北海市铁山港区自然海域捕捞的织锦巴非蛤2龄贝为亲本,人工培育D形幼虫,在幼虫培育期间分别投喂小球藻、微绿球藻、杜氏盐藻、亚心形扁藻、湛江等鞭金藻、球等鞭金藻、绿色巴夫藻、牟氏角毛藻和三角褐指藻,显微镜下观察幼虫在不同时期对不同种类单胞藻的摄食情况和消化效果。【结果】织锦巴非蛤初孵幼虫(D形幼虫)大小(壳长×壳高)为(82.49±3.02)μm×(63.98±2.16)μm,于4 dph(孵化后第4 d)发育至壳顶前期(115.89±3.86)μm×(101.62±3.80)μm,13 dph进入变态期(205.61±15.84)μm×(182.61±13.53)μm,于15 dph变态至稚贝(225.63±8.99)μm×(198.65±8.25)μm。织锦巴非蛤幼虫在运动过程中也伴随着摄食,通过纤毛的摆动形成水流,单胞藻则随着水流方向进入幼虫口沟,在口沟纤毛摆动下进入胃内,胃内的单胞藻在微绒毛摆动下快速旋转并消化。织锦巴非蛤幼虫在1 dph时能摄食小球藻、微绿球藻、绿色巴夫藻、湛江等鞭金藻和球等鞭金藻,在4 dph时有少量幼虫开始摄食杜氏盐藻,至10 dph时幼虫开始摄食亚心形扁藻和牟氏角毛藻,整个浮游幼虫期均不摄食三角褐指藻。在9种单胞藻饵料中,小球藻和微绿球藻较其他种类更难消化。【结论】在织锦巴非蛤幼虫培育过程中,幼虫开口饵料宜选择湛江等鞭金藻、球等鞭金藻和绿色巴夫藻,在10 dph时适宜投喂杜氏盐藻,至13 dph时可投喂牟氏角毛藻和亚心形扁藻;在其他易被摄食和消化单胞藻种类充足的情况下,一般不选取小球藻和微绿球藻作为幼虫培育的首选饵料。  相似文献   

10.
影响太平洋牡蛎人工苗种培育的主要因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探讨了太平洋牡蛎苗种培育期间,亲贝产卵与授精,幼虫密度,饵料类别,固着基处理及投放等主要生态因子对幼虫孵化,生长发育与变态固着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把握好上述因子及参数,可提高幼虫的成活率及变态率,确保稳定的育苗效果。  相似文献   

11.
利用野桑蚕和家蚕地方种质资源,采用杂交、自交分离和系统选育的方法,创制出一批幼虫斑纹限性、茧色天然彩色的育种素材,丰富了家蚕新品种培育的亲本选择。结果表明,幼虫斑纹限性材料可以根据幼虫斑纹特征区别雌雄蚕;彩色蚕茧色彩天成,健康、环保。利用这些素材,培育出多对突破性特色家蚕新品种。  相似文献   

12.
菲律宾蛤仔室内小水体人工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研究了菲律宾蛤仔在室内小水体环境下的人工育苗技术,包括育苗设施、亲贝来源和营养强化、催产与孵化、幼虫培育、稚贝培育等,以期为菲律宾蛤仔的人工育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北方沿海翡翠贻贝人工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1、2012年,在大连对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室内人工育苗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成功培育出壳长为4.5~10.0 mm的稚贝6 500万个。比较了不同培育密度(5、10、15、20、30、50个/mL)和饵料种类(小球藻、湛江等鞭金藻和小球藻与湛江等鞭金藻的混合饵料)对翡翠贻贝幼虫生长的影响,并分析了在4种附着基(聚乙烯网片、波纹板、聚乙烯网衣、聚乙烯吊绳)和无附着基条件下的采苗效果。结果表明:随着培养密度的增大,幼虫生长速度下降,存活率减小,变态率降低,变态时间延迟;在室内幼虫培育期间,用小球藻与等鞭金藻的混合饵料比单一饵料的投喂效果理想,单一饵料投喂中等鞭金藻效果较好;在幼虫变态过程中,聚乙烯网片的采苗效果最理想,其次为波纹板,无附着基的采苗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4.
以家蚕幼虫为寄主的北虫草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综述了蚕虫草的人工培育、化学成分分析及感染后的生理生化变化。  相似文献   

15.
<正>蜂王浆是蜜蜂巢中培育幼虫的青年工蜂(保姆蜂)食用蜂蜜和花粉后从其王浆腺分泌的,用以饲喂蜂王及蜜蜂幼虫的全营养高活性浆状物,相当于哺乳动物的奶汁,因此蜂王浆又被称为蜂乳。蜂王浆一般呈白色或黄色,味酸、涩、辛辣,回味微甜,气味有特殊芳香。蜂王浆  相似文献   

16.
蜂王是养好蜜蜂的关键,科学养蜂应该人工育王。在严格选择生产力高的种群的基础上,利用工蜂和蜂王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生物学特点,改善工蜂幼虫的环境和营养条件,培育成蜂王。 一、育王的时间和条件 由于各地气候、蜜源条件不同,育王的时间难以统一。一般以春季第一个蜜源(油菜)培育春王,秋季蜜源(荞麦、蓝花子)培育秋王为主,其余花期也可培育蜂王。加以贮备。……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微藻在扇贝、牡蛎、文蛤、毛蚶等几种常见贝类人工育苗中的应用,包括亲贝的选择与培养阶段和幼虫培育阶段,以期为微藻在贝类人工育苗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菇蚋,属昆虫纲双翅目,别名瘿蚊,是一种微小的蝇类.幼虫呈白色或橙色,可孤雌生殖.一条幼虫可发育成一条"母"虫,一周内可繁殖12~20条幼虫.幼虫以咬食菌丝体和子实体为生.对蘑菇的培育和生产危害很大,特别是大规模生产中发菌培养时期发生虫害,菌丝被食而不能长满袋,结果感染大量绿霉,造成发菌失效.生产中每年都进行预防,但每年都有因菇蚋之害而绝收的菇农.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偏顶蛤Modiolus modiolus最适培育条件,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海水盐度、 pH和饵料对偏顶蛤浮游幼虫生长和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生态因子对偏顶蛤浮游幼虫的生长发育均有显著影响(P<0·05);幼虫生长发育的适宜盐度为25~35,最适盐度为30,但幼虫对高盐度的耐受力比对低盐度的耐受力强;幼虫生长发育的适宜pH为6~9,最适pH为8;饵料试验中,湛江等鞭金藻Isochrysis zhan:jiangensis、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和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 Lemmerman 3种饵料混合投喂的效果最好,牟氏角毛藻单独投喂以及牟氏角毛藻与新月菱形藻混合投喂的效果最差,湛江等鞭金藻基本上能够满足偏顶蛤早期浮游幼虫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单一投喂湛江等鞭金藻和新月菱形藻组与投喂含金藻的混合饵料组对幼虫的饲喂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20.
人工培育柞蚕虫草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感染力强、生产性能优良的蛹虫草菌种对柞蚕五龄幼虫接种试验,同时对培养基配方进行了筛选,通过采用不同接种方法,进行柞蚕蚕虫草的人工培育研究,并培育出了优良的蚕虫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