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结广两优676的特征特性,并介绍其高产栽培技术,以为广两优676的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2012年邵武市引进"广两优676"进行试种和示范,该品种表现优质、高产、稳产、生育期适中、适应性广等特点。为促进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总结了其在邵武市种植的特征特性和高产技术栽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2017年引进籼型两系杂交稻广两优676新品种在尤溪县西城镇文峰、凤元等村作中稻种植,表现出适应性广、抗倒力强、抗病性好、后期转色好,穗大粒多、产量高、米质优、需肥省等特点,是尤溪县中高海拔山区作中稻栽培的理想品种之一。同时,从适时播种、合理密植、科学水肥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方面总结其高产栽培技术,以供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4.
广两优676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两优676是籼型两系杂交稻新品种,2012年和2013年两年在屏南县长桥镇试种,综合表现好,高产、穗大粒多、根系发达、株叶形态理想、后期转色好、米质优、熟期适中,平均每667 m2产量660.6 kg.该文总结其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介绍广两优16的特征特性,总结其栽培技术,包括秧田选择、浸种催芽、播种、肥水管理、移栽、大田管理等方面内容,分析其适宜种植区域,以促进广两优16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水稻超高产群体特征及高产栽培技术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广两优676水稻品种,分析该品种的群体特征,并提出配套的高产技术栽培技术,以其为推广该品种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介绍广两优558的特征特性,并总结其高产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提高广两优1128单产水平,增加农民收入,于2012、2013年在霍邱县连续2a开展了超高产栽培技术试验。试验表明,杂交中籼稻广两优1128在霍邱县表现出分蘖能力强、穗大粒多、耐肥抗倒伏、生育期适中、米质较优等特点,并连续2a获得780kg/667㎡以上的产量。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博落回的特征特性,并总结了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培育壮苗、适时移栽、合理施肥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等,以期为人工栽培博落回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皇竹草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皇竹草,又称皇草,属禾本科多年生牧草,由象草和美洲狼尾草杂交而成.因其优质高产,被誉为"草中之王",故又得名王草,目前已在海南、广东、广西、湖南、四川、云南等地引种成功.皇竹草作为一种高产优质饲草,深受欢迎.  相似文献   

11.
12.
薏苡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左德川 《农技服务》2009,26(4):138-139
总结了薏苡的特征特性,并从品种选择、选地整地、繁殖方法、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加工等方面介绍了其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荠菜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刘建平 《现代农业科技》2010,(10):126-126,133
荠菜是现代餐桌上风味鲜美的稀特蔬菜,发展前景广阔。总结了荠菜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以为荠菜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稻虾共作广两优15直播绿色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两优15是黄冈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两系杂交籼型优质中稻品种。主要介绍了稻虾共作广两优15直播的田间表现,总结了其直播栽培技术要点,包括适时播种、减量施肥、科学灌溉、绿色防控等,可为稻虾共作广两优15直播绿色高产栽培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广两优4号2008年4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属于优质高产两系杂交水稻新品种,适宜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作一季中稻推广种植。本文介绍了广两优4号的特征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鲁单981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18.
19.
<正>广两优676系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所用不育系广占63-4S与福恢676配组育成的籼型两系杂交稻新组合,2013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4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做单季中晚稻种植适应性广,生育期适中,穗长粒多,抗逆性较强,丰产性好,适合单季稻区推广。1示范表现2014年福鼎市示范推广1500多亩,均获得高产稳产。其中在海拔300 m以上的佳阳丁家坪实割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