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2 毫秒
1.
我国粮食安全始终是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发展能源作物的前提是“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开发利用边际性土地(指自然条件相对较差的非耕地,包括新垦生地、荒坡、滩涂、盐碱地等)种植能源作物是生物质能在我国发展的必由之路。甜高粱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耐旱、耐涝、耐盐碱、耐瘠薄),是我国边际性土地发展能源作物的首选。甜高粱还是一种高效能源作物,一般亩产150~200kg籽粒和4.5~5.5t秸秆(其汁液含糖量在12%-18%),可生产燃料乙醇350kg左右。在边际性土地上种植甜高粱,增加了粮食供给,生产了绿色能源,改善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和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2.
能源作物与土地能源功能的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土地能源功能的分析,结合中国土地利用现状,对种植能源植物、开拓土地能源功能进行了探讨。探讨结果表明,中国存在大量可以种植的能源作物、发挥土地能源功能的未利用地以及边际土地,可利用潜力巨大。重视能源作物种植对于中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缓解能源危机和提供农民收入水平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油葵产业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质能源成为当今世界发展不可或缺的新能源,各国都在加快开发生物质能源。我国研究开发生物质能源还处于起步阶段,原料主要为玉米。针对生物能源的研究瓶颈是原料供应不足。河北省耕地中干旱、半干旱土地占60%以上。利用油葵的生长特点,在不利于其他作物生长的土地上种植油葵,即可增加土地利用率、增加收入,又可为新能源提供原料。  相似文献   

4.
甜高粱能源化利用优势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生物能源开发利用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能源作物成为开发生物质能的新原料。甜高粱是1种新的能源作物,具有生物产量高、抗逆性强、种植范围广、乙醇转化率高、转化成本低和综合利用价值高等优势。今后,甜高粱将成为能源作物中的主力军,为人们提供源源不断的可再生能源。  相似文献   

5.
中国西部土地贫瘠地区发展能源作物种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13亿人口与有限土地资源之间的矛盾,巨大的能源消耗量与能源短缺之间的矛盾,是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两大重要因素。我国有限的土地资源中,有多少面积可以用以种植能源作物引起了广泛关注。在结合我国国情基础上,本文分析了西部土地贫瘠地区种植生物能源作物的可行性以及所面临的问题,并且提出了解决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为减少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及应对燃烧化石能源造成的空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问题,世界各国争相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针对利用能源植物带来的粮价上涨和粮食安全问题,适应人多耕地少的国情,我国制定了"不与民争粮,不与粮争地"生物质能源的发展原则。许多学者提出利用边际性土地种植能源作物。多数边际性土地过于零散,不利于能源作物大规模种植和收获、运输,人们把注意力集中到草原及荒草地。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天然降水不能满足植物旺盛生长的水分需求。大规模集约化种植一年生能源作物,主要依靠灌溉,消耗大量的水资源,同"与民争粮,与粮争地"一样威胁粮食安全,同时还可能会造成生物多样性丧失、植被破坏、土地沙化、土壤次生盐渍化等环境和生态问题,影响草原畜牧业发展,使牧民生活无靠,与现有的《草原法》等法律、法规相悖,且无异于"问题搬家"。本研究通过分析能源作物,特别是在干旱和半干旱区规模化、集约化种植,对资源、生态环境的影响,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提出了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边际土地能源作物规模化种植准入政策建议,以期为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陕西安塞县农业地域资源优势及开发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对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陕西省安塞县土壤状况、气候特征、农业水资源供需、作物种植种类及产量进行研究和分析,指出该县具有的地域资源优势是土地辽阔、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适宜种植且高产优质的作物较多。针对农业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面临的环境建设任务重、土壤生产力低、交通欠发达、科技发展水平落后和农业投入不足等问题,提出了资源开发利用原则、具体措施及开发过程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8.
杨海龙  吕耀  王露  沈镭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941-13944,14151
我国在"不争粮,不争耕地,不争(食用)油、糖,充分利用边际土地"的原则下,规划了较为宏大的能源植物种植目标。但由于"三不一充分"原则过于笼统、缺乏相应的法律约束力以及边际土地利用的可行性与生态风险尚未明确等原因,大面积种植能源植物,尤其是以第一代生产生物乙醇为主的能源植物,可能对农业土地利用构成压力,也可能使多用途的糖类、油料作物转而用于生物燃料生产,从而间接地影响了农用地与农业生产。边际土地开发也可能加剧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局面,导致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水质下降等问题。鉴于目前国内进行的相关实证研究较少,决策者应慎重规划我国能源作物种植规模与种植布局,对于其环境效应给予足够关注。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随着耕地面积缩减和土壤盐渍化程度加剧,研究和开发适合在边际土壤尤其是盐碱地种植的作物,对缓解农业生产压力、改良土质和恢复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芒草具有投入少、产量高、品质优、多年生、抗逆强等优点,作为能源作物和饲草作物开发利用潜力极大。综述了芒草的种质资源状况、开发利用特点、耐盐特性及耐盐生理等,并对芒草的研究与应用前景进行分析和展望,以期为芒草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土地(壤)评价是农业科学领域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近年来,GIS技术被广泛用于农业用地作物种植适宜性评价,并已成为土地适宜性评价中重要的技术手段。作物适宜性评价是针对某种作物在特定地域种植的适宜性程度做出的结论性评价。客观评价耕地资源的作物种植适宜性,对于合理开发利用耕地资源、维护和提高耕地资源的作物生产力、保证县域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供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With high rates of food and nonrenewable fossil fuel consumption worldwide, we are facing great challenges in ensuring food and energy security to satisfy the world population. Intercropping, as an important and sustainable cropping practice in agroecosystems, has been widely practiced around the world. Many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some plants can deliver high yields when intercropped with other plants. Here, we review the biological mechanisms in improving resourc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and illustrate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intercropping in ensuring food and energy security through improving production. Identifying suitable energy plants for marginal land, land not suitable for food crops growth, is an effective strategy to acquire high production of bioenergy, thus removing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use of land for food and energy. The effective application of intercropping provides a potential pathway for production of food crops and energy plants by improving resource use efficiency and resistance to environmental stress.  相似文献   

12.
当前社会不允许错失生物质能源减排温室气体和促进地区能源、环境与社会发展天赐良机,也不能接受其对粮食安全、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的任何不良影响。本研究在总结能源植物土地利用坚持非粮和生态保护原则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我国当前土地利用与保障粮食安全的关系,认为大量土地撂荒、闲置和污染表明能源植物生产用地前景广阔。其次论证了我国应确立"以粮为纲、粮能并举"的土地利用方针,优化土地管理,实现土地集约利用,走保障粮食安全、发展能源和保护生态的多赢路线。最后确定了适宜于中国国情的可用于种植能源植物土地(宜能非粮地)的定义,讨论了宜能非粮地的污染超标、撂荒闲置、低等级、未利用、多用途增值和自然系统等非粮特征,将其分为宜能非粮耕地、宜能园地、宜能林地、宜能荒草地、宜能交通运输绿化用地、宜能水域和水利设施用地和其他未利用宜能土地等7大类。据此建议进一步研究土地利用的非粮和宜能的相关具体指标,以确定宜能非粮地的分级、面积和分布。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沼气作物的高效种植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拓展沼气工程物料来源。以能源玉米(先玉335)为对象分析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地甲烷产量的情况,探索能源玉米土地高效利用的最适种植模式。结果表明:①能源玉米的收获期不同,其生物质产量、土地甲烷产量均不同,且蜡熟期收获的比乳熟期收获的生物质产量、土地甲烷产量均较高;②能源玉米一年一季播种蜡熟期收获的与一年两季播种乳熟期收获的两季累计相比较,其生物质产量和土地甲烷产量均较高;③能源玉米生长期内的气候条件对其生物质产量和土地甲烷产量有较大影响;④从种植及相关成本分析以及结合土地甲烷产量,该地区用于沼气物料的能源玉米种植模式采用一年一季播种蜡熟期收获更适宜,从而可获得较高的收益。⑤能源玉米(先玉335)作为产业沼气作物其最适收获时期为植株干物质含量35%~40%。  相似文献   

14.
江西省适宜种植能源作物的边际土地资源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调查分析得出江西省宜能边际土地面积131.2万hm^2。,其中冬闲田面积79.1万hm^2,宜能荒地面积52.1万hm^2。摸清了江西省宜能边际土地资源分布状况。对边际土地中的宜能荒地资源进行了单项限制因素等级评价和综合等级评价。全省宜能荒地综合分级结果为:Ⅰ等宜能荒地9.5万hm^2。,Ⅱ等17.2万hm^2,Ⅲ等25.4万hm^2。。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开发利用江西省宜能边际土地资源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李翠珍  孔祥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4):16852-16855,16861
从农户对粮食生产能力和价值生产能力偏好的角度对农户进行群体分类,分析不同时期农户土地利用目标演化和农户群体类型演替之间的关系,选择北京大兴、海淀、曲周为典型案例区,对不同类型农户土地利用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①在位于城市郊区的大兴,产量和利润协调型农户占调研总数43.04%,接近50%的农户已转型为利润需求型;而受城市辐射影响较小的研究区域曲周四疃,农户类型依然是以产量和利润协调型为主;而城市近郊的海淀,农户类型则呈多元化,由于农地稳定性差而1/3多的农户对耕地的保障功能很看重。②从农户产量需求型→产量和利润需求型→利润协调型的转型中,在种植结构上表现为从以粮食作物为主到逐渐减少其种植面积,而相应增加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收入结构上表现为种植业收入会逐步增加。③不同类型农户生产函数估计结果显示,耕地经营规模对农户收益有很大限制作用,且产量和利润协调型农户、利润需求型农户偏好劳动集约高的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16.
基于耕地地力的河南省耕地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耕地地力为基础 ,根据粮食单产、种植面积、粮经比和复种指数对河南省粮食产量和耕地资源承载力进行了预测和分析 ,得出不同人口增长模式下的河南省 2 0 1 0年和 2 0 30年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在粮食产量、人口及人均消费保持现有增长水平及耕地数量持续减少的情况下 ,通过农业结构调整 ,加大科技和资金投入 ,提高耕地地力等 ,河南省粮食生产总量完全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并有一定剩余。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百色市主要农作物的土地生产潜力估算方法,为提高百色市主要农作物的土地生产潜力提供参考.[方法]用农业生态区域法估算主要农作物的光温生产潜力;在光温生产潜力的基础上用水分订正系数进行修订,估算出主要农作物的气候生产潜力;在气候生产潜力基础上用土地质量系数进行修订,估算出主要农作物的土地生产潜力.[结果]百色市主要农作物光温、气候和土地生产潜力均以水稻最高,其余依次为玉米、大豆和红薯.4种作物土地生产潜力分别为:5466.0、5074.4、2414.3和1190.5 kg/ha.[结论]百色市主要农作物的土地生产潜力较低,为提高百色市主要农作物的土地生产潜力,应优化农作物品种结构,引进高产优质的农作物品种,提高土壤肥力,加强水肥管理和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  相似文献   

18.
湖南省耕地利用现状与需求量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耕地利用结构、耕地质量及生产力水平,分析了湖南省耕地利用现状,指出耕地利用中存在的坡耕地及低产田比重大、耕地数量不断减少、人地矛盾突出、耕地质量下降等主要问题.基于粮食安全、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根据湖南省未来人口、人均生活水平、粮食总量的需求,采用数学模型,对2015年和2020年的粮食和经济作物、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对耕地的需求量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9.
基于土地整治的山地丘陵区耕地质量潜力测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准确地识别土地整治改良因素和科学地测算耕地质量潜力对耕地质量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我国现有的耕地质量评价体系,分析土地整治工程措施对山地丘陵区耕地质量的影响,提出了一套服务于山地丘陵区土地整治的耕地质量提升潜力测算方法;并通过准确识别土地整治改良因素,确定提升方案,测算了重庆市綦江区耕地质量提升潜力.结果显示:1)研究区现状国家利用等指数区间为648.02~1 659.33,整治后国家利用等指数区间为761.81~1 783.04,耕地质量平均可提高0.79个利用等;2)得到的现状耕地利用等指数与折算为基准作物的实际产量的相关性(R~2=0.895 0)大于农用地分等成果(R~2=0.797 4);3)高潜力分等单元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为平坦、水源较为充足的丘陵地带,整治重点是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低潜力分等单元主要分布在陡坡中山地带和有石灰岩分布的喀斯特丘陵区,整治重点为防止水土流失与保护生态环境.本研究提供的潜力测算方法适应了差别化土地整治需求,保证了测算结果的真实性和潜力实现的可行性,可为山地丘陵区土地整治耕地质量潜力测算提供参考.不同的地质地貌类型,耕地质量提升的核心因子有所差异,土地整治的工程措施应有侧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