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林州市核桃举肢蛾的发生规律与化学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明确核桃举肢蛾在林州市的发生规律,筛选防治核桃举肢蛾的最佳药物及浓度,进行了核桃举肢蛾生活史的系统观察及树冠喷药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核桃举肢蛾在林州市1 a发生2代,第一代成虫发生高峰在4月中下旬,幼虫蛀果高峰为4月下旬,第二代成虫发生高峰在6月中下旬,幼虫蛀果高峰在7月上旬。采用毒死蜱1 000倍液、苦参碱500倍液和乙酰甲胺磷1 000倍液进行树冠喷雾,从核桃举肢蛾成虫发生高峰期开始,第一代成虫期喷1遍药,第二代成虫期喷2遍药,2遍间隔10 d,防治效果明显,防效在82.9%~89.0%,可以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核桃举肢蛾的年消长动态及色彩趋性,为其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于2013~2014年通过调查方法研究了核桃举肢蛾的年消长动态及对不同色彩的趋性.[结果]核桃举肢蛾在山阳县元子街镇李家塬村1年发生2代,6月中旬至7月上旬、7月底至8月上旬为成虫盛发期;核桃举肢蛾成虫对黄色具有一定的弱趋性.[结论]试验结果为核桃举肢蛾的绿色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1核桃举肢蛾又名核桃黑,主要危害果实。幼虫蛀食青皮,在青皮内蛀食多条隧道,并充满虫粪,引起总苞变黑腐烂,幼果脱落,核仁干缩。生活习性核桃举肢蛾1年发生1~2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越冬。翌年5月中旬-6月中旬化蛹,成虫期发生在6月上旬-7月上旬,幼虫6月中旬开始为害,7  相似文献   

4.
核桃举肢蛾的生物学习性与温湿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2010年,在山西省左权县核桃产区进行野外调查,利用美国DeltaTRAK温湿度记录仪记录温湿度变化对核桃举肢蛾的影响,以掌握核桃举肢蛾的发生规律及其发生高峰期与环境温湿度的关系。调查分析表明,温度变化对核桃举肢蛾的发生影响不大,而湿度对核桃举肢蛾的发生影响十分明显。依记录仪结果分析,到6月中旬当空气湿度达到60%以上时,核桃举肢蛾成虫即会出现,且发生时期相对集中,每年成虫发生期出现的时间早晚随空气湿度的变化提早或推迟;同时也确定了发蛾高峰期在7月6日左右。在左权大部分地区,树冠第1次喷药的防治适期应掌握在7月12日前后。  相似文献   

5.
为给金纹细蛾田间预测预报提供理论依据,在山东烟台地区苹果园悬挂金纹细蛾性诱剂诱捕器对金纹细蛾成虫进行诱集。结果显示:金纹细蛾在烟台地区1年发生5代,越冬代成虫4月初始见,4月下旬达到羽化高峰;第1代、第2代、第3代及第4代成虫羽化高峰期分别为6月上中旬、7月中下旬、8月中下旬和9月底至10月初;平均每个诱捕器在4~10月间可诱捕到金纹细蛾成虫2 238.8头。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主要气象因子与草地螟种群数量变动的相关关系。【方法】2015和2016年通过诱虫灯,在哈巴河县研究主要气象因子对草地螟种群数量变动的影响,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6月中旬和7月中旬草地螟越冬代成虫和第一代成虫达到种群数量的高峰期。逐步回归分析得知,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平均空气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和降雨量是影响草地螟种群数量变动的主要气象因子。最高温度、最低温度的增大,限制草地螟数量的增多。【结论】哈巴河县6~8月的平均空气相对湿度和平均温度有利于草地螟生长发育,故该时期是草地螟在研究区域猖獗发生期。  相似文献   

7.
浙江塘栖枇杷黄毛虫种群数量特征及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灯下诱蛾和田间幼虫系统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枇杷黄毛虫Melanographia flexilineata种群数量特征和消长动态,并建立其发生趋势预测模型。结果表明:2008-2013年灯下诱蛾越冬代成虫始见期在4月中旬至下旬(4月14日至29日),其中2010-2012年相对较迟,峰期持续时间、蛾量受当年气候等条件的影响呈相应的变化,2008年和2011年为最高峰期虫量,2013年明显低于历年同期;田间幼虫发生量也呈现出相似的趋势,年度间均以第2代幼虫危害最重,峰期主要出现在6月下旬,少数年份推迟至7月上旬,第4代灯下成虫与田间幼虫量均下降较快。在此基础上,以枇杷黄毛虫的田间系统监测资料及气温、相对湿度、降水量等气象因素作为预测因子,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筛选出了具有显著回归影响的24个因子进入回归模型,建立了第1代至第3代枇杷黄毛虫发生期和发生量预测模型,其中影响枇杷黄毛虫种群数量消长的关键因子为种群基数和降水量、气温和相对湿度。经检验,各代次发生期、发生量预测模型均达到99分以上的历史符合率和预测准确度,模型拟合值与实测值相符,能准确地预测出其发生量和发生高峰期。  相似文献   

8.
针对韭菜标准大棚、小拱棚和露地3种栽培模式,利用黄板诱杀技术,研究宁波地区迟眼蕈蚊成虫在韭菜不同栽培模式中的种群动态。结果表明,标准大棚中韭菜迟眼蕈蚊1年发生5代,小拱棚和露地栽培模式中1年发生4代;标准大棚中越冬代高峰期为3月中旬,小拱棚和露地栽培中为4月中下旬;全年韭菜迟眼蕈蚊的发生高峰在春季,时间为5月中旬至6月中下旬,夏季不发生,秋季发生高峰为10月中下旬;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的关键防治期春季为4月中旬至5月上旬,秋季为10月底至11月上旬。  相似文献   

9.
安阳地区苹小卷叶蛾的预测预报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苹小卷叶蛾 [Adorophyesorana(FischerVonRoslerstamm) ]为安阳地区苹果园的主要卷叶、舐果害虫。试验用黑光灯和糖醋酒液进行了诱集观测 ,结果显示该虫在安阳地区 1年发生3代 ;越冬代成虫羽化高峰为 6月上中旬 ,第 1代药剂防治适期为 6月中下旬 ;第 1代成虫羽化高峰为 7月中下旬 ,第 2代药剂防治适期为 7月下旬至 8月初。  相似文献   

10.
通过Witting反应合成四种核桃举肢蛾性诱剂。林间诱蛾试验表明:人工合成的四种性诱剂对核桃举肢蛾都有一定的诱蛾活性,不同组分按一定比例组合后诱蛾活性有所增强,特别是Z-8-13∶Ac和Z-9-16∶OH以2∶8的比例组合后诱蛾效果最高。为核桃举肢蛾虫情测报提供了一条有效途经。  相似文献   

11.
2009年4月-2010年3月对深圳市某荒地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工蚁虫口密度以及蚁巢密度进行了自然消长动态规律的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深圳市红火蚁工蚁全年的活动表现为明显的多峰型,第1个高峰出现在4月下旬至7月上旬,第2个高峰出现在9月上旬至10月下旬,第3个高峰出现在次年2月下旬...  相似文献   

12.
湖北武汉果实蝇害虫种群动态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华中区域果实蝇害虫的发生规律和气候因子影响,以武汉市南湖地区的华中农业大学校内果园和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内蔬菜基地为调查地点,于2016年4月-2017年4月使用诱蝇醚和诱蝇酮为性引诱剂开展了诱捕调查,并结合华中农业大学当年的气象记录开展了气象因子分析。结果发现,果园和蔬菜基地内诱捕的果实蝇种类为南亚果实蝇和橘小实蝇,不同调查点的种群动态模式基本一致。南亚果实蝇于5-6月初开始出现,7-8月初达到第1个高峰期,随后呈现锐减趋势,并于9月下旬-10月出现第2个小高峰(梨园和蔬菜基地除外);而橘小实蝇主要于6月下旬之后开始出现,8月下旬-9月上旬达到高峰期,且未出现第2个小高峰(橘园除外);表明这2种果实蝇的发生呈现明显的错峰现象。通过相关性和主成分统计分析,推测气温条件(包括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温、平均最高温)和平均日照时数为影响果实蝇种群动态的关键气候因子。  相似文献   

13.
1974 ~1997 年观测资料表明,影响4 代棉铃虫发生程度的关键因素有:3 代棉铃虫百株累计卵量,6 ~7 月平均相对湿度,6 ~7 月日降水量≥0 .1 m m 的总日数,6 月下旬~7 月中旬( 即梅雨期) 降水量,6 月下旬~7 月中旬温雨系数。根据相关性、时效性及稳定性原则,选取前3 个因素作为预报因子,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预报,历史符合率87 .5 % 。1998 年试报准确。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不同地区松墨天牛生活史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防治松墨天牛和预防松材线虫病,采用林间观察法、查迹调查法和木材解剖法,在12个观测点比较研究云南省不同地区松墨天牛的生活史。松墨天牛在云南省各地1年发生1代,幼虫5龄,以3~4龄幼虫在木质部越冬。成虫期3月下旬至7月上旬,卵期4月中旬至7月中旬,皮下幼虫期4月下旬至10月中旬,木质部幼虫期7月下旬至次年6月中旬。7月下旬至10月中旬是皮下幼虫陆续蛀入木质部时期,蛹期3月上旬至6月下旬。松墨天牛在云南省各地的发育进程不尽相同,主要受气温因素的制约,从滇西南向滇东北方向依次推迟。每年12月至次年1月是伐除虫害木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15.
2008~2009年在广西桂林对脐晚脐橙落花落果规律进行观察研究,为制定适宜的保花保果技术措施提供依据。结果表明,2008年脐晚脐橙落花从4月上旬持续到4月下旬,4月11~12日和4月16日各有1次落花高峰;第1次生理落果从4月下旬持续到5月下旬,5月2~4日和5月8~10日各有1次落果高峰;第2次生理落果从5月中旬持续到6月上旬,5月11~15日为落果高峰期。2009年脐晚脐橙落花从3月下旬持续到4月下旬,3月24日~4月8日为落花高峰期;第1次生理落果从4月下旬持续到5月下旬,4月21日~5月15日为落果高峰期;第2次生理落果从5月中旬持续到7月中旬,5月6~24日为落果高峰期。两年的坐果率为0.5%~3.9%,脐黄落果率为59.5%~71.7%,裂果率为0.7%~2.3%。  相似文献   

16.
稻秆潜蝇在重庆市巳由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该虫在重庆地区1年发生3代,以第3代幼虫越冬。越冬代.幼虫在3月下旬化蛹,4月中旬至下旬为第1代成虫期,5月上旬为产卵期。5月上旬至6月上旬为第1代幼虫期,6月上旬至下旬为蛹期。第2代成虫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中旬,7月上、中旬为产卵期,7月中旬至8月上旬为幼虫期,8月上旬至下旬为蛹期。第3代成虫期为9月上旬至下旬,并迁至越冬寄主上产卵,10月初至11月底孵化为幼虫进入越冬期。成虫羽化后1—2h即可交配,但多数于羽化后1—3d才交配。更尾后越冬代于4—9d,第2代于3—7d后产卵,一般1叶仅产1卵,偶有数粒。单雌产卵量2—81粒不等。成虫寿命为20d左右。  相似文献   

17.
对沈阳地区梨象甲(Rhynchites foveipennis Fairmaire)在田间的发生规律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沈阳地区,梨象甲绝大多数一年发生1代,以成虫越冬;极少数个体两年1代,以幼虫越冬,越冬成虫4月末开始出土,5月中旬达盛期。成虫翌日出土量与降水呈正相关,出土始期决定于4月下旬的降雨时间。与献结果一致。卵发生始期为6月上旬,盛期为6月中旬-7月中旬,幼虫脱果盛期在7月末-8月上旬,化蛹始期为8月初,盛期为9月上旬-9月中旬。其中卵发生期,幼虫脱果时间及化蛹时期在沈阳地区为首次研究。  相似文献   

18.
小麦蚜虫是危害许昌小麦生产的主要虫害之一,其发生面积广、危害重.为此,对许昌市小麦蚜虫的种群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并建立其发生危害的预测模型.根据许昌植保站2007年、2008年监测资料进行分析,蚜虫在小麦上迁移危害其种群数量变化遵从logistic增长曲线,可以划分为开始增长期(3月下旬-4月上旬)、加速增长期(4月中旬...  相似文献   

19.
迟熟蕉柑落花落果规律的观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6—2007年在广西桂林对迟熟蕉柑生理落花落果进行观察研究,探讨其落花落果规律。结果表明:2006年迟熟蕉柑的落花从4月中旬开始,4月下旬结束,4月11~15日和4月18~25日各有1次落花高峰期;2007年的落花从3月中旬开始,至4月中旬结束,落花高峰期在3月2913~4月2日。2006年迟熟蕉柑第1次生理落果从4月中旬开始持续到6月上旬,4月19—25日及5月7~14日为落果高峰期;第2次生理落果从5月上旬开始持续到7月上旬,5月17~23日为落果高峰期。2007年第1次生理落果从3月上旬开始持续到6月上旬,4月1-2日、4月15—17日、5月3-9日为落果高峰期;第2次生理落果从5月1日开始持续到6月上旬,5月4~11日和5月16~24日为落果高峰期。不同年份迟熟蕉柑的生理落果因气温变化剧烈程度不同而不同,两年的坐果率为2.42%-2.46%。  相似文献   

20.
豫南雨养区夏玉米产量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根据豫南雨养区方城、西平两县1995-2008年的夏玉米单产和同期气象资料,分析了该区生长期间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等气象因子对夏玉米气象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影响夏玉米生育的全过程,与光照时数相比,气温显著影响产量,6月、8月的降水量、7月的气温是影响夏玉米产量的关键气象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