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云南省澜沧县2016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994个思茅松人工纯林小班数据为研究对象,选用4种生长方程和1种线性回归方程拟合思茅松人工林林木生长过程,利用SPSS19.0和EXCEL2016对5种预选生长模型进行拟合,基于相关指数最大、残差平方和最小的原理,确定了林分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单位蓄积的最佳生长模型,模型预估精度高达95%以上,对数据T检验结果,其残差均在95%的置信区间。根据拟合的林分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单位蓄积生长模型及相关公式编制了澜沧县思茅松人工林经验收获表。  相似文献   

2.
以河南省9市丘陵低山区刺槐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编制该省刺槐人工林立地指数表,共设置219块样地进行样地调查,获得509对优势木树高-林龄数据,并对每个样地抽取1株平均优势木进行树干解析;应用3倍标准差法剔除异常数据,选用Logarithmic curve、Quadratic、Richard等5个常用方程拟合509对优势木树高-林龄数据,通过相关指数和残差平方和指标筛选导向曲线;应用标准差调整法编制立地指数表,并对其进行拟合显著性检验-X2检验和预报精度检验-标准差检验。结果表明:Richard方程效果最优,其相关指数较大,残差平方和较小,同时线形符合树高生长规律,确定为导向曲线;以基准年龄12 a,指数级距为2 m,划分10个立地指数级,并据此编制了立地指数表;经检验证明所编表合格,可用于评价河南省丘陵低山区刺槐人工林的立地质量。  相似文献   

3.
以赤峰市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251块人工林油松标准地以获取数据,对10种常用的导向曲线模型进行拟合,选择对数曲线式为最优导向曲线模型,相关指数达到了0.9957,离差平方和、相对误差等指标均较小。选定的导向曲线模型为H=-2.7021+0.0734A+2.3125×LgA,基准年龄为30年,级距为1m。采用标准差调整法编制了地位指数表。经卡方检验、散点检验和解析木检验证明,所编表合格、精度较高,可以用来评价油松人工林的立地质量。  相似文献   

4.
以湖南省溆浦县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优势木树高与年龄关系的常用数学模型,研制马尾松人工林立地指数导向曲线模型。结果表明:导向曲线方程H=439.93×(1-exp(-0.001×AGE))0.914是最适合的导向拟合曲线;马尾松人工林的标准年龄应定为20年,优势高在11~29 m范围内可划分为9个立地指数级。选用相对优势高法展开导向曲线编制形成立地指数表,检验结果表明所编立地指数表精度高、适用性强,能够客观评价溆浦县马尾松人工林的立地质量。  相似文献   

5.
为了评价立地质量,用155块油松人工林标准地,用三个数学模型进行拟合,最后选定用模型1gH=0.1429+0.51531gA编制地位指数表,基准年龄为25a,用变 异系数法导出6,7,8,9四条地位指数曲线。经用相关指数检验和优势木解析木进行X^2检验,结果表明:该地位指数表适用于晋中东部册区的油松人工林。  相似文献   

6.
通过收集近40年山西省连清森林资源数据并结合实地调查,获取人工油松林数据,拟合优势木树高和平均树高的关系。按龄阶(组)分别统计林分平均年龄和优势木平均树高,利用理查德方程拟合导向曲线。以导向曲线为基础,确定基准年龄和指数级距,完成地位指数表的编制。并用落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编制的山西省油松人工林立地指数表可以预测油松树高的生长趋势。  相似文献   

7.
北京低山地区油松人工林立地指数表的编制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使用252块北京市低山地区油松人工林标准地资料,统计分析各标准地优势木平均树高与年龄的关系,以双曲线式拟合树高生长导向曲线,编制出适用于该地区的油松人工林立地指数表;经X2检验、落点检验和树高生长量检验后证明所编表合格;使用该表对252块标准地进行立地质量评价,结果表明,63%的标准地立地质量处在中等水平;油松最适宜生长的立地条件为阴坡厚土.  相似文献   

8.
以20个县291个侧柏人工林标准地数据作为编表材料,从7个数学模型中选定理查德(Richards)式H=11.455 1-e-0.025()A 1.286作为导向曲线,基准年龄为40年,指数级距为1m,运用相对优势高法导出立地指数表。拟合显著性检验和预报精度检验表明:所编地位指数表精度较高,可用于山东省侧柏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9.
基于广西区收集的马占相思工业人工林林分标准地及优势解析木73株,拟合其优势树高生长的Chpman-Richards模型;从14~26m指数级拟合总剩余标准差小于0.29m,最大的为0.40m;以15a作为基准年龄,采用参数预估法编制了该区域的马占相思林多形地位指数表;经另置的31株优势解析木样本检验,指数级预报误差平均值为0.38m,最大误差为0.55m;龄级的预报误差平均值为0.33m,最大0.65m;所研建的模型用于编表,适应性能好。  相似文献   

10.
为适应当前生产需要,编制了“山西省太行山地区油松人工林地位指数表”,它是在广泛收集材料的基础上,采用标准差法编制的。该表经过多种检验,精度较高,说明符合本地区油松人工林树高生长实际,可作为评定立地质量优劣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
思茅松人工幼林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定植3年的思茅松人工林进行施肥试验, 结果表明: 施肥对思茅松幼林的林木高、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但需N、P、K肥配合施用。在一般立地条件下, 思茅松幼林追肥较为合理的施肥用量为: 尿素50g/株; 过磷酸钙200g/株, 硫酸钾50g/株。此外, 合理施肥能够保持思茅松人工林地的土壤肥力, 以至提高林地土壤的养分含量。  相似文献   

12.
宫伟光 《林业研究》1994,5(2):29-36
1NTRODUCT1oNMaoerMountainliesintheeasternpartofnortheastChinamountainareawithinthenaturalgeographicaldistributionrangeofavaluabletimberspeciesofKoreanpine(PinusKoraiensis).Foraboatmorethanlooyears,cuttinganddestroyingcontinued;f9wnaturalprimaryKoreanpineforestsleft.AlargeareaofKoreanpineplantations,nevertheless,has'grownupastimegoing.Itisapressingproblemforushowtocultivatethemwell,andtorecoveranddevelopthemraPidlyinourforestproductionandscientificresearch.FortheKoreanpinetree,peopledid…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景谷试验示范林场12年生的思茅松人工林开展不同间伐强度的试验,结果表明:(1)通过抚育间伐,能促进思茅松树高、胸径的生长,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林分平均胸径、平均树高也随之增大;(2)思茅松人工林中龄林采用30%的间伐强度,保留木为1428株/hm2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4.
依据相同立地条件下同龄人工林样地调查数据,分析比较思茅松扦插苗与实生苗造林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1)实生苗造林保存率比扦插苗高,但两者均高于90%;2)扦插苗的树高、地径生长量比实生苗大;3)扦插苗及实生苗高生长和径生长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扦插苗表现出“高胖”的形态特征,而实生苗倾向于“矮胖”。  相似文献   

15.
思茅松人工林幼林期施肥试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定植3年的思茅松人工幼林进行追肥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对思茅松高、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需N、P、K肥配合施用。在一般立地条件下,思茅松追肥较为合理的施用量为:尿素50g/株;过磷酸钙200g/株,硫酸钾50g/株。此外,合理施肥能够保持甚至提高土壤养分含量。  相似文献   

16.
对思茅松工业人工林的不同混交配置模式的植物多样性及其与思茅松主要害虫的发生程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思茅松与红木荷、西南桦或高阿丁枫的混交林以及栽松留阔的思茅松人工林的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思茅松纯林.思茅松工业人工林乔木层的植物多样性越大,则思茅松的主要害虫思茅松松毛虫、微红梢斑螟、松实小卷蛾等的危害程度越低.在思茅清水河各种配置的思茅松混交林中,其乔木层的Shannon指数与思茅松毛虫及微红梢斑螟的危害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7.
思茅松人工幼林“3414”施肥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7年8月,在景谷县具有代表性、长势相当的思茅松人工幼林中,采用"3414"试验设计,对氮、磷、钾3种肥料的不同配比组合进行了施肥试验。结果表明:立地条件对思茅松人工幼林的生长影响较大,思茅松人工幼林施肥应区别不同立地条件采用不同的施肥配比组合,地位指数级为12的立地条件较佳组合为50 g氮肥+150 g磷肥+80 g钾肥,地位指数级为14的较佳组合为100 g氮肥+75 g磷肥+80 g钾肥,地位指数级18的较佳组合为100 g氮肥+150 g磷肥+80 g钾肥。  相似文献   

18.
应用思茅松人工林解析木所获的基础数据,建立了其林木胸径断面积生长量的Logistic曲线回归方程:y=202.134/(1 45.92 e-0.5101 t),依据此回归方程的几何特征,对思茅松人工林取样林分的林木胸径断面积生长量、断面积连年生长量的变化特点作了分析。进而确立并论述了以林木胸径断面积连年生长量确定思茅松人工林初始抚育间伐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思茅松种子园保留密度对生长量和球果产量的特性,对7年生相同家系的思茅松种子园开展5种不同疏伐强度(疏伐强度25%、疏伐强度30%、疏伐强度45%、疏伐强度50%和不疏伐)的疏伐试验,观测试验前、2年后的生长量(树高、胸径、冠幅)和球果数,计算出相应的增长量,对增长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5种不同疏伐强度2年后树高、胸径、冠幅和球果数增长量最大的处理均是疏伐强度为50%的处理,树高增长量次之的处理是疏伐强度为25%的处理,胸径、冠幅和球果数增长量次之的均是疏伐强度为42%的处理。树高、胸径、冠幅和球果数增长量小的处理均是对照CK。5种不同疏伐强度的树高增长量差异不显著,胸径、冠幅和球果数增长量差异均显著。该差异可作为思茅松种子园郁闭期保留密度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