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茯苓,又名松茯苓,为多孔菌科茯苓属寄生性植物,主产地在安徽、河南、湖北、广西、云南、福建等地。野生茯苓大多生长在松树根上,偶见于杉、柏、柳等根部,大山区腐朽的松木段上亦能生长,但是产量有限。  相似文献   

2.
经采脂、伐木后留下的松树蔸(桩),往往被人们废弃。其实,利用松树蔸栽培中药材茯苓,可获很高的效益。一株胸径20厘米的松树,采脂15年共获利60元;若用伐根取松明(作引燃物),也只收入2元;而栽培茯苓,仅花工3小时,便可获利7元多。可见,利用松树蔸栽培茯苓,是林区致富的新门路。主要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3.
松树资源十分丰富,综合开发潜力很大,无论是薪柴林区或用材林区都有大量松树枝桠、稍头、根兜被当作废物丢弃,伐木后的枝桠以及畸形等外材多被作燃料资源。为了变废为宝,多年来对如何利用松树枝桠等栽培茯苓进行了试验记载。 1 茯苓生长需要的生态因子 1.1 营养茯苓属腐生真菌,生长在松树砍伐后的枝桠、稍头以及树兜朽木上。栽培时通过人工接种,使菌丝体在松木栽培料上,经酶  相似文献   

4.
广西唯一专门研究茯苓的桂江茯苓研究所和昭平县武装部队以劳养武基地利用废弃材培育茯苓新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去冬今春在大脑山林场伐区的松树蔸种上菌种7000多瓶,首次采收鲜苓3.8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Esteya vermicola真菌适应的pH范围,并探讨松树成分对其生长的影响,以期为E. vermicola菌在松树体内的定植和林业重大病害松材线虫野外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选取E. vermicola CBS115803(EV115803)和E. vermicola CNU120806(EV120806)为试验对象,测试EV真菌适应的pH范围,并以35 a黑松不同器官组织配制培养基,探究EV菌的生长情况,观测各菌株生长速率、菌体量和产孢量。[结果]EV菌适应的pH值范围为5~13,菌体量在酸性条件下产生更多的气生菌丝。PDA中加入松树成分对EV菌有一定的刺激生长作用。在以松针、松树皮、松枝条为唯一营养来源时,EV菌生长茂盛。以木质部锯末为单一营养源时,EV菌生长缓慢。[结论]EV菌适应的pH值范围为5~13,EV菌耐碱性极强,且在加有松树各部位成分的培养基上生长,菌株EV120806对松树培养基的适应性更强,未来有望将EV菌定殖在松树中做为共生菌,摄食入侵的松材线虫,从而使松树具有内源的防控因子防控松材线虫。  相似文献   

6.
褐天牛是松树的杀手,也是松材线虫的侵染源。通过试验,在松树伐区利用松树林伐兜种植茯苓,既提高了林地产出率;又对松褐天牛的发生进行了遏制,值得借鉴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栽培茯苓过去大部用原木段,这样不仅浪费了大量木材,而砍伐后的松树桩却又白白地腐烂在山上。为了避免上述浪费,这里介绍一种利用松树伐桩栽培茯苓夺高产的经验。一、抓好“四选”选好树桩。选择无腐烂、无严重虫蛀的头年秋冬或当年早春砍伐还很新鲜的未脱皮的树桩栽培,产量最高,质  相似文献   

8.
茯苓为常用中药材,国内需求及出口量高达1300万公斤。但是全国年产量仅有300~500万公斤,只能满足年需求量的20~35%,价格居高不下。黄河以南各省区具有丰富的松树资源,发展茯苓生产得天独厚,以广西为例,年产松树采伐剩余物不少于20万m~3弃于山上,若能将其中1/3用  相似文献   

9.
现介绍一种松茯苓种植的新方法。此法与传统法相比,最主要的优点是利用采伐后的松树头,变废为宝,节约原材料,降低成本,加速伐根腐烂分解,加快土壤养分回归,有利土壤疏松及提高林地肥力。一、栽培技术(一)生长条件要求1.营养。茯苓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养分,所以人工栽培茯苓时,应选用新鲜全干的松树蔸、松根、松尾、松枝作培养料。2.温度。茯苓是一种中高温型真菌,菌丝在10℃ ̄35℃都能生长,22℃ ̄28℃最适宜,菌核在15℃ ̄35℃能形成,22℃ ̄32℃生长最快,5℃以下菌丝、菌核停止生长,高于35℃易衰老,38℃以上死亡。3.水分。一般茯苓菌丝生长发育时,各种材料的含水量应保持在55% ̄60%,菌核生长时土壤中的含水量应增加到60% ̄65%左右。4.空气。茯苓是一种好气性真菌,所以栽培茯苓时,场地要选在通风透气性好,土壤疏松的地方,下种后菌丝生长时期,土不能盖得太厚,使菌丝经常与大气中的新鲜空气进行交换,菌丝才能正常生长发育。5.阳光。茯苓菌丝在完全黑暗条件下可以正常生长,但菌核形成时,没有阳光照射,会加重土壤和材料中的水分,就会抑制菌丝、菌核的正常生长,所以选择场地以向阳的地方为好。6.酸碱度。茯苓喜欢在较酸的环...  相似文献   

10.
松树蔸原地种植茯苓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砍伐后留在山上未挖起的松树蔸直接接种茯苓.栽培管理容易。产量稳定.品质好.省时省力省菌种。一般直径20厘米的树蔸.可产鲜茯苓12公斤以上。其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1.
经调查研究证明,安徽滁县地区近年来松树大面积枯死主要是由松色二孢菌引起的。该菌侵染后引起松树芽枯、梢枯、叶枯与果枯,使冠部的芽、嫩枝和叶大部分枯死,基本丧失生长势,导致松树呈濒死状态。病害发生与树龄、林分郁闭度、立地条件及气候有关。  相似文献   

12.
茯苓,菌类植物,多寄生在松树根上,是茯苓菌菌丝集结形成的不定形的菌状核,有“仙药之上品”的美称。可做药用和加工保健食品的原料,市场十分畅销。其人工高产培植技术如下:一、场地整理选通风向阳排水良好的坡地,在冬、春季翻耕整细,清除杂草、树根和石块,开好“人”字形排水沟。二、原料准备人工培植茯苓,多用段木栽培法。一般于“大寒”节气之前砍伐松木,暂留顶端枝叶,以利水分蒸发。至针叶变黄时锯成约1米长一段,去掉表层粗皮,留下附在木质外层的细筋(即细皮),按“井”字形堆码干燥,上面加覆盖物以防雨雪淋湿霉变。干燥…  相似文献   

13.
茯苓[Poria cocos(Schw) Wolf]又名茯灵、白茯苓,是一种兼性腐生真菌,属于担子菌亚门层菌纲多孔菌目多孔菌科卧孔菌属.  相似文献   

14.
茯苓(WolfiporiaCOCOS),别名:松茯苓、茯灵、茯菟、松柏芋、松腴、不死面等,隶属担子菌纲,多孔菌目,多孔菌科,茯苓属(卧孔菌属)。茯苓为常用中药,性味甘淡平,人心、肺、脾经。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可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逆,恶阻,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等症。茯苓含茯苓多糖、葡萄糖、蛋白质、氨基酸、有机酸、脂肪、  相似文献   

15.
松树,是我国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树种。她四季常青、高大挺拔、生长迅速。我国各族人民都非常喜爱松树、培育松树和保护松树。 我国栽培松树历史悠久,自古以来,中华儿女就把松树广植于庙宇、陵墓、道路、庭院  相似文献   

16.
小蜜环菌是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分布较广的野生食用菌,可引起松树根朽病。由小蜜环菌所引起的林木根朽病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一种病害,它能侵染的针阔叶树种达二百余种,不论老龄或幼龄林木都能被侵染受害。该病使根的皮层和木质部腐朽,以致枯萎死亡。!分类:菌类界、真菌门、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抚顺地区珍贵的外生菌根菌资源,该文对抚顺地区松树外生菌根菌的种类、资源分布、林相特征等进行了调查分析。文中以与油松形成外生菌根的血红铆钉菇为例,分析了血红铆钉菇资源减少、产量下降的原因,建议重视发展赤松林和油松林,积极研究和探索油松林及赤松林的更新换代,为发展血红铆钉菇等外生菌根菌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索松材线虫病发生初期的扩展规律,对两块面积均超过400hm2、处于病害发生初期的试验地进行连续12个月、每月1次的无人机航拍.对航拍图的分析表明,实验地1在2021年没有新发现枯死松树;实验地2从2021年6月至10月,共发现21株枯死松树,但每个月的枯死松树分布均为随机分布或离散分布,没有出现病害由发病中心向四...  相似文献   

19.
茯苓     
茯苓王本泉茯苓,为多孔菌科植物茯苓菌的干燥菌核,大小不一,轻重悬殊。小者仅半公斤左右,大者可达十几公斤,有的甚至竟达几十公斤以上。我国北起吉林、辽宁、南至云南、贵州的丛林中,都可以寻找到茯苓的踪迹,其中以云南产的云苓、安徽产的安苓、福建产的建苓品质最...  相似文献   

20.
处理松材线虫病病死松树伐桩木腐菌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测试了木腐菌对松材线虫繁殖的影响以及对马尾松木块和松材线虫病病死树伐桩的分解能力,结果表明,供试菌株除裂褶菌菌株外,其他菌株都能抑制松材线虫的繁殖,其中松材线虫在松生拟层孔菌菌株W10、W11,硫磺菌菌株5452、6600,粗皮侧耳菌株6221,虎掌菌菌株6320,茯苓菌株6284,灵芝菌株6501菌落上完全不能存活.对马尾松木块的分解试验结果表明,松生拟层孔菌菌株W10、W11、硫磺菌菌株6600、杂色云芝菌株6923、茯苓菌株6284对马尾松木块具有较强的分解能力.田间接种硫磺菌菌株6600、杂色云芝菌株6923、松生拟层孔菌菌株W11、茯苓菌株6284和粗皮侧耳菌株6221处理松材线虫病病死树伐桩70 d后,硫磺菌菌株6600和杂色云芝菌株6923表现出对松材线虫病病死树伐桩较强的分解能力,这2个菌株可作为今后利用木腐菌处理松材线虫病病死树伐桩的潜力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