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酒棉2号是甘肃省酒泉地区农科所棉花试验站选用早熟、丰产、高衣分品系77-118,与抗病、晚熟品种中棉所16进行有性杂交,经系谱选择,定向培育而成的棉花新品种.2001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该品种适宜甘肃省河西走廊棉区以及新疆、内蒙古额济纳旗和宁夏等地种植.  相似文献   

2.
棉花新品种──辽棉12辽棉12是辽宁省经济作物科学研究所于1977年用抗黄萎病品系4228同兼抗品种辽棉7号姊妹系4082进行杂交,经人工混生病圃多代定向选择育成的早熟、抗病棉花新品种。1994年经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辽棉12。辽棉1...  相似文献   

3.
棉花新品种泗棉3号泗棉3号是我场育成的棉花新品种。1993、1994年分别通过江苏省与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并被定为长江流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及杭棉铃虫试验的标准对照品种。1996年被国家科委、农业部联合评定为全国“八五”攻关后补助新品种。泗棉3号主要特...  相似文献   

4.
酒棉7号是酒泉市棉花试验站选用高抗枯萎病、早熟、优质、丰产的酒棉1号做母本,用早熟、丰产、抗枯萎病棉花品种新陆早10号做父本进行杂交.后代在枯萎病圃内.按照育种目标、系谱强化选择、全程定向培育而成.具有早熟、丰产、优质、抗病等特点.适宜于甘肃省河西走廊棉区、新疆北疆、内蒙古额济纳旗等生态条件相类似的棉区种植.2008年1月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审定编号:甘审棉2008002).  相似文献   

5.
川棉65来源于川棉239×川棉243杂交后代,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选育。该品种是抗黄萎病、抗枯萎病、抗红铃虫兼抗棉叶螨的多抗病虫型优质丰产棉花新品种。1998-1999年通过四川省棉花品种区试,2000年通过四川棉花品种生产试验,并同时获得农业部“发展棉花生产专项资金”项目资助。2002年6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主要经济性状特性如下。抗病兼抗虫1998-1999年四川省区试鉴定,川棉65黄萎病指18.5,枯萎病指6.8。1999-2001年经华中农业大学鉴定…  相似文献   

6.
《中国种业》2008,(5):52
日前,由安徽省淮南绿亿农业科技研究所选育的抗虫棉花新品种绿亿棉12顺利通过国家审定,这是安徽省第一个通过国家审定的转基因抗虫棉花品种。专家指出,绿亿棉12通过审定,可望解决我国棉花育种高产与优质、大铃不能兼顾的难题,极具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赣棉杂11号是江西省棉花研究所将M610(赣棉47系×中间材料)×K158配育而成的非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新品种。高产、多抗,2006-2007年参加江西棉花区试.2008年3月通过江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赣审棉2008001。  相似文献   

8.
西农棉35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选育的高产稳产棉花新品种,2009年通过陕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抗枯、黄萎病,丰产潜力大,适应性广,在黄河流域棉区具有较强的产业竞争优势以及良好的生产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张胜 《种子世界》2006,(10):45-45
中棉49号(原系名中287)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利用多亲本聚合杂交及生态育种技术相结合培育成功的优质高产广适棉花新品种。2004年3月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新审棉2004年008号),2004年7月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棉2004003)。  相似文献   

10.
高产型抗虫杂交棉中棉所53关键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棉所53系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和中棉种业长江有限责任公司合作选育的高产型抗虫杂交棉新品种,2006年4月通过了安徽省审定.近年来,<农民日报>、<科技日报>、中央电视台、安徽卫视新闻联播等新闻媒体均报道了中棉所53的优异表现.2007年、2008年连续两年被安徽省农委列为棉花良种补贴主推品种.同时,该品种已通过湖北、湖南、江西等省主产棉区的棉花品种引种.中棉所53以其丰产、稳产、适应性广深受广大棉农的喜爱.  相似文献   

11.
棉花是我国的重要经济作物,在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我国棉花生产和育种工作发展很快,相继育成许多高产、优质品种,大大提高了棉花单产和总产。水浒棉72-8是山东爱农种业有限公司以泗棉4号和GK-12选系为亲本,杂交后经过系统选育而成的大铃高产品种。于2009年通过了山东省审定,审定编号:鲁农2009019。水浒棉72-8的选育进一步扩大了菏泽市棉花种植面积,提高了棉花种植户的经济效益。介绍了水浒棉72-8轻简化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促进棉花生产节本增效。  相似文献   

12.
中农棉51(原国棉301)系杨凌中农种业发展有限公司经多年定向选育而成。2003年决选出抗棉铃虫、高产、稳产、优质、抗病、早熟的“国棉301”优系。2004~2006年在陕西省参加棉花区域试验,棉花新品种生产试验,综合性状突出。2007年3月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为中农棉51(审定编号:陕审棉2007003),准予在陕西关中及同类适宜生态类型棉区推广。  相似文献   

13.
农大棉7号(原代号农大KB18)由河北农业大学棉花育种研究室以农大32为母本,SGK321为父本选育而成,2006年4月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号:冀审棉20060018号,2006年申报国家新品种保护,申请公告号:20060611.5.  相似文献   

14.
中棉12     
中棉12原名中381,1974年由中国农科院棉花所用鸟4作母本,邢台6871作父本杂交,1984年育成。1987年5月经山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予以推广。该品种株形松散,茎秆坚韧,抗倒,叶片淡绿色,功能期  相似文献   

15.
高进 《中国种业》2016,(1):78-78
<正>中棉所66是由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和生物技术研究所选育的转基因杂交棉花新品种,200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棉2008020)。该品种具有结铃性强、吐絮畅、纤维品质较优、丰产稳产性好、抗枯萎病、耐黄萎病,高抗棉铃虫等特点[1],适合沿海棉区油棉套种种植模式。1油套移栽棉种植制度油套移栽棉是指在油菜收获前,把苗床育好的中棉所66棉苗移栽到预留棉行内的种植方式。此种种  相似文献   

16.
高进 《中国种业》2015,(10):91-92
<正>中棉所66是由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和生物技术研究所选育的转基因杂交棉花品种,该品种以常规陆地棉品系中9018为母本、中棉所45为父本杂交配组而成。2007年获得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农基安证字(2007)第150号〕,200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棉2008020)。该品种具有结铃性强、吐絮畅、纤维品质较优、丰产稳产  相似文献   

17.
豫棉 19(原名春矮早 )是河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的半矮秆、中早熟、抗病、丰产、优质的棉花新品种。 1999年 5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并命名为豫棉 19。1 确立育种目标长期以来 ,棉花枯、黄萎病的发生一直危害着黄河流域棉区的棉花生产 ,尤其是近几年  相似文献   

18.
“农大棉6号”是河北农业大学棉花遗传育种研究室选育的棉花杂交种,2004年经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正式定名为农大棉6号。该品种生育期128天,早熟性好。生长后期单株结铃性强,且前、中后期铃重变化小,铃较大,铃重6克左右,衣分40.8%,子指10.8克左右;吐絮肥畅,容易采摘,茎秆较硬,抗倒伏。  相似文献   

19.
<正>南农15号是南京农业大学棉花研究所选育的转抗虫基因中熟棉花常规春棉品种,2012年6月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棉2012005)。2013年、2014年在河南省对该品种进行了示范推广。从种植表现看,该品种上桃快且集中、铃大、早熟性好,尤其在耐高温及抗病性方面表现突出。在2013年7、8月份持续高温(35℃以上)的条件下,  相似文献   

20.
“湘棉16号”(原编号“90-G3”)是湖南省棉花研究所用(岱27×86—1)F4作母本、(无酚1号×兰布南特低酚棉)F4作父本杂交后于1986年定型后选育而成的棉花新品种。1994年1月经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产量表现:1992年至1993年两年参加湖南棉花区试,平均亩产皮棉108.9公斤,比对照“泗棉2号”和“湘棉10号”分别增产7.85%和8.84%。1993年同时进行生产试验,在省棉科所(有病点)亩产91.04公斤,在大通湖农场(无病点)亩产77公斤,均比对照增产。特征特性:“湘棉16号”株高120厘米左右,植株松散里塔形,果技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