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1—2002年研究了春玉米、夏玉米单株定向栽培有机生物复合肥不同底肥施用量对玉米生物学性状、产量构成因素.及其就产量进行效益分析。结果表明:产量≥550kg/667m^2,经济效益好的肥料用量区间为30.0245~96.68kg,其最高产量为604.81kg/667m^2,纯收入为348.3元/667m^2。取得了较好的增产增收效果。  相似文献   

2.
夏玉米光合特性对氮素用量的反应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随氮素用量增加,植株下位叶、穗位叶和上位叶的光合速率(Pn)、叶绿素含量(Chl)、可溶蛋白含量(Pro)、Hill反应活性、Ca2+-ATPase活性、Mg2+-ATPase活性和PEPCase活性均不断增大。植株不同叶位Pn和Pro随生长进程均不断下降;不同叶位Chl的变化动态表现为下位叶在各测定时期之间差异较小、穗位叶和上位叶为单峰曲线。Hill反应活力、Ca2+-ATPase活性和Mg2+-ATPase活性的变化规律不同,随生长进程表现不断下降、单峰曲线和双峰曲线等不同形式。各叶位PEPCase活性均表现单峰曲线型变化。随氮素用量增加,叶源量、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不断增加。适量施氮具有全面改善玉米光合效率和内在生理、生化过程的作用。Ca2+-ATPase活性是影响光反应活力的重要因素;在叶片生长前中期,Pn受到PEPCase的影响较小,主要受到光反应活力和暗反应效率的调控。可采用叶源量作为玉米单株生产力的参考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3.
杨光梅  杨恩琼  钱晓刚 《种子》2006,25(4):51-54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需肥量较大.随着品种改良,作物产量逐年增加,对土壤养分的耗竭也日益增加.传统观点认为,要保证玉米的高产和稳产,就必须施用足够的氮、磷、钾等矿质营养元素.我国化肥施用量居世界首位,每年达2900万t,其中氮素化肥占60%以上.  相似文献   

4.
滴灌玉米临界氮稀释曲线与氮素营养诊断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旨在建立宁夏引黄灌区滴灌玉米临界氮稀释曲线模型,探讨氮营养指数(NNI)用于实时诊断和评价玉米氮素营养状况的可行性,为实现滴灌玉米合理施用氮肥提供理论依据。以天赐19为试验材料,采用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设6个氮肥水平,利用2年定位试验构建并验证了临界氮稀释曲线模型。结果表明:(1)在一定范围内,滴灌玉米干物质积累量随施氮水平的提高而增加,根据方差分析结果,将玉米各生育时期的地上部生物量分为限氮和非限氮2类;(2)滴灌玉米植株氮浓度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但随生育期的推进和地上部干物质量的增加,玉米植株氮浓度均呈下降趋势;(3)滴灌玉米临界氮浓度(Nc)、最大氮浓度(Nmax)和最小氮浓度(Nmin)稀释模型与地上部干物质累积量之间均呈现幂函数关系,其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82、0.907、0.918,利用均方根误差(RMSE)和标准化均方根误差(n–RMSE)的验证表明,该模型稳定性好,误差范围小;(4)氮素营养指数模型(NNI)可衡量滴灌玉米氮素营养状况,滴灌水肥一体化条件下,宁夏引黄灌区玉米以270kghm–2为最佳施氮量;(5)根据模型推算,NNI与相对吸氮量(RNupt)、...  相似文献   

5.
氮素用量对春玉米淀粉及其组分形成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洋  赵宏伟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10):225-229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氮素用量对高淀粉玉米(四单19)、普通玉米(东农250)、优质蛋白玉米(丰禾10)子粒淀粉及其组分含量和支链淀粉/直链淀粉比值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品种支链淀粉、直链淀粉、总淀粉含量在吐丝后不断增加。各品种总淀粉含量以N200最高,四单19和丰禾10支链淀粉含量以N200最高,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品种间以四单19表现最好。四单19直链淀粉含量以N200最高,丰禾10直链淀粉含量随氮素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子粒支链淀粉/直链淀粉比值在吐丝后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6.
陈洋  赵宏伟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10):225-225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氮素用量对高淀粉玉米(四单19)、普通玉米(东农250)、优质蛋白玉米(丰禾10)子粒淀粉及其组分含量和支链淀粉/直链淀粉比值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品种支链淀粉、直链淀粉、总淀粉含量在吐丝后不断增加。各品种总淀粉含量以N200最高,四单19和丰禾10支链淀粉含量以N200最高,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品种间以四单19表现最好。四单19直链淀粉含量以N200最高,丰禾10直链淀粉含量随氮素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子粒支链淀粉/直链淀粉比值在吐丝后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7.
胡军 《种子科技》1992,(4):16-17
各地杂交水稻繁殖制种的生产实践表明,正确与合理地使用赤霉素,能够显著地提高异交结实率,对增加单产起着决定性作用。有关赤霉素最佳使用剂量,各地报道不一。为此,我们于1989年和1990年进行了有关试验。  相似文献   

8.
小麦氮素营养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氮素对小麦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小麦氮素吸收、同化和运转的规律以及氮肥施用技术等方面,概述了同时提高小麦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氮素营养机理和调控措施,并对今后小麦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同步提高研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周培禄  任红  齐华  赵明  李从锋 《作物学报》2017,43(2):263-276
旨在探明东北春玉米不同类型杂交种物质生产及氮素利用特征及其与产量的关系。本文以不同类型杂交种代表性品种郑单958(ZD958,Reid×唐四平头模式)和先玉335(XY335,Reid×Lancaster模式)为试验材料,2014年和2015年设置5个氮肥水平[0 kg hm–2(N0)、100 kg hm–2(N1)、200 kg hm–2(N2)、300 kg hm–2(N3)和400 kg hm–2(N4)]和2个种植密度(67 500株hm–2和90 000株hm–2)试验,比较研究了不同类型玉米杂交种干物质与氮素积累、运转及氮素利用的差异规律。结果表明,两年XY335品种的最高籽粒产量均高于ZD958,最优氮肥施用量明显降低4.8%~10.6%;相比ZD958,不施氮处理,两种种植密度下XY335品种干物质积累能力及物质运转效率都明显降低,而施氮条件下XY335品种的干物质积累量、花后干物质量及干物质运转效率均增加,同时增幅随着施氮量增加逐步提高,且在高密度条件下优势更为明显。开花期XY335叶片与茎鞘氮素含量显著高于ZD958(P0.05),而成熟期由于其较高物质的运转效率表现出明显较低的数值,籽粒氮素含量在高密度下差异较小,而低密度条件下相对ZD958显著提高(P0.05)。施氮条件下XY335品种花前、花后氮素积累量和氮素积累总量均高于ZD958,其中叶片中氮素的转运对籽粒的贡献率显著较高(P0.05)。两种种植密度处理最优施氮条件下XY335氮素利用效率和氮素吸收效率均显著高于ZD958(P0.05),而氮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差异不显著。可见,高密度条件下XY335类型品种表现出明显较高的物质积累能力以及花后物质运转对籽粒的贡献率,获得较高的氮素利用效率,表现出明显高氮高效的品种特征,因此生产上建议,东北春玉米区高密度种植条件下该类型品种在较高氮肥施用量时易获得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10.
花生土壤磷素适宜值及磷肥最佳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磷素水平土壤的田间肥效试验,研究了棕壤土花生施磷效果,确定出土壤中有效磷的适宜值及适宜的N/P和P/K比值,研究出根据土壤养分和空白产量水平进行定量施肥的技术。  相似文献   

11.
cDNA-SRAP标记在玉米氮素营养诊断上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对玉米氮素营养状况进行分子诊断的可行性,以大面积推广的玉米( Zea mays)杂交种郑单958为材料,用cDNA-SRAP标记的方法研究了玉米幼苗在不同氮素水平下基因表达的差异,对其中的一些差异表达片段进行了克隆和测序,并通过Real-time PCR鉴定了克隆的差异表达片段的真实性.结果表明:不同的SRAP标...  相似文献   

12.
南疆盐渍化地区土壤含盐量大。盐害是农业生产上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最主要的非生物逆境之一。在盐渍化地区,盐胁迫几乎会影响到植物所有的重要生命过程,如种子萌发出苗、生长、水氮吸收利用、光合作用等。本文综述了盐分对作物种子萌发和作物生长的影响、对作物光合作用的影响以及对氮素营养的影响。为盐渍化地区合理利用水肥资源,提高水氮利用效率,提高作物产量等提供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正>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马铃薯营养管理本着减少环境污染以获得高产的原则,遵循最佳管理实施BMP)的策略,避免因肥料过量使用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马铃薯需肥量是由其生长量、生长阶段、天气状况和品种所决定的。而肥料的施用量主要依据土壤的供肥能力、肥料的潜在损失和作物的生产潜力(Dean,2004)。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对营养需求不同。对于马铃薯生产来说,合理的营养管理策略是应满足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营养需求。  相似文献   

14.
氮素是对茶叶产量和品质影响最大的营养元素,培育氮素高效利用的茶树品种对于缓解氮肥过度施用导致的茶叶品质降低以及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近三年来已发表的茶树与氮素营养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总结,重点关注茶树对不同氮素形态利用以及氮素对茶叶品质影响的基因调控研究,为明晰茶树与氮素营养的内在关系及后续研究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氨基酸态氮对烤烟生长及氮素营养贡献的影响,以南江三号为试验材料,以L-谷氨酸(Glu)为有机氮源,15NH415NO3为无机氮源,设置不同氮源配比的5个处理:不施氮(CK)、100%无机氮(T1)、25%谷氨酸态氮+75%无机氮(T2)、50%谷氨酸态氮+50%无机氮(T3)、75%谷氨酸态氮+25%无机氮(T4)和100%谷氨酸态氮(T5),测定烟株生物量、氮含量及相关酶的活性。结果表明,施用谷氨酸对生育前期烟株的生物量及氮素含量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团棵期抑制效果最明显;生育后期,25%~50%的氨基酸能促进烟株的生长;随谷氨酸比重的增加,上、中部烟叶全氮占比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下部烟叶全氮占比从16.77%到8.03%逐渐降低,施用谷氨酸有利于烟株中、上部烟叶氮素含量的积累;烟株根、茎、叶的谷丙转氨酶和谷氨酸脱氢酶活性均随谷氨酸占比的增加呈增长趋势。可见,烤烟可以直接吸收且利用谷氨酸分子,低浓度谷氨酸与无机氮配施能促进烟株的生长,调节烟株体内氮素的分布,但高浓度谷氨酸则对烟株的生长起抑制作...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沼肥在玉米上的应用效果,3个不同数量的沼肥处理与施用农家肥作对照(CK).结果施用沼肥的所有处理玉米长势优于对照,玉米施用沼肥增产效果明显,并得出施用沼肥的最佳用量为1500kg/667m2.  相似文献   

17.
白术最佳复混肥施肥用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衡配套施肥在中药材生产上的运用,其经济效益是明显的,起到节本增效,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化肥对土壤的污染,维护生态平衡。平衡配套施肥在中药材(白术)生产中,在黄泥土土种种植其配方肥(N:P2O5:K2O=1:2:2.5)用量在50~62.5kg/667m2,其产量高、表面光滑、块茎整齐,市售价格看好。  相似文献   

18.
以中原单32、龙辐208和高油115三个品种为试验材料,探讨氮素用量与饲用玉米蛋白质产量间的关系,以及各器官蛋白质产量分配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氮素用量与饲用玉米蛋白质产量间呈二次曲线关系.中原单32蛋白质产量N200为最佳氮素用量,龙辐208和高油115的N250为最佳氮素用量;饲用玉米各器官蛋白质产量分配率均以子粒蛋白质产量为主,其次为叶片和茎秆,苞叶和穗轴的蛋白质产量分配率最低.  相似文献   

19.
为确定黄瓜幼苗对氮素用量及氮素形态的响应特性以指导育苗期间合理施肥,以硝酸铵磷(NO3--N:NH4+-N为0.9:1.0)为供试肥料,研究同时提供NO3--N和NH4+-N的情况下,不同氮素用量对黄瓜幼苗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氮对照相比,氮素施用可显著增加植株叶面积和株高,但各施氮处理之间差异不明显(50~200 mg N/株);植株幼苗茎粗和地上部干物质累积量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施用氮素黄瓜幼苗根系的根长、根表面积和干物质累积量降低(尤其氮用量100 mg/株),根系直径在0.5~1.3 mm和1.8~2.6 mm范围内的根长下降明显。氮素用量显著影响了地上部氮、磷、钾的浓度及吸收量,对根系的磷、钾浓度和氮、磷、钾的吸收量影响较小;综合地上部和根系的生长状况,氮素用量在50 mg/株及150 mg/株时,黄瓜幼苗的生长健壮。  相似文献   

20.
研究不同氮肥施用量对粳稻产量、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为云南高原粳稻氮肥减量施用提供依据。选用云南高原非糯粳稻‘楚粳28’和糯型粳稻‘云科粳1号’为试验材料,按照当地常规氮肥施用模式,设置施氮量为0、75、150、225、300 kg/hm2(N0、N1、N2、N3、N4)5个处理。结果显示,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2种类型粳稻品种产量呈增加趋势;在N1处理下‘云科粳1号’产量及增产幅度显著高于‘楚粳28’,其他处理下‘楚粳28’的产量大于‘云科粳1号’。氮肥处理使‘楚粳28’有较高的有效穗数和结实率,平均比‘云科粳1号’高13.36%和6.24%。氮肥使‘楚粳28’生育期延长了1~8天,总叶片数增加0~1叶,使‘云科粳1号’生育期延长了2~9天,总叶片数增加0.3~1.1叶;氮肥处理下‘楚粳28’的干物质积累量和总吸氮量平均比‘云科粳1号’分别高4.42%和18.43%,‘楚粳28’的氮肥吸收利用率比‘云科粳1号’高2.66%。综上,非糯型粳稻的产量及氮肥吸收利用率高于糯型粳稻,非糯粳稻‘楚粳28’适合的氮肥用量为225 kg/hm2,糯型粳稻‘云科粳1号’适合的氮肥量为150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