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的治理和恢复。土地沙漠化作为我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应通过有效落实治理措施积极解决生态环境问题。这样既可以更好地还原我国的绿水青山,还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土地沙漠化会带来很多生态环境的问题,如水资源短缺、沙尘暴天气频发等。这彰显了土地沙漠化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而要想进一步强化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应注重土地荒漠化问题的有效解决,进而采用增强保护生态环境意识、科学的手段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以土地沙漠化的概念为切入点,进一步分析土地沙漠化的原因及其危害,从而更深层次地探讨沙漠化治理的新思路和林业防沙治沙的措施,希望能为我国在该领域提供帮助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2.
针对新疆和田地区沙漠化的严重性和特殊性,运用市场代替法、直接市场法、土地价值法、支付意愿法对该地区沙漠化带来的各种损失进行量化分析和计算.经过科学合理的计算,新疆和田地区每年总损失共计14.47亿元.该地区的沙漠化导致土地退化、可利用土地资源减少、农牧业减产;生态环境及生存条件恶化,自然灾害频发;贫困加剧,给和田地区带来了巨大的危害.最后,为治理该地区的沙漠化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为更好的治理该地区的沙漠化指明了方向,将对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干旱区沙漠化土地治理与保护性耕作   总被引:5,自引:7,他引:5  
面对沙漠化土地"局部治理,总体恶化"的现状,探索新的沙漠化治理方法和手段是必要的.通过对干旱区土地沙漠化原因的分析,回顾了我国半个多世纪艰辛而伟大的防沙治沙历程,认为在沙漠化土地治理中存在着对沙漠和沙漠化概念的差别,在研究和实践领域没有达到广泛共识、沙漠化治理方针和措施有片面性等局限.对保护性耕作的起源和特点分析后,认为保护性耕作在干旱区沙漠化土地治理中能起到三个积极的作用:(1)减少土壤扰动、增加地表覆盖率,直接减少土壤风蚀、防治土壤沙化和沙尘暴.(2)培肥土壤,防治土壤退化和潜在的土地沙漠化.(3)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益,使农民减少对天然植被的破坏.进一步提出建设干旱区保护性农业防治土地沙漠化的主张.  相似文献   

4.
黄土高原土地沙漠化成因机制及其治理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沙漠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但其危害及其产生的灾害却是持久和深远的。它不仅对当代人产生影响,而且还将祸及子孙。据专家测算,中国每年因土地沙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40亿元,直接或间接影响近4亿人口的生存、生产和生活。土地沙漠化不仅恶化生态环境,衰退土地生产力,威胁江河安全,而且加剧沙区贫困。本文以系统论和生态经济学为指导,在介绍了黄土高原土地沙漠化的基本概况、特征及危害的基础上,从地表沙源、气候、风沙灾害、水资源和土地利用、开发建设等方面,分析了黄土高原沙漠化的成因;结合黄土高原地区多年来沙漠化治理的经验,提出了生态建设治理、植物、工程、化学治理、沙产业主导、依托线状工程4种沙漠化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5.
甘肃河西地区土地沙漠化的治理思考--以张掖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出发,以张掖市为例,系统分析了河西地区沙漠化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着重指出漠视生态环境的承载力而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是河西地区土地沙漠化的主要原因。并有针对性的从区域地理环境、生态、经济角度提出了河西地区土地沙漠化治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共和盆地塔拉滩沙化土地现状,分析了形成过程,危害及治理成效,说明了治理沙漠化在改善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以及建设规模的扩大,我国土地资源严重紧缺,加之过度开垦和开发使得土地资源呈现出沙漠化状态。因此,阐述了土地沙化的危害性,并在分析土地沙漠化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林业防沙治沙的具体措施,以期为相关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利用奈曼旗2000、2006、2012年和2018年4期遥感数据,在ENVI5.3和ArcGIS10.2的支持下,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空间分析模型、空间变化率指数和土地利用程度空间自相关,分析奈曼旗土地利用时空动态演变规律,为科尔沁沙地沙漠化土地治理及生态环境恢复提供参考信息。结果表明:1)各沙漠化土地整体呈逆转趋势,耕地、林草地和建筑用地呈发展趋势,研究区生态环境逐渐好转;2)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政府政策导致耕地和林草地空间变化呈扩展型,各沙漠化土地呈衰退型;3)耕地和林草地与同期其他土地利用类型转化幅度逐年增长,空间变化率指数逐年增加,各沙化土地空间变化率指数逐年下降,仍需坚持生态环境恢复,沙漠化土地重点治理;4)土地利用程度呈高度空间自相关,在空间上的聚集区域固定,高-高值聚集在南部黄土区,面积逐年减少,低-低值聚集在中部沙区,面积减少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9.
河北坝上地区土地荒漠化现状及生物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北坝上地区属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中脆弱生态环境的典型地区,沙化面积年递增率已达4.5,是我国土地沙漠化发展最快的地区.通过实地考察,对该区土地荒漠化现状的分析,指出应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治理思路,并从生物治理的角度,提出了综合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基于RS和GIS技术,以2000年和2007年TM影像为信息源,建立目视解译标志,利用ER-DAS的图像和数据处理功能,对镶黄旗北部沙地2000年以来沙漠化动态变化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监测期内未沙漠化和轻度沙漠化土地面积增加262.7 km2,具有明显增加的趋势.中度、重度沙漠化土地面积均减少,减少面积分别为220.6 km2和42.1 km2.沙漠化土地逆转过程中,中度和重度沙漠化土地逆转较为明显;新增沙漠化土地中,轻度和中度沙漠化土地所占比例较大.从整体来看,沙漠化已呈逆转的趋势,整个区域的生态环境在改善.  相似文献   

11.
沙地造林合理密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问题的提出 固沙造林是控制流沙侵袭,防治土地沙漠化是有效措施.建国以来,科学家们针对不同区域环境灾害特点,研究出一系列高效实用的固沙造林技术及沙漠化土地开发治理措施,推动了沙漠土地治理的进程,取得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极其显著的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土地盐渍化、沙漠化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研究土地盐渍化与沙漠化遥感解译标志,为防治盐渍化、沙漠化问题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TM影像数据为信息源,提取遥感影像特征信息,建立土地盐溃化与沙漠化遥感解译标志.[结果]根据土地盐渍化与沙漠化遥感解译标志以及区域地形地貌、人为活动,将哈密盆地土地盐渍化与沙漠化分别分为轻度盐渍化、中度盐渍化、重度盐渍化以及轻度沙漠化、中度沙漠化、重度沙漠化等类型,并分析其综合变化情况.[结论]通过建立遥感解译标志,初步分析了哈密盆地盐渍化、沙漠化变化情况,对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土地资源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过度的资源开发造成土地沙漠化现象严重,再加上人口快速增加,我国人均土地面积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而亟须加大对土壤沙漠化的治理力度。本文从自然因素、人为因素2个方面对我国土地沙漠化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林业防沙治沙措施,以期为有效治理我国土地沙漠化现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对干旱绿洲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所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绿洲生态环境变化记录评估、适应和对策研究的必要性,以期为绿洲水土资源的持续利用、生态环境的综合调控、治理与改善、绿洲荒漠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及土地沙漠化防治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刘占伟 《农家参谋》2022,(9):138-140
沙棘有极强的生命力,是一种深根性植物,主根会生长大量侧根.这部分根生长有水平纵横交错的特点,且抗蚀性和抗虫性极强.根瘤菌不仅可对土壤改良,还非常抗寒耐旱,能在贫瘠土地生存.青海造林工作中沙棘是主要树种,生长在青海大部分地区.因此,科学研究沙棘育苗技术,提高育苗效率,以实现土地沙漠化治理,优化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中国北方沙漠化土地的时空分布及其防治措施,提出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是导致沙漠化的主要因素。在沙漠化治理上应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形成一个完整的防治体系。  相似文献   

17.
荒漠化是全球性的重大环境问题,其造成的生态环境退化,挤占了人类生存空间,恶化了发展环境,加剧了贫困,危害了社会稳定,荒漠化及其引发的土地沙化已严重制约人类生存和发展,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基于此应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标本兼治,通过养草治沙、创新治理模式等全面改善荒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通过介绍各国防治土地荒漠化模式、造成土地沙漠化的人为因素,介绍防治土地荒漠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以遥感信息判读为主要依据,拟定了土地沙漠化动态分类系统,在遥感影像上进行面积量算,获得了定边县从1980年到1993年土地沙漠化动态变化状况,说明定边县沙漠化程度得到了一定控制,对土地沙漠化的治理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9.
准确把握土地沙漠化动态对沙漠化治理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GIS)在沙漠化化动态监测中的应用和遥感图像计算机监督数字化分类的理论和方法,对遥感图像计算机监督分类的精度做了检验。对调查区土地沙漠化动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示,从1991年到1997年间该区土地沙漠化趋势有所减弱,综合治理取得了一定效益。  相似文献   

20.
扼要叙述了半干旱地带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人类未能按照环境资源特点去开发利用引起土地沙漠化带来的严重危害,并提出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建立区域综合防护林体系为主的整治沙漠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