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5 毫秒
1.
潘艳芬  杨菊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2):141-143,147
少数民族地区资源丰富,特色鲜明,发展旅游业成为特色村寨经济增长新的赋能点,也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举措.但在实践中也面临内源式动力欠缺、传统民风民俗危机化、特色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等困境,阻断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推进.因此,做好旅游发展定位、整合旅游资源、复原村民主体的话语权、产业融合发展成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
数字经济加速了现代产业要素与乡村传统产业的融合,如何利用数字经济驱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2011—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测算各省份数字经济和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指数,使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回归模型探索数字经济对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对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驱动效应;数字经济对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具有非线性特性;数字经济主要通过改善劳动力要素错配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资本要素错配的中介作用不显著;异质性分析发现,在中西部省份数字经济对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大。因此,应进一步完善数字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提升要素配置水平,助力乡村产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刘金林  刘燕 《安徽农业科学》2024,(4):245-246+249
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题,农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数字赋能。从数字经济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困境和实践路径3个方面展开研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通过协同共享效应激发农户内生动力、打破时空界限,优化农村人力资本结构、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共生的价值;存在数字农业人力资源短缺、数字化转型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撑不足、农业经营分散现象普遍的困境;实践路径为打造专业化数字农业人才队伍、加大资金投入,促进科研创新、完善顶层设计,制定产品标准。  相似文献   

4.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和非遗开发利用,乡村旅游快速发展,非遗保护与旅游开发进程中的冲突或博弈问题现实而深刻地凸显出来。本文就非遗文化认同感缺失、非遗传承内生动力不足、坚守传统和文化创新的矛盾等问题做了剖析,从利用非遗资源打造高质量乡村文旅IP、重视新媒体运用、强化高素质非遗人才队伍建设、构建文旅融合长效机制等层面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使非遗保护性旅游开发成为助推甘肃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相似文献   

5.
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旅游产业可激发新动能,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是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当前,山西省乡村旅游发展进入新节点,但总体上仍处于初级阶段。通过阐释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特征,探讨推动数字经济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着力点,分析制约山西省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基于数字经济视角提出山西省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数字乡村是数字技术和信息化手段作用于农业、农村、农民等各个层面的载体,是农村地区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举措,也是信息技术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甘肃抢抓“互联网+农业”重要机遇,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面临基础条件落后、乡村数字产业起步慢、宣传力度不足、专业人才缺乏等诸多困境,需要从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培育内生动力、推进成果普惠共享、壮大信息技术人才队伍等方面支持甘肃数字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7.
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是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当前中国进入文旅融合新时代,文旅深度融合模式包括借助高科技手段的文创模式,将文化融入旅游中的嵌入旅游模式。实现文旅深入融合,必须走采用高科技手段,打造文旅品牌之路。文旅融合对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具有很大影响,体现在有助于形成安全文明的优质旅游,有助于旅游品牌打造,提高旅游产品竞争力。研究从文旅融合必要性入手,分析文旅融合模式,剖析文旅融合对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影响,提升乡村旅游质量。  相似文献   

8.
蒋敏 《现代农业》2023,(1):14-17
数字经济与农业农村的融合,数据要素、信息技术与传统生产要素重组升级,可以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优势,对农业农村发展发挥出明显的乘数增长效应,数字经济赋能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也成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方向。但现阶段,我国乡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覆盖不全面、数据共享系统不完善以及乡村信息化人才短缺等因素阻碍了数字经济与农业农村的深度融合。因此,政府应以财政收入撬动社会资本,推进乡村信息服务平台和农业数据共享系统的建立与完善,保障监督在农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各生产经营主体的合理利益。同时加快培养农村地区信息化人才,多层次、全方位地实现乡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9.
陈卫峰 《安徽农业科学》2023,(22):246-248+275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业态,数字农业在技术层面包括农业大数据、农业物联网、精准农业和智慧农业等新技术的运用。陕西省是中国的农业大省,地处中国东数西算的核心区域,发展数字农业具有一定优势。陕西省农业生产数字化、乡村治理数字化、居民生活数字化是实现乡村振兴,促进农村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技术基础和现实条件。该研究对陕西省数字农业发展现状进行描述,剖析陕西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性,并分析数字农业与乡村振兴战略之间的逻辑联系。然后建立陕西省数字农业赋能乡村振兴的评价指标体系。陕西省数字农业赋能乡村振兴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数字农业发展基础相对薄弱;研发力量较为缺乏,创新能力不足;农业数字化人才缺乏。最后,提出陕西省数字农业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加强顶层设计,加大数字农业投入力度;创建数字农业试验区,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建立多层次的数字农业人才培育体系。  相似文献   

10.
数字技术赋能乡村生态振兴是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两大国家战略相互融合的交汇点,利用数字技术推动乡村生态振兴是不可阻挡的趋势。数字技术对乡村环境治理、乡村生态资源、乡村生态产业、乡村生态公共服务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赋能过程中存在数字基础设施不完善、生态环境数字监管模式缺失、信息化数字化人才匮乏等问题,应通过完善农村信息基础配套设施、搭建生态管理云平台、建立乡村生态数字人才支撑、推动生态产业数字化转型、生态风险治理智能化等措施,将数字技术与乡村生态振兴深度融合,激发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促进农村生态可持续发展,从而协调推进数字技术与社会生态文明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国家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乡村的旅游业态创新成为实现旅游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旅游业态的创新,不仅有利于本地区经济的发展,还能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基于乡村振兴大背景,从美食、研学旅行、种植养殖、产业创新、休闲旅游5个方面描述米果果小镇旅游业态的创新现状,全面分析小镇的旅游业态创新的机理,为其他乡村的旅游业态创新提供借鉴,有利于乡村振兴工作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12.
全域旅游背景下的区域文旅有效融合及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供给侧满足人们美好生活的重要改革措施,也是驱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滁州市文旅资源较丰富,文旅产业发展速度较快,但产品的文化附加价值不高,文旅深度融合推进不够,整体形象不清晰。必须在基本理念、管理体系、资源场地、产品体系、空间载体等方面进行有机融合。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的旅游资源潜质,创新文旅融合的产品呈现形式,打造高质量且独具特色的文旅精品项目,形成全域全新的文旅产业新业态,让文化旅游产业真正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3.
农村经济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点和难点。数字经济能够为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核心推动力。数字经济能够推动农业生产数字化、便利农产品流通、发展乡村文化旅游、加速农村人力资本积累,但是数字经济赋能农村经济还面临着农村数字基础设施落后、农村数字人才缺失等诸多现实挑战。为此,应当加强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培养农村数字人才,加快农业数字技术创新,进一步释放数字经济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赋能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和“魂”。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数字科技与文创产业深度融合成为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但在具体实践中,这一举措还面临顶层设计与统筹规划不完善、数字基础设施薄弱、复合型人才较为紧缺、产品及服务同质化严重的挑战。如何借助数字科技与文创产业深度融合赋能乡村振兴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为乡村高质量发展开拓新路径、新方向,实现乡村经济与文化双赢,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发展力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过程中,乡村旅游是推动战略方针落地的重要支撑,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省沂水县院东头镇坚持以镇带村,充分挖掘本地特色农业、文化、生态等资源,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业,积极推动“绿水青山”价值向“金山银山”经济转化,探索产业融合创新发展方式,实现了产业多业态、多功能融合,提升产业层次,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6.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新时代发展文化旅游体育产业赋予了新的使命和机遇,“文旅+体育”新业态为拥有丰富文化、旅游、体育资源的地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而乡村文旅体育专业人才的缺乏,成为阻碍“文旅+体育”产业融合发展与创新实践的主要因素,也极大影响了乡村振兴中产业融合发展、产业体系建设等方面效能的发挥。因此,积极发挥政府、企业、专业院校等作用,构建完善的“地方政府+企业+专业院校”的合作机制,培养具有文化旅游和体育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复合型创新人才,是推动“文旅+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同时也是推进乡村振兴目标实现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明乡村旅游数字化发展现状,找准制约其现阶段发展的主要问题,对助力旅游高质量发展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文章对贵州省乡村旅游数字化转型案例进行调研,分析乡村旅游数字化转型实践,探讨当前面临的现实困境及应对策略。【结果】 贵州乡村旅游的数字化转型实践中取得了数字基础设施持续改善,新技术应用场景不断丰富,数字营销矩阵逐步拓展,大数据洞察能力持续提升,数字经济新业态发展活跃等良好局面;但也面临着数字鸿沟有待弥合,从业者数字素养有待提升,数据壁垒有待打破,盈利瓶颈有待突破,发展质量有待提高等现实困境。【结论】 从加快乡村网络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乡村旅游数字化培训教育、推进乡村旅游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塑造乡村旅游数字化运作商业模式、扩大优质内容产能和新技术应用场景等五方面提出详细的应对举措,以推动乡村旅游数字化转型。  相似文献   

18.
玉树藏族自治州发展文化旅游业具备自然条件优越和政策大力支持的双重优势,但也存在生态环境脆弱、专业化程度低、与周边地区联动少的三个短板。为探析玉树藏族自治州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路径,从产业结构调整、挖掘生态价值、乡风文明建设、党建引领村治和经营模式创新五方面浅析其典型案例X村的发展路径,提出挖掘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以激发其内生发展动力是玉树藏族自治州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核心,而数字化赋能则是推进其深度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全面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是面向数字革命与城乡融合大局协同发力的战略性举措,对重组乡村要素资源、重塑乡村经济结构、推进乡村振兴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黑龙江省为研究对象,基于省域行业数据以及县域数字乡村试点地区调研数据,论证数字乡村发展与“数字龙江”建设、乡村数字经济、乡村振兴之间的逻辑关系,从数字赋能、数字赋利、数字赋智、数字赋权等维度探究黑龙江省数字乡村发展现状。研究发现,黑龙江省数字乡村发展面临顶层规划不完善、区域发展不均衡、农业特色优势尚未发挥、示范引领与要素支撑不足等发展困境,要以“规划引领、分类推进、突出重点、试点先行、城乡兼顾”为发展思路,提出以农业数字化和黑土保护数字化为重点,赋能乡村高质量发展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开发乡村旅游业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当前,安徽省乡村旅游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旅游产品和服务缺乏文化内涵、从业人员专业能力不足、乡村旅游营销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推进乡村旅游业进一步发展,安徽省应深挖文化内涵、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乡村旅游景区管理水平,强化营销工作、扩大乡村旅游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