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饲料中不同蛋白质水平对花鲈幼鱼生长和饲料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饲料中不同蛋白质水平对花鲈幼鱼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率的影响,试验采用白鱼粉为主要蛋白源,配制蛋白质水平分别为35.0%、37.5%、40.0%、42.5%、45.0%的5种饲料,对平均初始体重为(84.81±0.92)g的花鲈幼鱼进行为期75d的饲养试验,以确定花鲈幼鱼饲料中蛋白质的适宜水平。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为39.85%组的花鲈相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肥满度、饲料转化率、蛋白质效率最高,其相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极显著高于34.76%组和37.54%组(P<0.01),与42.34%组差异不显著(P>0.05);其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34.76%、42.34%和45.03%组(P<0.05),而与37.54%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以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为指标,通过回归分析得出,蛋白质含量为38.87%~41.50%时,花鲈幼鱼的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率最好。 相似文献
2.
3.
钱国英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1999,25(5):555-557
测定了加州鲈(体重20~25 g)在水温18 ℃和28 ℃时的基础代谢、常规代谢及活动代谢⒚18 ℃无光随意活动下测得的标准代谢率为101.87 m g·kg- 1·h- 1 ,标准代谢能为1.51 kJ·kg- 1 ·h- 1⒚活动时的代谢率比标准率高出近一倍⒚经过t检验,无光限制活动与随意活动的代谢率差异不显著(P> 0.05);给食时的活动代谢率显著地高于不给食(P< 0.01)⒚水温28 ℃时测得值与此相同⒚水温28 ℃时的标准代谢、常规代谢和活动代谢均比 18 ℃时相应的代谢率提高近 1 倍⒚作者建议, 在日能估算时用无光随意活动时的代谢能作为标准代谢能的估算值,将更接近实际值⒚ 相似文献
4.
水葫芦对加州鲈池塘水质及底泥净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葫芦具有良好的净水能力,但并未作为水质改良的途径进行推广。在模拟加州鲈养殖生态的池塘中施放密度为10株/m2的水葫芦,与不作处理的池塘作对比,处理8…d后,通过测定模拟池塘水体pH、氨氮、亚硝酸盐、总氮及总磷浓度等水质指标,底泥有机物及全磷含量等指标及池塘浮游生物量,评价水葫芦对加州鲈高密度精养池塘水体的净化作用。结果表明,水葫芦对水体pH无明显影响,水体中氨氮最大去除率达60.9%,总氮最大去除率达59%。水葫芦处理后,底泥有机物的最大去除率达65.6%,全磷的最大去除率达46.9%。水葫芦对浮游生物总量影响不明显,但显著降低了绿藻、蓝藻生物量,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浮游植物种群结构。 相似文献
5.
6.
探讨了饲料中不同蛋白质水平对花鲈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率的影响,试验采用白鱼粉为主要蛋白源,通过配制5个蛋白质水平的饲料,对平均初始体重为(84.81±0.92)g的花鲈幼鱼进行为期75 d的饲养试验,以确定花鲈幼鱼饲料中蛋白质的适宜水平。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为39.85%组的相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肥满度、饲料转化率、蛋白质效率最高,其相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均极显著高于34.76%组和37.54%组(P<0.01),与42.34%组差异不显著(P>0.05);其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34.76%、42.34%和45.03%组(P<0.05),而与37.54%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该试验条件下,以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为指标,通过回归分析得出,蛋白质含量为38.87%41.50%时,花鲈幼鱼的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率最好。 相似文献
7.
8.
为了解早期分级筛选对加州鲈和乌斑的生长及水质影响、用网箱将加州鲈(3. 15 依 0. 12 cm)和乌斑鱼苗
(1. 59 依 0. 08 cm)3次分级培养、每次分级将试验鱼按规格大小分成 3个密度培养 7 d。 结果发现、经过 21 d的分级培
养、两种鱼体质量和全长随密度增加而降低、但差异不显著;乌斑成活率随着分级培养显著提高。 加州鲈和乌斑的整
齐度随分级显著提高、体长变异系数平均值却随分级下降、并且差异显著。 经过分级培育、饲养水体中氨氮、总氮和
亚硝酸水平显著升高、总磷指标也随分级升高、并且差异显著。 结果表明、早期分级培养有助于提高加州鲈和乌斑鱼
体规格齐整性、并让乌斑的成活率提高 21. 92% 、但对加州鲈的成活率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10.
探讨了3种不同饲料,即黄粉虫(A)、颗粒饲料2号(B)、颗粒饲料3号(C)对丝足鲈幼鱼生长的影响。用3种饲料养殖丝足鲈幼鱼30 d,进行生长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蛋白质效率上,试验组A(329.21%)>试验组B(145.09%)>试验组C(98.97%);在增重率上,投喂黄粉虫的试验组A增重最多,增重率为64.09%,其次是试验组B,增重率为52.23%,试验组C增重率最小,增重率为28.50%,其变化趋势与蛋白质效率的变化相同。综合蛋白质效率、增重率、饵料系数和经济成本等指标来看,可以选用2号颗粒饲料作为丝足鲈幼鱼的日常养殖饲料。 相似文献
11.
分别给宝石鲈(Scortum bacoo)幼鱼(初始体重11.12±0.87 g)喂以蛋白水平为30.89%、36.67%、40.08%、44.90%和49.14%的等能颗粒饲料,以探讨宝石鲈对饲料中蛋白质的需求量。室内网箱25 d饲养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蛋白含量30.89%时,宝石鲈幼鱼的终体重、相对增重率最小,均显著低于其它组(P<0.05),其余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间的终体长、相对增长率、成活率和蛋白质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30.89%组的饲料系数显著高于36.67%、44.90%和49.14%组(P<0.05),极显著高于40.08%组(P<0.01)。增重率的折线分析表明,宝石鲈幼鱼对饲料蛋白的最适需要量是39.71%。 相似文献
12.
13.
为探讨月饱食度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幼鱼的摄食、生长、免疫能力和养殖水体水质的影响,选取初始体重(18.10±0.09)g的草鱼幼鱼为试验对象,试验期为60 d。设计4个月饱食度,分别为月饱食量的70%、80%、90%和100%。结果表明,(1)试验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与月饱食度呈显著性正相关,月饱食度为100%的处理组表现出最佳的特定生长率(2.02%/d),但与月饱食度90%的处理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鱼的饲料系数与月饱食度呈显著性负相关,月饱食度为90%的处理组饲料系数最低(1.16±0.04),而月饱食度为70%的处理组饲料系数最高(1.43±0.07)。(2)不同月饱食度对试验鱼的存活率和形态学指标有一定的影响,其中月饱食度为100%的处理组存活率最低,但其肝体比和肥满度最高。(3)不同月饱食度对试验鱼肌肉营养组成成分无显著影响(P>0.05),而随着月饱食度的增加,全鱼粗脂肪含量越高(P<0.05)。(4)养殖水体氨氮、硝态氮和磷酸盐含量与试验鱼的月饱食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但养殖水体的... 相似文献
14.
一、养殖习性
加州鲈主要栖息于浑浊度低的湖泊、水库的浅水区(水深1米~3米),沼泽地带的小溪,河流的滞水区和池塘等,常藏身于水下岩石或树枝丛中。加州鲈的适温范围广,水温1℃~36℃时都能生存,10℃以上开始摄食;最适生长温度为20℃~30℃。水质要求溶氧量在1.5毫克/升以上,比鳜鱼耐低氧能力强。 相似文献
15.
【目的】筛选出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各生长阶段对体质量有显著影响的主要生长性状,为开展花鲈选育工作时不同阶段应采取何种筛选标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室外池塘养殖模式对花鲈(平均体质量12.29~599.33 g)开展为期250 d的养殖试验,每隔50 d随机采样测量其表型性状,包括体质量、全长、体长、眼径、头高、头长、上颌长、躯干长、尾鳍长、体高、尾长、尾柄高和吻长,并对不同生长阶段的表型性状进行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以及构建多元回归方程。【结果】在测定的13项花鲈表型性状中,除吻长外,其余性状均随养殖时间的延长而呈增长趋势。其中,花鲈的体质量从12.29±2.87 g增长至599.33±116.50 g,体长由86.73±7.75 mm增长至328.12±21.10mm。花鲈体质量和体长的变异系数波动变化均不明显,分别为19.44%~24.74%和6.43%~9.09%。不同生长阶段与花鲈体质量相关性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的生长性状分别是:养殖第1 d为全长;养殖第50 d为体长、头高和吻长;养殖第100 d为体长和体高;养殖第150 d为体长、眼径、上颌长和体高;养殖第200 d为体长、躯干长和体高;养殖第250 d为体长和头高。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养殖第1 d以全长对花鲈体质量的直接作用最大(通径系数为0.894);养殖第50 d、第100 d、第150 d和第250 d均以体长对花鲈体质量的直接作用最大,通径系数分别为0.531、0.663、0.403和0.686;养殖第200 d则以体高对花鲈体质量的直接作用最大(通径系数为0.511)。【结论】在不同生长阶段与花鲈体质量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的生长性状也各不相同。花鲈平均体质量为12.29 g时全长与体质量的相关性最大,平均体质量在70.25~599.33 g时体长与体质量的相关性较大;花鲈的体质量还与其体高和头高有相关性。因此,在花鲈选育过程中建议以体长为主要选育性状,同时辅以体高、全长和头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周期性饥饿-再投喂处理对豹纹鳃棘鲈幼鱼生长和饲料利用的影响。[方法]试验均设置对照组(持续投喂)、处理组S_1F_1(饥饿1 d、再投喂1 d)、S_1F_2(饥饿1 d、再投喂2 d)、S_2F_2(饥饿2 d、再投喂2 d),开展了2种规格豹纹鳃棘鲈幼鱼周期性饥饿-再投喂生长试验。[结果]试验一S_1F_2、S_2F_2组和试验二S_1F_1、S_1F_2组试验结束时体质量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一各处理组摄食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S_2F_2组摄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饲料转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S_1F_2组摄食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而饲料转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二各处理组摄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_1F_2组饲料转化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S_1F_1组饲料转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结束时,各试验组粗脂肪含量均略低于对照组,水分含量略高于对照组,但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试验一S_1F_2、S_2F_2组与试验二S_1F_1组、S_1F_2组均能够达到完全补偿生长,其补偿生长主要是通过提高摄食率和饲料转化率来实现的,在饥饿过程中豹纹鳃棘鲈幼鱼可能首先消耗脂肪作为能量来源。 相似文献
18.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22,(1)
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了不同盐度对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幼鱼摄食生长及体成分影响的试验。试验设5个盐度(15、20、25、30和35)处理组,每组设3个平行,各随机放12尾体质量为(25.63±1.36)g的试验鱼,饲养试验在室内有循环设备的水槽(800 mm×500 mm×450 mm,水体为140L)中进行,日饱食投喂商品饲料两次(8:00、16:00),试验共进行42 d。结果表明:将豹纹鳃棘鲈幼鱼从盐度为30的海水中直接移入盐度为15、20、25、35的水中时,在各个盐度下96 h后的存活率均为100%;经盐度驯化后饲养42 d的各组鱼的成活率平均为96.7%;饲养试验结束时,盐度为15的组豹纹鳃棘鲈幼鱼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摄食率和饲料转化效率均最高,盐度为30的组幼鱼各项摄食生长指标均最低;盐度为15和30的组幼鱼肌肉粗蛋白质含量较高,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但这两组幼鱼的粗脂肪含量较低,各试验组水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表明,豹纹鳃棘鲈幼鱼在盐度为15时摄食生长最快,肌肉品质也最好。 相似文献
19.
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了不同盐度对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幼鱼摄食生长及体成分影响的试验。试验设5个盐度(15、20、25、30和35)处理组,每组设3个平行,各随机放12尾体质量为(25.63±1.36)g的试验鱼,饲养试验在室内有循环设备的水槽(800 mm×500 mm×450 mm,水体为140L)中进行,日饱食投喂商品饲料两次(8:00、16:00),试验共进行42 d。结果表明:将豹纹鳃棘鲈幼鱼从盐度为30的海水中直接移入盐度为15、20、25、35的水中时,在各个盐度下96 h后的存活率均为100%;经盐度驯化后饲养42 d的各组鱼的成活率平均为96.7%;饲养试验结束时,盐度为15的组豹纹鳃棘鲈幼鱼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摄食率和饲料转化效率均最高,盐度为30的组幼鱼各项摄食生长指标均最低;盐度为15和30的组幼鱼肌肉粗蛋白质含量较高,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但这两组幼鱼的粗脂肪含量较低,各试验组水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表明,豹纹鳃棘鲈幼鱼在盐度为15时摄食生长最快,肌肉品质也最好。 相似文献
20.
2009年对罗源湾主要网箱养殖区20个刺激隐核虫(Cryptocaryon irritans)病害调查站位和4个海水水质调查站位开展周年监测调查,并将刺激隐核虫检出站位数分别与各水质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刺激隐核虫在1年中有两个发生高峰期即春夏(5~7月)和夏秋(8~10月),高发期的水温在23.4~29.1℃之间;罗源湾刺激隐核虫检出站位数和水温、弧菌总数在0.01水平上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性,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836和0.859;刺激隐核虫检出站位数和硝酸盐在0.05水平上呈显著的负相关性,Spearman相关系数为-0.633;罗源湾刺激隐核虫发生状况和pH值、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活性磷酸盐、悬浮物、铵盐、亚硝酸盐、异养细菌总数等水质因子的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