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农业区域品牌价值共创的内涵、要素构成以及运作过程三方面构建农业区域品牌价值共创模式的理论框架,并以农业区域品牌"丽水山耕"为例,结合其商业实践与创新活动过程,分析农业经营主体的价值共创行为,总结其品牌价值共创模式。研究发现,农业区域品牌价值共创包括角色、平台、动作三大要素,其中平台是农业区域品牌经营主体实施价值共创战略的重要载体,"丽水山耕"品牌价值共创各相关利益主体在为农服务平台上进行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参与互动,实现合作共生,进而实现"丽水山耕"品牌价值创新。在未来农业区域品牌价值共创战略实践中,政府要加强宏观管理和调控,完善政府职能;培养一批强有力的经营组织,加强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2.
区位理论与农业科技园区的空间布局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位理论是研究农业科技园区区位选择和空间布局的理论基础。通过借鉴农业区位论的圈层布局理论成果,探讨农业科技园区的空间布局层次,分析农业科技园区的空间布局模式,并将相关的理论成果应用于对典型案例的空间布局模式剖析,试图为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3.
循环农业科技园区规划理论框架构建(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了基于循环农业、现代农业、园林景观和农业科技园区经营管理为主要理论的循环农业规划的理论框架,并阐述了循环农业、现代农业、生态景观和农业科技园区经营管理理论的内涵及特征,为我国循环农业科技园区的规划提供理论依据及指导。  相似文献   

4.
构建了基于循环农业、现代农业、园林景观和农业科技园区经营管理为主要理论的循环农业规划的理论框架,并阐述了循环农业、现代农业、生态景观和农业科技园区经营管理理论的内涵及特征,为我国循环农业科技园区的规划提供理论依据及指导。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中国经济形态的渐进转型,数字技术逐渐向各行业、各领域渗透和赋能。基于数字赋能和价值共创双理论视角,以中国农产品电商为研究对象,探讨数字技术赋能农产品电商生产、加工、营销和物流4个环节价值共创作用过程,并构建数字赋能农产品电商价值共创模型,助力农产品电商基于数字赋能实现价值共创、共赢和质量提升。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技术对农产品电商实现价值共创有着积极的作用,有利于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以及共享经济的繁荣,借助网络平台提升虚拟整合网络能力有效实现农业产业链价值共创成为当前农业产业链发展的关键。在梳理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虚拟整合网络能力划分为4个维度,将农业产业链价值共创划分为3个维度,提出虚拟整合网络能力4个维度对农业产业链价值共创3个维度有正向影响的研究假设,并对农业产业链主体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网络规划能力、网络运作能力和关系管理能力对农业产业链价值共创3个维度均有正向影响;而网络配置能力对农业产业链价值共创的资源共享维度没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对责任风险共担和相互透明维度有显著正向影响。基于此,提出了农业产业链主体共同提升网络规划能力、网络运作能力以及关系管理能力的建议,以催生“共享共赢”价值共创的农业产业链。  相似文献   

7.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在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推动建设美丽乡村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本文以山东莒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例,从农业、加工业、旅游业三大产业出发,研究产业融合视角下建设可持续高效运作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途径。莒南县产业结构模式单一,对现有特色农业资源挖掘度不高,三大产业协同性、契合性、关联性、耦合性有待进一步加强。因此,基于产业融合理论,建设山东莒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产业联动机制,深入挖掘产业发展潜力,引导产业结构由总量型向效益型转变。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融合更多信息、科技、资金、文化要素,增强内在发展动力。通过对产业融合视角下山东莒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产业发展新路径的探讨,以期为莒南及其他地方农业科技园区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农业科技管理》2015,(5):47-50
农业科技园区发展休闲农业,是新形势下延伸农业产业链,弥补经济效益不足,提高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文章以河南现代农业研究开发基地为研究对象,在对其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宏观管理;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创新管理体制;凸显文化特色;注重生态保护等建议,以期为农业科技园区的休闲农业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如今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日新月异,农业科技水平和农业收入不断提高,这一切都离不开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科技园区对农业科技推广具有重要示范推动作用。本文从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推广理论基础入手,浅析其中的机制和模式,并且针对推广中产生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促进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利用改进的不变替代弹性(CES)模型和回归模型,以36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为样本,探讨了农业科技园区的产业集聚水平和在集聚效应影响下的技术推广效率。结果表明,36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的集聚水平很高,而在集聚效应的影响下,农业科技推广的效率与集聚水平成正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农业科技园区要根据集聚理论和优势理论,充分发挥好自身的技术创新、技术集聚和技术推广作用。  相似文献   

11.
农业科技园区从20世纪末的"星星之火",迅速成为了今天的"燎原之势",在其功能日渐完善,作用日趋强大的同时,国内外学者对农业科技园区的研究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但由于大部分学者采用样本的农业科技园区均具有地域性,且研究内容多体现为各地园区的个性方面,因此这对于普适性的需求是极为不利的。而在查阅一系列文献之后,发现国内外学者在江浙沪地区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的研究较为匮乏,故立足嘉兴园区这一研究对象,主要围绕其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2.
根据区域特点和农业科技园区发展要求,研究概述了我国中温带地区种养结合型农业科技园区模式的生成、特征、类型及实施,为区域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提供了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选取了农业科技园区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种植业科技园区进行研究,并以宁夏中宁枸杞产业GAP标准化生产示范园作为典型个案,通过分析国内学者对农业科技园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方法,构建了所选示范园的发展管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为特色种植业科技园区综合评价指标建立了一般框架.通过微观和实证性的管理研究,试图为建立更具系统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农业科技园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提供实证依据,为定量分析、动态评价农业科技园区提供新的管理思路.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现代农业科技园在我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建立起来,向人们展示了农业科技发展的美好前景和农业科技成果的无限魅力,不仅给城市增添了新的景点和活力,而且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城乡之间的有机结合。与此同时,国内不少农业科技专家和学者对农业科技园区从功能定位、建设管理和运营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不过,迄今为止,有关农业科技园区规划的空间规划问题还少有人进行系统研究,为此,本文结合四川绵阳农科所新址规划阐述农业科技园区空间规划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对山东省农业科技园区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农业科技园区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特色鲜明,构建了层级分明、功能清晰的农业科技园区体系。但也存在主导产业差异化不明显、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少、创新能力低下、科技要素聚集不足、研发投入水平低和发展规划不适应发展需求等问题。针对问题,本研究提出了注重主导产业差异化发展、提高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国际竞争力、提高创新要素整合程度、加大研发投入并扩展融资渠道和完善改进农业科技园区原有规划等具有山东特色的现代高效农业科技园区发展对策,以期为山东省农业科技园区的下一步建设工作提供参考,也为我国其它地区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农业科技园区项目研究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农业科技园区项目研究的背景和对农业发展的作用,探讨了农业科技园区项目的研究特点、研究内容、成果表达方式,提出了开展农业科技园区项目研究的基本做法。  相似文献   

17.
农业科技园区是新形势下农业与现代科技相互依托,促进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发展。农业科技园区也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一大举措;对于区域内经济发展具有相当程度的促进作用,反过来区域经济发展增速,也可以带动农业科技园区的进一步完善与更新。本文就钦南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做了一定的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在对河北省4市80个村庄的721位农民、80位村干部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新型农民的内涵、农民教育培训需求、农业高校和农业科技园区的比较优势和劣势,探讨构建"农业高校+农业科技园区+回乡创业"的"三位一体"的新型农民培养模式,并论证了其培养模式的培养对象,确定培养主体,明确培养目标和教育培训内容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王桂芳 《甘肃农业》2004,(10):114-114
在全国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之际 ,正确把握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 ,对促进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及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目前各地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现状 ,本文论述了现阶段农业科技园区规划指导思想、规划原则、规划理念、道路及绿化规划以及实施规划的重大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创新过程理论和农业科技园区的战略功能定位,提出创新资源集聚、创新服务支撑、创新成果产出和创新综合绩效4个维度的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并依据全国160家农业科技园区2016—2018年的监测数据,基于突变级数法对农业科技园区的创新能力进行综合测算与排名。在此基础上,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研究了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的空间格局。研究结果表明:①园区的综合创新能力发展总体平稳,在2017年略有下降后,2018年又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东部园区在综合绩效方面领先全国,中部园区发展最为成熟、西部园区建设初显成效,东北园区总体发展水平亟待提升。②农业科技园区的创新能力呈现出"总体空间正向关联,局部‘高高'聚集为主,东中西部能力失衡"的空间格局。③东部和中部地区形成了"鲁-苏-皖-豫"和"鄂-湘-赣"两大农业科技的创新密集区,其通过空间联动效应的加强更好地实现了园区的协同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