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提升乡村社区居民在参与旅游发展中的权益,更精准有效地解决乡村社区与旅游协同发展的问题,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文献回顾、田野考察、问卷调查,以4个浙江省旅游发展较好的未来乡村社区为研究对象,厘清各村的参与模式,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不同发展模式下居民旅游增权感知的差异,得出不同乡村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模式下居民增权感知存在差异;要选择适宜的社区参与模式促进旅游增权;在社区参与模式中要确保社区居民的增权与维权。  相似文献   

2.
赵多平  张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4,(33):11794-11798,11803
社区参与是国内外旅游研究的重要领域和热点问题,也是影响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以宁夏沙湖旅游景区为例探究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社区居民参与与感知态度之间的关系.在实地进行问卷调查,运用Excel和SPSS软件处理数据.调查和研究了当地社区居民在旅游开发过程中的参与差异,以及参与项目与感知态度的关系.分析了社区居民在参与旅游开发的参与与感知特征,通过对社区居民参与与感知态度的关系研究,提出提高社区居民参与水平与积极性的建议,完善沙湖旅游景区的管理机制、提高旅游目的地社区居民的参与程度,促进旅游景区的和谐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社区居民参与旅游经营意愿的调查数据,以居民感知为研究视角,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民族县域社区居民参与旅游经营的意愿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民族县域社区居民参与旅游经营的意愿整体较强。居民个人特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区居民参与旅游经营意愿,年龄、受教育程度及家庭月均收入对其参与旅游经营意愿影响显著;居民感知对民族县域社区居民参与旅游经营意愿影响显著正相关,其中,旅游经营的政策扶持力度指标对社区居民参与旅游经营意愿的影响高度显著,旅游经营收入对社区居民参与旅游经营意愿的影响系数最大。此外,居民与旅游公司的关系、外来投资状况、社区基础设施完善程度、居民旅游经营培训状况、旅游收益分配合理性等因素均是民族县域社区居民面对是否参与旅游经营选择时的关注点。  相似文献   

4.
研究基于参与式发展理论,探索了社区参与、社区增权、社会资本和地方依恋对民族旅游地社区韧性的影响。基于构建的概念模型,实证检验居民社区参与对旅游地社区韧性的影响,以及社会资本和社区增权对其关系的中介作用和地方依恋的调节作用。结构方程模型的结果支持所有的假设,结果显示:社区参与促进了社会资本和社区增权对社区韧性的支持,社会资本和社区增权对这些关系起着中介作用,而地方依恋对中介模型起着调节作用。研究强调从各方面增强旅游地居民社区参与的重要性,建议景区管理者、政府和地方当局宣传社区韧性的积极影响,并帮助增强社区韧性,以确保居民的全面支持。此外,管理者应确保居民充分意识到其所拥有的权力,并且能够利用这种权力来积极参与社区的发展,增强社区韧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在对新疆罗布人村寨与塔西河乡两个旅游社区参与旅游状况和增权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旅游社区增权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罗布人村寨和塔西河乡两个社区的增权状况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社区增权研究提供现实案例。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的主体在于人,乡村旅游的发展一定要让农民参与,才能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巩固旅游扶贫成效,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对以发展乡村旅游为首要产业的国家级贫困县石台的实地调研发现,社区参与存在居民获取信息不对称、权利缺失;参与能力不足,利益分配不公平,缺乏规范管理等问题。因此,建议在石台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通过政治赋权、居民增能、建立合理利益分配机制、培育社区组织等方式,提升社区居民自我发展能力,实现乡村旅游扶贫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7.
社区参与是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和提升旅游扶贫绩效的有效途径。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CNKI)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为数据基础,知识图谱绘制软件CiteSpace为研究工具,从发文数量、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研究内容等方面对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与归纳。研究发现,国内外对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学术关注度在不断提升,国内外均已形成较为知名的研究者和机构;国内外研究热点有一定差异,国外研究侧重点在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居民的态度和感知、社区参与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等方面,国内研究的热点在于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的模式、利益分配、与旅游扶贫的关系、问题及对策等方面。在文献梳理基础上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对比,并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社区居民既是旅游扶贫效益的利益获得者,也是旅游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居民参与对社区旅游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河北省涞源县白石口村为案例地,采用参与观察与深度访谈,研究旅游开发地社区居民对于旅游扶贫效应的感知与态度。研究发现:多数当地人认同旅游业有助于减轻贫困,改善了社区的居住环境,为部分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但由于居民自身的知识、技能与资本的不足、加之旅游景区提供的就业机会有限,导致居民无法深入参与旅游发展中,从而造成贫富差距拉大以及各方利益的冲突。面对当地旅游业发展的低迷态势,政府、社区居民、旅游景区开发商需采取多种"自觉"行动,助推旅游业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9.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是旅游学中最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根据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选择浙江天目山和陕西佛坪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案例地,运用实地调查、数据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发现不同旅游生命周期阶段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及态度存在显著差异。与处于发展阶段的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居民相比,处于参与阶段的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居民对旅游的支持度更加强烈。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居民对旅游社会效益的感知显著高于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居民,但是环境冲击和社区人际关系冲击方面的感知则正好相反。这反映了两地居民由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对旅游带来的消极影响有着不同的忍耐度。最后,还探讨了影响保护区居民旅游支持度的机制,发现在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感知显著提高了居民的旅游支持度,环境冲击感知和社区人际关系冲击的感知则是显著负向的;而在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居民的社会效益感知和环境冲击感知并没有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社区居民的分享权、发展权、监督权及保护义务为理论基础,建立分享参与、发展参与、监督参与、保护参与为评价准则层的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的主观权重和变异系数法的客观权重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对乡村旅游案例地(哈尔滨市道外区胜利村、帽儿山镇、阿城区振兴村)的社区居民参与度进行综合评价。研究表明,(1)分享参与对乡村旅游地社区总体参与度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2)3个案例地都处于中度参与状态,帽儿山镇的社区参与度高于其他2个案例地;(3)旅游地的资源禀赋、旅游发展阶段、经营管理和地理位置差异会影响社区参与度,社区居民的素质与能力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社区参与度。最后,提出能够提升社区参与度的有效对策及措施,从社区参与角度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和旅游增收扶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旅游发展典型县域阳朔县为例,立足于旅游地社区居民对旅游生态补偿的感知视角,采用问卷调研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并利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结果表明,居民对旅游负面影响中的物价上涨、交通拥堵、生态环境破坏、水质污染感知强烈,而正面影响主要集中在改善生活水平、经济带动、改善卫生环境和增强幸福感;社区居民对当前所获得的旅游补偿很不满意,且强烈期望政府和景区能提供税收优惠及资金补助;社区居民对旅游生态补偿的感知可分为经济效益补偿、社会效益补偿、环境效益补偿和文化效益补偿4个类别;从居民感知视角分析旅游生态补偿,并从中提炼出社区居民对旅游生态补偿的感知类别和利益诉求,对于构建科学的可持续人地关系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也是进一步实现阳朔旅游健康有序发展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李星群  文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2):5757-5759
调查了山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居民对滨海生态旅游开发的认知情况。结果显示,社区居民对生态旅游开发认知集中在旅游开发意愿认知、旅游开发外部因素感知、旅游影响感知、旅游者认知、旅游开发认知、环境效益认知6个方面。社区居民的认知集中反映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如何成为对社区居民负责任的旅游和如何增加社区居民生态旅游参与2大问题。并从保护区管理处职能定位、全方位提供旅游开发支持措施、搭建社区居民旅游参与平台等方面提出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李亚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665-666,669
通过对河南省万仙山风景区内南坪、郭亮、水磨3个村落居民旅游影响感知的比较研究,发现景区内旅游参与程度高的村落对旅游经济、社会积极影响感知较为强烈,对当地发展旅游业也持积极支持态度;反之,旅游参与程度不高的村落由于承担了旅游业发展的大量社会成本,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对旅游经济、社会积极影响感知微弱,对当地发展旅游业表现出不支持或漠然的态度。对环境消极影响的感知则表现为旅游参与程度越低的村落越强烈。发挥政府干预作用,降低旅游企业社会成本,对社会成本的分担者予以一定的补偿,是促使目的地社区居民积极支持旅游业,实现当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迅速,社区居民的参与意愿与行为对乡村旅游的影响已然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然而,社区居民参与能力不足、参与意识不够等诸多问题,迫使乡村旅游发展举步维艰。以通江县为例,在充分了解通江县乡村旅游中社区居民参与意愿基础上,分别从社区居民自身因素、社区内部环境因素、社区外部环境的因素等方面研究社区居民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程度,以期促进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发展,是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促进社区经济发展,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江宁区"五朵金花"旅游村为例,通过问卷调查与实地走访,调查研究了社区居民参与旅游意愿和利益分享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结果表明:近82%的居民有参与意愿,参与旅游后家庭年收入平均增长43.45%,居民对旅游积极影响感知强烈,总体均值达4.2。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对江宁区"五朵金花"旅游村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叶俊 《湖北农业科学》2014,(13):3187-3190
以大别山试验区——麻城龟峰山风景区旅游扶贫开发为例,运用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方法,探析了当地居民对旅游扶贫效应的感知和参与态度。研究表明,当地居民对旅游扶贫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正面效应感知明显,而负面效应不敏感,对发展旅游总体上持支持态度,具有较高参与热情。未来旅游扶贫应丰富旅游产品,鼓励社区参与,完善旅游扶贫机制。  相似文献   

17.
天龙屯堡与郎德苗寨乡村旅游社区经济增权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田野调查、统计分析和文献分析方法,以Regina Scheyvens提出的面向社区的增权框架为依据,借鉴Ap和Crompton提出的旅游影响评估指标体系及国内旅游学者社区增权研究的已有成果,对贵州天龙屯堡和郎德苗寨两地不同乡村旅游开发模式下社区经济增权差异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8.
乡村旅游是乡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对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具有长足影响。社区居民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主体,对当地旅游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基于社区居民视角,以环洱海地区喜洲和双廊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实地调研,对环洱海地区居民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分析,探讨适合当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模式。结果表明,环洱海地区呈现两种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基层组织引导社区居民参与模式和社区居民主导模式。基层组织引导社区居民参与模式即自上而下型,政府主导、居民参与、旅游企业支持,以政府规划为主、发展当地乡村旅游;社区居民主导模式即自下而上型,居民主导、政府扶持、旅游企业支持。社区居民作为乡村旅游资源的挖掘者和保护者,发挥社区居民的主观能动性,自发地保护与利用资源并形成良性循环,实现真正的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徐娟  严贤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4,(34):12174-12176
在国内外有关生态旅游社区参与理论和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从社区参与的角度,分析瓦屋山森林公园社区居民参与生态旅游发展的结果.由于缺乏当地居民在旅游发展中的作用,开发人员、经理和社区的利益关系模糊,形成一个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形式单一、社区居民参与旅游缺乏政府支持等问题.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利润分配过程和模式,以期为森林公园生态旅游社区的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在国内外已展示出其强劲的生命力。有关乡村旅游的社区参与和妇女作用的研究尚不多见。笔者基于前人研究和实地问卷调查的资料,论证了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的意义和模式,以及乡村旅游发展中妇女的作用及其影响,并以关中地区若干乡村旅游点为例,对社区居民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实践作实证分析,进一步探索和揭示了关中地区乡村旅游发展中社区居民参与的模式和妇女的作用,并对社区居民参与乡村旅游发展提出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