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农户视角下的宅基地退出意愿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周丙娟  饶盼 《江西农业学报》2014,(4):121-124,128
以江西省5个县区314份调查数据为依据,运用二元Logit模型估计从农户视角实证分析了影响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因素,并重点分析了农户的宅基地产权认知因素。结果表明:在农户个体中,性别对其宅基地退出意愿有重要影响;农户家庭特征因素中家庭实际耕种和住房结构影响显著;此外欠发达地区农户的宅基地产权认知对其宅基地退出意愿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以江西省5个县区314份调查数据为依据,运用二元Logit模型估计从农户视角实证分析了影响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因素,并重点分析了农户的宅基地产权认知因素。结果表明:在农户个体中,性别对其宅基地退出意愿有重要影响;农户家庭特征因素中家庭实际耕种和住房结构影响显著;此外欠发达地区农户的宅基地产权认知对其宅基地退出意愿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对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的7个村庄中已放弃农地经营权的201户样本农户进行结构式访谈,获取农户放弃农地经营权后宅基地退出意愿相关信息的第一手资料,以便了解不同经济发展条件下,农户在放弃经营农地后对宅基地退出的意愿并定量分析其宅基地退出的影响因素。主要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从家庭特征、收入结构、资产特性等3个方面对放弃农地经营权农户的宅基地退出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调研农户的宅基地退出意愿比例为36%;显著影响农户退出宅基地意愿的因素包括家庭特征中的家庭人口数及家庭被抚养人数、农户收入结构中的转移支付、资产特征中的建筑层数、建筑重置成本、城镇住宅持有情况及宅基地重置成本;其中家庭被抚养人口数及城镇住宅持有的影响为正,其他因素的作用方向为负。因此,提出了引导农户宅基地退出的相应政策,即建立多元化的住房保障体系、建立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出台农村住房建设标准及限制准则、将退出农户逐步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4.
宅基地退出作为宅基地流转的重要环节,在控制宅基地存量、解决空心村问题、提高农村建设用地效率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陕西杨凌、武功两地农户调研,分析了目前城市化过程中影响农户退出宅基地意愿的影响因素,并利用Logistic模型对农户退出宅基意愿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农户退出宅基地的意愿与户主年龄、户主工作稳定程度、未婚男性比例、人口数、对耕地的依赖程度成负向关系;与家庭人均收入、宅基地数量、社保参与程度、政策认知程度成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城市发展建设用地不足与农村建设用地低效利用的矛盾,各地积极探索与推进宅基地退出工作。从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视角,利用陕西省户县、武功县和杨陵区农户的调研资料,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年龄、家庭人口数、房屋建造样式与房屋修建年限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具有极显著影响,居住满意度、经济收入来源、家人工作稳定度、政策态度与政策执行担忧具有显著影响。并根据研究结果为合理有序推进农村宅基地退出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社会网络分析中的2-模网络数据结构,将农户的基本信息作为社会关系载体,构建农户基本信息社会关系网络,测度网络关系节点的度数中心度和关系强度,明确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户的家庭人口规模、年龄、家庭人均收入、受教育程度对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选择影响最明显。本文建议实行差异化宅基地用地标准,科学引导农户改变保守观念,严格落实"一户一宅"政策,积极规范宅基地退出机制,科学引导农户退出闲置宅基地行为。  相似文献   

7.
利用北京市昌平区、海淀区、大兴区等近郊区的404份农户调查数据,对农民宅基地退出的决策行为进行实证分析,构建二元Logistic模型探究农民个体、农民家庭、流出福利与外部环境4个方面对农民宅基地使用权流出决策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多数的思想观念并不落后,若能充分保障追求家庭与个人效用最大化的农民的根本利益,宅基地退出可事半功倍。相对于农民个人与家庭特征,退出福利认知与外部环境对农民宅基地退出的影响更加明显。基于此,提出了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加大政府支持力度,鼓励引入社会资本;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农民切身利益的建议,以提升农村治安基地腾退工作的效率水平与实践进程。  相似文献   

8.
利用对重庆市周边9个区县调查的数据,结合Logistic统计模型进行分析,探讨重庆地区农户宅基地退出补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宅基地及住房基本状况、宅基地效用认知因素均与农户宅基地退出补偿存在着正向或负向相关性;不同退出主体之间由于思想观念与生活环境的不同,各类别因素的影响程度不同。应该针对不同的补偿层次及微观主体不同的思想动态和客观实际,建立差异化的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9.
宅基地退出是提高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推动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手段。本文以伊犁州伊宁市和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为样本范围,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各地农户退出意愿不高且具有分异性。其中"有无就业技能"、"有无城镇购房"、"房屋结构"和"村集体是否有技能培训"与农户退出意愿均呈正相关影响。"民族"、"家庭经济压力"、"家庭年纯收入"、"家庭参加社保情况"与农户退出意愿均呈负相关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尊重农民退出意愿、加大财政投入、完善退出体制、建立就业和生活保障机制、加强政策宣传有助于提高农户退出意愿,促进农村宅基地退出。  相似文献   

10.
以伊宁市作为样本区域进行实地调研及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统计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农村宅基地闲置与退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家庭拥有的房屋数量、家庭主要收入来源、家庭年收入、家庭是否有人担任村干部等6个自变量对家庭宅基地的闲置有着显著影响;对于伊宁市宅基地退出补偿标准的满意程度、对宅基地政策法规的了解程度、对现居住宅基地居住环境的满意程度、家庭是否有人担任村干部、家庭主要收入来源、家里有几代人对农户响应宅基地的退出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宅基地有偿退出属于宅基地流转,在当前土地资源稀缺的背景下,宅基地的退出为盘活农村闲置土地提供基础,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通过对试点地区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调研,结合行为决策理论简要分析宅基地退出意愿选择和影响因素,得出就业、住房保障等保障因素对宅基地退出决策起重要影响,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重要因素之一。推动宅基地退出,应注重保障农户权益与其后续发展,在基本满足农户宅基地退出预期的前提下推动农户自愿退出。  相似文献   

12.
推进宅基地有序退出是优化城乡建设用地格局、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河南省12个区县21个村庄的农户调查,发现:农户年龄越大,其退出宅基地的意愿越弱;文化程度与宅基地退出意愿呈正相关关系;家庭收入水平越高,农户宅基地退出的意愿越强;农户家庭人口规模与宅基地退出意愿呈负相关关系;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于非农业生产和外出务工的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明显强于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的农户。  相似文献   

13.
农村环保公共品合作供给是解决农村环保设施供给不足、实现准公共品有效供给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多个农户行为选择的结果。基于吉林省450户农户调查数据,试图探索不同层面不同维度下的乡村社会资本与农村环保公共品合作供给之间的影响机制。首先运用因子分析法分别构建了农户社会资本和村域社会资本指标体系,然后运用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社会资本对农户合作供给环保公共品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层面社会资本对农户合作供给环保公共品均有显著正向影响,而不同维度的农户个体社会资本将可能导致集体结果的不确定性。此外,农户合作供给还受社区环境、农户个体及家庭特征、农户认知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安徽省两个不同经济发展程度的村落农户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得到两村农户对宅基地退出的相关意愿和影响因素数据。对比分析两村农户对宅基地退出意愿的主观影响因素,并运用多元有序 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两村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客观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文化程度高低和宅基地闲置情况对两村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都有显著的正相关影响;家庭总人口数对经济较发达地区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有较显著的负向影响,在外务工或定居人数则有较显著的正向影响;宅基地面积则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户有较显著的正向影响。针对以上结果,在完善宅基地退出机制时应着重考虑在不同经济发展程度地区的退出政策应当有不同的侧重点,对农户退出宅基地后的安置、社会保障、就业和子女教育等方面应当完善且要做好衔接,还要加强宅基地退出机制的科普和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安徽省两个不同经济发展程度的村落农户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得到两村农户对宅基地退出的相关意愿和影响因素数据。对比分析两村农户对宅基地退出意愿的主观影响因素,并运用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两村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客观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文化程度高低和宅基地闲置情况对两村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都有显著的正相关影响;家庭总人口数对经济较发达地区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有较显著的负向影响,在外务工或定居人数则有较显著的正向影响;宅基地面积则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户有较显著的正向影响。针对以上结果,在完善宅基地退出机制时应着重考虑在不同经济发展程度地区的退出政策应当有不同的侧重点,对农户退出宅基地后的安置、社会保障、就业和子女教育等方面应当完善且要做好衔接,还要加强宅基地退出机制的科普和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16.
由于区域选择、模型方法、测量方式等研究设计的不同,学界关于宅基地退出影响因素的研究结论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运用Meta分析方法,以期准确识别农户宅基地退出的影响因素及其效应,推动有条件的农户自愿有序退出宅基地。研究发现:农户宅基地退出受到农村推力与城镇拉力的正向影响及农村拉力的负向影响,而城镇推力未产生显著影响。从影响强度看,家庭经济条件改善是推动农户宅基地退出的主要动力,家庭结构压力是阻碍农户宅基地退出的关键因素。在影响因素的异质性上,中部和西部地区宅基地面积的影响比东部地区强,文化水平和宅基地宗数在研究退出意愿的文献中影响更强,性别因素在出版质量更高的文献中影响更强。随时间推移,农户年龄的影响趋向加强,文化水平的影响趋向减弱,家庭年总收入的影响趋于稳定。为此,应注重构建公平合理的退出补偿机制及完善退出后农户的社会保障机制,促进农村宅基地退出政策完善和研究发展。  相似文献   

17.
推进农村宅基地退出对加强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以2011—2021年1 440篇CNKI中文期刊相关论文为数据基础,采用CiteSpace软件的可视化分析方法,研究分析宅基地退出方面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以及未来研究趋势。研究结果显示,虽然该领域多为单一机构进行独立研究,合作较为分散,但关于农村宅基地退出的发文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从农村宅基地退出领域的热点来看,退出方式、退出意愿、宅基地确权等关键词在该研究领域出现频数较高。该领域热点大致分为退出机制、影响因素、退出、城镇化等8个方面。从聚类分析来看,宅基地退出的理论政策、影响宅基地退出的因素、农户退出宅基地的行为3部分为其研究热点。从该领域研究趋势来看,近10年学者们更加关注宅基地流转、退出、管理、退出主体意愿和行为。最后,对宅基地退出领域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8.
探究合适的宅基地退出补偿方式,对激发农户退出内生动力、推动宅基地退出政策实施进程、扩大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成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构建农户功能认知对其宅基地退出补偿期望的理论分析模型,利用四川省邛崃市375份农户调查数据,分析农户功能认知对其退出补偿期望的影响,探讨家庭生命周期在其中的差异性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有七成农户愿意退出宅基地,退出意愿较高。不愿意退出宅基地农户的原因主要是补偿未达到期望。农户功能认知对其宅基地退出补偿期望有正向显著影响,农户保障功能认知、经济功能认知、心理功能认知对其宅基地退出补偿期望均为正向显著影响。所处家庭生命周期阶段不同,农户宅基地功能认知对其宅基地退出补偿期望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抚养期农户家庭,经济功能认知对其宅基地退出补偿期望影响更显著;负担期农户家庭,经济功能认知和心理功能认知对其宅基地退出补偿期望影响更显著;稳定期农户家庭,三项功能认知对其宅基地退出补偿期望影响均显著;赡养期和空巢期农户家庭,保障功能认知对其宅基地退出补偿期望影响更显著。因此,提出针对不同家庭完善差异化补偿措施,落实配套措施弱化保障依赖,优化补偿方案满足经济期待,提高福利水平增强心理获得感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宅基地退出应尊重农户意愿。以陕西省旬阳县13个村200户农民的实地调查为基础,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及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户退出闲置宅基地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农户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来源、对陕西省将推出的宅基地退出政策了解程度等因素对农户退出宅基地意愿影响较明显,在给予农民经济补偿的情况下,八成以上农户愿意退出宅基地。基于该结论提出建立退出激励机制,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建立宅基地约束及有偿使用等措施退出宅基地。  相似文献   

20.
从农户意愿角度出发,运用Logistic模型对浏阳市宅基地使用权的农户退出意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众多影响因素中,农户性别、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宅基地数量、宅基地来源以及宅改政策了解度均通过了显著相关性检验。家庭年收入因素的显著性最强,宅基地数量因素呈正相关。推进宅基地使用权有序退出,应尊重农户意愿,予以正向激励,放活使用权,建立配套机制和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