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铃薯抗晚疫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抗晚疫病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文章概述了近一个世纪以来马铃薯抗晚疫病育种的研究进展。对马铃薯晚疫病的传播与危害、马铃薯抗晚疫病育种的历史、马铃薯的抗病机制和抗病基因克隆等作了综述 ,并介绍和评述了各种生物学技术在引进和创造马铃薯抗病资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抗晚疫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晚疫病是由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引起的马铃薯的毁灭性病害,严重威胁着马铃薯的生产。因此研究马铃薯抗晚疫病菌机制对于控制马铃薯病害尤为重要。本文从马铃薯的细胞结构、防御酶系、活性氧的变化以及介入马铃薯抗性的各种信号分子等几个方面叙述了近几年来马铃薯抗晚疫病机理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晚疫病抗病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晚疫病是危害马铃薯生产的重要病害,可导致马铃薯的大量减产。多年来研究人员对马铃薯晚疫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最有效的方法是使用抗病品种,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从野生资源中分离抗病基因,并将其转入到栽培种马铃薯中可以获得抗病特性。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十多个抗晚疫病基因被发现和图谱,且部分基因已被转入到栽培品种中。本文从晚疫病抗病基因的发现、分离、定位及克隆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正> 第一节危害概况及病原菌一、马铃薯晚疫病危害概况马铃薯晚疫病是欧洲最早发现的病害之一。19世纪40年代,该病曾在欧洲数次大流行,致使马铃薯生产遭受巨大损失。此后,晚疫病逐渐在世界各地传播,成为一种世界性的病害,迄今仍是世界上马铃薯产量的一大威胁。解放前后,我国马铃薯生产一直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种植。晚疫病是严重危害马铃薯生产的重要病害,可导致马铃薯大幅度减产。由于植物源农药具有低毒性、无残留、高选择性、不破坏环境、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近年来在马铃薯晚疫病防治领域受到重视。综述了近年来中国在应用植物提取物防治马铃薯晚疫病领域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植物提取物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优势和不足,并对其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进一步研究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植物源农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我国马铃薯晚疫病群体结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崇艺 《中国马铃薯》2007,21(6):360-362
综述了马铃薯晚疫病生理小种、抗甲霜灵菌株、A2交配型等方面的研究情况,对其产生原因及危害进行了分析总结,并针对抗病育种、化学药剂的研制和使用以及种薯选用等方面从理论上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马铃薯晚疫病研究进展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和流行,已成为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文章重点介绍了黑龙江省在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与A2交配型测定、马铃薯晚疫病检测技术研究、抗晚疫病育种及植物源杀菌剂研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介绍了马铃薯晚疫病综合防治的方法,这些对今后黑龙江省开展马铃薯晚疫病的研究和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生物源农药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源农药为马铃薯晚疫病的无公害防治提供了一条充满希望的途径,大量的研究表明,紫茎泽兰、漏芦、板蓝根、紫苏、苦参、诃子、五倍子、知母、大蒜等几十种植物的有机溶剂提取物或水提取物中含有抑制晚疫病菌生长、延缓病害发展进程的活性成分;YX拟青霉菌、P.fluorescens、假单孢菌、嗜线虫致病杆菌及生防菌B9601等菌株或其代谢物具有杀菌活性,可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或在生产中加以利用。同时,对生物源农药研究和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克服途径进行了探讨,并就其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马铃薯》2017,(1):45-53
由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引起的晚疫病是马铃薯生产中最具毁灭性的病害,生理小种是晚疫病菌重要的表现型之一,其组成与变异直接关系到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与流行。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了中国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的多样性及生理小种毒力基因的复杂性,并指出了目前中国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研究存在的问题,为今后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的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比较了根据表型和配合力选择亲本的方法,这两种研究方法在马铃薯田间抗叶片晚疫痫育种中经常采用。研究是在契尔尼戈夫马铃薯原种科学生产联合公司的试验田进行的。1984年用对叶片晚疫病具有不同抗性的品种和杂种进行杂交。这些品种和杂种有:易感病的(1~3级)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晚疫病流行学及防治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马铃薯晚疫病流行性强,危害严重,是限制马铃薯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针对目前生产上该病害防治困难的现状,本文综述了马铃薯晚疫病流行学和防治方法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布宜诺斯义利斯省的巴尔卡塞由Phytophthora infestans 引起的马铃薯晚疫病年年发生。每年的发病时间和程度稍有不同,但通常是在12月开始。所以马铃薯生产者在11月上旬喷药以控制病害。大多数可用的杀菌剂是作为传统的保护剂,通过地面工具喷洒到叶面,应用的内吸性杀菌剂(酰基丙氨酸类)集中破坏在马铃薯叶片上形成的病灶。药物在植物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病毒对不同品种抗晚疫病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病毒对不同品种抗晚疫病性的影响李军(黑龙江省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克山161606)1前言马铃薯品种对晚疫病的田间抗性是相对稳定的;同时在病原体的生理小种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能抗所有的生理小种。然而,各种因素如光、矿质营养、土壤和空气的温湿度都能...  相似文献   

16.
应用比较生理学方法,以6个对晚疫病抗性不同的马铃薯品种为材料,研究无病原菌浸染及病原菌浸染后抗、感病品种的马铃薯叶片中防御酶系活性的变化与其抗晚疫病的关系。结果表明:无病原菌浸染及病原菌浸染后,抗病品种比感病品种有较高的PPO、POD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因此认为PPO、POD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与马铃薯抗晚疫病有关。另外,接种后各指标测定结果均不同程度地高于无病原菌浸染时期,表明病原菌浸染后诱导马铃薯体内与抗晚疫病有关的防御酶活性升高。本研究从防御酶活性变化方面阐明马铃薯抗病的生理基础,为马铃薯抗病生理选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抗晚疫病和病毒病转基因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岫芳 《中国马铃薯》2006,20(2):111-114
从Harpin蛋白基因表达诱导抗性、Osmotin蛋白诱导抗性、病原诱导葡萄糖氧化酶(GO)基因表达生成H2O2获得抗性途径对抗马铃薯晚疫病抗性转基因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从病毒外壳蛋白(CP)基因介导抗病性、复制酶基因介导抗病性、用核酶切割介导抗病性、病毒基因调控序列介导抗性途径对马铃薯病毒病抗性转基因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由致病疫霉引起的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生产的毁灭性病害,主要侵染马铃薯的块茎和茎叶。多年来,中国多个地区都遭受了严重的晚疫病害,极大影响了中国马铃薯产量和品质。为此,寻求行之有效的晚疫病防治措施至关重要。目前,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措施主要有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农业防控,但是各项防控措施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这些防控措施的优缺点及最近发展进行综述分析认为,化学防治成效快,但成本高、污染环境,不科学施用容易导致药剂失效;生物防治具有成本低、绿色无污染、应用范围广泛等优点,但其有效性也会随外界气候和生态环境变化及病原菌的演化而改变;农业防控措施尤其是抗性品种的选育和使用,仍然是控制马铃薯晚疫病最经济、有效、环保的手段,但其对晚疫病的防控效果也会随病原菌的不断演化而丧失。建议在进化(达尔文)植物病理学的框架下,根据致病疫霉菌的致病性和马铃薯抗病性的互作特点,综合使用各种有效的方法,以实现马铃薯晚疫病防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应最大化。  相似文献   

19.
依据比利时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系统模型预测,确定马铃薯主要生育期内,病菌生成潜在侵染次数、代数和最佳防治期及防治次数,运用多目标决策方法,通过对西吉县‘青薯9号’品种马铃薯晚疫病田间药剂防治试验进行决策分析,获得了防治成本低(46.5~49.5元/667m2)、防治效果高(病指防效82.39%~85.78%)和保产效果好(41.40%~45.49%)的综合效益决策矩阵及决策靶,为指导马铃薯晚疫病田间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马铃薯晚疫病药剂田间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