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10年来,随着人们对兔肉质量认识的提高,不少人看到了商机,纷纷投入肉兔业,因此,肉兔业的龙头企业增多,兔肉加工企业也在增多,兔肉加工的产品品种繁多,更具地方特色和绿色要求,形成了龙头企业带动、加工企业促动、消费兔肉拉动的稳中有升的好形势.  相似文献   

2.
正兔肉制品具有美味、营养价值高等深受大众认可的优点,为了满足广泛的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多样化的选择,生产企业必须重视兔肉制品的系列化和多样化生产。兔肉制品的主要系列有:家庭装、礼品装、休闲装和经济装;兔肉制品的主要种类有:酱卤制品、熏烤制品、风腊制品和干制品等。标准化的兔肉加工厂,不仅设备配置完整,而且加工区域布局合理,按各制品的生产工艺和加工要求,选择相应的处理方法和加工设备。1兔肉原料前期处理及加工设备  相似文献   

3.
兔肉产品有调理品和熟制成品两大类:调理品是将分割的生解兔肉和配料经过腌制的半成品,食用前根据多种需要进行烹饪,产品需冷链销售,货架期较短;熟制成品是经过腌制、熟化的真空包装(或充氮包装)产品,具有品种多样、食用方便的特点。兔肉制品从地方风味到大众食品,从传统加工到规模生产,其加工工艺在不断改进。兔肉产品基本加工工艺流程见图1。高品质、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畜牧业协会兔业分会作为我国广大兔产业从业者的代表,自分会成立起,将每年6月6日定为兔肉节。在兔肉节期间,大力宣传兔肉美食"三高三低、健康肉、保健肉"的特点,在推动我国肉兔业生产、加工、消费的飞速发展,积极改善国人的膳食结构,改变兔肉的消费理念方面作出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目前,虽然养兔业在畜牧业中所占比重小,但由于兔肉富含营养,具有保健功能,因此,肉兔产业已经在世界许多国家得到较快的发展,而且必将受到更多消费群体的重视和青睐。主要介绍了兔肉生产和加工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兔肉生产及加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据统计,1999年我国全年兔肉生产总量为40.9万吨,到2003年接近50万吨.兔肉系我国重要的肉类出口产品之一,远销欧、美、日等十几个国家.兔肉富含蛋白质、氨基酸,且消化率高、低脂肪、低胆固醇,是高血压、肥胖症、冠心病等病人的理想食品.目前市场上兔肉制品还不多见,兔肉消费以活兔为主.香肠是人们喜欢的熟肉制品,消费方便,即买即食.把兔单纯作为原料兔出售,经济价值较低,将兔肉加工成香肠出售,既方便了兔肉的消费,又提高了兔的经济价值,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香酥兔腿加工技术及产品特性的调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兔肉以其高营养特性越来越受到消费者推崇,传统兔肉制品加工和新型兔肉制品开发也受到广泛关注。传统兔肉制品包括肉干制品、腊肠制品、烧烤制品和酱卤制品,其共同特点是易于加工、食用方便、营养丰富、风味独特。目前,应用现代工艺技术对这些制品进行改进,以适应现代消费发展需求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四川地区兔肉市场和兔肉消费情况,为生产者提供依据和指导,笔者调查研究了四川地区居民对兔肉的消费习惯,兔肉批发价格变化,各州市兔肉类餐馆和外卖店的数量差异和成都城区不同兔肉制品的价格。结果表明:四川地区兔肉消费区域性明显,消费者收入水平不同对兔肉的消费频率也有区别,但是大部分消费者对兔肉安全性保持乐观态度。另外,消费者对兔肉的品牌并不敏感,也不清楚兔肉的种类来源。兔肉从生鲜到熟制价格上升明显,可见兔肉产品深加工是兔肉附加值增加的极佳渠道。  相似文献   

9.
基于2020年城镇家庭兔肉和兔产品消费调研数据,使用描述性统计的方法对我国兔肉和兔产品的消费需求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我国城镇居民当前对兔肉的消费属于偶发性消费,消费量较低且消费种类单一,但当前消费者有较强的兔肉消费意愿;兔肉消费有显著的区域特征,大部分地区的消费者没有消费兔肉的习惯.我国兔肉和兔产品消费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2011-2014年全国范围内大样本调研的综合分析,总结了居民兔肉及兔产品消费特点和消费中存在的问题,为扩大消费市场提供了合理建议。目前兔肉消费不仅消费数量少,而且消费的频率较低,种类也很少;兔肉消费行为和未来消费意愿地区差异明显。同时,大多数居民对兔肉的营养和健康特性认识不足,半数以上的居民没有消费兔肉的习惯;烹饪技术的匮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居民对兔肉的消费;其他产品如兔皮和兔毛产品单一,接受程度不高。基于以上分析,笔者对兔肉的推广提出以下建议:通过现代媒体加强对兔肉营养特性的宣传,并大力推广兔肉烹饪技术;加强兔肉及其产品的品牌建设,开发兔肉产品时,要与消费文化和消费习惯相结合;解决副产品质量问题,提高兔毛及兔皮产品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2011-2015年全国范围内大样本调研数据的综合分析,总结了居民兔肉及产品消费特点和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扩大兔肉消费市场提出了建议。目前兔肉消费不仅消费数量少,而且消费的频率较低,种类也很少;兔肉消费行为和未来消费意愿地区差异明显。同时,大多数居民对兔肉的营养和健康特性认识不足,半数以上的居民没有消费兔肉的习惯;烹饪技术的匮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居民对兔肉的消费;其他产品如兔皮和兔毛产品单一,接受程度不高。因此,有必要加强媒体对兔肉营养特性的宣传,并大力推广兔肉烹饪技术。另外,加强兔肉及其产品的品牌建设,解决副产品质量问题,也是促进兔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畜牧业协会兔业分会成功策划的首届兔肉节———“六月六,吃兔肉”,得到了兔业界同仁的一致好评和普遍认同。2003年举办的首届兔肉节,虽然遭遇处于低潮的兔业形势和SARS疫情的影响,兔业分会秘书处及时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并作了许多促进兔肉消费的专题报道和公益性宣传,同时,积极动员养兔主产区相关管理部门和兔肉加工生产企业,结合当地实际做好兔肉的消费引导和促销宣传,全国兔业界同仁在中国畜牧业协会和兔业分会的宣传引导下,尤其是养兔主产区兔业协会及相关组织与部门普遍给予首届兔肉节极大的关注与支持。各地反馈的…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中国人均兔肉消费量虽然已经达到0.527 kg,超过世界人均兔肉消费量0.242 kg,但是与欧洲的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在近年来的诸多研究中,部分学者也对中国兔肉消费现状及影响因素做出了探讨。目前,中国的兔肉消费现状表现为:消费数量少、消费频率低、消费种类缺乏以及兔肉消费行为和意愿的地区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4.
基于全国大样本城镇居民调研,对居民的兔肉消费特点和制约因素进行分析,认为城镇居民兔肉消费有如下特点:偶发性消费、消费数量和种类少、消费行为和消费意愿地区差异明显、在外消费主要在熟食店和特色餐馆、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居民对兔肉消费的制约因素主要有:对营养和健康特性认知程度较低、购买不方便、无兔肉消费习惯和不会烹饪、推广与营销活动不足。最后有针对性的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促进我国兔肉市场扩展和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互联网虽然方便人们获取信息,但是互联网上的信息真伪难辨。关于兔肉消费的数据也是存在多个版本,有必要根据权威数据来源对谬误予以更正。1关于兔肉消费数据世界消费兔肉最多的是哪个国家或地区?马耳他人均消费兔肉真的高达9.5kg吗?意大利人均消费真的有6kg吗?(见网络链接http://www.hlj1964.com/article/5488.html)。世界人均消费兔肉有0.304kg这么高吗?  相似文献   

16.
正四川省是兔肉生产和消费大省,传统兔肉制品历史悠久、风味独特,餐饮烹饪产品多、消费量大,现代加工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也在全国前列。但规模化加工的不足和现代设备技术应用滞后成为发展的瓶颈。在未来的发展中应依托产业龙头企业,聚集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家团队,进行工程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建设,构建稳定的发产学研用创联盟。应优先研发重大产品(冷保鲜浅调理调味菜肴制品)和大众化餐桌预调理产品加工技术,提升传统特色兔肉(腌腊、烧烤、酱  相似文献   

17.
兔肉精深加工技术是当前制约我国兔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随着兔肉生产的持续增长,熟制兔肉产品面临广阔的市场前景。本文对我国熟制兔肉产品加工进行了系统分析,并针对兔业发展趋势,对熟制兔肉产品加工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兔肉生产和消费大国.2004年,我国出栏商品兔3.3亿只,生产兔肉46.68万吨.近几年来在全国兔业界同仁的大力宣传下,兔肉的营养特性已被人们所熟知,兔肉的消费人群在逐步扩大,尤以四川为甚.  相似文献   

19.
兔肉加工到目前为止,除四川省之外其他各地还尚未普及.因此,兔肉加工人人都想做,但实际做起来并非件易事,那么,如何走出困境并更加透彻地了解兔肉加工以及解决办法,是兔肉加工发展的重中之重,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实施操作.  相似文献   

20.
我国兔肉产量、需求波动及与价格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1991年以来我国兔肉产量、肉兔屠宰量和兔肉价格波动,对产量和价格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之后建立消费函数对兔肉需求量的价格弹性、交叉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我国兔肉产量、肉兔屠宰量稳步增长,增长率变化较大;兔肉价格波动相对明显;兔肉产量与价格之间相关性较低,屠宰量与肉兔活重价格相关性明显;兔肉需求的价格弹性和交叉价格弹性缺乏,但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兔肉消费较富有收入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