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四川省犍为县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牛乐德  周宝同  谭勇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5):3782-3784
通过对犍为县土地资源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分布规律的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出人口密度、农用地比例、建设用地比例、水域比例、国内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山地比例、丘陵比例、低丘岗地比例和平坝比例10个因子作为分区的指标,然后以乡(镇)为分区单元用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分区,最后根据犍为县区域自然条件影响进行区域调整,形成3个土地利用区域城镇建设综合发展区、现代农业调整优化区、生态功能保护区。并针对各区的土地资源特点,提出了土地利用的主要方向和土地持续利用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利用鄱阳湖地区2000、2005、2010、2013年4期土地利用现状图,采用扩张强度、扩张动态度、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分析了20002013年鄱阳湖地区城镇用地扩张的空间差异,利用GWR模型深入探讨了城镇用地空间扩张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在20002013年鄱阳湖地区城镇用地扩张的空间差异,利用GWR模型深入探讨了城镇用地空间扩张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在20002013年期间,鄱阳湖地区城镇用地快速扩张,由332.86 km2增至742.72 km2,城市重心向东南迁移,迁移量为13.99 km,以正西方位扩张规模最大,达到267.89 km2;期间以20002013年期间,鄱阳湖地区城镇用地快速扩张,由332.86 km2增至742.72 km2,城市重心向东南迁移,迁移量为13.99 km,以正西方位扩张规模最大,达到267.89 km2;期间以20002005年扩张最为显著;(2)鄱阳湖地区城镇用地扩张区域差异明显,南昌市周边和交通通道交汇处高速扩张;根据空间集聚Moran’s I指数值,城镇用地扩张空间自相关性不明显,空间集聚特征由中心城市向外围减弱,且逐年减弱;(3)不同驱动因素对鄱阳湖地区不同区域城镇用地空间扩张的影响程度和方向存在较大差异,财政总收入、户籍人口对城镇用地扩张的贡献为负,而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起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利用鄱阳湖地区2000、2005、2010、2013年4期土地利用现状图,采用扩张强度、扩张动态度、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分析了2000~2013年鄱阳湖地区城镇用地扩张的空间差异,利用GWR模型深入探讨了城镇用地空间扩张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在2000~2013年期间,鄱阳湖地区城镇用地快速扩张,由332.86 km2增至742.72 km2,城市重心向东南迁移,迁移量为13.99 km,以正西方位扩张规模最大,达到267.89 km2;期间以2000~2005年扩张最为显著;(2)鄱阳湖地区城镇用地扩张区域差异明显,南昌市周边和交通通道交汇处高速扩张;根据空间集聚Moran’s I指数值,城镇用地扩张空间自相关性不明显,空间集聚特征由中心城市向外围减弱,且逐年减弱;(3)不同驱动因素对鄱阳湖地区不同区域城镇用地空间扩张的影响程度和方向存在较大差异,财政总收入、户籍人口对城镇用地扩张的贡献为负,而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起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GIS和综合分区模型为技术,选择包括自然、经济、社会等方面的15个指标,以乡镇为分区单元,对鄱阳湖地区涉及的25个县(市)进行农业资源利用分区.根据“地理位置—地貌类型—农业利用主导方向”的命名原则,将鄱阳湖地区划分为滨湖平原生态景观粮畜水产区、中部平原地粮油水产区、北部低山丘陵粮棉油水产区、西部丘陵平原粮油果业区和...  相似文献   

5.
科学划分水土保持防治分区并针对分区特征提出水土流失防治模式,对指导地区水土保持工作至关重要。以六盘水市为研究区,总结六盘水市水土流失防治经验及模式;基于3S技术平台,选取水土流失比例、岩溶面积比例、平均高程、坡耕地面积比例、林草覆盖率等5个定量指标,地质条件、地貌类型、气候类型、土壤类型等4个定性指标进行六盘水市水土保持防治分区;在水土流失防治分区的基础上,提出适合于各区域的水土保持模式,为岩溶山区水土流失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6):204-205
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访谈、田野观察等方法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体育公园发展的背景条件,环鄱阳湖区域休闲体育公园开发的优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全民健身运动生态化发展模式的现状及特点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并提出鄱阳湖区域生态体育公园建设对策。旨在为鄱阳湖区域生态体育公园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以南京长江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最大的洲滩新济洲为研究对象,以2008年7月的高分辨率遥感图像Quick Bird、2008年13个鸟类聚集区的空间分布数据为主要信息源,在传统"千层饼模式"生态适宜性分区基础上,结合研究区域的鸟类景观安全格局构建,对适宜性分区方案进行优化调整。研究表明:研究区域鸟类的景观安全格局由4个源、3条生态廊道、2个战略点构成;生态适宜性分区优化后,2条生态廊道所经地段由低生态适宜区变为生态较适宜区;经过优化,研究区域建设用地、农地、苗圃等低适宜区,面积比例下降7.34%,草本沼泽、森林等较适宜区、高适宜区面积比例,分别上升了6.37%、0.37%。  相似文献   

8.
从土地利用竞争强度探索潜在土地利用冲突的缓解路径,可为协调土地利用冲突及功能规划分区提供思路。研究从适宜性和驱动力两方面构建潜在用地竞争力多准则评价体系,通过3种用地竞争力建立判断矩阵识别潜在土地利用冲突,基于晋中市发展战略进行分区权衡,并提出多功能协调分区方案。结果表明,晋中市有72.25%的土地面积面临潜在冲突的风险,无冲突地区仅占27.75%,其中耕地与建设用地冲突明显,尤其城镇周边地区冲突激烈,建设用地有侵占耕地向外扩张的趋势。基于地区主体功能发展战略下的3种用地多类型冲突进行分区优化,提出5种功能类型的核心区和发展区,进而提出晋中市差别化的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路径。针对用地竞争程度,在区域发展战略背景下权衡冲突并划定功能分区,可以更有效地缓解土地利用冲突,对优化区域土地资源配置及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生态功能重要性评价,是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基础。基于生态功能分区理论和方法,利用鄱阳湖湿地水文、生物、DEM等数据,对鄱阳湖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的重要性进行了评价,将鄱阳湖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重要性划分为极重要、高度重要、重要和一般重要4个区,面积分别为477,1 027,1 845,373 km2。极重要区主要位于鄱阳湖湿地西南区域的永修、新建和南昌三县以及东面的鄱阳县。鄱阳湖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是水生植物、候鸟、底栖动物和鱼类繁育场所,这些生物在空间上具有较高的重叠性,这些重叠区域对于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意义重大。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鄱阳湖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几点措施和对策,为保护鄱阳湖湿地,维护"一湖清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在对影响区域生态过程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地貌因素在城市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分区中的作用以及对分区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浏阳河流域中长沙市最适宜用地、适宜用地、基本适宜用地、不适宜用地、不可用地分别占总用地的1.95%,8.12%,23.96%,42.72%和23.25%,结果与实际城市建设发展基本一致.研究结果表明,将地貌因素作为一个重要指标进行城市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分区研究,更具有针对性,分区结果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1.
上饶市城市合理用地规模的“可能—满意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编制上饶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通过对影响上饶市用地规模的因素分析,应用“可能-满意度”的多目标决策方法,绘制上饶市城市合理用地规模的“可能-满意度”曲线,得出了未来上饶市各用地规模条件下的可能-满意度并提出了在2010年时上饶市最佳的城市用地规模为25.04km^2,此时的可能-满意度值为0.86。  相似文献   

12.
根据对土地资源的自然、社会、经济属性的分析认为,土地利用过程可以分为可持续利用与不可持续利用两个阶段;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不可持续利用之间的转变、区域上的差别受自然、社会、经济等多种因素不同程度与不同方式的影响;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可以分为土地利用类型可持续利用评价和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后者实际上是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反映。  相似文献   

13.
为保障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自然生态环境不被破坏,开展基于生态保护红线的土地利用布局研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化县为例,基于土地自然资源、土地生态环境2个子系统构建自然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首先,运用Map GIS软件提取评价因子的基础数据;其次,采用AHP确定权重,并应用多因素加权和法计算154个评价单元的土地自然环境质量综合分值;再次,运用频率直方图将大化县自然环境质量划分为3个等级,并绘制其空间分布图;最后,通过叠加地貌图分析得出,空间分布图与大化县地貌形态基本吻合;可将大化县划分为4个管制区,分别为东北高峰丛洼地禁止区、中部中峰丛洼地优化区、西北丘陵山地控制区、东南峰林谷地协调区,并针对各区提出土地利用方向。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GIS技术从社会经济发达度和可利用资源两方面构建基于像元尺度的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模型。[方法]监测局部区域的资源承载力状况并分析空间变化趋势,以红寺堡区为例研究其资源承载力状况。[结果]红寺堡区资源承载力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中部地区承载力较高,南部地区承载力较低,符合红寺堡区资源开发与利用现实状况。[结论]基于像元尺度的资源承载力评估模型能够将评价单元细化到像元尺度,有利于弥补传统评价方法无法反映区域内部异质性的不足。  相似文献   

15.
武汉市狮子山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与肥力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对武汉市狮子山地区1981年与1995年土地利用结构及土地肥力因素中的有机质等5个养分因子的综合分析、初步阐明了该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及土地肥力的变化特点。以土壤肥力评价为重点,提出了4种和评价模型,用最优模型对该区土壤和进行了分级评价,可为城郊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基于缓冲区分析的北京城市用地扩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结合,对于了解城市空间格局现状.研究城市扩展趋势具有显而易见的好处。本文以多时相遥感影像及其分类结果为原始数据.应用GIS提供的空间分析功能,以北京城市规划中十个边缘集团和部分卫星城以及六条放射形交通线为基础做缓冲区分析,对北京城市土地利用扩展做了定量的描述与分析,从而得到一些北京市城市土地扩展的结论;北京城市原有的分散集团式规划效用不大,城市中心区的集聚能力依然较突出,沿交通线的扩展非常明显。整体来说北部地区的城市扩展强度指数远大于过南部,但是未来南部地区需要成为北京城市用地扩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7.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理论与方法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综述国内外战略影响评价相关研究出发,总结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基础,初步提出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的评价方法框架。  相似文献   

18.
桂林市是广西最重要的柿子产区,其独特的地理气候和悠久的柿子栽培历史造就了丰富的柿种质资源。在对桂林柿种质资源和开发利用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桂林柿种质资源概况、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开发利用桂林柿子资源的对策措施,为桂林柿种质资源开发利用、引种驯化、种质保存和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该文以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内的桥子东、西沟为例,分析不同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对流域径流输沙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对年径流输沙有显著影响,治理流域比未治理流域在丰水年、平水年和枯水年的年输沙率分别减少约44%、75%和86%;流域在土地利用后期(1995—2004年)比前期(1986—1994年)在平水年和丰水年的输沙量减少较大.从年内径流输沙变化来看,治理流域比未治理流域的减沙效应在5月和9月更为显著;而对于治理流域的两期土地利用时期,各月降水越多,后期时的流域月均输沙量比前期减少越多.暴雨洪水过程线和输沙过程线分析表明,土地覆被对流域暴雨洪水过程和输沙过程具有较强的调控作用.降雨和洪水流量频率分析表明,治理流域在前后两期土地利用时期,若具有相同频率分布的雨强,则任一重现期下流域后期土地利用时期的洪水平均含沙量小于前期.   相似文献   

20.
陕西安塞县农业地域资源优势及开发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对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陕西省安塞县土壤状况、气候特征、农业水资源供需、作物种植种类及产量进行研究和分析,指出该县具有的地域资源优势是土地辽阔、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适宜种植且高产优质的作物较多。针对农业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面临的环境建设任务重、土壤生产力低、交通欠发达、科技发展水平落后和农业投入不足等问题,提出了资源开发利用原则、具体措施及开发过程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