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棉铃虫在吉林省各地区玉米田为害,成为了潜在的玉米穗部重要害虫。明确棉铃虫在吉林省的种群动态、虫源性质,对其早期预警与综合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吉林省中西部的公主岭市,综合运用常规监测、卵巢解剖、田间调查、气象分析、轨迹分析等技术和方法,对棉铃虫的发生时间、发生世代、虫源地、迁飞情况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8月上旬-10月上旬为棉铃虫成虫发生期,其中8月中旬-9月下旬是发生高峰期。棉铃虫成虫在当地发生2代(第3代和第4代),第3代为迁入世代,第3代高峰期的虫源主要来自于辽宁省部分地区。第4代主体为本地繁殖世代,其为害期正值当地玉米灌浆至蜡熟期。第4代棉铃虫成虫羽化后滞留本地的种群因气候以及食物原因而消亡。迁出期的风向不利于棉铃虫种群回迁。  相似文献   

2.
关于加强肥料、农药、种子市场管理的通知………(2—2) ·棉铃虫防治-关于治理棉铃虫及植保工作有关问题的思考 …………………………………………张德才(2—4)1993年湖北省棉铃虫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 …………………………………………顾卫东(2—6)1993年棉铃虫的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 ………………………………………齐力等(2—8)1993年棉铃虫发生特点及原因浅析………………(2—9)1993年枣阳市棉铃虫发生特点原因与防治观察 …………………………………………张广照(2—10)枝江县1993年棉铃虫发生及防治工作总结 ………………  相似文献   

3.
近2年来,我县棉铃虫发生回升,危害加重,1993年发生面积达3.7万hm~2次,现将我县棉铃虫发生防治情况总结如下: 1 棉铃虫发生特点 1.1 发生为害期长 据本站系统调查资料分析,今年棉铃虫从6月4日开始进入早发棉田为害,至9月25日结束,长达4个月之久。比历年平均长25天左右。  相似文献   

4.
20 0 1年我市棉花种植面积 4 33万hm2 ,较2 0 0 0年增 0 13万hm2 ,棉铃虫发生为大发生 ,而且发生程度逐代加重 ,是继近几年偏重发生之后的又一大发生年。全市棉铃虫各代累计发生面积9 97万hm2 。全市累计综合防治面积 2 3 2 5万hm2次。1 棉铃虫发生特点(1)发生期提前。据调查 ,全市 2代棉铃虫在6月 6日前后陆续在棉田见卵。 3、 4代发生期较常年提前 5d左右。据统计 ,2至 4代卵高峰期分别出现在 6月 12~ 18日、 7月 10~ 2 0日、 8月 8~19日 ,较 1999年和 1998年提前 3~ 5d左右 ,与20 0 0年相近。(2 )发生面广。 2 0 0 1年…  相似文献   

5.
多功能氧化酶系(MFO)与棉铃虫抗药性关系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本文在增效作用测定基础上 ,研究比较了多功能氧化酶系 (MFO)的三个组分 (细胞色素 P4 50、细胞色素 b5、细胞色素 c还原酶 )在相对敏感棉铃虫 (HDS)与抗氰戊菊酯棉铃虫 (KQR)中的含量、活性及其组织分布规律。增效作用测定结果表明 ,PBO及 SV1对氰戊菊酯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 ,增效倍数分别达 2 53.99和71.4 4倍 ;初步表明 MFO在 KQR种群棉铃虫的抗药性中起着重要作用 ;随后的生化研究表明 :KQR种群棉铃虫中肠、脂肪体及体壁的三个组分含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 HDS种群棉铃虫相应部位的含量 ,其中细胞色素 P4 50在上述三个部位中的含量分别是 HDS种群棉铃虫的 1.76、3.12、4 .15倍 ,细胞色素 b5含量分别是HDS种群棉铃虫的 1.57、6 .2 8、2 .39倍 ,细胞色素 c还原酶活性分别是 HDS种群棉铃虫的 1.4 0、1.88、1.6 4倍 ,说明多功能氧化酶系与棉铃虫的抗药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一种简便、快速的棉铃虫抗性监测方法湖北省植保总站(430070)彭超美近几年我省棉铃虫持续大发生,用于防治棉铃虫的化学农药量逐渐增加,棉铃虫对农药的抗性也在发生变化。据1993年~1994年荆州抗性监测站对公安和潜江棉铃虫抗药性监测结果,表明棉铃虫对...  相似文献   

7.
棉铃虫和红铃虫在棉田同时发生。1986年我站在利用棉铃虫性诱剂(E型,上海有机所供)和红铃虫性诱剂(高斯,800微克,江苏金坛激素所供)进行测报时,曾有4盆  相似文献   

8.
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是我国黄河流域棉区的常发性害虫,1990年三、四代棉铃虫在棉花上,1992年一代棉铃虫在小麦上,二、三、四代在棉花上暴发成灾,对棉花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预测近几年内棉铃虫的发生程度仍呈上升趋势,势必成为限制我国棉花生产发展的重大障碍。1 棉铃虫大发生的概况及特点1990年三、四代棉铃虫在山东、河北两省及河南部分棉区暴发成灾,仅山东、河北两省减产皮棉1亿公斤左右。1992年棉铃虫在黄河流域棉区,江苏北部、安徽淮北、湖北及辽宁部分地区大暴发,在各种作物上棉铃虫第1—4代累计发生3.34亿亩次,在棉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三代棉铃虫是莱西县夏玉米穗期的常发性主要害虫,尤其是进入80年代以来,发生程度多在中等(3级)以上,一般使玉米减产5—7%,重时达10%以上。莱西县夏玉米面积,历年都在30万亩左右,因此搞好三代棉铃虫的测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转移矩阵的方法,根据一代棉铃虫的发生程度预测三代棉铃虫的发生程度。这样可变短期预报为中长期预报,大大提高防治工作的主动性。二、棉铃虫在莱西县的发生概况棉铃虫在莱西县一年发生4代。第一代发生在5月下旬到6月上旬,主要为害小  相似文献   

10.
棉铃虫在山东巨野一年发生4代,以蛹在土壤中越冬,一代主要发生于麦田,为害小麦穗部,今年全县百万亩麦田普遍发生一代棉铃虫,且程度明显重于往年。据县植保站麦田网捕调查:5月25日在4个乡镇5个样方25个点次共网捕5000网次,捕得棉铃虫幼虫797头,平均千网幼虫159.4头。5月30日在同样样方其他25个点次又网捕5000网次,捕得棉铃虫幼虫896头,平均千网幼虫179.2头。两次扫网平均千网幼虫169.3  相似文献   

11.
1986~1988年在河南新乡观察,棉铃虫各个生长发育时期都受生物因素控制,天敌对抑制虫口的作用十分明显。在1~3龄阶段,棉铃虫齿唇姬蜂占着较重要的位置(表)。 棉铃虫齿唇姬蜂 Campoletis chlori- deae Uchida在河南新乡一年发生8代,有 4个世代与棉铃虫低龄幼虫发生期吻合。 1988年在七里营调查:5月下旬寄生率平均  相似文献   

12.
2017年棉铃虫在宁夏垦区大面积发生,成为为害农业生产安全的重大害虫。为了摸清棉铃虫在垦区的发生动态及分布规律,在农垦暖泉农场、平吉堡农场主要农作物种植区设置10个监测点,通过冬前/冬后越冬蛹调查和连续2年性诱监测,对棉铃虫的越冬习性和成虫发生世代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宁夏垦区棉铃虫越冬场所主要集中在玉米田,冬前深耕和冬灌可有效破坏棉铃虫越冬、降低其存活率;越冬代、1代、2代成虫的发生盛期分别为5月上中旬、6月中旬至7月上旬、7月下旬至8月上旬;以1、2代幼虫为害灌浆期小麦、吐丝灌浆期的玉米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3.
针对2017年棉铃虫在内蒙古巴彦淖尔首次发生,并在玉米、向日葵等作物上暴发为害的情况,对当地主要作物上棉铃虫发生动态及为害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田间幼虫为害盛期在7月下旬,灯诱棉铃虫成虫发生盛期在5月中旬和8月中、下旬。玉米果穗产量平均损失率为1.0%;向日葵盘平均产量损失率2.4%。越冬调查表明,该害虫可在巴彦淖尔市越冬。据此,提出农业防治、理化诱控等防控措施,以加强对当地及周边地区棉铃虫的监测及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4.
棉铃虫一代成虫在渤海海面迁飞的考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96~1997年华北地区一代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bner))成虫发生期间,乘客轮在渤海考察了棉铃虫的迁飞动态。在距海岸线20~80km处发现大量的棉铃虫、粘虫和龟纹瓢虫等昆虫向辽宁方向迁飞。对棉铃虫迁飞行为的观察结果表明,棉铃虫成虫于傍晚19:30左右起飞,凌晨4:00~5:00降落,共计在空中大约飞行8.5~9.5h。捕获的棉铃虫雌成虫卵巢发育1级占96%、2级占4%,交配率4%,具有迁飞昆虫的典型生理特征。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全球气候变暖对不同寄主植物上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种群发生的影响,通过收集2008—2019年全国范围、华北地区、华东地区、西北地区及华中地区7种寄主植物(小麦、玉米、大豆、棉花、花生、蔬菜和其他粮食作物)上棉铃虫成灾面积及各地区平均温度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及广义线性模型分析不同寄主植物上棉铃虫种群的发生程度。结果显示,玉米、大豆、花生和蔬菜寄主植物上棉铃虫成灾面积显著增加,棉花上棉铃虫成灾面积显著降低。玉米(全国范围、华北地区)、花生(全国范围、华中地区)及蔬菜(华东地区)上棉铃虫成灾面积随着温度距平的升高而显著增加;但棉花上棉铃虫成灾面积随着温度距平的升高而显著降低。如全国范围内,在玉米和花生上,2014—2019年棉铃虫成灾面积均显著高于2008—2013年,其增加比率分别为24.0%和34.3%;在棉花上,2014—2019年棉铃虫成灾面积显著低于2008—2013年,其降低比率为62.0%。表明全球气候变暖显著增加了玉米、花生及蔬菜上棉铃虫成灾面积,而棉花上棉铃虫成灾面积的降低主要受转Bt基因棉花种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棉铃虫微孢子虫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1997~1998年,先后在邯郸、保定市郊进行棉铃虫疾病发生流行的田间调查,从采集的棉铃虫(Helicoverpa ormigera)幼虫体内发现了一种能引起寄主感病的原生动物——微孢子虫(Nosema sp.)。作者进行了初步观察和回接试验。 1 感染症状及孢子形态观察将棉田采集的第4代棉铃虫幼虫,经室内无菌饲养,发现  相似文献   

17.
为验证生物食诱剂对麦田棉铃虫的控制效果,于2018年,在河北沧县开展了应用生物食诱剂监测并防控小麦田越冬代棉铃虫的试验。结果表明,应用生物食诱剂搭配方盒诱捕器可较好地监测麦田棉铃虫发生动态。在5月中旬出现棉铃虫越冬代诱蛾高峰,与历年发生动态基本一致。通过在越冬代棉铃虫羽化始盛期条带洒施生物食诱剂与90%灭多威可溶粉剂5 g/L混合药液,处理后12 d对1代棉铃虫幼虫的防效可达60.73%,有较好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 Hübner)是世界性农业害虫。90年代以来在我国南北棉区连续3年大发生,尤其是1992年的大暴发,虫量之高、历期之长、为害面积之广、受害作物种类之多、经济损失之大,在世界植棉史和我国历史上均属罕见。棉铃虫与澳洲棉铃虫(H.punctigera)、烟芽夜蛾(H.virescens)、美洲棉铃虫(H.zea)等同属夜蛾科的实夜蛾属(Heliothis)。具有食性杂、分布广、活动能力强、繁殖力高、  相似文献   

19.
1992年,棉铃虫在华北、东北广大棉区特大暴发,第一代在小麦上猖獗发生,使部分麦田小麦严重受害,随后第2~4代在棉田和其它作物上特大暴发成灾,发生数量为常年的15—20倍,发生危害面积达5000多万亩,占全国棉田面积一半以上。1 1992年棉铃虫猖撅发生概况在黄河流域棉区棉铃虫常年以2代在棉田发生量大,仅少数年份3代或4代发生猖獗,有历史记载的棉铃虫大发生年份,也是个别世代大发生,造成局部棉田减产。1992年则是全年棉铃虫的4个世代均特大发生,一  相似文献   

20.
切实抓好科学用药控制第四代棉铃虫危害第四代棉铃虫是我省的主害代,也是控制其为害、保住当家桃的关键时期。据省植保总站预测,今年我省第四代棉铃虫为中等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为了作好这一代棉铃虫的防治,要切实抓好科学用药。1选好对口农药品种各地在选用农药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