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2 0 0 0年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发生趋势会商会”讨论结果和目前情况分析 ,预计 2 0 0 0年全国主要农作物病虫仍呈偏重发生态势。其中小麦和水稻主要病虫将中等或中等偏重发生 ;蝗虫、草地螟、玉米螟等害虫偏重至大发生 ;棉铃虫等棉花害虫发生面积下降 ,三、四代发生较重 ;一些次要病虫将继续上升为害。1 重大病虫发生趋势1 .1 小麦病虫中等发生 白粉病在西南、长江流域及黄淮、西北麦区的部分阴湿地区 ,纹枯病在黄淮及江淮麦区将偏重流行 ;条锈病总体上将偏轻流行 ,但四川大部将偏重流行 ,甘肃陇南和天水、陕南、鄂西等地为中等流行…  相似文献   

2.
刘万才 《植物保护》1995,21(4):31-33
黄淮麦区1994年小麦主要病虫发生特点及原因浅析刘万才(农业部全国植物保护总站北京100026)黄淮流域是我国最主要的产麦区,小麦种植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常年小麦生产上主要的病虫种类有小麦条锈病、白粉病、纹枯病、小麦蚜虫、吸浆虫、红蜘蛛和地...  相似文献   

3.
《农药科学与管理》2002,23(3):40-41
本刊讯 :全国农技中心病虫测报处发出预警报告 ,预计2002年全国农作物病虫害将较重发生 ,其中东亚飞蝗、稻螟虫、小麦条锈病、棉铃虫、玉米螟、北方土蝗、斑潜蝇等病虫呈严重发生态势 ,其它病虫发生相对较轻。下面我们将预计各类病虫害发生严重程度的信息提供给大家 ,诣在帮助各农药厂家、农药经商单位等有关部门及早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1小麦、水稻病虫偏重预计今年小麦虫害将以蚜虫、红蜘蛛和吸浆虫发生为主 ,病害以条锈病、纹枯病、白粉病和赤霉病等为主 ,其中条锈病、吸浆虫等有加重发生趋势。条锈病多发生在甘肃陇南和天水、川…  相似文献   

4.
1987年-2018年我国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危害及演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冲  姜玉英  李春广 《植物保护》2020,46(6):186-193
本文总结分析了1987年-2018年我国小麦病虫害发生危害及其演变情况?蚜虫?麦蜘蛛?吸浆虫?地下害虫和赤霉病?条锈病?纹枯病?白粉病是当前我国小麦上的主要病虫害?2011年-2018年这8种病虫害的发生面积为4 416.45万~6 051.42万hm2, 占小麦全部病虫发生面积的74.89%~86.07%?通过防治, 每年挽回小麦产量损失307万~2 136万t, 占全国小麦总产的3.60%~18.44%, 平均年挽回损失1 134.94万t, 占全国小麦总产的10.56%, 其中1987年-1990年?1991年-2000年?2001年-2010年和2011年-2018年经防治后平均挽回损失分别为598.13万?1 056.42万?1 272.8万和1 612.35万t; 防治后每年仍造成小麦产量损失220万~640万t, 占全国小麦总产的1.97%~6.52%; 平均年实际损失346.95万t, 占全国小麦总产的3.23%, 其中1987年-1990年?1991年-2000年?2001年-2010年和2011年-2018年分别实际损失378.11万?337.31万?355.50万和316.90万t?2000年以来, 受气候变化?耕作制度变迁和品种更替等因素影响, 我国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演变呈现小麦赤霉病重发频率提高?发生区域呈北抬西扩趋势, 蚜虫上升为黄淮海麦区最重要的害虫, 小麦纹枯病?白粉病?麦蜘蛛和地下害虫等小麦常发性病虫害发生相对平稳, 小麦条锈病?吸浆虫等病虫害发生趋降, 新发病虫害在局部麦区扩散危害等特点, 并针对性地提出构建小麦病虫害自动化监测预警体系?研究小麦病虫害长期灾变规律?集成和完善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等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5.
基于监测数据及统计资料,总结分析了近30年河南省小麦主要病虫草害发生演变特点.结果表明,河南省小麦病虫草害种类多,主要病虫害发生为害严重.1991年以来,小麦纹枯病、白粉病、蚜虫、麦蜘蛛等持续发生为害较重,赤霉病、叶锈病等上升为主要病害,条锈病近年呈回升态势,地下害虫、吸浆虫等发生为害呈下降趋势.此外,在黏虫、黑穗病等...  相似文献   

6.
我国小麦产区间病害发生与损失差异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也  蒋沁宏  车琳  李春广  闫硕 《植物保护》2022,48(4):278-285
为系统全面地掌握我国各产区小麦病害的发生情况,本文重点分析了我国小麦五大产区(华东麦区、华中麦区、华北麦区、西北麦区和西南麦区)小麦锈病、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黑穗病、根腐病和全蚀病的发生及防控情况。结果表明:我国小麦病害发生危害具有区域性特点,华东和华中麦区小麦纹枯病和赤霉病发病面积较大,且造成产量损失占比远超其余三大产区;华北麦区以白粉病发生最重;西北和西南麦区锈病和白粉病发生最重。我国小麦病害防治效果显著,华东和华中麦区赤霉病、纹枯病的年均挽回损失率均在80%以上;华北麦区年均挽回损失率最高的病害是白粉病(84.43%);西北和西南麦区对锈病年均挽回损失率分别为78.20%和85.26%;黑穗病、根腐病和全蚀病挽回损失率较低。  相似文献   

7.
正本刊讯今年,受超强厄尔尼诺影响,赤霉病、穗期蚜虫等小麦重大病虫害暴发流行风险加大,赤霉病菌源基数较大,虫口密度累积增加,气候条件适宜。江淮地区赤霉病、白粉病等病害流行风险显著上升,黄淮北部、华北、西北麦区利于穗期蚜虫、吸浆虫等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8.
1 小麦据13个省、市、区统计,今年小麦病虫害发生面积7亿亩次,属中等偏轻发生年。其中病害发生面积3亿亩次,除小麦纹枯病外其他病害均轻发生,虫害发生面积4亿亩次,麦蚜、麦蜘蛛、吸浆虫均为中等发生年.小麦条锈病发生421万亩,为轻发生年。条锈病常发区湖北省仅在荆州地区局部田块见病,后期也未能流行,越夏基地甘肃省发病面积170万亩,是1991年发生面积的10%。小麦白粉病发生面积7832万亩,轻于去年,发生期偏晚,病指低,为害程度较轻。小麦赤霉病发病面积3867万亩,与常年相似。赤霉病今年主要在江淮流域、陕西关中地区发生,江苏、湖北为中等偏轻年,四川为偏重发生年,发生面  相似文献   

9.
小麦条锈病是荆门市小麦上的重要病害,在1990年、2002年偏重发生。2009年初,小麦条锈病来势猛,北部麦区发生偏重,南部麦区发生偏轻,发病范围广,实际损失低。全文围绕1990年、2002年、2009年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以求找出本地小麦条锈病发病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襄樊市是一典型的农业大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地处南北过渡地带,是全国十大夏粮主产区和20个地市级大型商品粮基地之一,同时也是农作物病虫草鼠害的重发区。常年病虫草鼠害发生面积达到200万hm2以上,因病虫草鼠害造成的损失约20万t,直接影响农业增产、增收和生产安全。1襄樊市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现状1.1主要农作物病虫草鼠害发生及防治概况秋播作物主要病害:小麦条锈病、白粉病、纹枯病、赤霉病、叶锈病、油菜霜霉病、油菜菌核病等。秋播作物主要虫害:麦蚜、麦蜘蛛、小麦粘虫、油菜蚜虫等。春夏播作物主要病害: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受近期气温回升和降水等因素影响,纹枯病、条锈病、蚜虫、麦蜘蛛等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增长较快,发生程度重于去年同期。针对当前小麦病虫害发生日趋加重的态势,各级农业部门积极应对,加大监测防控力度,及早准备药械物资,强化技术指导,全力组织做好防控工作。农业部要求各地强化监测预警,做好防控物资准备,充分发挥专业化统  相似文献   

12.
根据全省各植保站冬季及2月下旬至3月上旬的调查结果和30个市州植保站和区域性测报站3月8日在武汉的会商分析,预计2000年全省粮、棉、油作物病虫的总体发生趋势为中等偏重发生,其中棉铃虫、水稻螟虫、稻纹枯病、油菜菌核等4种病虫在主产区大发生,稻瘟病、稻飞虱、麦纹枯病、白粉病等4种病虫中等偏重发生;此外小麦条锈病、水稻黑条矮缩病、玉米粗缩病毒病、玉米小斑病(T小种)、小麦及玉米粘虫等种传病虫、迁飞性和流行性强的病虫仍有中等偏重发生或在局部暴发成灾的潜在威胁.2000年,各种农作物病虫局部灾害性发生将比1999年更为显著.具体预报如下.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枣阳市2021年小麦重大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了总结,主要发生病虫害有条锈病、赤霉病、纹枯病、蚜虫及红蜘蛛等.并结合气象因子、栽培模式、病源基数等因素对其发生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14.
1992年除稻瘟病偏重流行、棉铃虫大发生外,我国农作物主要病虫为中等发生年。根据越冬菌源、秋后残虫量,结合种植业结构调整情况和品种布局的变化,以及明年长期天气预报等综合分析,预计1993年农作物主要病虫的发生将重于1992年,总体将是一个偏重发生趋势。1 麦类病虫据中央气象台的长期天气预报,1992年长江流域气温接近常年,北方大部分地区气温偏高,加之近年麦类生产水平提高,灌溉田面积增加等原因,预计1993年白粉病在大部分冬麦区将达到中等以上流行程度,发病面积将超过1.5亿亩;小麦纹枯病近两年在江淮及黄淮麦区已上升成为主要病害之一,菌源较广,预计纹枯病1993年在常发区将中  相似文献   

15.
2019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18年各地水稻"两迁"害虫、螟虫、小麦条锈病、玉米螟、飞蝗、草地螟等重大病虫害冬前基数调查结果,结合气象条件和作物种植情况等因素综合分析,作出了2019年我国水稻、小麦、玉米和马铃薯等主要粮食作物17种(类)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其中,小麦赤霉病、蚜虫,稻飞虱、二化螟、纹枯病,玉米螟、棉铃虫等重大病虫害将偏重及以上程度发生,黏虫会在北方局部地区出现高密度集中为害,草地螟进入新的发生周期,东亚飞蝗、西藏飞蝗和亚洲飞蝗在湖库、河谷和湿地等局地可能发生高密度点片。  相似文献   

16.
我国2012年小麦重大病虫害发生特点和预测预报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娟 《植物保护》2013,39(6):78-85
2012年我国小麦病虫害重发种类多、涉及区域广、危害程度重。本文全面总结了赤霉病、条锈病、白粉病、纹枯病、蚜虫、蜘蛛、吸浆虫等小麦7大病虫的发生面积、范围、分布区域、发展动态、危害程度等发生特点。分析近年来小麦重大病虫害发生特点变化趋势,主要表现为重发威胁长期存在、暴发规律更难掌握,小环境特异化导致分布差异大和人为防治因素显著影响发生程度等方面。提出应加深认识、提高警惕、加强监测,综合考虑小环境特异化因素和人为防治因素,以提高病虫害预测预报的指导性、精确度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2006年湖北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的总趋势为:迁飞性、气候性病虫害呈持续偏重发生趋势,粮食作物常发病虫害大发生,棉花病虫呈持续上升趋势。现将2006年全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如下。1两夏病虫1·1小麦条锈病预计鄂北发生程度5级,其它麦区发生程度为3级。发生面积25·33万hm  相似文献   

18.
2017年我国小麦条锈病流行特点及重发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7年小麦条锈病在我国黄淮海麦区大范围流行, 表现出汉水流域及黄淮南部见病时间早、扩散速度快、黄淮海麦区流行范围广等特点。本文在系统总结2017年全国小麦条锈病流行特点的基础上, 分析认为极端暖冬气候、春季多雨适温气候条件和主产麦区缺乏抗性品种等因素是导致2017年我国小麦条锈病大流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湖北植保》1998,(2):15-16
湖北省1998年主要农作物主要病虫发生趋势预报1夏粮、夏油作物主要病虫(1)油菜菌核病预计鄂东、江汉平原、鄂西南为大发生,鄂北中等发生。(2)小麦条锈病预计鄂北中等偏重发生,高感品种上大发生,其它麦区为中等发生。(3)小麦白粉病预计鄂北中等偏重发生,...  相似文献   

20.
小麦条锈病菌和白粉病菌多重TaqMan Real-time PCR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小麦条锈病(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Pst)和小麦白粉病(Blumeria graminis f.sp.tritici,Bgt)是我国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条锈病主要发生在西北、华北、长江中下游和西南各省、自治区;白粉病则在西南各省和河南、山东、湖北、江苏、安徽等省发生较重,且西北、东北麦区也日趋严重[1]。条锈病菌依靠夏孢子造成小麦初侵染和再侵染并随气流远距离传播导致大区流行,白粉病菌则依赖于分生孢子或子囊孢子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二者作为典型的气传病害,空中的接种体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