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对冬小麦-水稻连作制度下的水直播稻田杂草发生动态进行监测,建立水稻播后有草/无草天数与水稻产量损失率之间的函数关系,推导出杂草与水稻的竞争临界期,并探讨水直播稻田杂草苗后一次化除技术方案。结果表明,水稻产量损失率随水稻播后有草天数的增加而增大,随无草天数的增加而降低;以3%作为水稻产量损失的最大忍受限度,则四川省水直播稻田杂草与水稻的竞争临界期为播后16~55 d。水稻播后15 d喷施3%氯氟吡啶酯乳油22.5 g a.i./hm~2+300 g/L丙草胺乳油450 g a.i./hm~2,播后20 d喷施20%二氯喹啉草酮可分散油悬浮剂600 g a.i./hm~2+75%氯吡嘧磺隆水分散粒剂33.75 g a.i./hm~2+100 g/L氰氟草酯乳油150 g a.i./hm~2,或11%■唑酰草胺·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123.75 g a.i./hm~2对水直播稻田总杂草的鲜重防效均在98%以上,且对水稻安全。  相似文献   

2.
玉米田杂草发生规律、经济防除阈值及竞争临界期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江苏省通州市玉米田杂草的发生具有以下特点:杂草种类多,群落组合复杂,杂草密度高,不同茬口差异大.夏玉米田单,双子叶杂草出草规律基本一致,有两个明显的出草高峰,以玉米播后9-12d的第一出草高峰为主,其数量约占50%,相关分析表明,玉米的产量损失与玉米杂草密度呈显著的正相关(r=0.9988),关系式可表示为Y=-0.9752 0.0785x(Y为玉米产量损失率,x为1m2杂草数量),玉米田杂草的经济防除阈值为80-90株/m2,当玉米田杂草超过防除阈值时,必须用药进行防除,以控制杂草的危害,杂草与玉米的竞争临界期为玉米播种后32-35d.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小麦田不同杂草群落及防除时间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于2013—2015连续两年在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小麦田中设无草对照区、禾本科杂草区、阔叶杂草区以及混合杂草自然发生区4种不同杂草群落以及不同的杂草防除时间,测定在不同条件下小麦产量及各项产量构成指标的情况。结果表明,阔叶杂草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大于禾本科杂草,冬小麦田杂草的最佳防除时间为4月1日之前,在此期间除草对小麦产量影响均不大,但之后防除或不除草会造成小麦严重减产甚至绝产,2014年4月15日除草可造成在阔叶杂草区和杂草混合生长区的小麦减产30.5%和32.6%,不除草可造成在禾本科杂草区、阔叶杂草区和杂草混生区的小麦减产8.6%、91.4%和94.3%,2015年趋势和2014年一致。从构成小麦产量的3个指标来看,杂草危害主要影响小麦的总穗数,其次为穗粒数,对千粒重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1%甲基二磺隆·双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对小麦田一年生杂草的防效及对小麦的安全性,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方法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甲基二磺隆·双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对小麦田主要杂草雀麦、播娘蒿、荠菜均有较好的防除效果,并且防效随着施药量的增加而提高;在有效成分用量为9、12、15 g a. i./hm~2条件下,施药后30 d对小麦田一年生杂草的鲜质量防效合计为85. 1%、89. 5%、94. 2%,防效较好,小麦的增产率分别为7. 84%、9. 03%、10. 39%;1%甲基二磺隆·双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在试验剂量下,于小麦苗后、杂草3~5叶期进行茎叶喷雾处理,对小麦安全,无药害发生,除草效果良好,并具有一定的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改进水稻秸秆还田条件下小麦田杂草治理技术,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还田量单独或结合炔草酯施用对后茬小麦田禾本科杂草的控制效果和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稻秸秆单独还田量从1 125 kg/hm2增至4 500 kg/hm2,小麦田杂草发生密度显著下降,4 500 kg/hm2秸秆还田量下小麦分蘖期前杂草发生密度下降60%左右;结合炔草酯施用时,杂草发生密度随秸秆还田量的增加而下降,但不同还田量之间无显著差异,且炔草酯除草活性未受到影响。秸秆还田或炔草酯单独或结合施用均对小麦生长发育无明显的胁迫影响,4500 kg/hm2秸秆单独还田量下,小麦苗期功能叶SPAD值较对照增加7.0%,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分别增加14.9%和12.2%;抽穗期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分别增加28.3%、85.2%和100.0%;千粒重、有效穗数和产量分别增加3.9%、6.7%和16.1%。4 500 kg/hm2秸秆单独还田量对杂草控制效果、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均与炔草酯推荐剂量单独施用无显著差异,表明该秸秆还田量具有良好的农田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70%三氯吡氧乙酸.草甘膦可溶性粉剂在免耕小麦田的应用前景,建立小麦田杂草管理体系,研究了三氯吡氧乙酸.草甘膦对小麦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并测定了田间透光率、杂草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量和小麦产量。结果表明,三氯吡氧乙酸.草甘膦对免耕小麦田主要杂草菵草、小飞蓬、牛繁缕、野老鹳草等均有较好的防除效果。并显著提高了小麦田间的透光率,降低了杂草对田间养分和水分的吸收,促进了光合作用,小麦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春大豆田杂草生态经济防除阈期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辽宁省沈阳、庄河两地的田间试验,建立了大豆田苗后有草天数或无草天数与产量损失率间的函数关系模型,明确了辽宁省春大豆田杂草的生态经济防除阈期为大豆出苗后16~40 d。在此期间内保持田间杂草少于经济防除阈值,即可确保杂草造成的减产率低于3%,又能充分发挥杂草在生态系统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精恶唑禾草灵属选择性、内吸传导型苗后茎叶处理剂,可用于阔叶作物如大豆、棉花、花生、油菜、蔬菜等防治一年生禾本科杂草,精恶唑禾草灵加入安全剂解草唑后,可增强小麦对精恶唑禾草灵的耐药性,用于小麦田防除一年及多年生禾本科杂草。为明确精恶唑禾草灵对麦田常见恶性杂草看麦娘的具体防效,笔者于2011年初,进行了精恶唑禾草灵防除冬小...  相似文献   

9.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 麦田草害的发生与危害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与品质。我国小麦田的禾本科杂草主要包括日本看麦娘、看麦娘、菵草和多花黑麦草等, 田间杂草防除主要依靠化学除草剂。精噁唑禾草灵自20世纪80年代进入我国市场以来, 长期用于小麦田禾本科杂草防除, 已经报道麦田多种禾本科杂草对精噁唑禾草灵产生了高水平抗药性。为更加科学合理地控制小麦田杂草的发生与危害, 一些学者就麦田禾本科杂草对精噁唑禾草灵的抗药性水平监测和抗性机理进行了系统研究。本文系统总结了我国小麦田抗精噁唑禾草灵杂草的发生种群、抗性水平、靶标酶抗性机理与非靶标抗性机理, 还梳理了抗性杂草的交互抗性与多抗性发生情况, 分析了我国在抗性杂草治理方面的经验以及面临的问题, 为农田杂草防除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水稻田杂草生态经济防除阈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沈阳、新宾、东港、盘山4地2年的田间试验,建立了水稻移栽后有草天数或无草天数与产量损失率间的函数关系模型,明确了辽宁省水稻田杂草的生态经济防除阈期为水稻移栽后14~34 d.在此期间内保持田间杂草少于经济防除阈值,既可确保杂草造成的减产率低于3%,又能充分发挥杂草在生态系统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分别在冬前与早春开展麦田禾本科杂草防除试验及安全性观察,结果显示,高剂量冬前使用5%唑啉草酯EC及早春使用3.6%二磺·甲碘隆WG均对小麦略有影响;冬前禾本科杂草防除选择6.9%精唑禾草灵EW、5%唑啉草酯EC、7.5%啶磺草胺WG等单剂与50%苯磺异丙WP复配使用,可取得较好的防除效果。在早春,几种除草剂与50%苯磺异丙WP复配使用对麦田禾本科杂草防除的优势不明显,而5%唑啉草酯EC和6.9%精唑禾草灵EW单剂对菵草均具有较好的防除效果,可推广用于早春菵草田块的杂草防除。  相似文献   

12.
唑啉·炔草酸EC防除麦田禾本科杂草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稻茬直播小麦田杂草防除为目标,验证50 g/L唑啉.炔草酸(大能)对麦田禾本科杂草的防效及对小麦安全性。结果麦明,唑啉·炔草酸杀草谱广,对小麦田禾本科杂草防效高,特别是对顽固性杂草硬草有很好的防除效果。冬前杂草3~4叶期,50 g/L唑啉.炔草酸EC 900 mL/hm2、兑水30 kg/hm2;春季3月中旬,杂草5~7叶期,用50 g/L唑啉·炔草酸1 200 mL/hm2、兑水525 kg/hm2均匀喷雾,对硬草株防效均可高达100%。且对小麦安全,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13.
于2016~2017年测定了37%2,4-滴异辛酯·双氟磺草胺·炔草酯混剂在小麦田应用的效果和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混剂对麦田一年生杂草有较好的防除效果,症状反应速度快,显著抑制杂草鲜重增加;该混剂对小麦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施药后未出现药害症状,对小麦生长和产量无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麦田混生杂草生态经济阈值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1999~2000年于山东农业大学实习农场对小麦田的荠菜、播娘蒿、麦瓶草等主要杂草混合生长的危害及生态经济防除阈值进行了研究 ,得出如下结论 :麦田主要杂草持续生长对小麦产量有显著影响 ;小麦产量损失率(y)与杂草密度(x)之间呈幂函数关系 ,即y=0.0077x1.6565。随着杂草密度的提高 ,单位面积小麦穗数和千粒重明显降低 ,穗粒数则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田间药效试验方法,研究了增效酮梨与22%氯吡·苯·唑草可湿性粉剂、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2种除草剂混用对小麦田阔叶杂草的防除效果.结果表明,2种除草剂与供试增效剂混用可有效防除小麦田常见阔叶杂草.药后30d,各药剂处理对杂草防除效果最高,其中22%氯吡·苯·唑草可湿性粉剂加增效酮梨防效可达90.99%,药后45d鲜质量防效最高可达95.25%.2种除草剂的使用可提高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16.
湖北省小麦田杂草种类调查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麦是湖北省最主要作物之一,每年种植面积在66.67万hm2以上,而杂草危害对小麦生产所造成的损失非常严重,据统计,杂草危害使小麦减产达10%~20%,严重的可达30%以上。因此,对我省小麦田杂草的种类、地区分布进行调查研究,对于开展杂草防除,减少草害损失,提高我省小麦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于2007年4月对湖北省小麦田杂草发生情况做了大面积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调查范围调查范围涉及湖北省主要小麦种植区域,包括鄂北岗地、江汉平原以及鄂东地区,调查点遍布以上地区的21个县、市。1.2调查方法调查方法参照强…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山东省小麦田中禾本科杂草雀麦不同防除时间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于2013—2015年连续在聊城市高唐县姜店村试验田中调查雀麦发生时间及数量,测定了不同雀麦防除时间的小麦产量情况。结果表明,该区小麦田在每年的3月1日—4月1日雀麦发生量最大,2013—2014年和2014—2015年度的平均密度分别为55.0茎/m~2和297.0茎/m~2。冬小麦田间雀麦的最佳除草时间在每年4月1日之前为宜;4月1日之后防除雀麦则造成小麦减产,严重时产量损失可达90.8%,甚至造成小麦绝产;综合2年度试验结果,雀麦危害造成小麦的产量损失能直接影响小麦的产量构成因素即小麦有效穗数,其次是千粒重,对穗粒数的影响较小。表明小麦田雀麦对小麦产量影响大小不仅与雀麦密度有关,也与雀麦防除时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玉米田杂草经济防除阈值和竞争临界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杂草密度与玉米的产量损失二者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当玉米田杂草密度超过30-34株/m^2时,必须用药进行防除,以控制杂草的危害;玉米播后13~15d为玉米杂草竞争临界期,只有在玉米与杂草竞争临界期之前进行杂草防除,才能使杂草的危害损失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  相似文献   

19.
采取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35%氟噻草胺·吡氟酰草胺悬浮剂对小麦田一年生杂草的防除效果和对小麦的安全性。在小麦播后,苗前使用35%氟噻草胺·吡氟酰草胺悬浮剂进行土壤喷雾,药后45 d各处理对杂草的总体株防治效果达86.7%~97.7%,鲜质量总体防治效果达93.4%~98.8%。该药剂可有效防除小麦田繁缕、啐米荠、看麦娘、通泉草、扬子毛茛、鼠麴等一年生杂草,且对小麦安全,田间推荐每667 m~2使用剂量95~125 m L。  相似文献   

20.
唑啉草酯防除麦田禾本科杂草效果及安全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春季以看麦娘、日本看麦娘为主要杂草的大、小麦田,用5%唑啉草酯900~1 500 g/hm2;春季以菵草为主要杂草的大、小麦田,用5%唑啉草酯1 500~3 000 g/hm2,具有较好的防除效果。用5%唑啉草酯1500~6 000 g/hm2在麦子叶片上会产生褪绿斑块,药害随用药量的增加而加重,但最终对麦子产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