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钾对黄土区砀山酥梨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连续4年钾肥试验表明,黄土区砀山酥梨施钾平均增产19.7%,产投比在3.0以上。钾对酥梨内质及外观有明显的改善。施钾能增加酥梨一级果率,提高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维生素C含量,糖酸比及果实硬度。钾能降低新梢生长量,增加百叶重及叶绿素含量,增大果实,协调果树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此外,氯化钾有显著降低病虫果率的作用。从产量、品质、果树生长状况及经济效益综合考虑,氯化钾+硫酸钙处理最佳。因此,酥梨应首选氯化钾,同时要补充硫素营养,N:P_2O_5:K_2O的大致比例为1:1:1。  相似文献   

2.
钾对猕猴桃果实品质与贮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为提高猕猴桃果实品质与耐贮性,以7年生美味猕猴桃品种米良1号(Actinidiadeliciosacv.Miliang-1)为试材,进行果实生长发育期施钾处理对果实品质与贮藏性能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适量施钾能提高果实硬度及可溶性固形物与维生素C含量,降低果实含酸量,提高果实耐贮性。在0-4℃贮藏条件下,以株施纯K2O80g+叶面喷施0.3%硫酸钾处理果实贮藏效果最佳,贮藏73d时,其软果率最低(15.56%),果肉硬度最高(0.27MPa)。同时果实维生素C含量的下降趋势较为平缓,果实贮藏寿命延长。贮藏6个月时,株施纯K2O80g+叶面喷施0.3%硫酸钾处理的果实好果率(68.89%)明显高于对照果实(0)。  相似文献   

3.
不同氮磷钾配比对中华猕猴桃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连续3 a(2008~2010年)研究了不同氮、磷、钾配比对中华猕猴桃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期为制定科学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措施提供参考,并为猕猴桃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9个处理的效果都明显优于对照,其中N∶P2O5∶K2O比例以10∶ 9.4∶10的效果最好,其次是N∶P2Q∶K2O比例为10∶7.2∶10,说明适当增加钾肥施用量有利于猕猴桃的营养生长和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而在氮磷钾肥比例中以较高的磷比例有利于提高果实的产量和品质,以较低的磷比例有利于植株的营养生长;不同施肥时期对猕猴桃植株营养生长和产量和品质等方面的影响效果不同,在4个处理中,以5月中旬施肥的效果最好,有利于树体枝蔓的伸长生长、加粗生长和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建议在考虑猕猴桃壮果肥时,以选择N∶P205∶K2O比例为10∶9.4∶10的复合肥效果好;施肥时期选择为5月中旬,同时结合树势强弱情况加强根外追肥效果会更好.  相似文献   

4.
不同钾肥种类和施肥时期对叶菜类蔬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钾肥种类(氯化钾和硫酸钾)和施肥方式对莴笋和大白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施钾相比,各处理莴笋和大白菜产量均以分期施钾更高,第1茬莴笋氯化钾处理的增产效果显著高于硫酸钾处理,第2茬大白菜硫酸钾处理的增产效果明显高于氯化钾处理;第1茬各处理莴笋可溶性糖含量均降低,第2茬各处理大白菜维生素C含量均不同程度增加、硝酸盐含量均下降,除基施硫酸钾外其余处理均使大白菜氨基酸含量提高;第2茬各处理蔬菜全氮含量变化均不大,第1茬莴笋全磷、全钾和全氯含量均不同程度提高,除K1-3处理外,其余处理莴笋叶全硫含量均提高,硫酸钾各处理(除K2-4处理外)均使莴笋茎全硫含量提高,第2茬K1-4处理使大白菜全磷含量提高15.6%,其余处理均降低,各处理大白菜全钾含量均不同程度地提高,其中硫酸钾各处理的全钾含量明显高于氯化钾各处理;各处理两季钾素利用率以K1-4处理最高。  相似文献   

5.
不同钾肥品种对柑桔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钾素能刺激柑桔果实膨大,增加产量,改善果实品质。氯化钾和硫酸钾比较,氯化钾能降低果实含酸量,相对增加果实甜味,能提高果实维生素C含量,提高果实营养价值。但氯化钾使果实含糖量略有降低,平均比硫酸钾含糖量降低0.62%。试验证明,柑桔可以施用氯化钾,但一次施用量不能过多(不超过0.5-1斤/株),且不宜连年长期施用(施3-5年,停施1-2年)。从理论上看,柑桔属半忌氯作物比较合适。在柑桔生产上可用氯化钾代替硫酸钾。  相似文献   

6.
比较在常规施肥基础上,分别使用腐殖酸钾、氯化钾、糖醇钙、氯化钙肥对香蕉产量、果实品质及贮藏期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糖醇钙和腐殖酸钾均能显著增加香蕉产量,当腐殖酸钾600g/株(K2O)施入时,香蕉增产最高达21.32%;糖醇钙的钙用量为60 g/株时,香蕉增产达20.68%。同时钙钾肥施入增加了香蕉果实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维生素C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稳定了香蕉果实贮存期花青素、类黄酮、酚类物质的含量。综合各因素推荐香蕉腐殖酸钾和糖醇钙施肥量分别为600g/株和60g/株。  相似文献   

7.
1987~1989年对玫瑰香葡萄进行了施用氯化钾的试验。结果表明,氯化钾和硫酸钾对葡萄的增产效果相近,施用氯化钾处理葡萄糖的含量略低于施用硫酸钾,施用氯化钾的处理土壤和叶片中的氯离子含量在前期暂时有所提高,但到收获后期明显减少。果实氯的含量仅有60×10-6(60ppm)左右。氯对硝态氮和硫酸根的吸收影响很少,对钾的吸收有明显的增效作用、施用氯化钾对果实的转色病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氯化钾对葡萄产量及品质影响的试验@何宣能$山东省莱阳农学院!265200  相似文献   

8.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的“3414”田间施肥,研究了氮磷钾不同施肥配比对“七月鲜”红枣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磷钾施肥配比可以有效提高红枣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其中施肥配比(尿素∶普钙∶硫酸钾质量比)为0.5∶1∶0.4(即N∶P2 O5∶K2O配比为1.92∶1∶1.67)对“七月鲜”红枣的产量及经济效益影响最佳,增产达50%,增加经济效益达到7万元/hm2.在品质上,尿素∶普钙∶硫酸钾质量比为0.5∶0.5∶0.4比例效果最佳.合适的氮磷钾施肥配比对提高红枣产量、改善品质具有较好的效果,并可减少肥料的过量施用.  相似文献   

9.
试验表明:对草莓施用钾肥可显著提高产量和品质;氯化钾和硫酸钾配施的增产效果优于单施氯化钾或硫酸钾,最佳组合为2∶1(K2O);单施硫酸钾的肥效优于氯化钾。  相似文献   

10.
为确定苹果生产中钾肥的合理用量和施用时期,在陕西凤翔、山东栖霞、辽宁盖州开展田间试验,研究钾肥用量和施钾时期对苹果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陕西凤翔、山东栖霞、辽宁盖州试验点,苹果树密度分别为1 667、889、833株/hm~2的情况下经济最佳钾用量分别为K_2O577、467、1182 kg/hm~2,最高产量施钾量分别为K_2O 582、491、1 190 kg/hm~2。适量施用氯化钾可提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果实硬度,降低果实酸度。钾用量相同下,氯化钾与硫酸钾对苹果产量和品质影响相当。施钾处理果园钾素均有盈余。陕西钾肥适宜的施用时期是50%钾肥花期施,50%钾肥果实膨大期施;山东和辽宁钾肥适宜施用时期是50%钾肥基施,50%钾肥果实膨大期施。果实硬度与K/Ca比呈负相关,施钾有引起果实缺钙风险,因此施钾肥尤其后期施钾应注意补充钙营养。  相似文献   

11.
3个猕猴桃品种花粉直感效应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为进一步研究猕猴桃花粉直感效应,选用I-3-2-2、I-1-5-3、I-1-6-5、I-1-15-4等4种花粉,分别给哑特、秦美、徐香猕猴桃雌株授粉,以自然授粉为对照,建立15个授粉组合。结果表明,猕猴桃在果实坐果率、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横径、纵径、果形指数、硬度、果实形状等方面表现明显的花粉直感效应,而在果柄离难易方面无花粉直感效应。通过果实平均单果质量、横径、纵径、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硬度等内外观性状的新复极差多重比较分析,得出不同花粉对猕猴桃果实影响差异较大。相同花粉在不同品种上授粉后表现有时相同有时不同。  相似文献   

12.
猕猴桃衰老过程中PG,果胶质和细胞壁超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6  
杨德兴  戴京晶 《园艺学报》1993,20(4):341-345
采后美味猕猴桃秦美果肉组织乙烯生成不断增加的同时,PG9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迅速提高,致使原果胶大量降解为可溶性果胶,细胞结构受损,胞壁纤维松弛、细胞器逐步空泡化,果肉由硬变软。PG活性和果肉硬度的变化呈明显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增施钾肥对苹果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三年田间定位试验结果证明,对豫西地区富士苹果树增施氯化钾,可使树体营养状况有明显提高,果实品质得以明显改善,且产量增幅可达6.1%~19.0%。施钾时期以当年果实膨大期(6~8月)追施为好。N、P2O5、K2O以1∶1∶1或1∶1∶1.5的施用比例且每666.7m2施39.8~59.8kg氯化钾的综合效果和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14.
以‘徐香’猕猴桃为试材,研究了4个采收期(盛花期后1301、381、46和154 d)1-MCP(1-甲基环丙烯)浓度为0.5μL/L处理24 h后,在(2±1)℃下贮藏后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1-MCP能够显著降低‘徐香’果实低温贮藏过程中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速率,延缓果实硬度、可滴定酸的下降以及可溶性固形物的上升;4个采收期的1-MCP处理果实出库后均能正常后熟,但品质和保鲜效果存在差异,其中Ⅱ、Ⅲ期处理果实在贮藏期结束时保持较高的硬度、可滴定酸和VC含量,并且110 d时失重和腐烂率较低;货架期末硬度、糖酸比相对较高,失重率和腐烂率较低。由此推断‘徐香’猕猴桃盛花期后138~146 d采收品质好,此时的1-MCP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不同温度和CO_2体积分数对丰水梨采后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丰水梨采后适宜的贮藏温度和CO2体积分数,从果实硬度、膜透性、乙醇质量分数、总酚质量分数、PG活性、PPO活性及果心褐变等方面研究了不同温度和CO2体积分数对丰水梨果实的防褐保鲜效果。结果表明,-1.5℃明显降低果实腐烂率,维持较高的果实硬度,但果实发生不同程度冷害;5℃适合短期贮藏(<60d)。与CK相比,3%O2+1%CO2可较好保持果实硬度和风味,明显抑制PPO活性、乙醇产生和果心褐变,延缓酚类物质降解,较好保持细胞膜完整性;2%CO2防褐保鲜效果次之;3%~5%CO2防褐保鲜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6.
Softening process and total antioxidant activity were evaluated in kiwifruit differently exposed to light intensity and harvested at two different times (October 10 and November 14). Fruit was stored for 2 months at 0 °C (S1) and then maintained for a week at ambient temperature (S2).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ruit harvested later presented a faster softening rate during storage than fruit harvested earlier, even if antioxidant activity did not change. Light-exposed fruit showed higher flesh firmness than that of shaded ones. Polygalacturonase activity was higher in kiwifruit maintained for a week at ambient temperature after cool storage and, in particular the highest value was recorded in fruit harvested later. The behaviour of β-galactosidase was different: it did not show changes in fruit harvested later and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light- and shade-exposed fruit harvested earlier.  相似文献   

17.
施用不同钾肥对辣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辣椒上进行不同钾肥单独或混合施用试验,研究了不用种类钾肥对辣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正常施用氮、磷肥的基础上,处理1(全用K2SO4)产量最高,处理2(全用KCl)经济效益最高,杂椒线椒粗脂肪、VC含量均随K2SO4施用量上升而上升,太椒303随KCl施用量增加而增加,但产品中Cl^-含量是否超标有待进一步检测。  相似文献   

18.
以‘金艳’猕猴桃为试材,在其盛花期将花粉与石松子粉以1∶2、1∶3、1∶4、1∶5、1∶6的不同质量配比对其进行授粉,同时于采收后对果实的横纵径、果形指数、单果质量、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抗坏血酸含量以及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等生理指标进行测定,探讨不同质量配比的花粉对猕猴桃坐果率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为猕猴桃生产中的授粉应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花粉与石松子粉以1∶2、1∶3、1∶4质量配比授粉时,‘金艳’猕猴桃均有较高的坐果率,可达90%及以上,且果实品质较好。综合各方面指标,并在节约生产成本的条件下,花粉与石松子粉的质量配比1∶4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