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玉米、甘薯、大豆、烟草4种作物茬口对植烟土壤养分及烟草产量、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作物茬口的土壤容重以烟草茬较高、玉米茬最低;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则表现为玉米茬>烟草茬>豆茬、甘薯茬;烟叶产量则以玉米茬、豆茬较高,烟草茬最低;产值则以甘薯茬、豆茬较高,烟草茬最低。因此,豫西烟区以甘薯茬、豆茬作为烟草的前茬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2.
通过向重茬地黄土壤(连作一茬和二茬)中添加不同比例过磷酸钙来调节土壤中的酚酸和微生物,改善连作土壤环境。结果表明,一个生长周期(6个月)后,一茬土壤中香草酸、香草醛和阿魏酸的含量均有所降低,而放线菌的量及真菌与细菌数量比却有所升高;二茬土壤中酚酸的量没有明显变化,但放线菌的量及真菌与细菌数量比均明显降低。因此,在连作一茬土壤中添加过磷酸钙可有效改善酚酸的量,二茬土壤相同处理则可以明显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
在20 cm留茬压倒(NPS20)、40 cm留茬压倒(NPS40)、40 cm立秆留茬(NS40)、20 cm立秆留茬(NS20)和传统耕作(CT)5个处理的基础上增加5 400 m3/hm2灌溉量(I1)、3 600 m3/hm2灌溉量(I2)两种灌溉量,共设计了10个处理,研究了小麦不同留茬高度、不同留茬方式以及不同灌水量对春玉米田土壤容重和土壤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留茬覆盖免耕处理有助于休闲期土壤表层疏松,留茬覆盖免耕处理0-5 cm层的平均土壤容重较CT降低2.04%;苗区适当的留茬覆盖量能减小土壤容重,增加土壤稳定性;增大灌水量提高了土壤容重,降低了土壤的通透性能;土壤耕作可以显著减小耕层土壤的抗楔入性,而免耕则使耕层土壤的抗楔入性增大。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黑钙土、黑土中各种作物根茬留茬与否对土壤腐殖质、土壤重组有机质的组成、结合形态及某些光学性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各种作物根茬留在土壤中是以非腐解态有机物发生作用的,对于改善土壤腐殖质的组成发生了良好的作用。说明作物根茬留在土壤中不仅对调节土壤有机质的平衡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发挥着很好的培肥作用。试验结果同分析土壤酶活性一样初步证明玉米根茬比大豆根茬有更好的培肥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农业生产实践中 ,我们发现 ,白菜茬为不良茬口 ,不利于作物种子萌发、出苗及生育。据调查 ,在同一地块相邻的玉米茬和白菜茬上种植的大豆 ,在播种期、品种、施肥量、施肥方法、肥料种类及耕作措施完全相同的条件下 ,大豆出苗率有很大差异。玉米茬达到95 %以上 ,而白菜茬仅为40 %左右 ,并且出苗不整齐 ,出苗期也比玉米茬晚1~2天。白菜茬上种春小麦在同等栽培条件下 ,出苗也比同一块地上的花生茬晚2~3天。一、原因分析根据对玉米茬和白菜茬两种茬口土壤耕层水分、土温、容重、孔隙度及pH值等的测定结果分析 ,白菜茬口作物出苗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白菜茬当茬灌水量大 ,加之采取沟灌方式 ,导致土壤紧密板结 ,土壤容重增大 ,孔隙度减小 ,通透性差 ,氧气不足。同时造成土壤中微生物种类不平衡 ,在嫌气条件下 ,微生物分解土壤中有机质产生抑制种子萌发的醛类及有机酸类物质。其次是由于白菜当茬化肥施入量大使耕层土壤浓度加大 ,也影响了种子萌发出苗。三是在白菜茬口上原茬播种 ,呈海绵状的白菜根茬在腐烂过程中与种子争夺耕层土壤水分 ,致使种子萌发出苗水分不足 ,出现种子芽干现象。另推测耕层土壤中残留有白菜根系分泌某种有抑制种子发芽的...  相似文献   

6.
利用野外风洞设备,以翻耕地为对照,对科尔沁沙地东部农田的4种不同作物茬地抗风蚀效果进行了测试,对风蚀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作物留茬可显著提高地表抗风蚀能力;在相同风速条件下.抗风蚀能力大小依次为燕麦茬地>玉米茬地>向日葵茬地>绿豆茬地>翻耕地;与翻耕地相比.燕麦茬地、玉米茬地、向日葵茬地和绿豆茬地的起动风速分别抬高了53.3%、17.8%、11.1%、8.9%.结果表明,风蚀量与土壤地表覆盖度、土壤0~5 cm表层含水量、地表粗糙度、土壤容重、土壤坚实度呈负相关关系,其中与前三者呈显著高度负相关关系.采用免耕留茬措施可以有效地抑制农田土壤风蚀,有利于防治农田荒漠化.  相似文献   

7.
不同作物根茬对土壤酸化速率和缓冲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5种根茬加入土壤后土壤的酸化速率和缓冲性能。结果表明:5种作物根茬中,添加高粱根茬土壤的酸碱滴定"S"形曲线最为平缓,添加大豆根茬土壤酸碱滴定曲线坡度最大,但均优于对照组。对缓冲容量和酸化速率的研究表明,添加高粱根茬土壤的缓冲容量和酸化速率均优于添加其他根茬组,其中添加高粱根茬15 g/kg时,土壤缓冲容量达到最大值5.03 cmol/kg;加入高粱根茬20 g/kg时,土壤酸化速率达到每年最低值2.26 kmol/hm~2。相关性分析表明,影响添加作物根茬后土壤缓冲容量的主要因素是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酸化速率的主要因素是盐基离子总量。  相似文献   

8.
关于作物根茬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过去很少研究。本文对黑钙土、黑土中各种作物留茬与否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作了分析。结果表明,各种作物根茬对土壤酶活性均具有一定的促进效应。但不同作物根茬的数量与组成不同,对土壤酶活性的效应也不同。玉米、高梁、草木樨、砂打旺等根茬的作用较好,大豆根茬的效应最低。因此,历来认为只有大豆是“养地作物”的传统观念,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9.
嫁接和自根黄瓜灌溉水分配和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常规灌溉条件下,日光温室冬春茬和秋冬茬生产中,嫁接和自根黄瓜(Cucumis sativus L.)灌溉水分配状况和水分利用效率,旨在为制定合理的农艺节水措施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两茬口试验中灌溉水分配量顺序均为土壤渗漏>植株蒸腾>土壤蒸发>土层贮水。其中,冬春茬灌溉水的分配比例为土壤渗漏44.3%、植株蒸腾35.4%、土壤蒸发15.7%、土层贮水4.6%;秋冬茬灌溉水分配比例为土壤渗漏49.6%、植株蒸腾29.7%、土壤蒸发13.9%、土层贮水6.8%。受根系分布状况和温室光温条件的影响,冬春茬土壤渗漏的比例低于秋冬茬,植株蒸腾与土壤蒸发的比例高于秋冬茬。冬春茬和秋冬茬嫁接黄瓜与自根黄瓜相比,土壤渗漏量分别低8.4%和3.4%,土壤蒸发量分别低12.0%和1.0%,蒸腾量分别高15.3%和4.0%;两茬口嫁接黄瓜的水分利用效率均显著高于自根黄瓜,因此嫁接是一种有效的节水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在大田条件下,以辽宁省朝阳地区主栽谷子品种朝谷6号为植物试材,以肥力较低的褐土为土壤试材,设草茬不施肥、非草茬施肥和非草茬不施肥3个处理,研究了种草对土壤理化性状、谷子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非草茬施肥和非草茬不施肥2个处理相比,种植3年以上苜蓿草的草茬土壤,在不施任何肥料的情况下,土壤理化性状有很大的改善,有机质含量增加,容重减小,含水量增加,耕层温度变化缓和;谷子株高、根长、叶片数等均有所增加;种植当年谷子的增产效果明显,草茬不施肥处理谷子产量较非草茬不施肥和非草茬施肥处理增产44.4%和16.8%。  相似文献   

1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钼、硒互作对2茬连作小白菜的产量和钼、硒含量以及土壤钼、硒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钼、硒互作能提高第1茬小白菜的产量,对第2茬小白菜的产量影响不大;钼、硒互作能促进2茬小白菜对钼的吸收和累积,有效态钼在2茬小白菜种前土壤中均保持较高的含量,因此可以满足2茬小白菜富钼的需求;钼、硒互作同时促进2茬小白菜对硒的吸收,但是在第1茬小白菜采收后土壤中的水溶态硒和交换态硒的含量出现大幅降低,因此只能满足第1茬小白菜富硒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将玉米、大豆、甜菜三种作物根茬分别加入土壤中,在不同温、湿度条件和不同氮素水平下培养后,研究其对不同土壤酶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根茬后,玉米和甜菜的根茬使过氧化氢酶活性相对较强,大豆根茬使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降低,最大降幅为36.5%;玉米和大豆的根茬使蔗糖酶活性提高幅度大(20%-60%),甜菜根茬影响不明显。在温度为15℃,湿度20%,不舍氮条件下,将玉米根茬加入土壤可以同时提高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豆重迎茬对根际可培养微生物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方法】以正茬和重迎茬大豆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在不同生育时期取根际土进行土壤微生物区系、微生物生理类群和土壤理化性状等指标的测定.【结果和结论】大豆重迎茬对土壤可培养微生物及微生物生理类群有较大影响.重迎茬使大豆全生育期细菌、放线菌、氨化细菌、硝化细菌、好气性自生固氮菌和纤维素分解菌总量减少,真菌数量显著增加.各处理土壤平均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顺序为:正茬迎茬重茬1年重茬2年重茬3年;而土壤速效磷含量为正茬迎茬重茬1年重茬3年重茬2年.轮作正茬大豆土壤团聚体的平均质量直径(MM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均高于迎茬和重茬各处理,其中以GMD差异更显著.  相似文献   

14.
研究蒲公英种植茬数对土壤重金属镉、铅、铜、汞、砷的影响,可以为蒲公英作为植物修复土壤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采集不同茬数的植株样品5次,分别检测粗根、细根、叶、花部位的5种重金属含量;土壤样品6次,1次为种植前土壤的检测,5次是采集植株时同时采集土壤进行5种重金属的检测。选取蒲公英1a生长周期的前、中、后3茬土壤进行重金属数据分析,每茬土壤设置3次重复;分析5种重金属在植株中分布规律及随种植茬数增加土壤中5种重金属变化规律。蒲公英各部位对土壤重金属的吸收存在差异,镉在叶中分布较高并有明显的富集作用,铜、砷主要分布在细根部,汞主要分布在叶的部位,铅主要分布在根部。通过检测数据表明,蒲公英对土壤镉、铜有富集作用,能有效降低土壤中铅、镉、铜、砷元素的含量,并且随着种植茬数的增加,土壤中这些重金属元素含量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蒲公英对土壤汞含量降低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通过小区和大田试验,研究了留茬、灭茬和烧茬三种处理土壤、近地层空气温湿度的变化,比较了三种处理夏玉米生长发育状况,分析了小麦高留茬的田间水分效应。结果表明,留茬明显降低了土壤温度,测定日0cm地表温度全天内留茬都处于最低,其中10时到14时降温效果最明显,土壤5 ̄25cm平均温度分别较灭茬和烧茬低1.45℃和2.3℃;土壤0 ̄70cm含水量自始至终留茬高于灭茬和烧茬;留茬对近地层空气湿度的影响主要在晚上,麦秆凝结的水汽增大了空气湿度,白天留茬高度内气温低湿度较大,留茬高度外气温高湿度较小(与灭茬和烧茬相比)。留茬对夏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中后期,试验结束时留茬株高、茎粗均高于灭茬和烧茬,表现出较大的后劲。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通过与2010年土壤参数对比,分析评价了2019年洛阳烟区土壤养分关键指标的丰缺状况及10 a间土壤肥力的演变趋势,并进一步探讨了不同前茬作物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显示:1)2019年洛阳烟区整体土壤肥力表现为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处于适宜至偏高水平,水溶性氯离子含量适宜,有效锌含量处于偏低至适宜水平。与2010年相比,2019年洛阳烟区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增加,且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变异系数增大。土壤碱解氮含量的适宜比例下降,而偏高至很高比例提高;速效磷含量偏低比例下降,而适宜至很高比例提高;速效钾含量偏低至适宜比例略有下降,偏高至很高比例提高;土壤水溶性氯离子含量也显著增加,适宜比例略有下降;土壤有效锌含量略有下降,适宜比例略有降低,偏低比例增加。2)不同前茬作物类型土壤养分含量也存在较大差异。土壤平均碱解氮含量以玉米茬最高,红薯茬次之,二者整体处于偏高水平,适宜比例以谷子茬最高,玉米茬最低;平均速效磷含量以红薯茬最高,处于偏高水平,谷茬最低,处于偏低水平,适宜比例以大豆茬最高,红薯茬最低;平均速效钾含量以红薯茬最高,烟草、花生和辣椒茬次之,均处于偏高水平,适宜比例以大豆茬最高,红薯茬最低;平均水溶性氯离子含量以辣椒茬最高,红薯茬最低,但均处于适宜范围,适宜比例以大豆茬和谷子茬最高,花生茬最低;平均有效锌含量以红薯茬最高,烟草茬次之,二者处于适宜水平,适宜比例以红薯茬最高,大豆茬最低。基于本研究结果,建议洛阳烟区依据土壤养分现状和前茬作物类型,因地制宜地确定后茬烟叶的施肥量和施肥比例,适量增施锌肥。  相似文献   

17.
作物每年都在土壤中留下大量的根茬,特别是玉米,它具有庞大的根系,作物根茬以未腐解有机物状态进入土壤,致使土壤中的生物活性增强,形成很多新生的腐殖质,文章分析了作物根茬对土壤保肥供肥性能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以已处衰退期的沙棘林为研究对象,利用冗余分析法(RDA)研究0、10、15、20 cm留茬高度及未留茬处理(CK)的沙棘补偿生长能力及林下土壤理化性质,分析沙棘补偿生长能力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砒砂岩区沙棘在不同留茬高度上均发生超补偿生长现象,其中15 cm留茬高度的株高补偿指数(1.48)、生物量补偿指数(1.25)显著高于其他留茬高度,表明15 cm的留茬高度可较好地促进沙棘植株地上部分的快速生长;不同留茬高度的沙棘林土壤理化性质总体上表现为土壤全氮0.75 g·kg-1、全磷0.39 g·kg-1、全钾21.86 g·kg-1、速效磷8.55 mg·kg-1,养分含量最高值均出现在15 cm留茬高度。综合而言,留茬处理可改善土壤的微生态环境,提高土壤肥力,使沙棘补偿生长能力增强,其中15 cm留茬高度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轮作和休茬对日光温室黄瓜连作土壤的改良效果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大葱、豇豆、番茄、糯玉米4种作物与黄瓜轮作及常规休茬处理对日光温室黄瓜连作土壤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与连作相比,轮作可以不同程度地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孔隙度,而休茬土壤的容重增大,孔隙度降低;轮作和休茬可提高土壤pH,降低EC,平衡土壤养分,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减轻次生盐渍化。轮作和休茬有利于改善土壤的微生物区系,增强土壤酶活性,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增加,真菌数量减少,氨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的数量显著增加。大葱、糯玉米与黄瓜轮作对土壤的改良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山药连作障碍产生的原因,以种植1茬和种植2茬(两茬间隔6 a)的成熟期瑞昌山药土样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壤常规分析方法测定土壤酶活性和养分含量,研究山药种植年限对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即种植前)相比,种植1茬和种植2茬(两茬间隔6 a)的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和蔗糖酶活性均显著降低,降幅分别达19.72%和45.23%、44.25%和56.74%,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也均分别显著降低1.51、1.79个单位和64.09%、76.99%,种植2茬(两茬间隔6 a)的土壤脲酶活性也显著降低48.27%。相关分析表明,脲酶活性与有机质含量,酸性磷酸酶活性与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和脲酶活性,蔗糖酶活性与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综上,种植山药可使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大幅降低,进而降低土壤酶活性而使土壤质量下降。由此推断,山药种植后引起的土壤理化性质改变可能是连作障碍产生的部分原因。建议山药种植地块适当提高碱性肥料和富含有机质肥料的施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