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根据徐州地区紫斑牡丹栽培管理的生产实践,阐述了紫斑牡丹的特征特性,总结了其繁育方法和栽培管理等技术要点,为推广种植紫斑牡丹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紫斑牡丹(paeonia rockil)具有特殊的观赏价值、药用价值和重要的保健价值。介绍了紫斑牡丹的繁殖概况和繁殖方法。多年实践经验表明:用芍药根做砧木,紫斑牡丹茅进行贴接的嫁接繁殖是目前最有效的繁殖方法,扦插、分株、压条和种子播种的繁殖方法可作为有效的补充繁殖方法。 相似文献
4.
紫斑牡丹是牡丹大家族的重要成员,是牡丹中独有的品种,享誉国内外.西北紫斑牡丹主要分布在四川、甘肃、青海、宁夏和陕西一带,植株高大、花大型美、花形瑰艳、味香浓郁、品种繁多、适应性强,栽培历史悠久,深受世人喜爱.本文对西北紫斑牡丹的观赏性和繁殖栽培技术进行了概括总结,探讨了紫斑牡丹的观赏价值和繁育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甘肃紫斑牡丹戌中原牡丹类染色体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甘肃紫斑牡丹帮中原牡丹类群进行染色体核型、C带带型的系统比较,发现这2个品种群在染色体核型构成上存在差异。甘肃紫斑牡丹品种核型构成均为2n=10=8m+2st;中原牡丹品种均为2n=10=6m+2sm+2st。对6个品种进行GiemsaC带分析,发现不同品种在C带数目和分布位置上具特异性。2个品种群C带的差异主要在于第1、3对染色体短臂端带的有无。文章还讨论了紫斑牡丹原分类系统位置。 相似文献
6.
为丰富营口地区花卉品种,从甘肃兰州引进了6a生紫斑牡丹品种8个进行栽培试验,连续3a对各品种的物候期、生长节律等进行观测.结果表明:紫斑牡丹在营口地区的物候期比原产地大约延迟了15 d,枝条年平均生长量为22.6 cm,花径平均大小为16.5 cm,成花率平均为89.7%;紫斑牡丹在营口地区表现良好,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8.
9.
以陕西省子午岭东段铜川市境内的裂叶紫斑牡丹(Paeonia rockii ssp. atava)种群和秦岭中段宝鸡市境内的全缘叶紫斑牡丹(Paeonia rockii ssp. rockii)种群为调查对象,绘制其静态生命表、种群年龄结构图、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以及生殖力表,进行种群数量动态分析。结果表明:裂叶紫斑牡丹种群在3龄前和9 ~ 15龄之间分别经历了环境筛选和竞争自疏,11年为其生理寿命,30年左右为极限寿命,存活曲线表现为Deevey-Ⅰ型,种群表现为增长型。全缘叶紫斑牡丹种群在3龄前经历了强烈的环境筛选,3龄以后种群处于高死亡率状态,9年左右为其生理寿命,24年为极限寿命,存活曲线表现为Deevey-Ⅱ型,种群表现为衰退型。造成两种紫斑牡丹种群数量动态差异的可能原因是繁殖能力的差异、居群规模大小、种群适应性以及人为干扰等。 相似文献
10.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评价三十个紫斑牡丹品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玉盘珍""玉瓣绣球""夜光杯"等30个紫斑牡丹品种为试验材料,选取9个性状为评价因子,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研究紫斑牡丹品种各性状指标对其品种总体表现的影响,综合评价品种优劣,以期筛选出适合洛阳地区生长且具有较好观赏性的紫斑牡丹品种,探索科学的牡丹品种综合评价体系,为牡丹育种和品种推广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参试的30个紫斑牡丹品种中有20个品种与参考品种的加权关联度较大(r0.618 6),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观赏性。其中,"紫海银波"与参考品种的加权关联度最大(r=0.812 2),综合性状最优;其次是"绣球红"(r=0.748 8)和"夜光杯"(r=0.729 6),综合性状优良;而"淡容装"关联度最小(r=0.531 7),综合性状最差。评价结果与品种的实际表现比较一致,说明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紫斑牡丹进行性状综合评价是科学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在前期引种驯化栽培与适应性观察、生理生化、叶片解剖结构的研究基础上,以"紫冠玉珠""青春""紫楼闪金""雪里藏金""玉瓣绣球""实生苗"6个品种紫斑牡丹为试材,比较分析了不同品种间茎的表皮、角质层、表皮细胞外壁、厚角组织、皮层、木质部、韧皮部、导管直径、髓半径、茎半径的差异,探究紫斑牡丹茎结构与抗寒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紫斑牡丹茎厚角组织、角质层、皮层厚度与抗寒性无关联;表皮细胞外壁厚度、导管直径和茎半径与抗寒性无明显关联;表皮细胞厚度、木质部厚度、韧皮部厚度及髓半径与抗寒性呈正相关联,可作为引种栽培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不同品种紫斑牡丹叶片结构与抗寒性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气孔密度、表皮厚度、角质膜厚度和叶片组织结构紧密度等为观测指标,采用石蜡切片法和叶表皮离析法,对玫瑰红、玉瓣绣球和青春3个品种紫斑牡丹叶片解剖结构进行观察和对比分析,以探究不同品种紫斑牡丹与抗寒性的关系。结果表明:玫瑰红的抗寒性最强,玉瓣绣球次之,青春最弱。 相似文献
13.
14.
秦岭与子午岭地区紫斑牡丹居群表型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陕西省境内秦岭与子午岭地区7个具有代表性的紫斑牡丹(Paeonia rockii)天然居群进行系统观察和记录,采用巢式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叶片、花、果实器官等20个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紫斑牡丹20个性状在居群间差异极显著,在居群内仅有株高、全叶长和种子径差异极显著;20个性状的平均表型分化系数(V_(ST))为71.07%,说明居群间的变异是其表型变异的主要来源。(2)各表型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CV)为7.04%~21.66%,性状离散程度低;果实相关性状平均变异系数为14.45%,大于叶片(13.19%)和花器官(11.40%)。(3)相关性分析表明,紫斑牡丹生殖生长受营养生长影响较小。(4)地理生态因子与表型性状相关性分析表明,经纬度对花器官性状影响最大,而年降雨量对果实性状影响最大;(5)表型性状聚类分析表明,7个紫斑牡丹天然居群被划分为3类,各居群之间没有严格按地理距离聚类,而是与各居群环境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5.
针对牡丹切花生产的专用目标,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选取14个性状构建"标准品种",对51个紫斑牡丹(Paeonia rockii)品种进行评价并筛选出适宜切花的品种,为牡丹切花生产提供重要的种质资源。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分为4类:第Ⅰ类4个品种,关联度为0.7841~0.8203,为适宜切花的品种,分别是‘京玉红’、‘粉面桃腮’、‘京粉岚’及‘京冠辉红’;第Ⅱ类14个品种,关联度为0.7082~0.7561,具备良好的切花生产潜力,为较适宜切花的品种;第Ⅲ类19个品种,关联度为0.6361~0.6950,切花生产潜力一般,可作为后备切花品种资源;第Ⅳ类14个品种,关联度为0.5771~0.6291,不适宜作切花。 相似文献
16.
17.
低温对几种引种紫斑牡丹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洛阳红’为对照,‘实生苗’、‘玫瑰红’、‘桃花三转’、‘紫冠玉珠’、‘紫楼闪金’为试材,采用蒽酮比色法测定低温处理下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研究低温对几种引种紫斑牡丹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为抗寒品种的筛选提供一定的试验依据。结果表明:低温对不同品种紫斑牡丹可溶性糖含量产生影响。紫斑牡丹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在对照与试验品种间、同一品种不同低温条件下均存在显著差异,并且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升高。不同品种牡丹可溶性糖含量增幅达最大时所处的温度不同。研究初步证明试验种抗寒能力均高于‘洛阳红’。其中‘实生苗’、‘紫楼闪金’、‘玫瑰红’、‘紫冠玉珠’抗寒能力较强,‘桃花三转’抗寒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18.
19.
中国野生牡丹自然繁殖特性研究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3
根据在甘肃、陕西、四川、云南和西藏等地的考察结果,论述了中国野生牡丹自然繁殖特性,将牡丹的繁殖划分为兼性营养繁殖和专性有性繁殖两种基本类型。前者包括紫牡丹(Paeoniadelavayi)、黄牡丹(P.lutea)、狭叶牡丹(P.potanini)、矮牡丹(P.spontanea)和卵叶牡丹(P.qui),它们以多种形式的营养繁殖为主,种子繁殖为辅;后者包括大花黄牡丹(P.luteavar.ludlowi)、四川牡丹(P.decomposita)、紫斑牡丹(P.rocki)和杨山牡丹(P.osti),种子繁殖是其唯一的繁殖途径。讨论了繁殖特性在野生牡丹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保康县地处鄂西北山区,独特的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植物资源,特别中野生牡丹资源。据调查,全县分布有野生牡丹1.2万亩左右,约10万株,其中最大的一株高达2.5米,冠幅3.8米,丛围21.4米,树龄在100年以上(因树龄老化于2008年枯死);其次是两株地径达12厘米、高2米、树龄达80多年的姐妹牡丹,现长势良好。保康紫斑牡丹观赏价值较高,具有花大色 相似文献